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3例儿童过敏性肠炎的临床分析

东丽丽;徐勇胜

关键词:过敏性肠炎, 儿童, 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2010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23例诊断为过敏性肠炎患儿的临床表现.结果 1)过敏性肠炎以2岁以下占绝大多数,共21例(91.3%),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15例(65.2%),便血19例(82.6%),体重不增或者下降14例(60.9%),其他还有腹痛,腹胀,呕吐等.2)所有患儿均住院治疗缓解出院,短住院2天,长住院时间20天,平均6.7天.讨论 儿童过敏性肠炎临床表现以腹泻、便血、体重下降等为主,停止可疑食物及喂养游离氨基酸配方奶是治疗过敏性肠炎的关键.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强调对医院进行内部管理及成本的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护医院的自身安全,确保会计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不仅可以约束医院的成本消耗,还能使资金利用合理化.不过现阶段医院的财务预算及管理存在问题较多,管理意识不到位,存在较大财务风险.因此,我国医疗单位急需强化管理意识,健全规章管理制度,发挥监督作用,以提升内部工作者素质促进财务预算的合理化.

    作者:姜瑞凡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本文就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 选取我科在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5例;对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子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不同疗法下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参照组为73.33%,组间比较P<0.05.结论 应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可获得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邱连荣;王春娟;栾培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3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67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项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血脂差异不明显,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组患者TC(5.56±1.00)mmol/L、TG(2.45±0.36)mmol/L、HDL-C(3.17±1.12)mmol/L、LDL-C(3.11±0.62)mmol/L均劣于护理组TC(4.03±0.38)mmol/L、TG(2.01±0.86)mmol/L、HDL-C(2.78±1.01)mmol/L、LDL-C(2.43±0.58)mmol/L,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53%)显著优于常规组(83.58%),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晓丹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洁治术后抛光处理在吸烟患者牙周基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究分析洁治术后抛光处理在吸烟患者牙周基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展开牙周基础治疗的吸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选择常规洁治喷砂的对照组60例,与洁治术后抛光处理的观察组6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3个月、5个月后的牙菌斑指数和牙龈出血指数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牙菌斑指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牙龈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牙龈出血指数(P<0.05).结论 洁治术后抛光处理在吸烟患者牙周基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有效保持牙面清洁度、光滑度,降低牙菌斑、色素的附着,降低牙龈出血几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践.

    作者:赵凌冰;田雪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舒适护理在外伤松动牙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讨论舒适护理在外伤松动牙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就诊的外伤牙齿松动或脱落的病人50人任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个.分别实施普通护理和舒适护理,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病人顺应性、疼痛评分和病人满意度都比对照组高.结论 外伤松动牙固定术配合舒适护理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蒙英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研究蒙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失眠伴焦虑的影响

    目的 探究蒙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失眠伴焦虑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脑病科住院的80例脑梗死患者实施蒙医护理干预.结果 出院前患者在焦虑度改善以及睡眠质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入院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伴有焦虑和失眠等症状的脑梗死患者实施蒙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调节患者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乌仁其木格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老年性阴道炎80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雌激素软膏治疗,治疗时间均为一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20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2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5例,对照组复发16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甲硝唑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阴道炎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小,可作为老年阴道炎治疗的优选方法.

    作者:于薇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 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6例型糖尿病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给药治疗方案不同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3例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33例患者给予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4.0%VS81.8%),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给予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改善个体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

    作者:徐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红核妇洁洗液在会阴侧切伤口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对产妇用红核妇洁洗液对其会阴侧切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产科收治采取会阴侧切的自然分娩初产妇为分析对象,从该群体中选取80例,均在2017年间,数字编序,硬币法将其每组4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消毒处理)和观察组(红核妇洁洗液消毒处理).通过对比以归纳红核妇洁洗液在会阴侧切伤口的作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数据如会阴切口冲洗次数、冲洗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耐受情况与对照组比较,组间数据并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及阴道菌群失调率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为自然分娩初产妇用红核妇洁洗液对会阴侧切伤口消毒冲洗,在控制切口感染及菌群平衡方面有明显优越性,对产妇产后恢复和生活质量有积极保障,值得推广.

