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腔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探讨

刘荷一;王翠菊;张蕾;刘姝燕;刘明瑜

关键词:阴道超声, 宫腔超声, 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癌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腔超声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经临床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增殖、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的患者33例,应用Aloka α-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阴道探头频率7.5 MHz、官腔探头频率7.5 MHz对同一患者分别进行经阴道超声、宫腔超声检查,术后与病理对照.结果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9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90%;子宫肌腺症4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80%;子宫内膜增殖11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100%;子宫内膜息肉3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100%;子宫内膜癌3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75%.官腔超声诊断子宫肌瘤10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100%;子宫肌腺症5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100%;子宫内膜增殖8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72.7%;子宫内膜息肉2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66.7%;内膜癌3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75%.结论 子宫腔超声检查,图像优质清晰,不受位置影响,对浆膜面、肌壁间中小病变及弥漫性病变诊断准确,敏感性高,对黏膜病变的定性、有否肌层浸润的鉴别有一定的帮助.但因为侧向分辨力低,声衰减大,扫描半径小,对较大病变不能整体显示,对黏膜病变的观察需将探头放于宫腔中央,否则病变易被探头挤压而不能明确诊断,操作技术要求高,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宫腔超声的优点与局限性并存.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阴囊及直肠超声在无精子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经阴囊及直肠超声检查在鉴别诊断梗阻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5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经阴囊及直肠超声检查,重点扫查睾丸,附睾头、体、尾、输精管阴囊段、射精管、精囊及输精管末段.比较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起始段及远段输精管道超声声像图的差异.计算经阴囊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比较两组患者睾丸体积间的差异.结果 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附睾头、体及尾的异常超声表现明显多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附睾头、体、尾异常比率分别为58%(76/130)、91%(118/130)和76%(99/130).经阴囊超声鉴别诊断无精子症的敏感性95.4%(124/130),特异性96.3%(77/80),准确性95.7%(201/210).梗阻性无精子症组中,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AVD)精囊声像图异常表现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体积明显大于非梗阻无精子症患者,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利用超声检查技术,特别是经阴囊超声技术对附睾及睾丸体积进行评估检查,对于鉴别诊断梗阻性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磊;李凤华;杜晶;李铮;郑菊芬;陈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胃多发腺瘤样息肉1例超声所见

    患者女,22岁,4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与进食无关,未治疗,自行好转,后偶有类似症状发作.近日又出现上腹部疼痛,并伴恶心,呕吐3次来诊,超声检查:饮水约500 ml后,胃充盈可,胃壁各层次尚清晰,胃蠕动正常,胃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不均质中等回声团块,自胃壁黏膜层向胃腔内突出,边界清楚,呈弥漫性分布,形态各异,不规则,有柱状、桑椹状、分叶状、乳头状等多种形态,还有的呈偏平突起,基底较宽,部分团块间基底部发生融合(图1),大者约11 mm×15 mm,小的约4mm×3 mm,胃蠕动时见较大团块略有活动,但与胃壁不分离,CDFI:团块内无明显血流信号显示.

    作者:刘志娟;牛振英;郝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对兔VX2肝肿瘤的显影试验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靶向性的纳米级超声造影剂,测定其物理特性,并对兔VX2肝肿瘤的靶向性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高速均质法制备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测定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观察体外显影、对体内肿瘤的显影,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及荧光共聚焦观察.结果 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的粒径为(474.1±83.5)nm,Zeta电位为+(9.8±5.7)mV,溶液的性质稳定,其沉淀能够增强超声显影,体内能够增强肿瘤的显影,光镜下和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均能够观察到靶向造影剂聚集在肿瘤组织内.结论 自制的纳米级微球符合理想的靶向超声造影剂的要求,性质稳定,能够靶向肿瘤组织显影,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及载基因或药物的靶向载体.

