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钙三醇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活化

王文姬;王伟铭;陈楠

关键词:骨化三醇,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细胞增殖, 细胞外基质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钙三醇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和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干预作用,旨在探讨钙三醇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分别以不同浓度TGF-β1(1、2、5和10 μg/L)和(或)不同浓度钙三醇(10-4、10-5、10-6、10-7、和10-8 mmol/L)进行干扰.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改变;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缔组织生成因子(CTGF)及纤连蛋白(FN)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钙三醇能明显抑制正常和TGF-β1(5 μg/L)诱导的NRK-49F细胞增殖(P<0.01).经不同浓度钙i醇(10-4、10-5、10-6、10-7、和10-8 mmol/L)作用48 h后,NRK-49F细胞G2/S期细胞比例较TGF-β1刺激组均明显减少(分别为25.88%、21.81%、21.73%、23.28%、23.61%比27.42%,均P<0.05),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NRK-49F细胞经TGF-β1刺激后,其α-SMA、CTGF、FN 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并在TGF-β1 1~5 μg/L的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效应.钙三醇能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α-SMA、CTGF、FN mRNA表达上调(均P<0.05),而不同钙三醇浓度干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三醇能显著降低TGF-β1诱导的α-SMA和FN蛋白表达(P<0.05).结论 钙三醇可通过G1期停滞抑制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但不影响凋亡.钙三醇具有拮抗TGF-β1致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
中华肾脏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使临床蛋白质组学成为各种疾病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研究过程中一些共识性规范的缺乏,研究设计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在研究分组设计、样本量、样本处理、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学评价以及独立的结果验证等环节,导致研究结果难以充分解释或重复性较差.本文针对目前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吕林莉;王丽梅;刘必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乙酰肝素酶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乙酰肝素酶(HPA)的表达,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SD健康大鼠被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n=6)、糖尿病6周组(DM6w,n=10)和糖尿病12周组(DMl2w,n=10),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6周和12周末测定各组大鼠相对肾质量、血糖、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量及尿蛋白量(24 h)等指标,并观察肾脏病理改变.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HPA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蛋白尿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DM6w和DM12w组大鼠的相对肾质量、血糖、尿素氮、24 h尿量及尿蛋白量(24 h)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DM6w和DM12w组大鼠HPA mRNA和蛋白表达比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3)大鼠肾组织HPA mRNA和蛋白表达与尿蛋门量(24 h)之间均呈正相关(r=0.783,P<0.01;r=0.793,P<0.01).结论 HPA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发生.

    作者:唐琳;王玉华;刘章锁;肖静;窦艳娜;董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肾小管性酸中毒儿童不同年龄阶段临床特点分析

    我院1991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患儿53例,按不同年龄阶段分析其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悦新;张碧丽;王文红;张瑄;范树颖;李莉;刘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来氟米特与雷公藤多苷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对照研究

    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临床观察,与雷公藤多苷对照,观察来氟米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张燕;张志勇;贺天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静脉端血管钙化一例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血管钙化是时常发生的,但通常发生在动脉,静脉钙化罕见[1].我院发现1例MHD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静脉端血管钙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照翾;卢方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与天津汉族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人类白细胞抗原(HIJA)基因型是迄今为止所知复杂的遗传多态系统,目前l型糖尿病与HIJA-DQA1的关系已比较明确.近年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T2DM)与HLA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本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LA一Ⅱ类基因,探讨其与T2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

    作者:马泽军;陈莉明;孙蓓;郭刚;张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中微血管的丢失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调节血管生成的两个重要因子,TSP-1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VEGF可诱导内皮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

