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发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42例再次聚焦超声治疗临床分析

周静;邓新粮

关键词:外阴上皮内, 非瘤样病变, 聚焦超声治疗,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后复发的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行再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NNEDV复发患者共42例,采用第2、3次聚焦超声进行治疗,定期随访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6个月时,共治愈19例(鳞状上皮增生型15例,硬化性苔癣型4例),治愈率为45.2% (19/42);总有效率为88.1% (37/42);5例第3次治疗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内,有3例患者瘙痒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2例患者自觉瘙痒症状明显减轻,但病损区仅缩小或转为肉红色,无1例因治疗形成瘢痕.结论 再次聚焦超声用于治疗复发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仍安全有效.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甲亢性心肌病兔不同左室构型心功能的变化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肌病兔不同左室构型心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新西兰纯种白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左旋甲状腺素[45 μg/ (kg·d)]×28 d建立甲亢动物模型,实验组依据Ganau的超声参数分为两型:向心性肥厚组(CH组)和离心性肥厚组(EH组),各组均行常规超卢心动图及QTVI参数测定,包括: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加速度(a)和舒张期峰值速度(Ve)、E/Ve等.结果 CH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相对室壁厚度(RWT)明显增加(P<0.01);LVEF、FS及E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别不具显著性意义(P>0.05).EH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明显增加(P<0.01),而相对室壁厚度(RWT)与对照组比较差别不具显著性意义(P>0.05); LVEF、FS及E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P<0.01).CH组与对照组比较,二尖瓣环平均Ve减低(P<0.01),E/Ve增加(P<0.01),但平均V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意义(P>0.05).EH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Vs、a明显减低(P<0.01);平均Ve明显减低(P<0.01),E/Ve明显增加(P<0.01).结论 QTVI技术可具体发现甲亢性心肌病兔不同左室构型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情况.

    作者:王亚娟;礼广森;孙艳红;毕文君;张洁;王伟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婴幼儿急性肺炎的肺动脉压力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评价婴幼儿急性肺炎的肺动脉压力变化.方法 病例选择急性肺炎婴幼儿60例,其中轻症、重症各30例,为1、2两组,无心肺病史的正常婴幼儿30例为对照组.CDE测量三尖瓣反流速度、肺动脉瓣血流加速时间、右室射血时间及右室流出道时间速度积分评价婴幼儿急性肺炎的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结果 60例急性肺炎患儿,检出三尖瓣反流者53例,其中32例肺动脉压力增高,其余21例肺动脉压力正常.重症肺炎肺动脉压力升高者有30例,轻症2例.对照组20例测得三尖瓣反流,肺动脉压力均正常.结论 急性肺炎患儿的肺动脉压力可能升高.重症肺炎患儿的肺动脉压力升高较明显,同时伴肺血管阻力升高.

    作者:唐海霞;杨炳昂;向伟;林凌;钟文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动脉导管封堵术后封堵伞脱入右肺动脉1例

    患儿女,11岁.因心脏杂音入院.体检: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脏超声显示:可见漏斗型动脉导管开放,肺动脉侧内径12 mm,导管长13 mm;诊断:动脉导管未闭(PDA).在局麻十强化下行PDA介入封堵术,行降主动脉造影显示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可见一左向右分流,直径约14 mm呈漏斗状,置入22/20 mm PDA封堵器,再次行降主动脉造影,显示分流消失,封堵器固定良好,对主动脉、肺动脉无影响,而后释放封堵器.术后第2天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出现2/6级收缩期杂音,心脏超声显示右肺动脉内封堵器回声,急诊行移位封堵器取出及动脉导管结扎术,术中行PDA缝合,右肺动脉内可见封堵伞,血管钳将其夹出,封堵伞完整.

    作者:丁桂春;王建华;刘梅;张轻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患者正中神经的超声特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患者腕管处正中神经(MN)的超声特征.方法 对54例2型糖尿病、22例非神经病变、非2型糖尿病者行超声检查.结果 (1)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组较糖尿病不伴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组MN各形态参数增大(P<0.05).(2)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组MN回声主要表现为神经束回声减低、“筛网状”结构模糊和神经外膜增厚、不平整,与毗邻组织分界不清.(3)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组MN血流信号显著(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患者腕管处正中神经的超声特征有其特点,超声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正中神经形态的评价.

