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赵慧萍;王梅

关键词:钙离子浓度, 透析液, 腹膜透析患者, 终末期肾脏病, 心血管事件, 甲状旁腺激素, 钙磷代谢紊乱, 软组织钙化, 慢性肾脏病, 骨代谢紊乱, 常见并发症, 研究进展, 血管钙化, 代谢异常, 维生素, 危险性, 率相关, 矿物质, 患病率, 骨转化
摘要: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MBD)是慢性肾脏病(CKD),特别是终末期肾脏病( ESRD)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以导致血管钙化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与增加的患病率和病死率相关[1-3].CKD-MBD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常具有下列1个或1个以上表现:(1)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或维生素D代谢异常;(2)骨转化、矿化、骨容量、骨骼线性生长或骨强度的异常;(3)血管或其他软组织钙化[4].这里仅就腹膜透析(PD)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与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中华肾脏病杂志相关文献
  • 尿毒症并发硬脊膜外血肿一例

    男,62岁,因患尿毒症10年,一直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HD)治疗.于2010年12月8日早晨7时打喷嚏后,感觉腰部轻微疼痛,未在意,照常行HD治疗.HD3h后,患者腰痛加重,伴有尿意感,臀部及双下肢麻木,活动障碍,遂停止HD回病房.查血压140/80 mm Hg,心、肺、腹无异常,腰椎触痛,双下肢肌力0级,膝关节以下皮肤感觉消失.血常规WBC 13.9 ×109/L,Hb 125 g/L,N0.909,Plt 102×109/L.HCO3- 23 mmol/L,K+ 3.6 mmol/L,Na+ 140 mmol/L,Ca2+ 2.1 mmol/L,Mg2+ 0.9 mmol/L,BUN 8.8 mmol/L,Scr 475 μmol/L.凝血四项PT 12.2 s,TT17.0 s,APTT 30.2 s,FIB 2.7 g/L.胸腰椎MRI:T11~L2椎体平面椎管内、硬膜外见9.7 cm×1.4 cm×2.0 cm异常信号影,椎管、蛛网膜下腔扩大,硬膜囊、圆椎及马尾受压,提示T11~L2椎体平面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

    作者:王云生;王媛媛;李建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02例糖尿病患者并发非糖尿病性肾损害的临床病理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非糖尿病性肾脏病变(NDRD)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肾活检证实的202例糖尿病并发NDR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年(≤35岁)组、中年(36~59岁)组和老年(≥60岁)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结果 青年组3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肾炎综合征,占42.4%;肾脏病理主要为IgA肾病,占36.4%.中年组136例,临床表现多样化,依次为慢性肾炎综合征(35.3%)、肾病综合征(27.2%)、慢性肾衰竭(17.6%)、隐匿性肾炎(14.7%)、急性肾衰竭(5.1%);肾脏病理主要为IgA肾病,占42.6%.老年组33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30.3%)、慢性肾衰竭(30.3%);肾脏病理主要为膜性肾病,占27.3%.结论 糖尿病并发NDRD患者临床表现方面,青年组以慢性肾炎为主,中年组临床表现多样化,老年组以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衰竭为主;病理类型方面,青年组和中年组以IgA肾病为主,老年组以膜性肾病为主.

    作者:任雯雯;李文歌;邹古明;方静;芦建华;曹娅丽;卓莉;邹万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穿通支原体感染致IgA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

    目的 利用穿通支原体(Mycoplasm penetrans,Mpe)感染小鼠,制作新的IgA肾病动物模型.方法 分别采用培养至对数期的Mpe菌液、SP-4培养基和PBS经尿路上行感染小鼠并联合尾静脉冲击的方法制作IgA肾病模型,与常用IgA肾病模型进行比较,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成功通过Mpe培养液经尿道上行感染小鼠制作IgA肾病模型,造模成功率100%,与常用模型组比较,IgA沉积率和荧光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检查中,Mpe感染组不仅发现较强的IgA沉积,同时发现66.67%的小鼠肾组织存在IgG沉积.光镜检查发现,Mpe感染组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沉积程度均明显重于PBS和SP-4培养基对照组(均P< 0.05),与常用IgA肾病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Mpe感染组存在明显的肾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和包曼囊腔内壁层上皮细胞增生等病理改变.结论 通过Mpe经尿路上行感染小鼠可以成功制作IgA肾病动物模型,为IgA肾病病原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姜雪;许菲菲;章建娜;史艳玲;张骥;陈朝生;吕吟秋;孙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肾病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23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伴蛋白尿.外院按“肾炎”对症治疗,水肿仍反复出现.7年前间歇性发作四肢不自主细微震颤.2年前震颤加重,动作笨拙,渐进性言语含混.在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时发现角膜K-F环阳性,血清铜蓝蛋白下降等,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HLD).予二巯丁二酸胶囊、葡萄糖酸锌和中药等治疗,病情好转,基本稳定.2个月前因腹胀、双下肢水肿及大量蛋白尿再次入住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治疗症状未能缓解.于2010年8月9日收住我院肾内科.

