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燕;骆小燕
目的 对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研究参与对象为80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1月份到2017年7月份收治住院患者.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40例,联合氨氯地平以及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患者的血压以及血糖水平,予以分析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更高,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血压、血糖水平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更为理想,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联合氨氯地平以及贝那普利治疗,对患者的血糖、血压水平改善有积极意义,安全有效.
作者:姚保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方法治疗组)60例和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方法治疗组)60例.观察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为49.8±8.2min,出血量25.8±4.5ml,术后下床时间2.4±0.3,以及住院时间6.8±0.9,均小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在术后1d,3d和7d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21.67%(P<0.05).结论 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更好,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倪坚强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40例初产妇为观察组,另选40例同期内同等条件下未实施任何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初产妇的VAS评分在娩出时和负荷量后20分钟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新生儿在分娩1分钟和5分钟后的Apgar评分、产妇的改良Bromage分级,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妇的分娩镇痛过程中,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可以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对产程有利,并且能够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殷红;付荣;潘秋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临床中诊断肺单发转移瘤运用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DES)检测的价值分析.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单发转移瘤45例,所有人员均接受数字法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检测诊断,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经术后组织活检或穿刺活检证实,本组45例患者中,良性病变22例,转移瘤23例.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对比,DES技术准确率高于DR技术(x2=14.283,P<0.05).结论 临床中应用DES技术诊断肺单发转移瘤准确率高,可为诊断提供准确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王光明;李振亚;杜洪涛;夏德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实施药学监护对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的重要性.方法 通过对一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对药品不良反应及时监测并提出药学干预建议.结论 药师通过参与临床诊疗及药学监护,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及合理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立军;田丹彤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食管癌同期放化疗期间,鼻饲管营养支持与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患者分两组,鼻饲管营养支持治疗组21例,放疗定位前插鼻饲管,放疗期间营养支持,放疗结束1月拔除鼻饲管;常规治疗组21例,放疗期间经口进食流食.放疗结束1月做影像学评价、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鼻饲管营养支持治疗组和完成常规治疗组患者肿瘤病灶评价无统计学差异,患者治疗完成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食管癌定位前鼻饲管营养支持到放疗结束后1月,显著提高了食管癌患者治疗的耐受性.
作者:韩建军;蒋元学;邓彩旧;罗希;黄福喜;胡家柱;曹小龙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评价协同护理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0月60例LC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心理健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水平,观察两组术后康复(肠功能恢复时间、早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协同护理改善LC患者的心理健康,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茅祥芬;李丹;王佳丽;张凤婷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关于产科护理常见风险因素的分析,以及针对风险采用的护理措施应用价值的研究.方法 选取66例不同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按照接受分娩护理时间的不同,可知两组分别采用了常规护理、风险护理干预法,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护理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经过风险护理的观察组产妇,均获得了成功的母婴分娩结局,产妇分娩期间出现的不良情况较少,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意义,P<0.05.结论 产妇在产科分娩时,有着较多护理风险因素,致使产妇出现分娩问题,需要医院对这些因素熟悉和了解,积极的应用风险护理手段,降低风险问题的发生率,实现产妇的顺利生产.
作者:吴清淑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对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到我院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90例阑尾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采取积极的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基本手术指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4%,对照组11.11%,无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等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
作者:姚英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了解大理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的现状,及血糖达标率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1260名患者进行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依据糖化血红蛋白<7%达标标准,探讨血糖达标率与病程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入选12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HbA1c为(7.38±1.78)%,总的血糖达标率为45.79%(577/1260),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平均HbAlc水平逐渐增高,病程<1年?1-5年?5-10年?>10年的患者血糖达标率分别为56.32%(98/174)?55.38%(211/381)?45.08%(133/295)?32.85%(135/411).结论 大理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的达标率有所下降.
作者:杨勤文;朱星成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分析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12月医院收治的90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效果明显,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孙飞飞;李倩;杨金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医院-社区联动模式的构建在社区护理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本文将结合我中心社区护理管理改革实践,探讨医院—社区联动模式的实践过程及实践价值.
作者:郑明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中药调剂的规范化处理对于处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我院自2015年6月开始正式实施中药调剂规范化处理,在实施前后的1年,即2014——2016年收治1200例患者,分析实施前后临床疗效.结果 在中药调剂规范化处理后,中医药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调剂规范化处理可明显提升处方疗效,有较高使用价值.
作者:陈艳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予以甲钴胺与硫辛酸联合治疗,n=38)和对照组(予以甲钴胺独用治疗,n=38),对38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水平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和78.95%,P<0.05.结论 甲钴胺联合硫辛酸在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成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指导判断预后.方法 根据PBC、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指南,选出临床诊断为PBC的无合并症患者60例(设为PBC组),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6例(设为PBC合并病组),分析肝功能、免疫学指标等临床特征.结果 ①PBC合并病组患者AST、ALT水平高于PB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P、GGT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PBC合并病组IgG水平高于PBC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腾;刘凤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2017年3月14日我中心接到预防接种门诊报告,有一患儿接种白破和流脑A+C疫苗后出现过敏性紫癜.经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姑苏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该病例无法排除与疫苗接种有关.
作者:于文群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结果 实施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大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使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零.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后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对预防感染具有显著意义,值得予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赵晓雯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肝胆胰疾患行ERCP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4月30日至2017年4月30日于本院实施ERCP术28例肝胆胰疾患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为常规组,另一组实施强化护理,为研究组,每组1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71%(12例),不良反应率为42.86%(6例);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14例),不良反应率为7.14%(1例),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常规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通过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实施强化护理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肝胆胰疾患行ERCP术的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该护理方式可在手术护理中进行推广.
作者:张庆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PDCA循环法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3月80例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40例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安全管理.结果 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既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节省人力资源;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大大提升了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倪建珍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9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35例患者由于感染性疾病住院,其中,感染部位主要以肺部感染为主,共有24例(68.6%);其次为深静脉导管感染,3例(8.6%);依次为肠道感染,2例(5.7%);胆道感染2例(5.7%);败血症1例(2.9%),带状疤疹1例(2.9%).培养结果显示病原菌分布状况如下:阳性11例,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有3例,鲍曼不动杆菌有2例,铜绿假单胞菌有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有2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大肠埃希氏菌各有1例.和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的年龄、CRP等指标较高;感染组患者的Hb、Alb指标较非感染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比较,两组患者的透析时间、尿素氮清除指数、血肌酐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临床特点是年龄较大,贫血且CRP水平高,有低蛋白血症等.
作者:张静;边丽;高玉霞 刊期: 201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