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孙庆华

关键词:观察组,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血液透析
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现象,探究优质护理对该现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9月在我院透析室进行透析治疗的82例血液透析患者,我们将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小组,每组中分别有41位患者.我们对于对照组的治疗仍采用之前的常规化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给予其优质护理,干预后3个月后.对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护理后透析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分显著高于透析前,并且对照组较对照组也有显著提升.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让血液透析的患者对于透析具有更高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探究品管圈活动开展对降低病区内呼叫铃使用率效果

    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对降低病区内呼叫铃使用率效果,积累相关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230例,按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分成对照组113例和观察组1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同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病区内呼叫铃使用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呼叫器响铃95次,呼叫铃使用率为83.19%;观察组患者呼叫器响铃35次,呼叫铃使用率为29.91%;两组相比较,观察组呼叫铃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能有效降低病区内呼叫铃使用率,能调动全体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规范护士工作流程,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吐尔逊古丽·斯木提拉;张红梅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医院后勤支部认真学习观察十九大的精神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大会召开并且确定了主题,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拼搏与奋斗.广大干部应当注重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取得新的提高.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为中心,不断开创医院工作新局面.

    作者:赵东生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疾控中心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将健康教育运用在疾控中心的慢性病相关防控工作中,分析并评估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此文实验研究资料来自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本疾控中心纳入分析的32例慢性病患者,予以分组的方法采取随机法,每组收入16例,常规的防控工作实行于参照组,常规的防控工作结合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实行于实验组,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合计值、不良行为合计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合计值相比于参照组患者相关数据值,P<0.05,充分证实计算数据检测后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不良行为合计值相比于参照组患者相关数据值,P<0.05,充分证实计算数据检测后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疾控中心的慢性病相关防控工作中采取健康教育展示重要应用效果.

    作者:蒋岩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眼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探讨潜在于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以来存在于眼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通过分析眼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预防对策.结论:首先一方面应提高对眼科护理人员法律法规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应加强业务水平,其次增强护患沟通,改善病房周围环境,正确评价危险因素,及时消除隐患,做到安全有效,以确保眼科护理的安全性.

    作者:马冬萍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盐酸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苯海索在帕金森疾病和帕金森综合征治疗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来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接受盐酸苯海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都产生显著的效果,有效率为90%(54/60),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2/60).患者治疗前后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苯海索在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中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和推广.

    作者:张圆圆;张乃顺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21世纪,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经济模式、健康模式、医学模式、社会需求的改变以及国际化等都对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要解决公共卫生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应当从根本上改革公共卫生的教育模式.本文将对我国在公共卫生教育中的教学方法进行归纳,同时对于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对今后的教学方法改革做初步探索,以期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公共卫生教学模式.

    作者:何丽娟;雍娴婷;古丽巴哈尔·卡德尔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PICC在血液肿瘤病房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PICC在血液肿瘤病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5例2017年7月至2017年10月我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期间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表浅静脉穿刺,观察组患者给予PICC单独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感染率(3.70%)、出血率(3.70%)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7.41%)均低于对照组(14.29%)、(17.86%)、(28.57%),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96.30%)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明显(P<0.05).结论:将PICC应用在血液肿瘤病房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皮肤的出血率和受感染率,还能在此基础上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美贤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将动脉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二者诊断价值.结果:冠状动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均较常规心电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及矩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均较常规心电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新;乔玉兰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县级医院超声检查中的漏误诊原因与应对策略

    目的:分析县级医院超声检查中的漏误诊原因与应对策略.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276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主体.对其进行超声检查,总结其漏误诊率,并分析其漏误诊原因,提出应对策略.结果:276例患者中,漏误诊15例,漏误诊率为5.43%.其中,诊断效果佳的为胆石症急性胆囊炎76例,全部确诊,诊断符合率为100%;诊断效果差的为肠梗阻18例,确诊14例,漏误诊4例,诊断符合率为77.78%;再次为急性阑尾炎26例,确诊22例,漏误诊4例,诊断符合率为84.62%.漏误诊原因主要为起病时间较短、检查时间匆促、胃肠道气体明显干扰和未详细询问病史等.结论:超声检查可有效诊断县级医院的急腹症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但存在漏误诊现象,需要给予针对性应对策略,以确保诊断准确性.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9例.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常规化护理的同时应用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JOA评分、ODI评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开展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其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作者:胡成清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针对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以血液透析滤过(HDF)以及血液透析(HP)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综合效果加以分析.方法: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30例,15例行普通血透(IHD)模式为对照组治疗,15例行HD+HDF+HP模式为治疗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压变化及血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采用HD+HDF+HP模式治疗8周后患者上机前血压较HD治疗组血压下降及iPTH和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维持性单纯血透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能有效控制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