    作者:李龙海;王建;胡冬梅;李庆士;吴振球;李振军;姜传学;董葆;邹万忠;王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nephrin通过PI3K-Akt途径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足细胞凋亡

    目的 研究nephrin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足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永生化小鼠足细胞( MPC),以不同浓度AngⅡ处理MPC和10-8 mol/L AngⅡ刺激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nephrin的表达和分布;Western印迹法检测Akt磷酸化水平.脂质体法转染pcDNA3.1-mNPHS1质粒,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系.用Akt抑制剂LY294002或与AngⅡ共孵育刺激MPC和pcDNA3.1 -mNPHS1转染细胞,检测Akt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凋亡率.结果 (1)AngⅡ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诱导MPC凋亡.AngⅡ受体拮抗药氯沙坦与AngⅡ共孵育18 h,显著降低AngⅡ单独刺激的足细胞凋亡率(P<0.05).(2)10-8 mol/L AngⅡ刺激12 h后,nephrin mRNA和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4 h nephrin mRNA约为正常对照的50%(P<0.05).正常足细胞nephrin主要分布于核膜周围的胞质和细胞膜,随刺激时间延长,胞膜和胞质nephrin表达逐渐降低.(3)10-8 mol/L AngⅡ刺激15 min后,Akt磷酸化显著降低,约为正常对照细胞的50%(P< 0.01).(4)AngⅡ与LY294002共孵育12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AngⅡ和LY294002单独刺激(均P<0.05).(5)pcDNA3.1-mNPHS1稳定转染显著上调足细胞Akt磷酸化水平(P<0.05),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结论 AngⅡ通过AngⅡ受体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抑制足细胞nephrin表达.nephrin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足细胞存活状态.

    作者:梁伟;韦忠平;任志龙;胡凤琪;陈铖;丁国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单中心血液透析登记2010年度报告

    维持透析患者是一群随访稳定的患者,其完整的随访资料对规范临床治疗及持续质量改进有重要指导意义.2010年3月卫生部要求全国各医疗机构自2010年5月1日起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实时网上登记.本中心积极参加这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收集本中心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2010年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刘日光;陈林;傅君舟;陈浩雄;周姗姗;陈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阻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中心静脉阻塞性疾病( CVO)包括中心静脉狭窄及闭塞,是血液净化通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到25%~40%[1].我国血液透析患者长期血管通路建立时机普遍较晚,中心静脉置管广泛应用,且留置时间偏长,容易导致CVO,严重影响透析充分性及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通过分析10例临床疑诊CVO患者的资料,探讨CVO的诊断线索及治疗方法.

    作者:张丽红;王自强;段青青;杨萍;王保兴;李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ERK1/2信号通路在甲状旁腺激素致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中的作用

    目的 从体外观察ERK信号通路在甲状旁腺激素(PTH)致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合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中的作用.方法 以HK-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PTH(10-8、10-9、10-10、10-11、10-12 mol/L)作用细胞48 h,以及10-10 mol/LPTH 作用细胞不同时间(12、24、36、48、72 h),分别用RT-PCR法检测PAI-1 mRNA表达,Western 印迹法检测PAI-1蛋白表达.以10-10 mol/L PTH作用细胞48 h,分别观察细胞ERK 1/2抑制剂预处理前后磷酸化(p)ERK1/2、PAI-1mRNA及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10-12 mol/L PTH可促进细胞在基因及蛋白水平合成PAI-1,随着PTH浓度逐渐上升,PAI-1 mRNA及蛋白浓度均相应增加,以10-10 mol/L PTH组刺激作用显著,分别为对照组的4.01倍和3.81倍(均P<0.01).但随着PTH浓度进一步增加,PAI- 1mRNA及蛋白浓度却随之下降.10-10 mol/L PTH作用细胞,12 h时有少量PAI-1表达,72 h时达峰值,并呈时间依赖性,分别为0h组的4.06倍和4.03倍(均P<0.01).10-10 mol/L PTH作用细胞48 h,有大量的p-ERK1/2合成(P<0.01),经ERK 1/2抑制剂预处理后,PAI-1及ERK均显著下降(均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ERK信号通路部分参与PTH致HK-2细胞合成PAI-1的作用.