    作者:杨晓;夏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肾病综合征一例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以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同时伴有内脏器官受累的结缔组织病,通常可累及肺、消化道、心脏、肾脏.国内外罕见肾脏受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SSc合并肾病综合征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凌;胡章学;付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犬器官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犬器官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CVVHDF治疗MODS的机制.方法 15只Beagle犬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灌注+内毒素血症复制MODS模型,随机分为CVVHDF组(n=8)和MODS组(n=7).内毒素注射完毕后CVVHDF组接受CVVHDF治疗12 h;MODS组未接受CVVHDF治疗.检测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Scr、BUN的水平.ELISA检测血浆TNF-α、IL-6、IL-10浓度.结果 CVVHDF治疗后血浆IL-6、IL-10显著下降,在3、6、9及12 h时间点显著低于MO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TNF-α浓度无明显变化,两组间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滤液中检出IL-6、TNF-α,筛选系数分别为0.27±0.13、0.1±0.1,但未能检出IL-10.CVVHDF组各主要器官功能均明显改善,平均动脉压基本保持在正常水平,尤其在6、9及12h时间点显著高于MO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aO2逐渐升高,与MODS组在3、6、9及12 h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能有效降低血浆IL-6、IL-10水平,使抗炎反应和促炎反应两方面趋于动态平衡;能明显改善内毒素诱导的低血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作者:陈继红;刘健;张建龙;李玉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内科住院患者肾功能状况调查

    我国有74.0%的老年人患有内科慢性病,其中2/3患高血压、糖尿病等2种以上疾病.由于这些疾病是肾功能受损的重要病因及危险因素,因此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患病率也不断上升.我们调查了550例内科系统老年住院患者的肾功能状况、疾病谱及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开展老年CRF的三级预防工作提供材料和依据.

    作者:高秀林;李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福辛普利、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近年来Toll样受体(TLR)在.肾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其中TLR4是由内毒素所编码的Ⅰ型跨膜受体,主要在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上表达.

    作者:周巧玲;汤天凤;朱俪俪;唐荣;敖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腹膜厚度在评估腹膜硬化中的意义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测腹膜厚度,了解腹膜状态及硬化程度的报道甚少.我们对15例腹膜透析(PD)患者进行彩超检测腹膜厚度并分析如下.

    作者:张怡玲;夏稻子;姜书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肾动态显像中不同本底的选取在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

    目的 以99mTc-DTPA血浆清除率为标准,评价在重度肾功能不全[GFR≤30 ml·min-1·(1.73 m2)-1]患者GFR的评估中,本底矫正在提高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准确性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重度慢性肾脏病患者33例,年龄均>20岁,男性/女性=13/20,平均Scr334 μmol/L,诊断均符合美国NKF-K/DOQI关于慢性肾脏病定义.排除肾功能急性恶化因素、水肿、肢体缺如及心功能不全.分别检测患者身高、体质量.常规99mTc-DTPA肾动态功能显像,采用双肾下极(传统Gates法,a法)及肾周环形勾画法(b法)获取图像本底,并分别由计算机自动计算GFR值(GFRa和GFRb).于注射后2 h、4 h各抽血4 ml,离心后取血浆1 ml,测量其放射性计数.计算99mTc-DTPA的血浆清除率(双血浆法,GFRp)作为GFR标准.所测数值均用体表面积标准化.肾动态显像两种不同方法求得的GFRa和GFRb值分别与99mTc-DTPA的血浆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即Gates法、肾周环形本底法,所得的GFR测量值与99mTc-DTPA的血浆清除率(GFRp)比较:相关系数(ra、rb)分别为0.602、0.834;偏差中位数分别为8.33、-4.41;绝对偏差中位数分别为8.33、4.49.GFRa和GFRb落在GFRp±15%、±30%和±50%范围内的病例百分数分别为24.2%、30.3%和48.5%及33.3%、51.5%和81.8%.结论 在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中,传统的Gates法明显高估了患者实际的GFR值,而肾周环形本底的选取能明显提高传统Gates法的准确性,可能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杜晓英;朱阳军;李林法;何强;陈江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钙三醇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活化

