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与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

范瑾瑾;刘新辉;易春燕;林建雄;阳晓;余学清

关键词:腹膜透析, 胆红素, 死亡率, 心血管事件死亡
摘要: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置管并腹膜透析3个月以上的新患者.收集并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基线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2012年12月31日.根据患者基线血清TBIL水平四分位数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各组患者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TBIL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低TBIL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880例具有基线TBIL数据的腹膜透析患者被纳入研究,年龄(48.0±15.4)岁,其中男性占59.0%;TBIL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4.5(3.4,5.8)μmol/L.TBIL四分位数组间比较显示,4组间糖尿病患者比例、Charlson合并症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钙、全段甲状旁腺素、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体重指数(BMI)、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血尿酸及血磷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中位31个月的随访,194例患者死亡,其中104例为心血管事件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基线血清TBIL≤3.4μmol/L(Q1组)患者全因死亡率较高(P=0.032),而心血管事件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人口学、合并症及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校正后,以Q2组(3.4
中华肾脏病杂志相关文献
  • 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

    目前,全球的糖尿病发病率在迅速上升,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数据,2017年有4.51亿糖尿病患者,而到2045年预计将增加至6.93亿[1].随着糖尿病的全球流行,由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 CKD)——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已然成为世界各地的主要公共卫生和临床问题.DKD多为临床诊断[2] ,以持续的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进行性下降为特征,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则特指经肾活检证实由糖尿病所致的肾小球疾病.近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正常白蛋白尿但伴有肾功能损伤的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渐上升,本文将此类疾病定义为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疾病(normoalbuminuric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NADKD),诊断标准为:1、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2、正常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30 mg/24 h或尿白蛋白/肌酐比(albumin creatinine rate ,ACR)<30μg/mg(6个月内两次随机检测);3、肾功能损伤:GFR<60 ml·min-1·(1.73 m2)-1;4、排除其他继发性肾脏疾病.NADKD的临床表现与经典的糖尿病肾病不同,提示DKD发病机制的复杂性.本文拟对NADK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徐欢;王伟铭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对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方法 纳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维持性PD患者1063例,以PD 6个月时血清尿酸≥420μmol/L为高尿酸血症组(492例),血清尿酸<420μmol/L为正常尿酸组(571例),回顾性分析血清尿酸水平对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51(41,62)岁,男性557例(52.40%);中位随访时间33(20,54)个月(6~96个月),167例(15.71%)在随访期间死亡,其中心血管事件死亡64例(6.02%).高尿酸血症组全因死亡率为19.11%(94/492),心血管事件病死率为7.93%(39/492),均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5,P=0.015).PD 6个月时高尿酸血症(≥420μmol/L)(HR=1.572,95%CI 1.155~2.141,P=0.004)、高尿酸水平(连续变量)(HR=1.002,95%CI 1.001~1.004,P=0.008)及PD开始时年龄≥65岁(HR=3.571,95%CI 2.556~4.990,P<0.001)、血清白蛋白≤30 g/L(HR=1.907,95%CI 1.278~2.845,P=0.002)、高Charlson合并症指数(HR=1.209,95%CI 1.032~1.417,P=0.019)是P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D 6个月时高尿酸血症(≥420μmol/L)(HR=1.734,95%CI 1.033~2.912,P=0.037)及PD开始时年龄≥65岁(HR=1.761,95%CI 1.024~3.209,P=0.041)、合并糖尿病(HR=2.775,95%CI 1.358~5.671,P=0.005)是PD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D患者透析6个月时血清尿酸水平是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启龙;王俊倪;王耀敏;谢锡绍;项世龙;张晓辉;陈江华;韩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PCSK9对C57BL/6小鼠肾组织脂质平衡及损伤的作用

    目的 评估PCSK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 kexin type 9)对C57BL/6小鼠肾脏组织脂质平衡的影响以及损伤作用.方法 12周龄的C57BL/6野生型小鼠和系统性敲除PCSK9基因小鼠通过代谢笼收集24 h尿,经心全身灌注,取出肾脏.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血尿肌酐、血总胆固醇、肾组织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BODIPY 493/503染色,透射电镜(TEM)观察肾组织内脂质蓄积;PAS染色、TUNNEL染色以及qPCR和Western印迹法评估肾组织损伤及细胞凋亡.结果 与C57BL/6野生型对照组相比,PCSK9 KO组肾组织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均P<0.05),BODIPY 493/503染色显示肾小球及肾小管细胞内脂质染色明显加深,TEM提示肾小管细胞内脂滴数目显著增多.系统性敲除PCSK9基因小鼠较C57BL/6野生型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升高(P<0.05),Podocin和Nephrin的转录水平下降(均P<0.05),TEM可见肾小球内足细胞足突变短、不同程度的融合.与野生型对照组相比,PCSK9 KO组小鼠肾组织内Bax和Cleaved Caspase 3表达升高,Bcl?2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 PCSK9表达下降增加肾组织细胞内脂质蓄积,继而诱导肾固有细胞的损伤和凋亡.

