学术投稿

阶梯式管理在实习护士护理培训考核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薛永丽;田华

关键词:阶梯式管理, 护理, 培训考核,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与评价阶梯式管理在实习护士护理培训考核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入院的436位实习护士为研究主体。2014年度者为A组178例,2015年度者为B组258例。B组进行阶梯式管理培训考核,A组进行传统方式的培训考核。对比两组的技术操作考试成绩与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实习护士的技术操作考试优秀率为53.49%,明显高于A组的优秀率40.45%,两者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8.06%, A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1.01%,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管理培训考核方法可有效提高实习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并增强其服务意识、医德修养与综合素质。同时,该种培训方法能够加强护患间的有效沟通,提高实习护士的交流能力、判断能力等,值得在临床培训中普遍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应用同伴辅导辅助的探讨

    同伴辅导辅助教学方法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盲点,为了验证同伴辅导辅助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简单的介绍同伴辅导的含义,对同伴辅导辅助教学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实验,得出同伴辅导辅助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有很多优势,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成绩,增强了学生的沟通合作技能,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技能,增强了教学信心。

    作者:魏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28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间28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肿瘤直径1.0~10.0 cm。体积大10.0×9.0×7.0 cm。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其中不规则切除15例,左外叶切除6例,Ⅵ段切除术7例。手术时间为70~225 min,术中出血80—950 ml。术后1例患者出现胆漏,予以保守治疗后康复,术后平均住院(7-14)d。结论:在充分掌握适应证和手术技巧的情况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安全可行。

    作者:朱国栋;郭磊瑶;陈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教学管理新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教学管理新方法在临床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具备良好职业形象的新一代护士,达到理想效果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以来临床科室教学管理效果,将2014年7月-2015年6月为对照组80人(采用传统方法教学模式),2015年7月-2016年6月为观察组80人(采用护理教学新方法),比较两组在出科理论考试成绩、学习积极性、获取知识途径和教学满意度、服务理念等教学效果。结果:出科理论考试成绩、学习积极性、获取知识途径和教学满意度、服务理念等方面明显优于观察组(P<0.01)。结论:做好护理教学管理新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关键,它可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

    作者:张文旭;王树;何勤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讨论护理干预应用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93%,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疗效显著,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病程,减少感染发生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徐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风险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2015年6月起,我院产科实施风险管理措施,选取2015年6月前的孕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6月之后的8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前组应用风险管理,后组应用常规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态度、沟通能力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产科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有助于避免护患纠纷、危险事件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苏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对87例盆腔炎症经患者的阴道超声检查后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经阴道超声检查对盆腔炎症的诊断过程及炎症类型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超声诊断盆腔炎症的患者,对比其治疗前及治疗后经阴道超声检查资料。结果:87例盆腔炎症患者,经抗炎治疗和术后病理证实73例,低位化脓性阑尾炎脓肿形成及恶性肿瘤等误诊为盆腔炎症14例,诊断符合率为83.9%。结论:经阴道超声对盆腔炎症诊断和指导治疗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孙秀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药离子导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与护理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选用不同方剂进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中医常规治疗结合中药离子导入、辨证施护治疗肾虚血瘀型、风寒痹阻型、湿热阻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可较好地控制症状。结论:充分体现中医辨证施治,内外兼治,医护并重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桂花;闫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预见性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见性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08至2014-12,60例结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功能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一般症状及副反应评分较对照组好。观察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心理适应度及社会适应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预见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能提高患者术后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陈玉春;裴小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手术室高值耗材管理方法与体会

    目的:为了减少手术室高值耗材浪费,降低成本,勤俭办院,探讨手术室高值耗材的有效管理。方法:根据专科组手术需要定基数,利用信息化,护理定期检查,对手术室高值耗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耗材管理的规范性、实效性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室高值耗材实施管理前后过期产品数量、漏收费次数、包装破损数量明显低于管理前,手术室实施管理前后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管理前。结论:有效管理可以使高值耗材的使用更具有规范性、实效性,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

    作者:杨晓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西南名医李世昌治疗蛋白尿经验

    目的:通过总结李时昌老师多年临床经验,观察中药治疗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采用益气固肾汤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论:益气固肾汤具有消除蛋白尿作用。

    作者:李卫萍;卞保平;李时昌;杜樱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1例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机应用突发皮下气肿的急救与护理

    在危重患者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是争取救治时间,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各项治疗顺利的首要环节。近年来随着临床感染防治策略的执行,为了预防院内获得性感染,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神经系统重症术后患者,经过评估需要长期带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者,气管切开置管术已经逐渐替代气管插管,成为连接患者和呼吸机的唯一手段,通常在术后48小时,改行气管切开置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以解除神经系统障碍所致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等所致呼吸困难,改善缺氧,改善术后脑水肿等,促进患者康复。皮下气肿的形成是由于空气经气管口进入颈部软组织中,沿肌肉、筋膜和神经血管壁之间隙而达皮下,气肿部位多发生于颈部,以后逐渐扩散至头及胸部[1]。皮下气肿可在24h内停止发展,3-5天自行吸收[2]。

