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科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张连芳;张建兰

关键词:妇科门诊手术室, 医院感染, 管理
摘要:目的:不断减少妇科门诊手术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方法:重点规范手术室的消毒,手术物品的灭菌,严格术者洗手和严格常规操作,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室内细菌培养.结果:经过严格的防控措施,使妇科手术医院感染的人数下降明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结论:依据规范科学的管理,有利于门诊患者手术的安全,有利于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50例立克次体病临床诊疗特点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立克次体病临床表现与诊疗特点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6年6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我市辖区内大量老鼠死亡后,调查该时间段内50例我科收治立克次体感染病人50例.回顾性分析与探究5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临床特点.结果:49例好转出院,1例重症转入ICU病房后好转出院.轻症24例,重症26例.均无并发症,预后较好.立克次体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和皮疹.结论:立克次体病的病原体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鼠类)和家畜(牛、羊、犬)等贮存宿主内繁殖.虱、蚤、蜱、螨等吸血节肢动物为主要传播媒介,对有野外作业或家畜、鼠类大量患病死亡流行病学史的辖区,发热就诊病人应高度排查立克次体病.

    作者:龚燕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诊内科急性腹痛100例诊治体会

    急性腹痛在急性内科中是一类常见的疾病,临床症状简单,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有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冒虚汗等临床症状.临床上急性腹痛的病发原因很多,涉及较多科室,由于患者发病速度快,病情变化迅速,临床诊断就尤为困难.我院为研究急诊内科对急性腹痛患者的诊体会,调取病历档案,回顾患者病情资料,做出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刘元涛;赵东平;贾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32例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32例糖尿病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感染部位、感染来源、实验室检查及转归.结果:糖尿病患者间隙感染易累及多个间隙,感染源主要为牙源性感染,细菌培养结果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32例患者中,12例行切开引流后,给予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等综合治疗,治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重,且以反复,广泛切开引流,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灵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果酸联合激光治疗光老化皮肤色素沉着症62例探讨

    目的:研究在光老化皮肤色素沉着症治疗中采取果酸联合激光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2例光老化皮肤色素沉着症患者均分为参照组(n=31)与实验组(n=31),将实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果酸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皮肤改善情况以及皮肤受损程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VAS皮肤受损程度评分(2.34±0.35)分显著优于参照组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41%、VAS皮肤受损程度评分(4.35±0.42)分,组间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表示有意义.结论:将果酸与合激光联合治疗应用在光老化皮肤色素沉着症临床治疗中效果确切,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赵英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心理干预措施对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措施对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01月-2016年10月期间在采血屋献血的40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数字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人,给予对照组献血者常规献血护理,观察组患者再此基础上着重强化心理护理,观察两组对象献血反应、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基础护理上强化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献血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SAS评分对比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献血者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常规护理为前提着重强调心理干预,能使献血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内心焦虑程度明显改善,同时大大提升了献血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了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发展,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实践.

    作者:常学兰;顾文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住院部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67%、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临床症状评分(头疼0.38±0.02分、眩晕0.36±0.03分、心绞痛0.24±0.02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能改善患者临床表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究药物洗脱支架内发生再次狭窄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预后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7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冠状动脉洗脱支架内再狭窄患者2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针对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处置过程中的病例记录资料展开全面系统统计分析,总结揭示患者发生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效果.结果:本组22例患者共计有23处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病理组织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其中有22处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病理组织在接受1次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条件下实现成功治愈,其1次治疗成功率为95.65%(22/23),另有1例患者的1处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病理组织在接受1次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条件下,接续发生夹层病理结构,同时出现YIMI2级病理性血流现象,并在实施再次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治疗条件下获取到理想临床处置效果.在针对全部患者实施持续性临床随访条件下,未发现有心绞痛疾病复发报告,且未出现主要严重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结论:针对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实施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处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症状的再次发生可能性,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作者:杨小震;刘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糖尿病家族史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病相关性的前瞻对照性研究经验谈

    目的:探讨糖尿病家族史与妊娠期代谢异常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90例确诊为糖代谢异常孕妇,按照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分为有糖尿病家族史实验A组(35例),无糖尿病家族史实验B组(65例).同时选取9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糖尿病家族史对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孕妇家族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母系家族DM患病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A组血糖耐糖筛查值、空腹血糖及3 h静脉血糖明显高于实验B组(P<0.05).实验A组中妊娠结局与实验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家族遗传有关,且母系遗传性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大于父系家族遗传性.无家族史患者经过饮食调理即可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还需注重孕期保健.

