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蓉
超声刀是近些年医疗中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超声原理产生的超声波来对人体组织等部分进行切割,从而发挥超声波的超强穿透力,尤其是针对肿瘤组织的切割,可以象发挥聚集太阳能利用超声空化的作用来破除病变的肿瘤组织或者其他病变区域.进而让较大能量的超声波转变为热能,提高治疗效果.由于超声刀器械类型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在使用中和保养中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为了保证超声刀器械的完好,就需要加强对超声刀器械的清洗和保养,从而减少使用中的故障,提高手术成功率[1].
作者:陈少珍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对我院治疗的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型.结果:中年人、情志失常、饮食不洁、病程3个月及以上、饮食不规律和心理状态异常为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危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虚湿热证、脾胃虚寒证、痰气交阻证、胃热阴虚证.结论:针对年龄、情志失常、病程、饮食和心理状态等胃食管反流病高危因素,采取积极应对和治疗措施,并针对中医证型采取治疗方案.
作者:袁奕清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对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应用疗效展开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所接收的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2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20例,实验组患者随机再分为三组,设定为A、B和C组,各40例.对照组不予以进行中药炮制处理,而实验组则接受中药炮制处理,其中,A组选择挥发油类药物,B组选择苷类药物,C组选择生物碱类药物,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有5例,腹胀腹痛的有5例,惊厥抽搐的有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10.0%;实验组患者中,C组出现恶心呕吐的有3例,而A组与B组却未出现不良反应,可得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上,实验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药炮制方法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极低,安全可靠,其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耿红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儿营养摄入不足时,留置胃管进行持续肠内营养输入,可维持其生命、提供营养、预防并发症.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临床上非计划性拔管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就此类留置胃管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做一综述.
作者:李晓 刊期: 2017年第28期
儿科是医院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其护理的理念和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到其治疗效果.从患儿的情况考虑,儿童本身心智发展就不健全,加上生病期间他们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而静脉输液作为临床当中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儿科护理当中一项基础性也是较有难度的操作.患儿对于输液通常会有一定的害怕和恐惧心理,因而在儿科当中经常会见到患儿由于害怕疼痛或者是由于内心的紧张而拒绝输液.这种抗拒不仅导致护士和患儿之间不能够较好的配合进行输液,同时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和减少一次性输液成功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能够较好的使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输液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减少家长和护士间的纠纷.
作者:席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8期
按照《贵州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工作规范(试行)》要求,黔西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于2016年9月22日下午组织县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对王诗帅接种二价脊灰疫苗(bOPV)后发生死亡的事件进行调查核实,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余林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分阶段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内瘘成形术中的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将2013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做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分阶段护理;记录二组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如心理状态等的变化情况,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干预效果和心理状况改善效果都优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幅度也明显低于另一组,结果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选择常规护理+分阶段护理的效果显著,经此护理方式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李晓林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分析健康教育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以供参考.方法:以我院预防保健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分为护理方式不同的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满意率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69.09%,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中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大大增加儿童的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文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是继肿瘤之后的第三类非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披露:全球每10秒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每30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而截肢,糖尿病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临床观察,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血糖都控制良好,出院后因种种原因,血糖常常居高不下,导致反复住院.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对患者要做好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让他们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护理的自觉性和能力,减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是势在必行的.
作者:陈玉杨 刊期: 2017年第28期
近年来,临床数据显示,以脑梗死、脑出血为代表的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这类疾病普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残疾率.尽管随着近年来医药科技的长足进步,药物治疗显著的降低了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死率,但是仍然有多数的患者在治疗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
作者:焦静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现在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尤其多见于处于工作、生活奋斗中的青中年人,从临床表现来看,失眠主要是指以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再入睡困难为主的疾病.如果失眠情况长期得不到缓解和治疗,将直接影响人体身心健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如何选择合适、有效、副作用小的治疗失眠的手段成为临床医生的主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50例.
作者:王娟;齐锡友;谢春荣;董致郅;李祥舒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10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52)及对照组(n=52).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16%,对照组为84.62%,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期间,通过系统性护理干预可辅助治疗,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并有助于控制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作者:杨红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保守治疗,试验组应用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腰背功能恢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腰椎压缩骨折中应用椎体成形术可有效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徐德峰;贾福森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满意度和对策的分析.方法:选取自2015年9月-2017年7月期间的500例患者,在其出院后均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其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并给予相应的对策分析.结果:随访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健康教育以及职业道德的满意度均较高.结论:电话随访不仅可以了解患者疾病的恢复情况并适当给予指导,而且可以了解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不足和较好的地方,给予工作人员信心的同时纠正其错误,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叶树珍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Fugl-Meye、Barthel评分为(69.6±2.15)分、(83.8±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评分(50.1±3.2)分、(62.8±2.1)分.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5%.且两组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金山;孙娜娜;蔡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普外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以围手术期应用的护理方式分组:对照组67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6例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①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大幅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护理评价,为医院创建良好的形象,值得借鉴.
作者:桑巧萍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胆囊切除中的应用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63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2:63例手术中260例获得成功,手术时间27-70分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中出血约10-55毫升,术后7天恢复工作,术后3个月回访均无异常感觉,腹部无明显手术瘢痕,2例因腹腔粘连而行三孔胆囊切除术,1例因不耐受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下难以完成手术,改行开腹手术,其余260例均顺利完成.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手术瘢痕不明显.
作者:孙伟君;魏明;董滨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为了能够研究优质护理对于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感的影响.方法:选取院内94例患者,按照时间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优质护理方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感情况,分析优质护理对于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结论:优质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方法,无论是在24小时候的疼痛感还是72小时之后的疼痛感,都要优于常规护理方法.因此,应当加强优质护理方法的推广.
作者:周方 刊期: 2017年第28期
医院在诊断病情以及进行治疗的全过程中,都需要各种医用耗材,其中涉及到医疗器械与一次性耗材等.医用耗材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决定着真实的诊疗效果,为此有必要更加关注耗材的有效期与耗材数量,因地制宜开展全方位的耗材管理.在健全监管机制的前提下,才能突显更好的管理效果.
作者:李存素;周明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了解江津区基层卫生院信息化建设现状.方法:采用电话问答对江津区基层卫生院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信息系统接受力弱,信息管理人员兼职普遍,信息共享差.结论:加强人才培养,统一规划,加大投入,整合资源.
作者:何霞 刊期: 2017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