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目炜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对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7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结合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性(88.24%>41.18%)、特异性(94.59%>78.38%)和准确度(93.41%>71.42%)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诊断当中,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更好的诊断方法,为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纪秀云;厉彦芹;周庆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对护理干预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时间范围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依据所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划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0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就两个组别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研究组疼痛(3.9±1.1)分、精力(14.1±1.7)分、睡眠情感(6.8±2.4)分、家庭生活(5.2±1.4)分、社会生活(5.1±1.5)分,对照组(8.1±1.4)分、(10.5±0.9)分、(4.1±1.1)分、(3.1±1.0)分、(3.2±0.8)分,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0%,对照组74.0%,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金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老年重症吸入性肺炎临床抢救中实施早期有创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 选择80例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早期有创机械通气,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CRP水平、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抢救后只有1例死亡,其病死率为2.5%,对照组死亡7例,其病死率为17.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早期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有助于缓解老年重症吸入性肺炎抢救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刘昭斌;牛旭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分析西药房常见处方调剂问题原因及改善方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门诊西药房的49例处方调剂差错事件,对全部差错事件的相关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造成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并对其改进对策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全部处方调剂差错事件的记录资料分析显示,49例差错事件中,主要是药物规格分辨差错、药物品种数量差错及用药方法差错;同时对差错原因分析显示,造成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主要为处方存有配伍禁忌、药品摆放错误、药品名称相似及同一药物规格不同等.结论 处方存有配伍禁忌、药品摆放错误、药品名称相似及同一药物规格不同是造成西药房处方调剂问题的常见原因,在临床上应加强西药房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并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以将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的准确性提高.
作者:闫红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前提下加入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PH、体温、舒张压、收缩压差异不显著(P>0.05),但心率、呼吸频率、SaO2、PaCO2、PaO2等生命体征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易被患者认可,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冯远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采用日常生活质量指数评分(ADL-Barthel)和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程度.
作者:吴莹;杨丽娜;齐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医学认为,痰瘀互结是肺癌发生发展过程程中的重要病理变化.痰、瘀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外感六淫、空气污染、嗜烟酗酒、脏腑内伤、情志久郁、大病久病等.
作者:汤利萍;姚宝清;向生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随着西方整体护理模式的引入,重视患者心理需求与心理护理成为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护理变革,这变革带动护理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现代社会的多元化,让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社会对门诊医疗的需求逐渐增大.这种需求体现在护理工作方面:服务对象日趋扩大,期望值越来越高,门诊护理内容应更加丰富多彩,护理工作要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这就要求门诊护士不仅仅对患者进行病理护理,还要对其做好心理护理和抚慰,把握门诊患者不同心理特征,并根据其不同的心理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提高医护工作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检验门诊护士素质及护理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志[1].
作者:刘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预见性护理思维在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我科连续收治的140例急救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思维展开护理.结果 经过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结论 对急救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作者:吴芳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增强核磁共振注射的探究及护理心得.方法 对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38例接受增强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全方位护理.结果 38例患者于良好的护理干预使增强扫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对增强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扫描成功率增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茅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0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3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关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变化、呼吸频率、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变化、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还易于患者接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另外,对患者采取血气分析、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对于预防患者出现并发症有良好的效果.因此,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贺青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的临床有效性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0例脾胃虚寒证胃痛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使用胃舒颗粒治疗,实验组使用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以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以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推广.
作者:曹占贤;刘天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通过分析1例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IAS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结果 患者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时给予激素治疗,患者低血糖症状缓解.结论 IAS是引起严重低血糖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少见,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正确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作者:张龙凤;王剑锋;李红;于文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医推拿配合毫火针疗法在治疗腰肌劳损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之间,选取腰肌劳损患者65例为观察对象,给予推拿配合毫火针疗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49例,占75.4%;显效13例,占20.0%;有效占4.6%;总有效率100%.结论 采用推拿配合毫火针疗法治疗腰肌劳损应用于临床实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活动功能,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尽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6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方法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遵从医嘱对患者采取正确的药物治疗,医护人员共同配合对患者采取急救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和救治后有61例患者救治成功,抢救失败临床死亡的有2例.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患者护理进行加强,将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可使得患者病程的发展速度得到控制,病情恶化得到减慢,并发症得到减少,治愈率得到提高,死亡率得到降低.
作者:王永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佳时机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希望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佳时机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和间期组、延期组相比较,超早期、早期的患者治疗之后,完全栓塞的程度较高.与超早期和早期的患者相比较,间期患者手术之后的肢体活动障碍程度明显,将多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单因素的角度进行切入分析,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主要包括有动脉瘤的位置、高血压病、基础病、HUNT-HESS分级以及瘤颈的宽度等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超早期、早期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够取得更佳的治疗疗效.而动脉瘤的位置、高血压病、基础病、HUNT-HESS分级以及瘤颈的宽度等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邹德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对肺结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并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为(90.44±5.82)分,疾病认知度评分为(89.87±6.98)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99±5.9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王祥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讨脑梗塞患者实施长春西汀与胞二磷胆碱治疗对脑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选取90例脑梗塞患者参与研究试验,并随机划分为三组(30例/组),Ⅰ组接受长春西汀治疗,Ⅱ组给予胞二磷胆碱用药,Ⅲ组合用长春西汀与胞二磷胆碱治疗,评估该三种方案对脑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Ⅲ组接受药物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相比Ⅰ组的63.3%与Ⅱ组的66.7%均显著提高,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治疗前,三组接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测结果相比,P>0.05,统计学不成立;治疗后,Ⅲ组评测结果与其余两组相比优势明显,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三组患者试验期间均未见严重药物副反应发生.结论 长春西汀、胞二磷胆碱对脑梗塞患者的脑功能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联合给药药效更理想,安全性也较有保障,值得推荐.
作者:李明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与分析不同年龄段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7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成年组(60岁以下)、老年组(60-79岁)和高龄组(80岁及以上),每组患者分别为55例、46例、36例,对三组患者常见诱因及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呼吸道感染比例逐渐升高,劳累比例逐渐下降;此外,高龄组患者情绪激动、慢快综合征、不稳定高血压以及气候变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成年组和老年组(P<0.05).三组患者各项临床表现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患者心力衰竭诱因有所不同,但所有患者均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临床可根据患者年龄特点对其进行诊断,特别是高龄患者,危险性较大,临床治疗需特别对待.
作者:王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研讨中西药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中,抽取70例纳入到讨论中,70例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35例对照组(中西药治疗)和35例研究组(中西药+温针灸治疗),把两组治疗状况进行对比讨论.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1.43%比对照组77.14%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CNSS评分和VAS评分状况,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原发性痛经疾病可考虑给予中西药联合针灸方式进行治疗,疗效突出,可显著改善其疼痛状况,应用性和推广性较大.
作者:贾立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