    作者:郝海燕;赵晓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剖腹产术中寒战的原因探讨及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 分析剖腹产术中寒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把我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进行剖腹产的48例产妇纳入本次研究中来,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进行分组,其中24例予以常规手术护理,作为对比组,另外24例按照可能会发生寒战的原因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预防,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产妇寒战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产妇寒战发生率26.3%要比对比组的52.6%低(P<0.05);急诊手术产妇寒战的发生率88.9%要比择期手术的发生率46.7%高(P<0.05);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要比对比组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到剖腹产产妇术中发生寒战的原因有环境、麻醉、胎儿等多种,针对原因进行总结,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举措,可降低寒战的发生,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郑瑛;余慧雯;许素莲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抽取2014年4月——2017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8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两组,即对照组41例行分步手术方案,观察组41例则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方案,总结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①术前两组视力、眼压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为9.77%(4),明显低于对照组29.27%(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相比较传统分步手术方案,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方案可取得更理想效果,且安全性更高,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金顺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分析

    目的 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和防护对策.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9月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抽取共4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计划.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同样高于对照组.结论 医院必须要大力实施风险管理,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准则,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大程度避免护理事件的发生.

    作者:董智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乳腺癌患者PICC尖端定位中的研究进展

    针对乳腺癌患者血管选择的特殊性,就PICC尖端实时定位的方法,腔内心电图技术的原理,国内外应用进展,腔内心电图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腔内心电图技术在乳腺癌患者PICC尖端定位中的临床应用提高指导和借鉴,以使该项技术在乳腺癌患者中得到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武霞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探析对心肌梗塞患者实施阿司匹林结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针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心肌梗塞患者80例进行探析,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进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参照组患者进行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各项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00%较参照组患者的77.50%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较参照组患者的15.00%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LVEF、PAR、APTT等指标较参照组患者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减少,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广泛使用.

    作者:刘淑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压脉带使用及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凝血项目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压脉带使用及室温放置时间对部分凝血项目的影响.方法 在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体检健康人员中,抽取100例纳入到研讨领域中,实施部分凝血常规项目测定,观察使用压脉带时间长短,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凝血常规结果的影响.结果 使用压脉带时间1分钟与即刻比较,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2分钟、3分钟时与即刻时比较,PT、APTT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压脉带的使用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标本室温放置时间1h与即刻时对比,FIB、APTT、PT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h的APTT指数与1h对比,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3h的PT指数和1h时对比,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4h的PT、APTT指数与1h时对比,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采集标本时使用压脉带时间长短和标本室温时间进行分析,均会对凝血常规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对分析前影响因素加大重视,可极大提高验室检测数据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应用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诊断肺单发转移瘤的效果

    目的 临床中诊断肺单发转移瘤运用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DES)检测的价值分析.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单发转移瘤45例,所有人员均接受数字法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检测诊断,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经术后组织活检或穿刺活检证实,本组45例患者中,良性病变22例,转移瘤23例.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对比,DES技术准确率高于DR技术(x2=14.283,P<0.05).结论 临床中应用DES技术诊断肺单发转移瘤准确率高,可为诊断提供准确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王光明;李振亚;杜洪涛;夏德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 疗效比较

    目的 研究在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治疗中采取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 本次我院随机选取自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参与收治的22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作为样本,将随机数字表法选为分组方式,为参照组1(n=7例)、参照组2(n=7例)以及实验组(n=8例),将实行布地奈德鼻喷剂鼻喷治疗患者作为参照组1,将实行布地奈德粉剂口吸治疗患者作为参照组2,将实行布地奈德鼻喷剂鼻喷治疗以及布地奈德粉剂口吸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三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的组间数据差异.结果 实验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哮喘评分、鼻炎评分、咳嗽消失时间与参照组1、参照组2进行对比P<0.05,各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 将布地奈德鼻喷剂鼻喷治疗以及布地奈德粉剂口吸治疗应用在鼻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中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王秀芬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肝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对照组行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中出血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朱春青;刘燕春;谷锋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血栓前体蛋白和D-二聚体在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 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 precursor Protein,TpP)及D-二聚体(D-Dimer,D-D)水平联合检测对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治疗的107例患者,分别于入院后3天、7天、14天检测患者血浆中TpP、D-D含量,以D-D≥0.5μg/mL,TpP≥6μg/mL作为阳性标准,第14天时患者行双下肢血管B超和/或深静脉造影.结果 在3天、7天、14天时,D-D阳性数均明显高于TpP阳性数(P<0.01).在TpP及D-D均阳性患者中,DVT确诊率达到36.7%,和D-D阳性组DVT阳性率14.9%或TpP阳性组DVT阳性率30.6%相比较,均有所提高.结论 患者TpP及D-D均阳性时,对DVT的诊断率较D-D或TpP阳性时明显增高,减少了临床对DVT的漏诊,同时提高了诊断敏感性,可作为临床初筛DVT形成的快速、高效、无创的手段.

    作者:杨胜鑫;张玮豪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盐酸氨溴索对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接受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依据治疗使用的药物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接受盐酸氨溴索、基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77.5%;观察组胸闷气短、啰音、咳嗽咳痰、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CPIS、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能够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钱林 刊期: 2017年第3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