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莹
目的:分析64排ct测定输尿管结石CT值对结石成分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64排ct检查,测定结石软组织窗的CT值范围,预测结石成分.结果:纯结石59例(72.0%),包括草酸钙23例,磷酸钙18例,磷酸镁铵9例,尿酸钙6例,胱氨酸钙3例;混合结石23例(28.0%),包括草酸钙+磷酸钙11例,草酸钙+尿酸钙6例,磷酸钙+尿酸钙4例,磷酸镁铵+尿酸钙2例.结论:64排ct测定输尿管结石CT值可对结石成分进行预测,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跃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口服中药汤剂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近2年使用中药汤剂导致不良反应的84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中药汤剂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患者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药物因素、剂量因素、配伍不当、炮制不当、疗程过长、服用不当、误服误用,其中主要原因为药物因素、疗程过长和用药剂量过长.结论:口服中药汤剂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需进行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魏颖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整取抽样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行开腹肝切除术,观察组38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及一期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内胆管结石疾病治疗中,采取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兆雄;武星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颈肩腰腿痛治疗与护理.方法:对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42例颈肩腰腿痛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研究,对照组20例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22例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为7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肩腰腿痛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采用.
作者:刘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家庭无创呼吸机再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观察组为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重度和极重度慢阻肺患者30例,对照组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未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30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EV、FVC、年住院次数、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FVC、明显低于对照组,年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CA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使用家庭无创呼吸辅助通气,能够明显降低住院次数,大幅度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作者:雍楠;古力·喀德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消化性溃疡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酸和胃蛋白酶过多而损伤胃黏膜组织形成的慢性溃疡问题.消化性溃疡对人体健康的伤害较大,严重的还可引发出血、穿孔及癌变等问题.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研究也日益深入,本文主要探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
作者:祝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白带检验结果及观察其感染率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白带检验的4800例女性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霉菌性阴道炎感染情况和白带检测结果.结果:2014~2016年霉菌感染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2014年霉菌性感染率约为7.5%(44/1588),2015年霉菌性感染率约为8.6%(152/1750),2016年霉菌性感染率约为19.4%(187/962);在年龄<20岁的患者中其霉菌性阴道炎发生率高,霉菌阴道炎感染发生率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而降低;对383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白带检测结果分析发现,患者白带中上皮细胞(++++)以上者299例,比例为78.1%.结论:白带检查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该方法准确可靠,目前霉菌性感染阴道炎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加,临床医生和女性患者均需高度重视.
作者:魏艳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与术后恢复状况.结果: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较之护理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大(P<0.05);研究组术后恢复情况较之治疗前均更优(P<0.05).结论:胃癌手术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并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张爱芳;王翠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遮色牙本质树脂与牙体色树脂厚度对Opal树脂修复体颜色的影响.方法:按Opal定制比色板A2、A3色片的配色方案选取遮色牙本质树脂与牙体色树脂,按遮色牙本质树脂厚度(mm)0.1、0.2、0.3、0.4、0.5及相应牙体色树脂厚度(mm)1.9、1.8、1.7、1.6、1.5制作圆形试件,共10组,每组5个.用3nh三恩驰色差仪sc-10测其色度,进行数值分析,计算与相应比色片的色差值.结果:随着牙体色树脂厚度下降,遮色牙本质树脂厚度增加,A2、A3试件明度均下降,A2试件颜色向红黄向偏移,A3试件的a?无明显变化,颜色向黄色方向偏移.遮色牙本质厚度0.1-0.4mm,牙体色树脂1.9-1.6mm时A2试件与A2比色片之间色差△E<1.5;遮色牙本质厚度0.1、0.2mm,牙体色树脂1.9、1.8mm时A3试件与A3比色片之间色差△E<1.5.结论:遮色牙本质树脂与牙体色树脂厚度对Opal树脂修复体颜色有影响.遮色牙本质和牙体色树脂只有在一定厚度范围才能达到与所选比色片颜色相一致的效果.不同颜色的试件颜色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
作者:严晓菊;李冀樱;林鹰;刘京阳;丘小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介入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进行恶性肿瘤治疗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按照1:1的比例平均分配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患者25例,一组为参考组患者25例.研究组患者选择介入放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参考组患者选择常规肿瘤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结论 :相对于常规肿瘤治疗方法而言,介入放射治疗方法治疗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更佳,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磊;王学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药物洗脱支架内发生再次狭窄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预后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7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冠状动脉洗脱支架内再狭窄患者2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处置过程中的病例记录资料展开全面系统统计分析,总结揭示患者发生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效果.结果:本组22例患者共计有23处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病理组织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其中有22处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病理组织在接受1次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条件下实现成功治愈,其1次治疗成功率为95.65%(22/23),另有1例患者的1处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病理组织在接受1次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条件下,接续发生夹层病理结构,同时出现YIMI2级病理性血流现象,并在实施再次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治疗条件下获取到理想临床处置效果.