    作者:吴美延;臧崇森;马福哲;陈斌;孙伟霞;孙珉丹;远航;许钟镐;贾冶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管理的挑战与进展

    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 CKD),尤其是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这些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其危害不容忽视.近年来的众多研究均显示,磷代谢异常在CKD矿物质与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CKD?MBD)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2-7].血磷管理已成为改善CKD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高磷血症的主要治疗措施为3D原则,包括饮食、透析和磷结合剂治疗[8].但是我国CKD患者高磷血症的管理仍面临严峻挑战,对于如何合理饮食限磷、加强透析效率以及正确使用磷结合剂尚存在诸多难点.2012年的一项来自我国9个省28家中心的研究显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中高磷血症(>5.5 mg/dl,1 mg/dl=0.323 mmol/L)患病率高达57.4%,腹膜透析患者中达47.4%,然而血磷达标率(3.5~5.5 mg/dl)仅38.5%,与发达国家血磷管理情况尚存在较大差距[9].近期,来自全国范围内的中国透析钙化研究(China Dialysis Calcification Study ,CDCS)的数据显示,我国透析患者血磷达标率(3.5~5.5 mg/dl)仍仅为40.1%[10].本文将围绕CKD?MBD病理生理中磷的作用、高磷血症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崴;余学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与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置管并腹膜透析3个月以上的新患者.收集并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基线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2012年12月31日.根据患者基线血清TBIL水平四分位数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各组患者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TBIL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低TBIL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880例具有基线TBIL数据的腹膜透析患者被纳入研究,年龄(48.0±15.4)岁,其中男性占59.0%;TBIL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4.5(3.4,5.8)μmol/L.TBIL四分位数组间比较显示,4组间糖尿病患者比例、Charlson合并症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钙、全段甲状旁腺素、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体重指数(BMI)、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血尿酸及血磷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中位31个月的随访,194例患者死亡,其中104例为心血管事件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基线血清TBIL≤3.4μmol/L(Q1组)患者全因死亡率较高(P=0.032),而心血管事件病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人口学、合并症及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校正后,以Q2组(3.4

    作者:范瑾瑾;刘新辉;易春燕;林建雄;阳晓;余学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处桡动脉钙化对内瘘及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存活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AVF)吻合口处桡动脉钙化(RAC)对AVF及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病例来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过自体AVF成形术的ESRD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血生化检查结果,桡动脉标本来自自体AVF成形术.茜素红S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桡动脉管壁钙化情况.按照有无RAC分为无钙化组及钙化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法分析影响AVF吻合口处发生RAC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无钙化组和钙化组患者存活率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影响ESRD患者AVF及患者存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180例入选的ESRD患者中有38例(21.1%)存在不同程度的AVF吻合口处RAC.与无钙化组比较,钙化组患者透析龄较长,合并糖尿病占比和血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龄>5年、合并糖尿病是发生吻合口处RAC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无钙化组与钙化组患者术后AVF存活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0.926);两组患者间存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9,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影响AVF丧失功能(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27,95%CI为1.003~1.051,P=0.027);年龄是AVF术后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78,95%CI为1.035~1.122,P=0.000).结论 透析龄>5年、合并糖尿病是ESRD患者AVF吻合口发生RAC的独立危险因素.RAC对AVF的存活率无影响,但可增加患者全因死亡风险.

    作者:陈圳炜;曾海鸥;黄凤琴;符千里;罗敏虹;伍强;杨铁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通过改善肾叶间动脉舒缩活动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对肾叶间动脉舒缩功能的影响,及其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雌性去卵巢大鼠被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GPER特异性激动剂(G1)干预组;GPER特异性阻断剂+GPER特异性激动剂(G15+G1)干预组.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HE染色)、肾功能检测及Paller评分等方法鉴定模型成功与否及肾脏损伤程度;离体微血管压力直径测定仪检测各组大鼠肾叶间动脉舒缩活动情况;免疫荧光技术观察GPER在肾叶间动脉上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叶间动脉GPER蛋白表达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含量.结果 与IRI组比较,G1干预组大鼠血BUN、Scr水平及Paller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肾叶间动脉收缩率明显升高[(40.76±1.57)%比(29.78±1.87)%,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GPER在肾叶间动脉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中表达,且IRI组较对照组表达增多;G15+G1干预组较G1干预组表达降低(均P<0.05).与IRI组比较,G1干预组大鼠血清NO含量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GPER可能通过提高NO含量,从而调节肾叶间动脉的舒缩活动,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常越辰;韩子伟;周颖;张洋;冯子奕;马克涛;张志琴;李丽;司军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修订版)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肾性贫血的流行病学资料与治疗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逐渐增多.为了适应我国临床诊疗的发展变化,规范肾性贫血管理,很有必要根据我国情况,借鉴国际指南,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 CKD)肾性贫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进行更新.为此,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共识专家组于2017年初启动了共识修订工作,旨在为我国CKD患者肾性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作者: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共识专家组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抗凝相关性肾病