    作者:刘学兵;王志刚;许川山;伍星;李攀;康娟;冉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9岁.右大腿内侧红肿,反复发热4月余,加重1个月.患儿于2007年10月无明显诱因发现右大腿内侧肿物约鹌鹑蛋大小,质硬,无明显触痛,间断发热,体温高38℃~39℃,口服退烧药可缓解,2008年1月患儿右大腿内侧肿物处皮肤斑片状破损,患肢活动可,无明显受限.检查:右大腿内侧皮肤可见局部红肿,压之褪色,大小10 cm×12cm,表皮脱落,皮温略高,红肿中心可见8 cm×7cm肿块,质硬,边界不清,轻微压痛,与皮肤粘连,可活动.

    作者:武文;朱洁;黄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超声辐照联合PEI增强体外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辐照联合聚乙烯亚胺(PEI)增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荧光素酶质粒(pCMV-LUC)基因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以不同氮/磷酸盐比(N/P比)将2种不同分子量PEI与质粒DNA共孵育,制备阳离子复合物(PEI/DNA).利用凝胶阻滞实验测定PEI与DNA形成复合物时所需的比例,运用MTT法比较不同浓度PEI的细胞毒性.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和细胞活力,评价不同分子量PEI对基因转染的影响及超声辐照的增强作用.结果 当N/P比达到3或更高时,PEI可有效地缩合质粒DNA.细胞毒性与PEI浓度相关.超声辐照均能提高裸质粒和复合物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前者的增加幅度显著小于后者(P<0.05),25 kDa显著优于750 kDa(P<0.01).适当的转染条件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超声辐照联合25 kDaPEI可明显提高基因转染效率,可为基因治疗提供一种高效的新方法.

    作者:陈智毅;谢明星;王新房;吕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实时动态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实时动态三维超声在胎儿肢体畸形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GE Voluson730 Expert RAB2-5L容积探头对346例高危妊娠产妇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并与引产或生产结果对照.二维超声检查后直接完成动态三维数据采集,由另一名医师在未知二维超声结果的前提下独立分析动态三维图像并做出诊断.结果 实时三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为83.87%,97.93%,95.97%,83.33%,97.53%,其中敏感度及阳性预告值明显优于二维超声.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可明显提高胎儿肢体畸形产前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度,其图像生动逼真,有利于临床医师及患者全面系统地理解胎儿肢体的解剖结构及畸形状况,为临床方案的制定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作者:郑瑜;周晓东;王西林;朱亚莉;陈必良;于铭;李红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宫外孕与妊娠黄体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频谱形态分析

    目的 探讨宫外孕与妊娠黄体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频谱形态特征,以提高超声对宫外孕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126例宫外孕及132例宫内或宫外孕伴黄体囊肿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检测结果与其临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宫外孕血流常显示为宫外孕病变处某局部富血流信号,血流均不来源于卵巢,而妊娠黄体血流则常显示黄体周边环状血流信号,血流均来源于卵巢内;(2)宫外孕的多普勒血流频谱可表现为多种形态:包括极低阻力型血流频谱、低阻力型血流频谱、高阻力型频谱、无舒张期血流频谱及舒张期反向血流频谱;而妊娠黄体则常表现为低阻力型及高阻力型血流频谱.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频谱形态特征能为宫外孕与妊娠黄体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张蒂荣;王双双;陈小敏;薛敏;张习武;张雁;熊初琴;王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子宫腔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子宫腔超声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经临床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增殖、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的患者33例,应用Aloka α-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阴道探头频率7.5 MHz、官腔探头频率7.5 MHz对同一患者分别进行经阴道超声、宫腔超声检查,术后与病理对照.结果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9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90%;子宫肌腺症4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80%;子宫内膜增殖11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100%;子宫内膜息肉3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100%;子宫内膜癌3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75%.官腔超声诊断子宫肌瘤10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100%;子宫肌腺症5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100%;子宫内膜增殖8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72.7%;子宫内膜息肉2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66.7%;内膜癌3例,术后病理一致性达75%.结论 子宫腔超声检查,图像优质清晰,不受位置影响,对浆膜面、肌壁间中小病变及弥漫性病变诊断准确,敏感性高,对黏膜病变的定性、有否肌层浸润的鉴别有一定的帮助.但因为侧向分辨力低,声衰减大,扫描半径小,对较大病变不能整体显示,对黏膜病变的观察需将探头放于宫腔中央,否则病变易被探头挤压而不能明确诊断,操作技术要求高,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宫腔超声的优点与局限性并存.

