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后胸肌下隆乳术治疗胸部软组织薄弱型小乳症的临床体会

费安军;鲍海萍;胡晓波

关键词:薄弱型小乳症, 改良后胸肌下隆乳术,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改良后胸肌下隆乳术治疗胸部软组织薄弱型小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2例胸部软组织薄弱型小乳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改良后胸肌下隆乳术进行治疗,术中主要是对其胸大肌进行剥离,同时对双侧腹直肌前鞘与其外斜肌等进行局部剥离,再将乳房假体植入,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32例患者在手术后均没有发生感染、血肿等不良反应,且在随访期间,患者的满意度为96.88%(31/32),均未出现假体变形或移位.结论 胸部软组织薄弱型小乳症患者采用改良后胸肌下隆乳术进行治疗,具有满意的效果.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再发性腹痛68例常见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的常见病因.方法 对6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三大常规、血生化、肝胆胰B超、纤维胃镜检查、胃肠造影、脑电图等检查.结果 68例中慢性胃炎24例,10例伴十二指肠球炎,24例中幽门螺杆菌阳性12例;十二指肠溃疡11例,其中幽门螺杆菌阳性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4例;十二指肠淤积症5例;腹型癫痫3例;不明原因11例.结论 小儿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是小儿器质性再发性腹痛的主要病因.

    作者:方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性阑尾炎切除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讨急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月选取125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病例参与研究试验,并随机分成两组,Ⅰ组60例接受硬膜外阻滞麻醉,Ⅱ组65例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评估两组的麻醉效果,包括麻醉起效时间、肌松良好率、术中牵拉发生率及不同时点的心率值等指标.结果 Ⅱ组接受麻醉阻滞后的起效时间显著缩短,肌松良好率显著提高,术中牵拉发生率显著下降,与Ⅰ组相比,P<0.05,统计学成立.T0时点,两组的心率值相比,P>0.05,统计学不成立;T1-T2时点,Ⅱ组患者的心率值相比Ⅰ组均更平稳,数据相比,P<0.05,统计学成立.结论 对急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具有肌松效果好、起效快、术中不易引起牵拉及可维持平稳心率等特点,值得加强推广.

    作者:李小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MSCT诊断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相对照,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10例,术前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注射流率3-4ml/s,回顾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10例中肿瘤位于右侧8例,左侧2例;呈圆形或椭圆形7例,分叶结节状或不规则形3例,直径2.5-7.0cm,平均4cm;肿瘤密度均匀1例,不均匀9例,3例肿瘤境界模糊.肿瘤平扫CT值18.3-35.9HU,平均26.3HU;动态增强皮髓交界期CT值27.9-57.1HU,平均36.2HU,实质期CT值34.8-71.0HU,平均48.6HU.实质期肿瘤境界清楚,坏死囊变区不强化.结论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吕卓;宫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现状

    目的 分析研讨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78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筛选而出,将其随机分两组,39例对照组(接受比索洛尔治疗)和39例研究组(接受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纳入对比研讨中.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SBP和DBP均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4.87%)比对照组(79.49%)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控制血压,治疗效果显著,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宋清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性肠炎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采用阿奇霉素对急性肠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肠炎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培氟沙星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0%;两组患者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对急性肠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苏国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与孕妇年龄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189例高龄孕妇(>35岁,高龄组)和179例适龄孕妇(25-34岁,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两组妊娠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的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龄组孕妇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和剖宫产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孕妇高危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予高度重视.

    作者:马艳华;侯宗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今后准确诊断和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中选出63例危重症哮喘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pH值以及血气值变化情况.结果 经治疗,63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心率、呼吸频率、pH值以及血气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诊断危重症哮喘患者应当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确诊,然后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针对性治疗药物和剂量.在用药治疗的同时,还要采取抗生素、氧疗、机械通气进行辅助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矫淑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肝癌综合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肝癌在临床中具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其预后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程度.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肝切除、肝移植、消融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来探讨肝癌的治疗进展,通过多学科综合疗法对肝癌予以治疗,可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使之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庞志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急性期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50例,围手术期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围手术期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结论 加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宫延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讨论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现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消化内科在职护士12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责任小组分组管理方式,对比管理方法实施前和实施后患者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 执行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后,患者的护理文书、基础护理、行为规范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执行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前,执行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后患者满意度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提高了消化内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方法 对照组进行普通救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结果 观察组的确诊时间、接受治疗的时间明显要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普通护理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可极大的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阎双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输血前检验传染性指标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研讨输血前对相关传染性指标进行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选取800例输血治疗患者参与研究试验,上述患者均在输血前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抗-艾滋病病毒(抗-HIV)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等传染性指标,对患者的检测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800例输血患者中,HBsAg、抗-HCV、梅毒抗体阳性、HBeAg与抗-HIV感染率各占9.13%、3.38%、2.38%、0.63%与0.25%.男性患者的总感染率、HBsAg检出率各为19.47%与13.27%,相比女性患者的感染率10.92%与3.74%均显著提高,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其余指标(抗-HCV、抗-HIV等)的检出率相比,P>0.05,统计学不成立.结论 输血前加强对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对保障输液安全、控制疾病传染均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重视.