    作者:彭燕;袁伟杰;朱楠;周益;郝静;唐知还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亚型表达的变化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Ⅰ型受体(R Ⅰ)、Ⅱ型(RⅡ)受体以及下游Smad蛋白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肾脏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90只雌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假手术组(SOR组)和单侧输尿管梗阻组(UUO组),分别于术后1、3、7、14、21 d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PAS与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间质病理形态改变;实时定量PCR基因芯片分析正常大鼠和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TGF-β Ⅰ、Ⅱ、Ⅲ型受体及Smad蛋白家族表达.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受体亚型,进一步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和验证筛选出的差异受体亚型在不同分期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与CON组相比,UUO组大鼠的Scr及BUN于术后3d开始升高(P<0.05),第21天达峰值(P<0.01);UUO组术后3d肾间质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14 d后出现明显肾小管萎缩;21 d可见明显肾间质纤维化.UUO组肾组织TGF-β Ⅰ型受体ALK-5、ALK-7和TGF-βRⅡ的mRNA表达于术后3d上升并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P<0.05),于14 d达到峰值(均P<0.01);ALK-6的mRNA表达于术后3d下降(P<0.05)并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于14 d达谷值(P<0.01).ALK-5、ALK-6、ALK-7和TGF-βRⅡ蛋白表达与基因表达一致.Smad2/3及磷酸化(p)-Smad2/3的蛋白表达于术后3d上升(均P<0.05)并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于14 d达到峰值(均P<0.01).结论 在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中不同TGF-β受体亚型存在不同的变化规律并与肾间质纤维化进展密切关联.

    作者:沈楠;林洪丽;王伟东;谢华;孙艳玲;王大鹏;邢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肾组织水通道蛋白表达与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关系

    目的 了解肾组织局部水通道蛋白( AQP)表达与肾病综合征(NS)水肿的关系.方法 NS患者分为水肿组(14例)及无水肿组(8例),以非NS患者为对照组(10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患者肾组织AQP1、2、4表达,分析其与患者水肿程度的关系.结果 NS患者AQP1主要表达在近端肾小管,其中水肿组免疫组化阳性指数为0.0373±0.0110,表达量显著低于非水肿组的0.0510±0.0120和对照组的0.0574±0.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QP1在各组肾小球也有表达,水肿组阳性指数为0.0106±0.0037,显著高于非水肿组的0.0021±0.0013和对照组的0.0020±0.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QP2主要表达在集合管系统,其中水肿组阳性指数为0.0498±0.0081,非水肿组为0.0370±0.007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255±0.0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水肿组与非水肿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QP4在肾脏皮质集合管未见表达.结论 不同AQP亚型在NS患者肾组织表达有差异.AQP2在NS水肿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AQP1的表达异常也参与水肿的发生.

    作者:李鹏;牛建英;张绮;范伟峰;罗丽红;钱英俊;张丽红;顾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及意义

    心房颤动(房颤)是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研究表明炎性反应参与了房颤的电生理与结构重构,是其发生和维持的基础,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增高预示发生房颤的危险性增高.我们通过对CRP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研究,探讨CRP在MHD患者房颤发生及持续中的作用.

    作者:贺海东;徐旭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IgG4相关性肾病一例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类新近认识的可累及多系统的疾病,其特征为血清IgG4升高,多器官IgG4阳性细胞浸润,主要见于中老年男性,但报道病例数非常有限.我科曾接诊1例IgG4相关性肾病患者,报告如下.男,48岁,于2010年11月体检发现肾功能异常,当地医院查血红蛋白(Hb) 101 g/L,尿隐血+,蛋白+,24h尿蛋白量1.87 g,Scr 809 μmol/L,BUN 22.4 mmol/L,IgG41.4 g/L,IgA、IgM正常,自身抗体谱均阴性,ANCA阴性.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活跃,各系比例大致正常,成熟浆细胞2%,未见原始及幼稚浆细胞,骨髓活检未见异常.

