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关木通相关肾小管间质肾病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杨莉;李晓玫;王海燕

关键词:关木通, 纤维化,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肾小管间质肾病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关木通相关肾小管间质肾病(GMT-TIN)肾小管间质内纤维化相关生长因子表达及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的特点,探讨其纤维化病变发生与发展的有关环节.方法22例GMT-TIN患者根据病理特点分为急性组8例、慢性轻型组8例和慢性重型组6例,对其纤维化程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肾活检组织标本中,肾小管间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Ⅳ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分析上述指标之间以及与纤维化病变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各组肾小管间质内均检测到高表达的α-SMA、FN和Ⅳ型胶原,随病变慢性化加重3者表达均明显增强,并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正相关(P<0.01).(2)各组肾间质内均出现CTGF及TGF-β1表达,2者间显著正相关(r=0.771,P<0.0001),但在时相上存在一定差异.(3)肾间质内CTGF表达分别与FN及Ⅳ型胶原沉积正相关(r=0.6855和0.5964,P<0.01)、与纤维化病变程度正相关(r=0.4941,P<0.05).结论(1)GMT-TIN肾间质内CTGF的高表达、CTGF与ECM沉积以及纤维化病变的相关性,提示其在GMT-TIN肾间质纤维化病变中起重要作用.(2)CTGF与TGF-β1的相关关系及2者表达时相的差异,进一步支持CTGF可能作为TGF-β1的下游效应因子在纤维化病变中起作用.
中华肾脏病杂志相关文献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IgA肾病的关系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及其与上海地区中国人IgA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50例IgA肾病(IgAN)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包括28例中国人和2例白种人)进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ccn2(ctgf)启动子多态性研究.结果检测到1种多态和1种突变.多态性改变G-447/C位于ccn2基因启动子的骨髓锌指蛋白(MZF)1结合基序附近.50例IgAN患者中有G-447/C多态性2例(4%);28例中国健康对照者中有1例(3.57%),该多态性频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1例IgAN患者中发现ccn2基因1号外显子第20位核苷酸处存在G→T颠换,该突变接近ccn2基因mRNA的5'端帽式结构区,30例正常人中未发现这种突变.结论(1)中国人群中有ccn2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存在,ccn2基因启动子G-447/C多态性可能与IgAN发生无直接相关.(2)IgAN患者中存在ccn2基因1号外显子5'非编码区G→T颠换.经检索,该突变属首次报道.

    作者:赵青;陈楠;王伟铭;严静茵;王朝晖;邢静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双侧髓质海绵肾合并先天性偏身肥大一例

    患者女性,19岁,因发热、腰痛伴尿频、尿急3 d于2002年7月8日急诊入院.急诊查WBC19.4×109/L、中性粒细胞0.872、淋巴细胞0.08,尿蛋白1.5 g/L、白细胞满视野、红细胞35~40/HP,双肾B超示双肾增大、右肾盂轻度积水.

    作者:王涌;郭磊;刘述文;陈香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透析膜血清sCD23的变化

    作者:王汉民;王文;李振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成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并IgA肾病支架植入治疗血尿一例

    患者男性,22岁,发热、肉眼血尿2个月.1年前曾有类似发作,经抗生素治疗后缓解.体查瘦长体型、心、肺、腹无异常.尿常规:蛋白2+,RBC 4+形态均一.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正常.肾血管多普勒:左肾静脉(LRV)经腹主动脉(AO)与肠系膜上动脉(SMA)夹角处内径为1.7 mm,血流速度1.18米/秒,夹角近左肾处宽处内径6.8 mm,血流速度0.13米/秒.

    作者:李华;沈来根;胡卫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对实验性肾炎鼠肾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罗长青;张晓丽;朱忠华;邓安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核因子κB诱捕物寡核苷酸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核因子(NF)κB结合位点诱捕物寡核苷酸(NF-κB decoy ODN)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NF-κB活性及下游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1)鱼精蛋白-脂质体法转染NF-κB decoyODN:将NF-κB decoy ODN与鱼精蛋白、脂质体混合,转染至TNF-α刺激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测定转染率.(2)凝胶电泳迟滞分析测定转染NF-κB decoy ODN后细胞NF-κB活性.(3)RT-PCR方法检测转染NF-κB decoy ODN后细胞ET-1、iNOS、ICAM-1、VCAM-1以及MC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当+/-比例为4时,鱼精蛋白-脂质体法转染率高达93.20%;转染NF-κB decoy ODN可抑制TNF-α激活的NF-κB活性,从而进一步抑制ET-1、iNOS、ICAM-1、VCAM-1和MCP-1的mRNA表达.结论(1)鱼精蛋白-脂质体法是一种不受血清影响的高效率转染方法.(2)NF-κB decoy ODN在体外通过抑制NF-κB活性,进而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

    作者:曹长春;李鹏;欧周罗;王磊;朱春芳;丁小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内瘘管狭窄的气囊扩张治疗

    既往我们遇到动静脉内瘘狭窄时,或进行外科手术重建,或选择其它部位进行手术甚至将患者转为腹透治疗.近年我们应用气囊扩张疗法治疗内瘘管狭窄1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保春;崔若兰;郭志勇;许静;翟振燕;袁伟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锈钢丝与铜丝引导插管对比腹透导管功能畅通率

    随着新的腹膜透析连接技术的问世,腹膜炎的发生率已有显著下降.但腹透导管功能障碍仍时有发生,严重者需要重新植管,增加患者的痛苦.我们采用不锈钢丝引导插管,并与铜丝引导插管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其优越性.