    作者:王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治疗耐药性结核菌的环丝氨酸脂质体在大鼠肺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目的:验证环丝氨酸经过脂质体包封后其肺内的缓释效果.方法:分别以环丝氨酸水溶液和环丝氨酸脂质体混悬液对大鼠肺内进行滴注给药后,比较两种剂型在大鼠肺部的药物动力学参数,评价将环丝氨酸制备成脂质体经肺部给药的优势.结果:发现环丝氨酸溶液剂的表观吸收速率常数和消除速率常数均大于脂质体混悬剂,且环丝氨酸脂质体在给药后72小时仍能检测出环丝氨酸的血药浓度.结论:经过脂质体技术的制备,环丝氨酸在大鼠肺部的滞留时间延长,延长了药物与结核菌的作用时间,增加了环丝氨酸的药物疗效.

    作者:佟雷;刘世娟;李华洋;刘金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作用

    为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改革传统的医院感染管理模式、方法,需要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系统的职能作用,建立起信息化的医院感染监控方法措施.依托于医院完善健全的信息化平台,可以构建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信息系统,具体功能包括:医院信息网络直报、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反馈、病原菌及药敏信息监测功能、抗菌药物监测管理.通过这一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使得医院的感染控制变得具有时效性、准确性.而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效率,较好的实现全方位、全员的管理模式.

    作者:姚拉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采用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9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进行观察,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9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改善、临床体征和症状消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消退时间、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不但有助于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临床效果,还能明显改善其肺部功能和临床症状,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江永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皮肤科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

    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对于医疗事业的改革也更加专注.在医院众多科别之中,皮肤科作为医院的基本部门,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皮肤科中,皮肤护理是皮肤科的基本工作,但是对皮肤科的发展却有重要影响,是皮肤科在发展中不得不注意的问题之一.

    作者:许秀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36例女性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盆腔炎患者的诊断方案、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36例女性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盆腔炎病情复杂,检查存在误诊、漏诊.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16例患者保守治疗,2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治愈率100%.结论:急性盆腔炎患者应采取综合分析进行诊断,采取中西医治疗,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霍群;全海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简析现代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的思路与措施

    为了找出医院在感染监控与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工作质量.本文结合当前医院在感染监控与管理方面的实践状况,从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体系、强化医院感染教育与再教育、建立医院感染网络信息一体化系统三个方面,浅谈现代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的思路与措施.

    作者:高洁;段瑞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泌尿科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体会

    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下,人们的收入水平日益提升,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因此有所变化,医疗卫生事业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泌尿科作为医院内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其发展的好坏对医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观念相适应,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作者:郭莹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肝胆科病房手术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研究

    目的:总结分析肝胆科病房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探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0例肝胆科病房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参照传统护理模式.总结肝胆科病房手术患者常见的护理风险,并评价护理效果、满意度评价差异.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科病房手术患者护理风险大,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满意度评价,值得推广.

    作者:杨雨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辛伐他汀分散片或非诺贝特胶囊,治疗组服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汤剂.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变化及中医症状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ST、ALT、TC、TG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状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痰阻血瘀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确切.

    作者:孟凡龙;孟康;崔期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普放检查肺结核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在肺结核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普放检查,探析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接受专业诊疗的44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患者均给予X线片方案检查,将检查结果对比痰涂片抗酸杆菌诊断结果.结果:44例患者在接受痰涂片抗酸杆菌诊断后均确诊,X线片准确率是88.63%(39/44),误诊率是11.36%(5/44),误诊病例所患疾病是肺炎、肺癌、肺脓肿和错构瘤.结论:在肺结核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普放检查可显著提升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赵晓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专职换药护士在ICU深静脉置管患者换药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专职换药护士在ICU深静脉置管患者换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RICU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实验组:固定一名高年资换药护士专门负责中心静脉导管换药.对照组:由各管床护士负责各自病人的中心静脉导管换药.对比观察:①不同换药方式下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②中心静脉导管平均留置时间;③不同换药模式下CVC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CRI发生率4.0%,对照组患者CRI发生率(14.7%),差异显著(χ2=6.328,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留置时间(42.5±8.7)d,对照组患者平均留置时间(101.4±16.2)d,差异显著(t=4.680,P≤0.05);患者年龄、病程、置管位置、换药人员、导管留置时间是CVC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改进换药方式,固定专职换药护士对重症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换药,能显著降低感染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作者:席建宏;裴华莲;谭磊;史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和对策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体制的改革更为关注,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给我国公立医院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国家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医院,妇科护理作为医院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取得发展,受到各医疗机构的重视.

    作者:韩瑞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