    作者:刘荷一;王翠菊;张蕾;刘姝燕;刘明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胃壁脓肿的超声表现1例

    胃壁脓肿极为罕见,1952年以来国内外报道不超过20例.我院自建院以来住院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胃部疾病患者中仅1例是胃壁脓肿.病例报告:患者女,54岁.自述平素健康,近1周上腹隐痛不适,伴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1 d前上腹部无明显诱因出现刀割样剧痛,无牵涉痛,后逐渐加重至全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半天前排黑便1次,无鲜血便,无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外院治疗未见好转,来我院.患者呈痛苦面容,近1 d不能进食.

    作者:田鹏;杜毅力;曹永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超声在布-加综合征诊断中的运用

    目的 探索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55例布加氏综合征的声像图及血流灌注特点,并与血管造影对比分析.结果 肝静脉梗阻22例、下腔静脉梗阻17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性梗阻16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较准确地判定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管狭窄及闭塞的部位和类型,超声造影帮助识别血管梗阻的程度及侧支血管情况,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疗效的判断.

    作者:罗渝昆;唐杰;李俊来;王茂强;安立春;王月香;王知力;徐建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普勒组织成像和心肌背向散射积分评价胸部放射治疗早期心脏损伤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而随着现代科技进步,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明显提高,除了外科手术及化疗外,放射治疗(放疗;radio-therapy,RT)也发挥着主要作用.

    作者:王月爱;夏稻子;谭星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彩超诊断PICC管异位至椎静脉内1例

    患者女,45岁.乳腺癌病史,为行化疗在床旁行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术后为确定PICC管的位置行彩超检查.彩超检查示:沿左侧肘部穿刺点开始追踪PICC管,沿头静脉追至左侧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其内均显示双线状增强回声带,后上行至左侧椎静脉,走行约4 cm后反折,静脉管腔内显示双管征(图1),下行1.8 cm后未再显示PICC管回声.超声提示:PICC管异位,尖端位于左侧椎静脉内.

    作者:白玲;唐英;杨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孕妇产褥期深静脉血栓1例

    产妇,31岁.产婴4 100 g,产后10 d,主诉右腹股沟区胀痛不适4 d来院就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下腔静脉距右心房7.6 cm处至右髂静脉、右股总静脉内充满低回声,未见明显血流通过,超声诊断:下腔静脉、右髂静脉、右股总静脉血栓形成(图1).后经介人手术证实.

    作者:丛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聚焦超声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8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给予聚焦超声单次治疗,在治疗后30 min、3 d、7 d、14 d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疗效指标包括局部疼痛、压痛、功能障碍.结果 聚焦超声单次治疗后30 min、3 d、7 d、14 d总有效率分别为93.8%、61.3%、38.8%、22.5%,显示有满意的即刻疗效和一定的持续效应;2例有较轻副反应发生,副反应发生率为2.5%.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聚焦超声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安全、有效.

    作者:王涛;陈文直;李东;张一涵;张炯龙;白晋;王智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小脑蚓部发育不全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小脑蚓部发育不全的价值.方法 经二维超声小脑横切面检查疑有先天性蚓部发育不全的9例胎儿,进一步应用三维扩展成像多切面同屏显像技术和三维矢状切面重建技术检测胎儿小脑蚓部的形态和大小,以及蚓部与第四脑室、脑干的关系.结果 2例由于扫描切面为半冠状切面误诊为蚓部发育不全的正常蚓部;3例诊断为蚓部发育不全;2例诊断为蚓部轻度上旋而蚓部发育正常;2例诊断为后颅窝积液.这些病例经产前、产后的超声或MRI,或尸检证实三维超声诊断结果.结论 二维超声小脑横切面检查怀疑小脑蚓部发育不全时,应当进一步应用三维超声进行细致的扫查,在重建的蚓部矢状面重新加以评估,注意鉴别小脑蚓部发育不全和蚓部上旋.