    作者:李娟;沈淑琼;许树根;郑智勇;梁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雷公藤甲素对IgA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炎性反应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炎性因子分泌及自身凋亡状态,以及雷公藤甲素(TP)对其调节的相关机制.方法 取IgAN患者(n=29)及健康人(n=16)外周血,分别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硝酸还原酶法(Griess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一氧化氮(NO)表达情况.体外培养IgAN患者PBMC,以不同浓度TP刺激PMBC,四唑盐比色间接法(MTT)检测TP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根据MTT结果,分别分为IgAN患者PBMC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10 mg/L,促细胞分裂原)模型组和PHA( 10 mg/L)+TP( 12.5 μg/L、25 μg/L)处理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6的分泌情况;Griess法检测上清液中NO含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RT-PCR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PBMC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 )-9、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IgAN患者血浆TNF-α[( 131.57±50.61) ng/L比(30.24±18.93) ng/L,P<0.01],IL-6[(76.36±25.21) ng/L比(35.08±16.59) ng/L,P<0.01]和NO[(46.36± 12.93) μmol/L比(26.61:±:10.87) μmol/L,P<0.01]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BMC凋亡率亦显著高于健康人[(16.88±5.66)%比(8.67±3.87)%,P<0.01].TP可抑制IgAN患者PBMC分泌TNF-α、IL-6和NO,诱导其凋亡;也可抑制Bcl-2表达,增加Bax、caspase-9、caspase-3表达.结论 IgAN患者体内PBMC处于高度活化状态,并且凋亡率增高.TP能有效抑制IgAN患者PBMC的炎性活化状态,并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改变Bcl-2蛋白家族抗凋亡因子和促凋亡因子平衡而诱导IgAN患者PBMC凋亡.

    作者:王畅;梁倩;彭佑铭;刘虹;孙林;尹文清;凌光辉;刘伏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MBD)是慢性肾脏病(CKD),特别是终末期肾脏病( ESRD)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以导致血管钙化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与增加的患病率和病死率相关[1-3].CKD-MBD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常具有下列1个或1个以上表现:(1)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或维生素D代谢异常;(2)骨转化、矿化、骨容量、骨骼线性生长或骨强度的异常;(3)血管或其他软组织钙化[4].这里仅就腹膜透析(PD)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与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慧萍;王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纤维蛋白鞘的研究进展

    每年有数百万例中心静脉导管被用于急性和慢性病的治疗.导管的通畅性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恶性肿瘤的营养支持与化疗及其他需要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已证实,所有类别的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包括有皮下隧道和没有皮下隧道的导管、皮下埋植及由周围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中心静脉内都有导管周围覆盖物,即纤维蛋白鞘形成[1].目前我国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均已广泛使用.在等待动静脉内瘘成熟的透析患者以及不能建立有效动静脉内瘘的透析患者,中心静脉插管成为患者赖以生存的惟一通路.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已经成为影响导管功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旨在将纤维蛋白鞘的发生、发展、并发症、组织病理学、诊断及处理办法进行综述.

    作者:段青青;张丽红;王保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研究尿毒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部分中分子毒素、蛋白结合毒素、炎性因子之间的关系,并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改善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机制.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长期低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33例尿毒症患者为对象.原发病排除糖尿病肾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且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

    作者:刘红;常明;刘书馨;王志宏;付瑶;刘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雷帕霉素治疗多囊肾病的研究进展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ADPKD)是一种以双肾多个液性囊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病率为1/1000~1/400,是为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病.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150万~300万患者.ADPKD常累及肾外器官,引发多囊肝、胰管及胆管扩张、结肠憩室、颅内动脉瘤、心脏瓣膜异常等疾病.ADPKD的致病基因已被确认为pkd1和pkd2,分别定位于染色体16p13.3和4q21-22[1].pkd1或pkd2基因突变会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信号通路,促进上皮细胞增殖和肾囊肿扩张.雷帕霉素是一种真菌代谢物,具有很强的抑制细胞生长增殖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对mTOR通路发挥特异性抑制作用.