    作者:孙冬梅;王艳滨;刘洋;刘水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图在吸入伊洛前列素急性血管反应试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在吸入伊洛前列素急性血管反应试验中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这一无创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确诊肺动脉高压患者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25~75岁,平均(50±14)岁,其中40例行右心导管检查,3例漂浮导管失败改为超声心动图监测.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包括:三尖瓣反流压差、肺动脉瓣舒张期大反流压差、肺动脉瓣舒张末期反流压差、下腔静脉大内径、下腔静脉小内径,计算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输出量(RCO)并与右心导管作比较.结果 吸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压力SPAP、DPAP及MPAP与右心导管测值之间有良好相关性(r分别为0.904、0.823及0.861,均P<0.001);2种方法测得的右心输出量之间有相关性(r=0.946,P<0.001).急性血管反应试验阳性患者7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性评价肺动脉压力的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尤其对于不能进行右心导管检查的患者,可以考虑作为替代检查,为临床医师提供诊疗依据.

    作者:李一丹;吴雅峰;马展鸿;杨媛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腹和经阴道联合彩超检查对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腹和经阴道联合超声在诊断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s pregnancy,CS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8例剖官产瘢痕部位妊娠的经腹、经阴道和经腹经阴道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3种超声检查方法进行对比. 结果 剖官产子宫疤痕妊娠的声像图特征为妊娠物位于官腔下段前壁疤痕处,下段随孕周增大而膨大,该处子宫肌层变薄,妊娠物与肌层间界限不清,回声杂乱,经腹组15例,10例超声确诊为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67%),误诊5例(33%);经阴道组18例,14例超声确诊为剖官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78%),误诊4例(22%);联合组25例,22例超声确诊为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87%),3例误诊(13%).58例患者中54例血流丰富,录到类滋养层低阻动脉样血流频谱,4例血流不明显.结论 经腹及经阴道联合超声检查较单纯经腹或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诊断符合率高.早期诊断该病并及时治疗能减少和避免发生大出血等并发症,并可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和判断.

    作者:钱鹭葵;陈文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左心耳局部收缩功能及形态改变的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研究

    目的 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研究左心耳局部收缩功能及其形态的改变.方法 67例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者,分为对照组24例,阵发性房颤组22例,持续性房颤组21例.将左心耳分为基底段(B)、中段(M)、顶部(A)3个部分,测量3组左心耳及基底段、中段、顶部大、小体积.根据左心耳及各部的大、小体积,计算左心耳及左心耳各部的排空分数,并计算左心耳各部大、小体积分别占左心耳大、小体积的比例.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左心耳整体排空分数、基底段排空分数、中段排空分数、顶部排空分数均低于对照组.三组组内左心耳基底段、中段、顶部排空分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间左心耳基底段、中段、顶部体积百分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的左心耳基本形态并未改变,体积和收缩功能是整体、弥漫性改变,不存在局部形态和功能改变.

    作者:吴治胜;李艳红;穆玉明;史琪;唐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非典型性脂肪瘤样肿瘤声像图表现1例

    患者女,56岁.因左上臂渐大性无痛包块约40年入院.患者约40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上臂一鸡蛋黄样大小质软包块,无明显不适感,包块渐大,无消瘦,无左上肢运动障碍.查体:左前臂上段背侧、左上臂下段外侧及中段背侧分别可触及约9.0 cm×8.0cm×2.0cm、6.0cm×3.0cm×1.5cm及9.0 cm×7.0 cm×4.0 cm的多个质软包块,界清,活动度可,无触痛,未及波动感,表皮无红肿及破溃.其中左前臂上段背侧包块表面不光滑,触及有膨胀感和压缩感,表面可见蜿蜒增粗的血管.彩超检查:左前臂上段背侧及同侧上臂下段外侧皮下软组织内探及低回声包块,大小分别为9.0 cm×8.0 cm×2.2 cm、6.0cm×3.2 cm×1.4 cm,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内呈扭曲的管状结构.

    作者:王锋;吴辉;李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超声诊断子宫穿孔大网膜嵌顿1例

    患者女,21岁.流产术后43 d,因下腹隐痛半月余来我院就诊.病史:孕3产0,于2010年5月6日在外院行人工流产手术,未见绒毛组织.复又行药流术,术后2d有大血块排出(未送病检),并有不规则阴道流血,10余天干净.6月2日再次阴道流血,量多,色鲜红,偶有腹痛,7d阴道流血干净.近半月下腹隐痛,无发热,无恶心、呕吐等症状.查体:体温正常,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妇检:外阴、阴道无异常,官颈光滑,宫口未开,子宫后位,正常大小,轻压痛,双附件区无压痛,未触及肿物.彩超提示:子宫后位,官体大小约5.7 cm×4.5cm×4.1 cm,肌层回声欠均匀,子宫前壁可见强回声带,范围约3.1 cm×0.6 cm,强回声带一端与官腔内膜相连,另一端达子宫浆膜层(图1),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CDFI:子宫前壁强回声带内可见小点状血流信号显示.