    作者:陆红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探究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精神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收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中,选择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在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当中应用精细化的护理管理,比较实施管理前后患者及家人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总结究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了,100例患者接受精细化护理管理之后,无论是护理质量评分还是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管理前(P<0.05),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作者:杨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探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理护理

    1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理护理1.1婴儿期是心身变化快的时期,婴儿2个月左右就表现出情绪反应,他们通过哭闹表示生理上的不适状态和精神上的消极情绪。另外,心理学家认为,人体间的接触和抚摸是婴儿天生的需要,有人把这种需要称为“皮肤饥饿”。儿童的皮肤饥饿现象,在家庭中可由父母亲的漏报等方式满足,在住院期间,就要求护士献出爱心。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士应每天将患儿抱起数次,每次抱起后身体紧贴患儿,对于病情不允许抱起者,可抚摸患儿的头部、背部、上肢、并轻拍患儿。总之,温柔体贴的触摸具有治疗作用。护士对患儿的轻拍、抚摸及搂抱,可使患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变得自然协调,有利于其恢复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半岁以后的婴儿一般能辨认熟悉人和陌生人的面孔,特别依赖自己的母亲,常会表现出分离性焦虑、哭叫、寻找母亲,避开和拒绝陌生人。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饮食、大小便规律及衣着的冷暖,尽量做到有固定的护士对患儿进行连续的全面护理,建立患儿与护士之间的熟悉感和亲密感。护士首次接触患儿时,好有其母亲在旁协助护理,以减轻婴儿的不安。

    作者:刘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龟仙茶抗疲劳作用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龟仙茶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100、200、400 mg/kg的龟仙茶提取液20 d,对照组蒸馏水灌胃。测定小鼠游泳时间及血乳酸、尿素氮(BUN)、肝糖原等指标。结果:龟仙茶提取物能较显著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降低运动后血清BUN浓度,提高肝、肌糖元储备量,增强清除乳酸能力。结论:龟仙茶具有较显著的抗疲劳作用。

    作者:刘杰;邱瑞霞;单凯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人文关怀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和体会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做手术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并应用人文关怀,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融入人文关怀,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并且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进一步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汪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及防范对策

    本文分析护士心理产生压力导致的不良情绪反应及采取的应变对策,要求护士提高综合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对处理突发纠纷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激能力。对造成护士不良心理应激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转变对患者的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等措施,可预防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正确积极的心理应激可使护士能够正确的面对护患纠纷,缓解心理压力,从而保证工作效力和提高工作质量。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如果服务态度不好,解答问题语言不当,就很容易造成纠纷。在工作中做到对患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地为病人的健康服务,坚决杜绝职业性的呆板及工作中的亲疏之别,才能在和谐的护患关系中塑造出美好的护士新形象。

    作者:王慕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近几年来,我院血透室发展日渐壮大,截止目前血透机(包括费森机器、金宝机器)共50台,血液透析患者近250人。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分别进行心理护理。

    作者:金明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实施阶段性心理干预和保健教育对初产妇临床分娩及产后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实施阶段性医生指导初产妇临床分娩及产后康复效果观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52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3例。观察组实施阶段性医师指导对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运用常规指导方式。研究结束后以调查问卷形式对产妇的住院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住院满意度为98.85%,对照组产妇住院满意度为94.25%,观察组产妇住院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观察组的产妇母乳喂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产妇母乳喂养率,(p<0.05),研究中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产妇实施阶段性医师的临床指导对产妇的分娩情况和产后康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不但能够使初产妇了解整个分娩过程还能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以及提高新生儿的护理保健知识,缓解产妇焦虑紧张的情绪,享受整个分娩和转变为母亲角色的过程。

    作者:万常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浅谈在护理教学中学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健康教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所发挥作用也日益增长,为了让学生在走上临床后能熟练地应用健康教育的技巧,必须重视在校期间的培养。要在课程设置、心理沟通及实践方式等方面全方位训练加强学生此项能力。

    作者:张昕烨;穆葆慧;孙琬婷;吕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消化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利用消化内科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中2015年0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3例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利用消化内科对症治疗、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观察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参与实验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好转,同时治愈的有31例(49.20%),有效23例(36.50%),无效9例(14.28%),总有效率为85.71%。另外患者的白蛋白以、血淀粉酶以及乳酸脱氢酶均得到改善,并且 P<0.05,呈现出临床不均衡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消化内科治疗后,63例患者均成功治愈,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效的提高了治愈率,其是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作者:栾贵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