    目的 通过观察钙三醇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和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干预作用,旨在探讨钙三醇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分别以不同浓度TGF-β1(1、2、5和10 μg/L)和(或)不同浓度钙三醇(10-4、10-5、10-6、10-7、和10-8 mmol/L)进行干扰.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改变;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缔组织生成因子(CTGF)及纤连蛋白(FN)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钙三醇能明显抑制正常和TGF-β1(5 μg/L)诱导的NRK-49F细胞增殖(P<0.01).经不同浓度钙i醇(10-4、10-5、10-6、10-7、和10-8 mmol/L)作用48 h后,NRK-49F细胞G2/S期细胞比例较TGF-β1刺激组均明显减少(分别为25.88%、21.81%、21.73%、23.28%、23.61%比27.42%,均P<0.05),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NRK-49F细胞经TGF-β1刺激后,其α-SMA、CTGF、FN 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并在TGF-β1 1~5 μg/L的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效应.钙三醇能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α-SMA、CTGF、FN mRNA表达上调(均P<0.05),而不同钙三醇浓度干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三醇能显著降低TGF-β1诱导的α-SMA和FN蛋白表达(P<0.05).结论 钙三醇可通过G1期停滞抑制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但不影响凋亡.钙三醇具有拮抗TGF-β1致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

    作者:王文姬;王伟铭;陈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透析并发症临床研究进展

    近年来,血液净化治疗已取得飞速进步,但透析并发症仍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住院率、致残率及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对透析并发症的认识,2007年在济南召开的全国血液净化论坛以透析并发症为主题,进行了28个相关专题报告.本文就透析相关心脑血管并发症、脂代谢紊乱、肾性贫血、肾性骨病、脑血管并发症、营养不良等方面的新研究结果进行阐述,旨在提高肾脏病工作者对透析并发症的认识.

    作者:梅长林;杨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应重视血液透析远期并发症的防治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一种不完全性肾功能替代疗法,不能完全纠正尿毒症的代谢紊乱和清除体内蓄积的毒性物质.因此,在透析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常规透析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随着存活时间的延长还会产生新的并发症.正确诊治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对降低我国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和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季大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床旁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抢救苯巴比妥东莨菪碱中毒致呼吸停止一例

    血液灌流(HP)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已成为抢救危重中毒患者的有效方法.我院使用床旁HP联合CVVH成功抢救苯巴比妥东莨菪碱中毒致呼吸停止1例.

    作者:舒英;宋斌;曹钰;温怡;付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颈总动脉僵硬度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总动脉僵硬度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非糖尿病、病情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血管壁跟踪系统(Echotracking)在血液透析结束后1 h测定颈总动脉硬化参数β作为评价大动脉僵硬度的指标.胰岛素抵抗用内环境稳定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法(HOMA-IR)进行评价.常规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脂蛋白(a)、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C反应蛋白、钙、磷、肌酐.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及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各参数关系.结果 既往有心血管病史者颈总动脉硬化参数β大于无心血管病史者(11.41±4.13比9.75±3.63,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总动脉硬化参数β与HOMA-IR(r=0.321,P<0.01、年龄(r=0.376,P<0.01)、脉压(r=0.267,P<0.05)、透析龄(r=0.219,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HOMA-IR(β=0.228,P<0.05)、年龄(β=0.308,P<0.01)是颈总动脉硬化参数β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可能通过参与大动脉僵硬的发生,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

    作者:周亦伦;于泽兴;贾慧敏;王清涛;孟娟;孙芳;马丽洁;刘靖;韩彬;孙倩美;彭立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胃穿孔引发腹膜透析患者急性腹膜炎

    患者,男,80岁,腹膜透析4年.1周前患者无诱因腹痛,腹透引流液浑浊,腹透液常规白细胞总数1500/mm3,多核细胞0.85,诊断为腹膜炎,予头孢唑啉及头孢他啶各1 g/d入腹透液治疗.

    作者:王鑫;周福德;甘红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二家血液透析室丙型肝炎传播途径调查

    丙型肝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传染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在于预防.目前血液透析采用一次性材料,广泛使用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了输血,但丙型肝炎发生率仍然高,已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近年来,本地区有2家血液透析室发生了19例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事件,我们分别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绿萍;张晓微;刘毅;王环;谢晓敏;薛玲霞;徐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