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如泉;李增智;马金荣;于笑霞
目的探讨脱氢抗坏血酸(DHA)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1)传代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2)以Fe3+还原法检测细胞内抗坏血酸(AA)浓度,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摄取AA和DHA的情况及葡萄糖和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对其影响;(3)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观察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氧自由基产生的情况及不同浓度DHA对其影响.结果(1)AA不能由细胞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而DHA可以进入,并且随着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其进入速度减慢.细胞松弛素B则完全抑制了DHA进入到肾小管上皮细胞,而固定葡萄糖浓度(25 mmol/L)时,随着DHA浓度的增加,DHA进入细胞内的速度逐渐增快.(2)高糖快速诱导了肾小管上皮细胞氧自由基产生增多,DHA抑制了高糖的这种作用,并且该抑制作用在浓度小于、等于4 mmol/L的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结论(1)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依赖DHA利用VitC的细胞型,DHA进入该细胞依赖GLUT介导,高糖可抑制其进入细胞;(2)DHA可有效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氧自由基产生增多,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
作者:陈玲;贾汝汉;邱昌建;丁国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骨保护素(OPG)是近年来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中发现的一种具有调控破骨细胞产生和活化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它与核因子κB活化子受体配体(RANKL,亦称骨保护素配体OPGL)和核因子κB活化子受体(RANK)组成的分子调控系统是体内维持骨代谢平衡的重要分子机制.
作者:林珊;郑振峰;李丽娜;屈会起;赵立全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我院行血液透析(HD)、腹膜透析(CAPD)和肾移植(KT)3种终末期肾脏病(ESRD)替代疗法第1、第2年的成本-效果比.方法回顾性研究上述3种疗法患者开始治疗两年内的成本、对工作的影响、以及现阶段的生活质量(用SF-36量表),并进行有关分析.结果KT组第1年的费用高于另外两组(P<0.001);在第2年则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05),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T组的睡眠质量、回返工作的比例均优于另外两组.在精神健康、生理职能和精力方面,KT组与CAPD组均优于HD组.在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上,KT组优于CAPD与HD组,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KT组从第2年开始体现其费用上的优势,而CAPD与HD两组之间在医疗成本上无显著差异.肾移植的治疗效果在整体上优于CAPD和HD,CAPD的治疗效果略优于HD.随着KT近期和远期存活率的提高,KT应是成本-效果比好的ESRD替代治疗方法.
作者:文吉秋;纪玉莲;郑智华;马祖等;彭炎强;余学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今年是<中华肾脏病杂志>创刊20周年的日子.20年来,在历届编委和审稿专家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下,在广大读者和作者的爱护和支持下,<中华肾脏病杂志>为我国肾脏病学科的发展和肾脏病科医师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刊物的服务对象是读者,读者是刊物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为了准确把握读者定位,分析读者需求,进一步提高杂志的质量,改善编辑部的各项工作,我们于2004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读者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玲;钟凤平;李耀荣;余学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临床上将高血压造成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高血压性肾损害,主要为小动脉性肾硬化.高血压持续5~10年,即可引起肾脏小动脉硬化(弓状动脉及小叶间动脉肌内膜增厚、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进而继发肾实质缺血性损害,包括肾小球缺血性皱缩、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导致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而急进性高血压或恶性高血压所致的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目前相对少见.
作者:王力宁;姚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RVT)国内报道较少,我们收集经治的20例急性RVT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报告如下.
作者:孙如泉;李增智;马金荣;于笑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对高血压患者应及早进行慢性肾脏病(CKD)预防和适当的监测,其基本内容包括充分有效地控制血压、防止或减少微量白蛋白尿和蛋白尿以及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作者:邹和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发生率及探讨患者ARAS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6例确诊或疑诊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肾动脉造影.以肾动脉狭窄(RAS)为因变量,临床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6例中24例有RAS,占19.04%;13例有明显RAS,占10.32%.24例RAS患者有28支狭窄肾动脉,狭窄位于肾动脉开口处为60.7%(17/28),肾动脉主干处为35.7%(10/28),分支处狭窄为3.57%(1/28).64例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18例有肾动脉狭窄,ARAS的发生率为28.13%(18/64);62例冠脉造影阴性患者有6例存在肾动脉狭窄,ARAS发生率为9.68%(6/6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病变、高脂血症、吸烟、肾功能不全与ARAS病变密切相关.结论在确诊或疑诊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中,ARAS的发生率为19.04%;在确诊冠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ARA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冠脉造影阴性者.冠脉病变、高脂血症、吸烟、肾功能不全是ARAS的相关因素.
作者:蒋礼;张玲;殷跃辉;佘强;黄晶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高血压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重要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损害,并危及患者生命.肾脏是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脏器并具有多种内分泌功能,既是血压调节的重要器官,同时又是高血压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
作者:黄颂敏;欧三桃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肾脏既是血压调节的重要器官,同时又是高血压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肾脏担负着对血容量、电解质平衡以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调节的重要作用.肾脏有着丰富的血管,极易受到高血压的损害.肾功能的正常对于维持血压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肾功能一旦受损,将使高血压加重,高血压又进一步加重肾损害,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终导致肾功能不全以及心、脑等重要脏器损害[1].
