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科病人采取舒适护理方法及效果

费日杰

关键词:肿瘤科病人, 舒适护理,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肿瘤科病人采取舒适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择于我院肿瘤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78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一般组和观察组,一般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心理改善状态显著,明显优于一般组,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问卷调查得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43%,一般组患者护理满意度66.6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科病人予以舒适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加快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且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青年隐源性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针对患有隐源性脑卒中并且合并了卵圆孔未闭症状的青年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总结护理心得.方法:随机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确诊为隐源性脑卒中并且合并了卵圆孔未闭症状的患者当中择取50名青年患者,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n=25),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在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方式上加以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终护理效果并做以总结.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实验组的患者在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治疗依从性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于患有隐源性脑卒中并且合并了卵圆孔未闭症状的青年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以及负面心理,令患者更加满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进行更加广泛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桂芹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西药药剂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措施探讨

    目的:了解西药药剂在临床使用中的应用情况,对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简要探讨,并制定相关预防对策.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随机抽取医院药房数据库西药处方,分析本院药剂合理应用情况.结果:药剂不合理应用的因素种类较多,总结归纳为调剂差错、处方差错和药房管理不善;经过加强管理措施后,用药合理率有明显提高.结论:了解西药药剂临床应用情况,对不合理应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做出必要的管理措施是减少药物制剂不合理应用的前提.

    作者:张慧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急救时间、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个性化院前急诊护理,既可提高抢救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关锦连;林国英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肝癌患者介入疗法的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整合在肝癌患者实施介入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并实施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共7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对其实施结束治疗术后的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并针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实施护理.结果: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介入术后因及早发现问题,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做到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的理想效果.结论:在肝癌患者介入疗法后针对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凤明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行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实行,对比观察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实验组在患者的恢复情况、满意度、术后禁宜事项等方面普遍优于普通护理的对照组,且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陈蕊;谢群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血液科中对接受输血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措施前后,输血总体质量合格率及输血申请单的合格率.结果: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输血总体质量合格率及输血申请单的合格率在实施之前有所提高,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血液科输血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输血单合格率和提高输血质量,能够有效保证用血安全和质量,保证患者能够用上健康的血液,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刘新明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预见性临床护理在AMI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8~2017.8治疗的105例AMI患者,比较护理前后AMI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护理后AMI患者的尿量增加、血压及LVEF明显升高.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改善AMI护理效果.

    作者:孔馨慧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DNA拓扑异构酶I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本文介绍了DNA拓扑异构酶I的结构特性及作用机制,并对抑制剂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了近年来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对喜树碱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

    作者:孙雨诗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儿童变应性鼻炎102例舌下脱敏疗法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究儿童变应性鼻炎舌下脱敏疗法治疗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期间我院确诊为粉尘螨阳性的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10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舌下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对患儿治疗前后的各症状、以及视觉模拟评分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患儿的鼻痒、流涕、喷嚏、鼻塞、体征评分、用药评分、症状总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优于患者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变应性鼻炎患儿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对患儿采取舌下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强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杨天文;李柳金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观察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对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

    目的:观察综合口腔护理干预对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市妇幼保健院行口腔检查的12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综合口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龋齿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龋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采用综合口腔护理干预,不仅能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从而降低龋齿的发生率,且能有效提高儿童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潘菲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重症患者的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重症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老年重症患者40例,依据护理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20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的20例患者为研究组,后比对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100.0%同参照组65.0%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检验后呈P<0.05.结论:老年重症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使治疗效果得以保证,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作者:荣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后在生活质量方面产生影响.方法:选取80例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划分为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各40人.对两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生活质量各指标得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后,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李晓芬;任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浅述

    近年来,临床数据显示,以脑梗死、脑出血为代表的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这类疾病普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残疾率.尽管随着近年来医药科技的长足进步,药物治疗显著的降低了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死率,但是仍然有多数的患者在治疗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

    作者:焦静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意义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消化内科2016年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水平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更高(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0%,较对照组的83.33%明显提高(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消化内科护理中,能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对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具有可行性.

    作者:刘俊余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37例口服降糖药引起过敏反应的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口服降糖药引起过敏反应的一般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近10年来国内外口服降糖药所致过敏反应的文献,根据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对其详细分析.结果:口服降糖药所致过敏反应的男女比例相当,一般为老年人,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严重者处理不当可致死亡.结论:医师开具口服降糖药前应详询患者有无过敏史,用药后,医务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另外有其他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在应用口服降糖药时更应小心谨慎.

    作者:刘孟雪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肠内营养留置胃管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防范进展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儿营养摄入不足时,留置胃管进行持续肠内营养输入,可维持其生命、提供营养、预防并发症.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临床上非计划性拔管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就此类留置胃管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做一综述.

    作者:李晓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肠内营养经导管泵入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各种疾病使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0例使用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护理要点,并提出观察要点.结果:70例患者中,1例发生误吸,后经治疗、护理后好转,3例出现腹泻,减慢营养液使用速度及对症处理后好转,66例使用过程中未诉不适.结论:正确的护理及有效的观察对肠内营养的使用至关重要,可加速病人的康复.

    作者:赵利文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目的:探究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帮助患儿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患者资料90例,并选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90例新生儿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人数均为45例.对对照组的患者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的护理方式照料患儿的基础生活以及基础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儿的常规模式基础上加以抚触护理的护理方式进行身体照料,一段时间的护理结束之后,根据两组患儿的护理排便情况、每日奶量睡眠情况、护理前后的经皮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等等,数据对比得出有效结论.结果:一段时间的护理结束之后,观察组患儿每日的奶量和睡眠时间都比对照组的情况更加优良,而且排便次数要多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经皮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而观察组的患儿下降情况更加明显.结论:对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抚触护理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排便奶量及身体有关物质含量,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抚触护理的方式帮助患儿恢复身体健康.

    作者:冀萍;杨丽娟;张瑞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膝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和MRI诊断

    目的:研究膝半月板受损之后,采用关节镜和MRI进行诊断的异同以及二者的不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膝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案例资料80例,分别在关节镜以及MRI的辅助下进行受损级别的确定,对比两种手段所显示出来的结果差异.结果:MRI信号显示,80例膝半月板受损患者当中,有一级损伤患者23例,二级损伤患者34例,三级损伤患者23例;关节镜观察结果显示,一级损伤患者有24例,二级损伤患者30例,三级损伤患者26例.可见MRI信号测试的准确性为91.2%,敏感性为90%.结论:在诊断膝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受损程度时,采用MRI技术对于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以及定位患者的损伤类别、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方案上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一手段值得临床应用并加以推广.

    作者:郎岩;孙金锋;霍丙胜;师彦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饮食及营养护理讨论

    目的:探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饮食及营养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2016年2月到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工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饮食及营养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增加饮食及营养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方式,护理效果更佳,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在临床上是一种值得使用并将其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慧;曾小丽;王婵;朱玉荣 刊期: 2017年第28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