    作者:时彩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定性诊断及判断淋巴结转移能力的价值.方法 对61例136个甲状腺实性结节和17枚颈部淋巴结行二维及弹性超声检查,将弹性图像分Ⅰ~Ⅳ级,其结果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病理结果:136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111个,恶性25个;17枚淋巴结中,转移11枚,反应性6枚.超声弹性成像结果:136个甲状腺结节中Ⅰ~Ⅱ级106个(104个良性,2个恶性),Ⅲ~Ⅳ级30个(23个恶性,7个良性);17枚淋巴结中Ⅰ~Ⅱ级9枚(6枚反应性,3枚转移),Ⅲ~Ⅳ级8枚(均为转移).以弹性分级Ⅲ~Ⅳ级为高度恶性预测指标,其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95.8%,特异度93.6%,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72.7%,特异度100%,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实性结节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对颈部淋巴结定性诊断方面,与常规二维超声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杨华;唐少珊;武云昊;李晶;任卫东;李颖;李红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弹性特征量与乙肝后肝纤维化的相关分析

    目的 评价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弹性特征量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76例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分为F0~F4期,同时进行RTE检查,获取弹性特征量:包括应变均值(MEAN)、标准偏差(SD)、蓝色领域% (AREA)、复杂度(COMP)、峰度(KURT)、偏度(SKEW)、对比度(CONT)、均等性(ENT)及杂乱度(IDM).结果 F0/F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1/F2,F1/F3,F1/F4,F2/F3或F3/F4比较,部分弹性特征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RTE弹性特征量可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可望成为肝纤维化程度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杨红;何云;彭涛;李智贤;廖新红;叶新平;蒋长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原发性肝癌2个病灶的不同超声造影表现

    患者男,71岁.因头昏、上腹不适1月余入院,无畏寒、发热、尿黄及皮肤瘙痒,无呕血、黑便.既往有乙肝病史,具体时间不详,本次住院检查:乙肝标志物:HBsAg(+)、HBeAb(+)、HBcAb(+).肝功能:GGT 127 U/L(正常0~61 U/L)偏高,AFP 15 160.51 ng/ml(正常≤25 ng/ml)显著增高,其余值于正常范围内.肝脏彩超检查:肝右后叶见4.2cm×3.7cm和4.9 cm×4.4 cm肿块影像(图1中M1和M2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M1肿块内为不均质中偏强实质回声,M2肿块内为不均质减低实质回声,两肿块内均可探及血流信号.

    作者:吴庆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对肾恶性肿瘤诊断的比较

    目的 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对肾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肾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肾恶性肿瘤中超声造影无增强区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无回声的显示率(P<0.05);超声造影假包膜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超声造影血流丰富或抱球型血流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超声造影及增强CT对肾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的准确率(P<0.05),超声造影及增强CT诊断的准确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与常规超声相比,超声造影增加了肾恶性肿瘤内无增强区、假包膜及抱球型血流的显示率;超声造影提高了肾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与增强CT相近.

    作者:张义侠;王学梅;王毅;陈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SonoLiver CAP软件在乳腺肿瘤超声造影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SonoLiver CAP软件在乳腺肿瘤超声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8例乳腺肿块(恶性88例,良性70例)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SonoLiver CAP定量软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以病灶与周围乳腺组织的增强水平差值为参数进行动态血管模型(dynamic vascular patterns,DVP)参数成像,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各参数及DVP参数图有无差异.结果 乳腺恶性肿瘤相对峰值强度(Imax)显著高于良性肿瘤(P<0.05),恶性肿瘤的相对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快于良性肿瘤,相对平均渡越时间(mTT)慢于良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动态血管模型(DVP)参数图有显著性差异,76例(86.4%)恶性肿瘤表现为病灶内大部分呈紊乱不规则团块状或分散的斑片状红色/黄色填充;58例(82.9%)良性肿瘤表现为病灶内大部分呈较单一的蓝色/绿色填充.结论 SonoLiver CAP造影分析软件获得的定量参数和构建的DVP参数图可为乳腺肿瘤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张渊;江泉;张云霄;陈剑;顾晓鸣;徐智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胎儿右室流出道梗阻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频谱形态分析