    作者:薛澄;梅长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高容量血液滤过联合机械通气对犬海水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目的 建立稳定的海水型呼吸窘迫综合征(SW-RDS)犬模型,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联合机械通气(MV)对海水淹溺后发生SW-RDS的疗效.方法 采用健康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2组:(1)单纯MV组(n=5):实验犬在模型成功后行MV;(2)HVHF+MV组(n=5):模型成功后在MV的基础上联合HVHF.两组均连续观察4h.在气管插管成功稳定15 min后(基础状态)、成模、治疗60 min、120 min、180 min、240 min时记录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采集静脉血标本以测血浆渗透浓度;另于基础状态、成模、治疗120 min、240 min采集静脉血标本以测炎性介质(IL-8、IL-6、TNF-α);实验结束后取肺组织标本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1)在治疗4h后两组实验犬均存活.(2)血氧分压( PaO2)及氧饱和度(SaO2)均有所上升,HVHF+MV组较MV组改善更明显(P<0.05);HVHF+MV组pH、实际碳酸氢根(AB)、剩余碱(BE)较MV组显著改善(P<0.05),恢复至基础状态水平.(3)两组在治疗4h过程中MAP、HR、CVP均保持稳定,治疗240 min后MAP、HR、CVP与成模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4)MV组在治疗4h过程中,血浆渗透浓度保持稳定,与成模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VHF+MV组在治疗240 min后血浆渗透浓度较MV组同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较同组成模及治疗180 min时亦显著升高(P<0.01).(5)HVHF+MV组血浆炎性介质(IL-8、IL-6、TNF-α)在治疗240 min后与MV组同时间点比较显著减少(P<0.01);MV组治疗240 min后IL-8、TNF-α较成模型时比较明显升高(P<0.05).(6)肺组织病理提示,HVHF+MV组肺组织炎性反应、水肿、肺泡上皮损伤等情况较MV组有所改善.结论 HVHF+ MV能明显改善犬SW-RD的低氧血症及纠正酸中毒.HVHF可有效清除循环血炎性介质及多余的水分,从而改善肺组织病理.HVHF对犬SW -RD的mABP、HR、CVP无显著影响.

    作者:肖达平;陈光明;林华铿;何金选;陈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以全身多发性肿块和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Kimura病一例

    Kimura病(KD)是1937年由我国学者金显宅首次报道[1],临床少见.现将我院以全身多发性包块和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1例报告如下.男,22岁,半年前出现下颌部肿块,后发展至多部位,个别融合,质硬,活动.当地医院以“淋巴结肿大”给予青霉素治疗,肿块曾缩小,但其他部位相继出现,余无特殊.5d前颜面及多部位水肿,腹胀,24 h尿量500 ml,于2010年6月12日入本院.过去史无特殊.体格检查:BP115/59 mm Hg,眼睑及腰骶部以下水肿,双侧耳后多个淋巴结肿大,右侧鸽蛋大小,左侧蚕豆大小,腋下、腹股沟触及较小肿块,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作者:施占琴;张晓岚;丁敏;朱鸣;王宵一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长腹膜透析龄患者首次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长腹膜透析龄患者首次腹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9年发生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315例,按发生首次腹膜炎时腹膜透析龄分为两组:A组(<36个月)261例,B组(≥36个月)54例.对两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入组患者平均年龄(55.7±15.9)岁,男性占61.0%,基础肾脏病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54.6%),其次为糖尿病肾病(20.6%).发病时A组中位腹膜透析龄8.4个月;B组中位腹膜透析龄49.4个月.发生腹膜炎时,两组间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血清白蛋白和血钾水平均低于正常值范围.两组腹膜炎常见诱因均为换液操作接触污染(48.2%比45.2%).剔除未做透出液细菌培养患者,两组革兰阳性菌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革兰阳性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A组(46.2%比19.1%,P=0.035).两组革兰阴性菌分布情况及超广谱耐药菌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真菌感染比例显著高于A组(17.8%比6.4%,P=0.011).B组初始治疗有效率及临床结局显著差于A组(均P< 0.05).两组间革兰阴性菌及真菌腹膜炎治疗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革兰阳性菌、无菌生长及未作培养腹膜炎治疗失败率显著高于A组(23.1%比1.5%、46.2%比6.7%、22.2%比0%,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整体资料显示,真菌感染、发病时较长腹膜透析龄、较低血清白蛋白水平为首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治疗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0.002、0.025).结论 长腹膜透析龄患者首次腹膜炎的临床结局较短腹膜透析龄患者差.较高真菌和其他耐药菌感染率以及营养不良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易春燕;阳晓;郭群英;姜宗培;林建雄;蔡金辉;余学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