    抗凝治疗对于有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大约有700万患者口服抗凝剂(主要是华法林或其他香豆素衍生物),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和动脉血栓栓塞[1].常用的抗凝剂华法林为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提供可靠的保护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华法林抗凝治疗可能引发一系列肾脏并发症,包括急性肾损伤(AKI)[2-4].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服用新型抗凝药也可引起肾脏的损害[5-6].华法林相关性肾病(Warfarin?related nephropathy ,WRN)是目前华法林抗凝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过量的华法林治疗[国际标准化比率(INR)﹥3.0]可引起肾小球出血,红细胞阻塞肾小管而导致急性肾损伤[3-7].也有口服达比加群酯引起AKI的病例报道 [8-9].抗凝相关性肾病(anticoagulation?related nephropathy ,ARN)是由抗凝药物引发的肾脏并发症,其发生与肾脏病发病率和全因死亡率密切相关[3].ARN不仅可加速慢性肾脏病(CKD)的进展,且可增加患者短期和长期的全因死亡率[1] ,所以及时发现ARN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INR升高的状态下肾活检有出血风险,ARN的诊断不能只依赖于有特征性病理改变肾活检.目前,ARN定义为在排除其他病因,抗凝治疗后INR﹥3.0的情况下发生的急性肾损伤[3].本综述总结了抗凝相关性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措施,以期指导临床医生在充分考虑抗凝治疗利弊条件下,给予患者优化的治疗.

    作者:孙柯;赵龙;梅长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利妥昔单抗联合硼替佐米治疗膜性肾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约75%的膜性肾病患者中存在针对肾小球足细胞上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的循环抗体.目前认为该抗体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相关,清除抗体是膜性肾病新的治疗方向.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利妥昔单抗可取得良好效果,国内亦有少量个案报道.国外有个别硼替佐米治疗膜性肾病的病例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硼替佐米治疗膜性肾病1例,现报道如下并作文献复习.

    作者:姜玲;焦晨峰;王霞;程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国家族性肾性糖尿SGLT2基因突变分析及肾葡萄糖阈值的测定

    目的 分析中国9个家系家族性肾性糖尿(FRG)的致病基因SGLT2,测定先证者及其家族患病成员的肾葡萄糖阈,探讨FRG患者基因型与肾糖阈的相关性.方法 PCR法扩增SGLT2全部编码区及其侧翼序列,用直接测序法分析SGLT2基因突变位点.检测9个家系FRG先证者及其一级亲属共25位家庭成员(其中21例患者)SGLT2基因突变、24 h尿糖定量和肾葡萄糖阈(RTG).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肾糖阈的差异.结果 基因测序分析共发现12个SGLT2突变,其中未被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收录的新突变10个,包括:c.331T>C,p.W111R;c.374T>C,p.M125T;c.394C>T,p.R132C;c.612G>C,p.Q204H;c.829C>T,p.P277S;c.880G>A,p.D294N;c.1129G>A,p.G377S;c.1194C>A,p.F398L;c.1540C>T,p.P514S;c.1573C>T,p.H525Y.中国人群特有的突变c.886(-10_-31)del等位基因突变频率高达28%(5/18).复合杂合突变患者的RTG较杂合突变患者低[(1.28±0.10)mmol/L比(5.14±0.77)mmol/L,P<0.001];c.886(-10_-31)del携带者的RTG较其他杂合突变携带者低[(4.43±0.37)mmol/L比(5.70±0.51)mmol/L,P<0.001].结论 发现10个新的突变基因型与中国人FRG相关,c.886(-10_-31)del可能为中国FRG人群的热点突变.复合杂合突变患者较杂合突变患者表现为更低的RTG.

    作者:望赛;刘雪梅;赵向忠;李春梅;张瑞晓;邵乐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一例

    患儿男,6岁,因发热4天,间断呕吐伴腹泻3 d,尿少1 d入院.体温高41.6℃,伴寒战.病初有1次尿色为茶色,尿色混浊,无尿路刺激征,不伴皮疹、腰痛.无皮疹、无浮肿.

    作者:刘竹枫;张碧丽;王文红;姜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西藏地区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西藏地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病率约为19.1%[1] ,显著高于全国水平10.8%[2].西藏高原地区因其特有的地理以及环境因素,患者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结核和其他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因此可能存在不同于平原地区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7例IgAN患者资料,旨在总结西藏地区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为指导临床诊疗和判断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蕾;党宗辉;李国梁;次仁罗布;阿勇;吴玲洁;才仁卓嘎;索朗曲珍;刘立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