    作者:陈建;张明炜;彭卫华;庄永泽;王丽萍;林沁;谢福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关木通相关肾小管间质肾病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关木通相关肾小管间质肾病(GMT-TIN)肾小管间质内纤维化相关生长因子表达及细胞外基质(ECM)沉积的特点,探讨其纤维化病变发生与发展的有关环节.方法22例GMT-TIN患者根据病理特点分为急性组8例、慢性轻型组8例和慢性重型组6例,对其纤维化程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肾活检组织标本中,肾小管间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Ⅳ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分析上述指标之间以及与纤维化病变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各组肾小管间质内均检测到高表达的α-SMA、FN和Ⅳ型胶原,随病变慢性化加重3者表达均明显增强,并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正相关(P<0.01).(2)各组肾间质内均出现CTGF及TGF-β1表达,2者间显著正相关(r=0.771,P<0.0001),但在时相上存在一定差异.(3)肾间质内CTGF表达分别与FN及Ⅳ型胶原沉积正相关(r=0.6855和0.5964,P<0.01)、与纤维化病变程度正相关(r=0.4941,P<0.05).结论(1)GMT-TIN肾间质内CTGF的高表达、CTGF与ECM沉积以及纤维化病变的相关性,提示其在GMT-TIN肾间质纤维化病变中起重要作用.(2)CTGF与TGF-β1的相关关系及2者表达时相的差异,进一步支持CTGF可能作为TGF-β1的下游效应因子在纤维化病变中起作用.

    作者:杨莉;李晓玫;王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胎传梅毒的肾脏损害22例

    胎传梅素系母体内的梅素螺旋体通过胎盘经脐静脉及其周围淋巴间隙传入胎儿体内所致的梅素感染.本院从1997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54例胎传梅毒,其中有肾脏损害者2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朝春;童美琴;唐兰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2003年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招生简讯紧急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的分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ADPKD患者囊肿液、血清和原代培养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上清液中HGF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原位杂交、Western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HGF、c-MET mRNA和蛋白在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ADPKD未透析患者囊液中HGF浓度为(8.61±0.07)ng/ml,显著高于血清HGF浓度(0.26±0.05)ng/ml(P<0.01).原代培养的囊肿衬里上皮细胞上清液中也检测到HGF,浓度为(1.43±0.01)ng/ml.体外培养的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中c-MET mRNA含量(75.69±12.36)与HGF mRNA含量(79.89±11.58)呈正相关(r=0.54,P<0.01).ADPKD囊肿组织中囊肿衬里上皮细胞c-MET mRNA含量(114.75±36.24)与HGF mRNA含量(136.48±39.69)呈正相关(r=0.50,P<0.01).ADPKD囊肿组织中囊肿衬里上皮细胞c-MET蛋白含量(101.68±21.06)与HGF蛋白含量(125.03±19.34)、培养的囊肿衬里上皮细胞c-MET蛋白含量(11.60±1.83)与HGF蛋白含量(18.46±1.71)均呈正相关(r=0.51,P<0.05;r=0.67,P<0.01).结论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可合成和分泌HGF.HGF可调节囊肿衬里上皮细胞表达c-MET.

    作者:原爱红;梅长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广东省肾脏病学会第六次全省学术会议简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α-红细胞生成素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梁萌;许树根;关天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全国肾脏病学术年会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氟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我院自2000年5月~2002年5月用氟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伴高脂血症的56例,观察其在降血脂同时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在民;石渊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肾脏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小血管炎的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肾脏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ANCA相关系统性血管炎(AASV)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将近5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诊断为AASV且肾活检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有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球蛋白≥++)的患者与同期少免疫复合物沉积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进行比较.结果肾脏有免疫复合物沉积者8例(IgM沉积5例,IgA沉积2例,IgG沉积1例),肾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者32例.2组在性别、年龄、ANCA类型、起病至肾活检的时间、临床表现以及短期肾脏存活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仅前组患者在有前驱感染方面显著多于后组(P<0.05).结论肾脏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AASV的临床与病理特点与普通的AASV基本一致,应引起高度重视,而需要针对AASV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

    作者:于峰;赵明辉;邹万忠;章友康;王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瘦素水平及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作者:谢恺庆;孙安远;廖蕴华;罗佐杰;藤忠爱;韦凤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B超定位方法与肾活检质量的关系

    怎样才能精确定位以保证穿刺成功率高,穿刺的肾组织中肾小球数多而患者又不出现血尿等并发症呢?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作者:陈伊伦;陈江华;李夏玉;张晓辉;陈芬;胡志强;王慧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尿激酶联合苯那普利治疗IgA肾病的随访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尿激酶(UK)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治疗IgA肾病(IgAN)的效果.方法将71例Lee分级≥Ⅲ级的IgA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UK+ACEI组及ACEI组,随访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1)12个疗程后,UK+ACEI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1),血白蛋白(Alb)水平升高(P<0.05),疗效优于ACEI组.(2)治疗前应用Katafuchi IgA肾病积分系统进行IgAN的病理评分,在肾小球积分≥7分的患者中,治疗至12个疗程时,UK+ACEI治疗效果优于ACEI组(P<0.05).(3)UK+ACEI组中有10例患者进行了重复肾活检,经治疗后多数患者病理改变保持稳定.结论UK联合ACEI治疗中重度IgAN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用ACEI者.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炎细胞浸润的程度可作为估计UK治疗IgAN效果的指标.

    作者:刘洪涛;陈香美;汤力;刘述文;邱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