    作者:牟琳;宋玟林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笨磺酸左旋氯氟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2例我院高血压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和对照组(硝苯地平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进行口服苯磺酸左旋氯氟地平片治疗,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片治疗,两组惠者均每天按时服药,治疗4周后观察两纽的降压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硝苯地平的总有效率为71.43%,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氟地平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优于硝苯地平,通过按时服药和及时观察血压控制情况调整药量,苯磺酸左旋氨氟地平能够更有效的控制并稳定血压,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朱富莲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高黏血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高黏血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70例高黏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平均每组35例高黏血症患者,两组高黏血症患者均给予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对照组高黏血症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高黏血症患者行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高黏血症患者治疗效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高黏血症患者治疗效率(94.29%)比对照组高20.00%,护理满意度(100.00%)比对照组高11.43%,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医用三氧大自血治疗高黏血症,并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作者:朱丽丽;宁飞宏;和滢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出疹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出疹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要点.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本县二级医院收治(以下简称本县收治)的80例出疹性传染病患者选为观察目标,总结分析患者疫情状况.结果:80例患者中,病毒性感染42例(水痘、风疹、急疹、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过敏性疾病32例(过敏性紫癜、丘疹性荨麻疹、荨麻疹、湿疹),其他疾病6例(猩丘疹性荨麻疹红热).结论:出疹性传染病疫情十分复杂,应尽快确诊治疗,同时加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以此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作者:崔太昌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医院药学在药物调剂中的意义和作用

    探讨医院药学指导在保障药房调剂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中的关键作用、意义.对医院的药学进行指导能够有效的确保整体成效,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进行分析,从医院药学指导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同时需要不断进行制药流程进行规范,提高整体的药师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药房调剂应用质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医院药学指导主要是采用供应型模式,也就是按照规定发放药物、复核处方、给予反馈、全程监督,但是其在应用用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在未来的医院药学指导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同时重点从患者优质服务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药剂调控,从而更好的促进其发展.

    作者:徐晓华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外伤MEWS评分和传统MEWS评分对成人急诊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外伤MEWS评分和传统MEWS评分对成人急诊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多发伤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外伤MEWS评分的结果作为观察组,传统MEWS评分的结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不同评分的预估能力.结果:通过对两组存亡构成比的对比可以看出,外伤MEWS评分对患者预后情况的预估更加准确,评估的准确性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MEWS评分可以对多发伤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判断,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急诊潜在危重症判定能力.

    作者:王吉祥;王珍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脊椎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在此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椎结核患者58例,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脊椎结核患者受累椎体119个,包括单椎体6例(10.35%),双椎体34例(58.62%),3个椎体10例(17.24%),4个椎体受累8例(13.79%);T1W1多为均匀低信号,或见混杂信号;T2WI多为均匀高信号,或混杂信号;MRI增强,病灶增强不均匀.结论:以往脊椎结核的诊断以X线检查为主,CT在显示椎弓根及骨破坏方面较X线占优势,而核磁共振则能清晰显示脊椎结核椎体及椎间盘破坏程度、神经系统损伤以及椎旁脓肿等诸多伤害,因此具有良好的结合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梁昌昊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通脊拔罐联合氨溴索在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通脊拔罐联合氨溴索在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因哮喘急性发作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只应用氨溴索,研究组应用通脊拔罐疗法联合氨溴索,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74.1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PEF、PEF%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脊拔罐联合氨溴索在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时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明明;高福顺;夏立君;张俊杰;马真;陈立祥;王玉栋;马艳东;张镜;何静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妇女流产后关爱方式对避孕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妇女流产后关爱方式对避孕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90例流产妇女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关爱方式.比较两组流产妇女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避孕方法的掌握度、对避孕知识的掌握度、坚持避孕的行为评分;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焦虑分值;半年内再次妊娠率.结果:实验组流产妇女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避孕方法的掌握度、对避孕知识的掌握度、坚持避孕的行为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分值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焦虑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半年内再次妊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爱方式在流产妇女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对避孕的了解和依从性,降低短期内妊娠率和减轻焦虑,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李瑞 刊期: 2018年第25期

  • 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晶状体源性青光眼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晶状体源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择晶状体源性青光眼患者,共计90例,2016年10月~2018年1月是收治时间,采用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分离方法进行治疗,分析60例晶状体源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90例晶状体源性青光眼患者中,视力明显提高的患者有83例,眼压明显变低的患者有87例,房角完全开放的患者有65例.结论:采用超声乳化手术联合房角分离方法对晶状体源性青光眼患者予以治疗,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操作安全性极高.

    作者:杨义;蔡戈 刊期: 2018年第25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