    作者:刘炜;蔡爱露;李婷;辛忠秋;赵丹;杨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模拟失重对人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超声研究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simulated weightlessness)对人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retinal central artery,R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健康男性志愿者6例(12只眼),平均年龄20岁.一6°头低足高位卧床模拟失重,连续卧床7 d.模拟失重前,先平卧10 min(对照组),测量OA及RCA的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另于模拟失重的第4天、第7天重复测量以参数.检查仪器采用Acuson Sequoia 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 MHz.所有资料用x±s表示,应用统计软件SPSS 11.0进行多组均数两两比较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4 d及7 d,RCA内径无明显变化,模拟失重4 d,OA内径无明显变化.而模拟失重7 d时,OA内径稍增宽;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4 d及7 d,RCA的PSV和EDV无明显变化,模拟失重4 d及7 d,OA的PSV无明显变化,模拟失重4 d,OA的EDV无明显变化,而模拟失重7 d,OA的EDV增高;模拟失重4 d及7 d,RCA的PI、RI均低于对照组,但并非随卧位时间延长而进行性下降,而是模拟失重7 d较4 d时有增大恢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4d及7 d,OA的PI、RI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短期失重对健康青年人RCA及OA的血流动力学几乎没有影响,并且出现的一些轻微变化有恢复趋势,说明人体可以通过自主调节,保持失重时眼部供血的相对稳定.

    作者:周环宇;梁会泽;胡莲娜;贾化平;许永杰;赵军;何薇薇;王爱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超声造影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评价

    目的 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CEUS)定量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特点.方法 62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被分为脑梗死组(27例)和非梗死组(35例),运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检测,应用声学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在机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特点,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新生血管内的增强强度(IE)及增强密度(DE)明显高于非梗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能客观地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总体增强情况.

    作者:张莹;黄品同;杨琰;孙海燕;王小同;李世岩;唐疾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不同肝实质背景超声造影时相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兔不同肝背景模型超声造影时相变化,探讨不同肝实质背景对超声造影时相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新西兰兔45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分别建立正常肝实质背景、脂肪肝背景、脂肪性肝硬化背景模型.对比各模型组二维超声表现及超声造影肝实质造影剂始增时间、峰值强度、峰值强度减半时间等.结果 B、C两组肝实质造影剂始增时间均长于A组,峰值强度C组低于A、B两组,峰值强度减半时间B组长,C组短.病理结果显示:A组为正常肝组织,B组呈脂肪肝表现,C组呈肝硬化表现.结论 实验兔肝超声造影不同肝实质背景造影增强时相不同.因此,超声造影诊断肝脏疾病时,应充分考虑肝实质背景不同引起的造影时相变化对病灶造影模式的影响.

    作者:端学军;林礼务;薛恩生;何以敉;高上达;杨映红;林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对《Riedel甲状腺炎超声表现1例》一文的评述

    患者女,49岁.发现颈前无痛性包原文块2个月,伴浮肿、记忆力减退、声嘶1个月就诊.体检:声嘶,颈前正中可触及大小为1.5 cm×1.0cm×1.0 cm,椭圆形肿块,质硬如石,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不活动,无触痛.颈部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甲状腺功能T3、T4减少,TSh升高.超声表现(图1、2):甲状腺轮廓欠清,形态欠规整,表面不光滑,包膜增厚,实质回声明显减低,分布不均,呈网格状.双颈部未探及肿大的淋巴结.CDFI:甲状腺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实质内血流信号稀少.病理诊断:Riedel甲状腺炎.

    作者:张缙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超声导向穿刺诊断纵隔脂肪肉瘤1例

    患者女,38岁.因胸闷、气短伴盗汗、乏力半月入院.体查:右侧胸廓略饱满;右侧呼吸音减弱,语颤减弱,双侧无胸膜摩擦感;右侧肩胛线第6肋以下呈实音,呼吸音消失.

    作者:赵威武;陈朝晻;孙厚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