    作者:恩晓刚;丁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患者中开展术后早期运动护理对于患者胃肠功能、疼痛的影响.方法 筛选124例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做如下分组:术后行常规护理的62例患者入编对照组,而行常规+早期运动护理的62例入编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疼痛评分(NRS评分).结果 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12.05±6.85)h与首次排便时间(62.51±8.74)h均快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与48h,实验组NRS评分为(3.25±4.12)分与(2.01±3.14)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以上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采用术后早期运动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并减轻其疼痛感,具有可行性.

    作者:杜雪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后42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42例患者分成两组,循证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循证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术后24小时出血率为0,对照组术后24小时出血率为3/21(14.29%),对照组的术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循证组的满意度为21/21(1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18/21(85.71%),循证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曹立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术前体质指数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

    目的 讨论术前体质指数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录的362例行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作为讨论对象,根据术前体质指数(BMI)的高低将其分为三组.其中低BMI组BMI值在18.5kg/m2以下,正常BMI组的BMI值在18.5-25kg/m2之间,高BMI组的BMI值在25kg/m2或25kg/m2以上;对三组患者的无复发率和累计生存率进行讨论.结果 低BMI组、正常BMI组和高BMI组三组之间的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体质指数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效果无明显联系.

    作者:翟军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我院17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主要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2016年收集上报的178例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总结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结果 178例ADR中,女性及60岁以上的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较高;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ADR的比例较高,占81.46%;涉及的药品绝大多数为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类,分别占56.18%和14.04%;所引发的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占68.54%.结论 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途径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强调医师、护士和药师在ADR监测工作中的作用,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张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纳米树脂修复前牙切角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使用纳米树脂进行前牙切角缺损的修复,对其临床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共选取了在我院诊治的95例(112颗牙齿)前牙切角缺损患者,治疗时间均在2016年1月到5月之间,对切角缺损部分应用纳米树脂充填、修复形态,术后7d进行电话随访,1年时约患者回院复查.对临床应用的效果进行数据评价分析.结果 术后7d行电话回访,成功回访患者92例(107颗牙齿),均无不适症状,未出现牙齿敏感情况.术后1年回院复查患者82例(90颗牙齿),均无出现继发龋或牙髓病变,色泽自然与邻牙协调;3颗牙齿充填树脂出现松动,1颗充填树脂已经脱落;2颗修复体边缘有少量染色,成功修复的患牙84颗,总成功率为93.33%.结论 目前在前牙切角缺损修复的方案选择上,纳米树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充填材料,充填后成功率比较高,与牙体组织粘合紧密,收缩变形小,刺激性小,减少继发龋或牙髓疾病的发生率,疗效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孙庆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及护理

    产后抑郁症病因复杂,除分泌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产后保健、生活压力及人格特征、年龄、学历、既往史、遗传史等都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产后抑郁对母婴、家庭、社会带来一系列危害.护理人员应能够对产后抑郁做到早发现,配合药物治疗,同时采取相关护理措施,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杜森萍;赵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全程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术后出院患者心理健康和护理满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术后出院患者心理健康和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接受胆结石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全程优质护理组各33例,给予常规护理组常规住院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全程优质护理组在实施常规住院护理措施基础上,再针对性实行全程优质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指标与满意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全程优质护理组SAS与SDS得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全程优质护理组护理满意度(100%)优于常规护理组(78.79%),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术患者护理效果显著,我院应在临床上结合实际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曾小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个性化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个性化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到2016年9月进行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程度,患者的生活质量用SAS评分表进行判断.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SAS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该在临床的实践中大力推广.

    作者:蔡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