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引导下125Ⅰ放射粒子植入用于脊柱椎体溶骨性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王维刚;张立瑶;唐腾腾

关键词:CT引导, 125Ⅰ放射粒子植入, 常规放射治疗, 脊柱椎体溶骨性转移瘤
摘要:目的:对CT引导下125Ⅰ放射粒子植入用于脊柱椎体溶骨性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治疗的脊柱椎体溶骨性转移瘤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个研究组.分别采用CT引导下125Ⅰ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和采用常规放射治疗.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率为91.7%高于对照组80.9%的疼痛缓解率(P<0.05);观察组肿瘤缓解率为70.8%高于对照组55.3%的肿瘤缓解率(P<0.05).结论:CT引导下125Ⅰ放射粒子植入用于脊柱椎体溶骨性转移瘤的治疗能够提高疼痛缓解率和肿瘤缓解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有效率达到了93.9%,但对照组这一数据仅仅只有75.5%,说明观察组患者疼痛减轻效果显著,恢复进度良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程凤霞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采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其血糖、血压控制效果和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前糖尿病患者100例、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参照组,对比2组患者知识知晓情况与控制效果.结果:实施后高血压患者知识知晓及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实施后糖尿病患者知识知晓及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能够有效管理社区高血压疾糖尿病患者,从而提升患者血压及血糖控制水平.

    作者:邱同军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康柏西普对提高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康柏西普对提高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15日至2017年2月16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将100例患者根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2组,50例/组.红球--对照组(曲安奈德注射液),蓝球--观察组(康柏西普注射液).将两组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裸眼视力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时的裸眼视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柏西普注射液经玻璃体腔内注射有助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裸眼视力的提高,效果确切.

    作者:高歆歆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妇女流产后关爱方式对避孕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妇女流产后关爱方式对避孕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90例流产妇女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关爱方式.比较两组流产妇女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避孕方法的掌握度、对避孕知识的掌握度、坚持避孕的行为评分;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焦虑分值;半年内再次妊娠率.结果:实验组流产妇女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避孕方法的掌握度、对避孕知识的掌握度、坚持避孕的行为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分值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半年内再次妊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爱方式在流产妇女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对避孕的了解和依从性,降低短期内妊娠率和减轻焦虑,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李瑞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远期作用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远期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疾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8例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8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入院时及1年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年后随访观察组肺功能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在患者出院后协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患者提供长远期的护理服务与康复指导,对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远期结局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萍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标准大骨瓣、传统去骨瓣对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探究并分析对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施用标准大骨瓣治疗和传统去骨瓣治疗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作用结果.方法:挑选出我们医院2009年5月到2018年3月临床发现为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共计50例,随机将其等份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标准大骨瓣手术施用于观察组患者,将传统去骨瓣手术治疗施用于对照组病患,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等相关等指标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效果和GCS评分来说,差异在统计学上来说是显著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手术效果更为可观,值得广泛用于临床.

    作者:崔衍雷;王庆英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臭氧大自血疗法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接诊的6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使用臭氧大自血疗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彭芳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小儿心脏术后延迟关胸的监护措施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小儿心脏术后延迟关胸的监护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心脏术后延迟关胸的88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监护组,对常规组患儿进行常规监护,对监护组患儿进行重点监护,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结果:患儿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发热、肺高压危象及纵膈感染,其中监护组发生几率为6.82%,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7.27%(P<0.05).结论:对小儿心脏术后延迟关胸的患儿行加强监护,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出现并发症等情况,并对患儿的生长发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艳艳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从我科室2016年5月-2017年4月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再从我院康复科室抽取50名处于康复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病情大多比较稳定,出现抑郁、攻击性行为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管理,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了医院整体的护理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维娜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TAPP术及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TAPP)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双侧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100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给予观察组TAPP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0%,与观察组的6.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术既可缓解双侧腹股沟疝患者疼痛程度,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吴卫东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外科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外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诊的68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格拉斯哥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不同方式治疗后,研究组两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颅脑外伤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康复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赵斌;王小林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探讨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CT灌注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36例肺结节患者常规进行CT灌注成像及动态增强扫描,测定灌注参数值、时间-密度曲线、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结果:恶性、炎性结节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渗透系数(PS)值高于良性结节(P<0.05),炎性结节PS值低于恶性结节(P<0.05);增强扫描后,恶性、炎性结节CT值高于良性结节(P<0.05),增强120s、180s时,恶性结节CT值低于炎性结节(P<0.05).结论: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进行良恶性肺结节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刘治民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骨科护理中风险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中风险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本院骨科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意外伤发生情况、投诉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投诉率、意外伤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降低风险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祝燕苹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对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产科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当中随机抽取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4)与观察组(n=24),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PT、血压值、BE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IC、ARD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保持机体代偿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降低患者出血量和休克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赵艳梅;刘颖新;任艳茹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妇科肿瘤围手术期并发血栓性疾病98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妇科肿瘤围手术期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之间我院收治的98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症状和治疗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依照相关因素提出了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结果:对其中95例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了溶栓、抗凝以及祛聚治疗,痊愈的患者有93例,还有2例患者左侧下肢存在轻微功能障碍,其他3例肺栓塞患者转入到心内科接受治疗后恢复健康.导致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产生血栓性疾病的因素主要包括静脉血栓病史、大龄女性、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结论:针对妇科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做好预防措施,及时诊断和治疗,能够使血栓性疾病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谢雪静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高黏血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高黏血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70例高黏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平均每组35例高黏血症患者,两组高黏血症患者均给予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对照组高黏血症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高黏血症患者行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高黏血症患者治疗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高黏血症患者治疗效率(94.29%)比对照组高20.00%,护理满意度(100.00%)比对照组高11.43%,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高黏血症,并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作者:朱丽丽;宁飞宏;和滢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前瞻性护理对临床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对前瞻性护理对临床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科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得70例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前瞻性护理,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制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实验对比,从伤害率上来看,实验组为8.57%(3/35),对照组为28.57%(10/3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从满意度情况来看,实验组满意度为91.43%,对照组满意度为77.14%,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前瞻性护理应用到临床精神分裂症伴有攻击行为患者的治疗当中去,能够有效的降低治疗过程中患者对医护人员以及自身造成的伤害,对于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质量是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蒋艳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在其处于稳定期时,通过使用噻托溴铵粉来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COPD患者,均通过抗感染医治以及服用或者注射扩张支气管药物展开医治等,然后进入稳定期,按照例数进行随机划分小组,分别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通过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等基础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外加利用噻托溴铵粉进行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的好转情,以及对比两组的呼吸困难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肺部功能的恢复状况以及呼吸困难的评价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更加优良,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噻托溴铵粉进行吸入治疗,与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使用.

    作者:杜作丽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圣散子方联合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肺腺癌外周血CTC、CSC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圣散子方联合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外周血CTC、CSC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3月于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胸外科、放疗科等科室临床确诊的Ⅲ、Ⅳ期肺腺癌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采用适形放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方案,试验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圣散子方联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放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均显著(P<0.05),试验组在放疗不良反应方面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圣散子方联合适形放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效果显著,同时可减轻患者放疗不良作用,可推广应用.

    作者:宋振玉;冷宁;彭传真;吴建军;栾福玉;周明玉;聂文;宋永欣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2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处理,研究组患者接受急诊溶栓治疗,统计分析两组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5.24%VS 80.95%),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组(4.76%VS 19.05%),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BNP水平(350.8±33.3)pg/ml明显低于常规组(431.4±40.9)pg/ml,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切,血管再通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少,预后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阿记 刊期: 2018年第25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