在针对全部患者实施持续性临床随访条件下,未发现有心绞痛疾病复发报告,且未出现主要严重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结论:针对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处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症状的再次发生可能性,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作者:杨小震;刘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诊断明确的2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22例单发病灶者行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8例多发病灶者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所有患者均行Ⅵ区淋巴结清扫,颈部淋巴结阳性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28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暂时性声嘶、低钙经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术后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结论:甲状腺微小癌起病隐匿,彩超及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确诊为微小癌,根据病变情况选择腺叶+峡部切除,甲状腺次全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全部病例均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颈部淋巴结阳性者行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李宁;安新山;曹文栋;张志梅;张玲染;任国英;王德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尘肺病是指主要表现为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的主要全身性疾病,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该病,其疗效显著.但由于支气管肺泡灌洗为侵入性治疗,会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心理及生理不适、痛苦.对肺灌洗尘肺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及生理的痛苦,有效提高其舒适度.
作者:吕雪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小儿肺炎患儿为A组,实施常规护理,以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另46例患儿为B组,进行人性化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B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统计分析P<0.05.结论 :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有积极促进作用,并可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海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文就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96例患者分为两组,各48例.诱导麻醉后,实验组予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参照组予以异氟醚复合芬太尼维持麻醉.结果:实验组插管后10 min的心率、血压与参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对比参照组更短更快,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腹部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理想,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等优势,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朱华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深化细节护理对眼底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眼底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细节组采用深化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异;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细节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细节组心理状态改善幅度更大,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细节组生活质量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深化细节护理对眼底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大,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齐晓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从2015年2月入组患者,以精神科收治的门诊、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截止2016年4月,共入组对象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A组、B组各37例,停用原有的抗精神类药物,采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A组氯氮平,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喹硫平,持续3个月.结果:治疗后,组内对比A组与B组BPRS、SD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两组GAS评分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B组GAS评分高于A组、SDS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不良反应54.1%(20/37),B组发生率不良反应64.9%(2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好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肯定,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应用,联合应用在改善大体功能、减轻社会缺陷方面可能有比较优势.
作者:李英亭;李思媛;张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学习循证检验医学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促进医学检验的发展与进步.方法:介绍循证检验医学的要素和基本过程及其实践方法.结果:形成可供系统评估的证据,并对技术实践进行评估.结论:正确实践循证检验医学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指导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
作者:付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像素激ER光联合微针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面部痤疮瘢痕患者59做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像素ER激光、微针等方法治疗,将其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效果:59例患者中,治愈15例;显效2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9%.复发情况:对患者随访6个月,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5.08%.不良反应发生情况:6例患者术后出现色素沉着症状,发生率为10.2%.无瘢痕增生、感染等不良反应症状出现.结论:将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像素ER激光联合微针应用于面部痤疮瘢痕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皮肤状况,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谢仕乔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经咳喘益肺补肾汤治疗老年支气管炎(慢性)病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支气管炎老年患者纳入研究中,按随机表法分成探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治疗,探究组同时加服中药咳喘益肺补肾汤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探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征特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支气管炎患者应用中药咳喘益肺补肾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不良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韩小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