    目的 探讨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右室流出道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2例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右室流出道梗阻的超声资料,总结其声图像特征.结果 (1)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时常于肺动脉瓣口局部显示五彩镶嵌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显示其峰值流速常大于1.8 m/s;(2)动脉导管早闭时常于动脉导管处显示五彩镶嵌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显示峰值流速常大于1.8 m/s,且为双期同向血流频谱;(3)法洛四联症及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狭窄时常于肺动脉主干内显示其血流信号稍鲜艳,但频谱多普勒显示峰值流速常小于1.8 m/s,严重狭窄时肺动脉主干内血流信号暗淡,甚至其动脉导管内出现反向血流信号及频谱;(4)肺动脉瓣闭锁时常于动脉导管及肺动脉内显示反向血流信号及反向频谱,频谱多普勒显示峰值流速常小于1.8m/s.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频谱形态分析能为胎儿右室流出道梗阻的产前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张蒂荣;庄佳玲;张雁;王明;石宇;薛敏;张习武;熊初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甲状腺微小癌灰阶超声诊断的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 筛选甲状腺微小癌的独立恶性征象,评价灰阶超声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45个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性结节73个,微小癌72个)的灰阶超声表现,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诊断指标,建立Logistic模型,并进一步评价其预报能力.结果 后进入Logistic模型的5个特征分别为:钙化类型、回声水平、周边声晕、内部回声和结节形态.Logistic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如果以预报概率P=0.5作为阈值,则预测准确率高达86.2%.结论 微小钙化、极低回声、不规则声晕、实性、形态不规整是甲状腺微小癌的独立特征指标.灰阶超声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甲状腺微小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张一休;李建初;欧阳云淑;孟华;张波;戴晴;姜玉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频超声对婴儿胆道闭锁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对黄疸婴儿进行检查,评价其对胆道闭锁(BA)患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43例黄疸患儿空腹4h后进行常规腹部超声和高频超声检查,记录每例患儿的肝脏、胆囊、胆管、肝右动脉、门静脉及TC (triangular cord)征的情况等,并初步诊断是否为胆道闭锁.同时收集患儿的各项化验结果,MRI、CT等影像资料,手术所见和肝穿组织学及术后病理报告.结果 以肝穿组织学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高频超声正确诊断18例BA中的17例,并且25例非BA均未被误诊.TC征阳性,肝右动脉增宽,胆囊异常(无胆囊、胆囊壁异常或(和)形态异常)三者对诊断胆道闭锁具都有很高的价值.以TC征阳性诊断B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9%、100%、95.3%;如以肝右动脉内径>0.16 cm为诊断BA的理想截断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84%、88.4%;以胆囊异常诊断B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100%、97.7%.综合考虑以上三者,诊断B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100%、97.7%.结论 高频超声通过清晰地显示肝门部的形态结构,显著提高超声对婴儿胆道闭锁诊断的准确性,其准确率为97.7% (42/43).

    作者:蒋丽萍;陈云超;刘娜香;黄道中;李开艳;张青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超声诊断胎儿左上肢发育异常1例

    孕妇,25岁.孕24周,孕1产0.行胎儿常规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宫内单胎,双顶径58 mm,股骨径40 mm,胎盘位于后壁,功能0级.脊柱整齐连续,胎心搏动正常,内脏未探及异常.羊水量适中.左侧前臂仅见1根弯曲长骨并较对侧短小,左侧前臂长骨长约25 mm,右侧前臂长约33 mm.胎儿双手手腕极度向内侧屈曲不能伸直(图1).余处未见异常.超声提示:(1)官内单活胎,中孕;(2)左上肢发育异常(3)畸形手(双手手腕异常弯曲).1周后经引产证实.

    作者:徐潭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法洛四联症术后左冠状动脉向右室瘘1例

    患者女,20岁.11年前在外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矫治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发绀、晕厥,活动后未见胸闷气促,未规律随访.3个月前来本院复查,专科检查示: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正中见一术后疤痕,无胸膜摩擦感,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双肺呼吸音清,稍减弱,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缘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1 cm处,心脏触诊无心尖抬举性搏动,心界轻度增大,心率92次/min,肺动脉瓣、三尖瓣膜听诊区闻及轻柔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表现:右室增大,右房内径正常,肺动脉未见明显狭窄、关闭不全(轻度),室水平未探及明显残余分流.

    作者:陈洁;张学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复发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42例再次聚焦超声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后复发的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行再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NNEDV复发患者共42例,采用第2、3次聚焦超声进行治疗,定期随访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6个月时,共治愈19例(鳞状上皮增生型15例,硬化性苔癣型4例),治愈率为45.2% (19/42);总有效率为88.1% (37/42);5例第3次治疗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内,有3例患者瘙痒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2例患者自觉瘙痒症状明显减轻,但病损区仅缩小或转为肉红色,无1例因治疗形成瘢痕.结论 再次聚焦超声用于治疗复发性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仍安全有效.

    作者:周静;邓新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