作者:陈香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透(M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75例MHD患者为MHD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高频B超检测其颈动脉IMT值,并记录各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数据.MHD组按IMT值分为正常、异常和增厚3个亚组.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并对IMT的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HD组患者颈动脉IMT值明显大于对照组[(1.03±0.42)比(0.63±0.11)mm,P<0.01].IMT增厚组年龄、收缩压、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血磷水平与IMT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MT异常组的收缩压、血磷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Model 1)结果显示,MHD患者颈动脉IMT与年龄(r=0.247,P=0.032)、收缩压(r=0.758,P<0.01)、血磷(r=0.604,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r=-0.292,P=0.011)、前白蛋白(r=-0.681,P<0.01)呈显著负相关.经控制年龄因素后的偏相关分析(Model 2)结果与Model 1结果一致.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收缩压(β=0.446,P<0.01)、低前白蛋白(β=-0.336,P<0.01)和高血磷(β=0.248,P=0.01)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HD患者颈动脉IMT明显增厚.高收缩压、低前白蛋白及高血磷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能与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相关.
作者:匡鼎伟;丁峰;薛骏;陈靖;陆福明;顾勇;林善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正常和衰老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演变,探讨细胞衰老在衰老相关性肾脏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以低龄(2月龄)和高龄(12月龄)野生鼠为研究对象,建立左肾IRI模型.于IRI后0 d、1 d、3 d、7 d、1月、3月、6月取肾组织,用HE染色观察肾小管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的活性;TUNEL法检测凋亡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果肾脏IRI后0 d,肾小管以坏死为主,高龄鼠比低龄鼠更为明显(P<0.05).IRI 1 d后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7 d凋亡达到高峰(P<0.05),且在同一时间点,高龄鼠比低龄鼠严重(P<0.05).低龄鼠IRI肾1月时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而对侧肾没有出现,3月、6月点衰老细胞显著增多(P<0.05);高龄鼠IRI后0 d双肾均可见大量衰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但IRI肾的衰老细胞在IRI 1 d后明显减少(P<0.05),1月后又逐渐增多.6月后高龄鼠双肾衰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几乎又达到同一水平.PCNA阳性染色细胞出现的几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龄组细胞增殖能力要强于高龄组.对高龄鼠IRI后1 d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与衰老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存在显著负相关(r=-0.82,P<0.001).结论IRI可促进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的进程.已经进入衰老状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遭受IRI刺激后,更易走向死亡[坏死和(或)凋亡].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这种演变,在老化相关性肾脏病理变化发生和进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开龙;王建民;赵玲;张建国;何娅妮;杨聚荣;陈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肾间质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理改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中,醛固酮所引起的损害作用研究较少.在进展性肾脏疾病中,醛固酮亦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1];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具有预防和减轻组织器官纤维化,对肾脏有保护作用[2].我们利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探讨螺内酯对UUO大鼠不同时期肾组织TGF-β1及ColⅠ表达的影响,从而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肾脏保护作用提供依据.
作者:陈小珍;林海英;王英杰;李英;刘茂东;王海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细菌、真菌是尿路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其发生多与患者抵抗力下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致菌群失调、外物侵入如插尿管等因素有关.临床处理尿路感染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结果选择用药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以下就中段尿或导尿标本中病原菌的构成及优势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作一分析.
作者:蒋冬香;陈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变化,探讨活性氧(ROS)清除剂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7月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组、丁羟茴香醚(BHA)组和nicardipine组.夹闭双侧肾动脉30 min再灌注18 h制成I/R模型.观察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检测肾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细胞色素C表达.测定肾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1)肾脏I/R损伤时,老年大鼠肾功能明显减退,肾组织病理改变比较明显,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肾组织caspase-3、细胞色素C表达明显上调,肾组织中MDA增加、SOD活性下降(P均<0.05).(2)BHA或nicardipine均能明显改善肾功能、肾组织病理改变和凋亡相关指标(P<0.05);BHA或nicardipine均能减少组织中MDA含量,部分恢复肾组织中SOD含量.结论老年大鼠肾脏I/R损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加,肾功能减退.ROS堆积后,线粒体损伤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清除ROS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减轻I/R损伤.
作者:丁瑞;吴镝;乔晞;洪权;师锁柱;尹忠;陈香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微小病变型肾病约占儿童肾病综合征(NS)78%,我们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蛋白尿为研究对象,经条件优化后,以固相pH梯度(IPG)等电聚焦为第1向,SDS-PAGE均一胶(T=10%)的垂直电泳为第2向,即双向电泳(2DGE),对NS儿童的尿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获得了满意的电泳图谱,将2DGE银染后,以扫描仪获取电泳图像,对图谱进行分析.
作者:黄艳军;黄松明;张爱华;费莉;徐颂周;陈荣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在过去10年中,美国ESRD的发病率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其中因高血压而引起的ESRD新患者占28%.事实上,高血压与肾脏疾病的关系已早为人知,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从临床角度发现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传统的概念并不完全一致.然而,国内有关该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就国外当前对高血压肾损害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作进一步阐述.
作者:袁伟杰;崔若兰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