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今善
目的 深入分析在剖宫产术行麻醉中施以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麻醉成效.方法 随机筛选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入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200例产妇,平均分配为麻醉组与对照组,各为100例.对照组(n=100)单纯施以罗哌卡因进行麻醉,麻醉组(n=100)施以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将2组的VAS评分、麻醉成效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麻醉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pgar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麻醉组的麻醉成效得到明显提升(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行麻醉中施以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成效更具有代表性,可在大限度上减轻产妇疼痛程度,医疗价值高.
作者:刘南南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28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纳为样本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解痉平喘等综合治疗,为常规组,一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憋喘消失时间为(1.9±0.6)d,咳嗽消失时间为(5.8±1.2)d,哮鸣音消失时间为(3.9±1.1)d,湿啰音消失时间为(5.8±1.2)d,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13例),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0%(7例)(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见效快,效果明显,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阚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饮食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32例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各个阶段的骨痂生成情况及对应的营养需求,总结饮食护理对策.结果 经过饮食护理干预,32例患者中生成大量骨痂的有25例,生成中量骨痂的有5例,生成少量骨痂的有2例.结论 采用有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老年骨折患者骨痂形成,提高老年患者骨折治疗新效果,促进老年患者骨折愈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周宇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比较传统治疗方法与推拿法的治疗效果来探讨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的功能和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之间来我院治疗患者共8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二组为实验组.一组(即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常规治疗方法,对二组(即实验组)则在一组基础上采取本次实验所要验证的推拿法进行治疗.结果 一组(即对照组)共40例患者,其中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二组(即实验组)共40例患者,其中显效3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二组结果优于一组,即采用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相较于传统方法而言更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纪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医院铜绿佳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在微生物检验时的多药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各个科室送检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前者890株,后者409株,共计1299株,选择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其展开鉴定,并展开体外药敏分析,并对其耐药性展开分析.结果 重症监护室中,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表现高,以阿莫西林、头孢西丁和亚胺培南均大于95.0%,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则相对较低,小于45%.结论 针对医院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根据医院自身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治疗措施.
作者:刘述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肺原发性淋巴瘤为一种罕见病,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肺部其他疾病例如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癌等临床表现相似,极易误诊.本文就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王丽;王雅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患儿A组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及发病趋势.方法 回顾分析2015——2017年本地区患儿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结合患儿就诊临床资料分析发病趋势.结果 2015——2017年本地区患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平均阳性率分别27.7%、36.8%、45.8%,三年间感染率逐年升高(P<0.05);男女患儿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2岁的患儿阳性率高,2017年重症患儿比例高.结论 本地区患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有逐年上升的趋势,6个月-2岁的患儿为高危人群.
作者:张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引起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临床中下一步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市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60例院内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160例患儿,其中76例肺部感染、48例血行性感染、22例皮肤感染、14例其它;②160例患者,121例(75.62%)为革兰阴性菌,29例(18.13%)为革兰阳性菌,10例真菌(6.25%);其中病原菌主要为23例(14.38%)铜绿假单胞菌、1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25%)、54例(33.75%)肺炎克雷伯菌、18例表皮葡萄球菌(11.25%)及33例(20.63%)大肠埃希菌;③胎龄<32周、住院时间≥1周、侵袭性操作以及激素等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中应提高监测与控制力度,同时熟悉引起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从而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
作者:董玉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抑郁症患者行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对患者睡眠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收治抑郁症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睡眠干预护理,观察两组在多导睡眠图下睡眠过程中各项指标,并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睡眠干预后睡眠总时间、睡后清醒时间、卧床时间、清醒次数、睡眠效率以及睡眠潜伏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浅睡眠期、深睡眠期以及快速眼动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睡眠干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时间,减少清醒次数,提高睡眠效应,提高睡眠各分期评分.
作者:褚霞南;隋和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流程图对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住院部从2017年6月分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进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病情的基本情况和就诊的先后顺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在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常规功能康复锻炼,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流程图护理,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术后随诊,并使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格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锻炼依从率、满意率、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流程图能有效提高TKA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赵晓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3 M无痛保护膜对放疗患者皮肤保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底——2017年底在我院接受放疗治疗的47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放射部位不采取保护措施,观察组在放疗前使用3M无痛保护膜喷洒整个发射部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皮损情况.结果 观察组放射性气腹损伤发生率为32.0%,显著低于对照81.8%,且两组患者皮肤放射性损伤的程度经统计学法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3M无痛保护膜,能够有效预防皮损,提升患者治疗期间舒适性,在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吕燕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讨论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结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情况,对比分析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的满意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以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未实施手术室优质服务之前[1].结论 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轻或消除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的心理,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实施手术室优质服务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主管能动性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作者:赵冰芝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对照组患者盐酸吗啡片滴定,观察组患者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止痛,对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癌症疼痛患者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镇痛有效率,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何亚亚;宫学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SBAR沟通模式在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汇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汇报作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7年12月应用SBAR沟通模式后作为研究组,通过比较两组护理结果判断SBAR应用效果.结果 采用SBAR沟通模式后病情汇报工作获得了更高的患者与医生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考核评分得到明显提升,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沟通模式在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汇报工作中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快速且系统归纳有效信息,提高了信息传达的效率,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丽平;龚丽娟;陈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蒙药医学、藏药医学以及中药皆是构成祖国传统医药的一部分,其中藏药医学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蒙医基本原理是经络学、三元论,其吸纳借鉴了中医学、印度医学以及藏医学理论精髓,蒙医学的理论主要讲究五元六味,包括生长、性、味效以及五源.蒙药复方是蒙医治疗疾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相比于中药,蒙药复方的组方较为固定,理论上趋于成熟,但是在有效物质基础上研究则较少,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蒙古族复方制剂对有效物质及新药物的研究方向.
作者:包凤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益胃健脾汤对脾胃虚弱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116例在我院治疗的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从中随机抽号58人设置西医对照组进行西药常规治疗,剩下58例为中医观察组配益胃健脾汤中药剂进行中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前后的治疗积分.结果 经过两个月一个疗程的分组治疗后,中医观察组和西医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病情大都有所好转,但中医观察组情况对照西医对照组而言,西医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较低,中医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高.其中中医观察组患者痊愈25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8%;西医对照组患者痊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0.7%,中医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胃健脾汤是一种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显著的中药,恢复效果好,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荐.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更多的人关注公共卫生事业.公共卫生管理关系到医疗领域的发展,做好公共卫生事业,不断的改善医疗现状,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做到百姓有病可医.但是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基层公共卫生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其处理的措施.
作者:刘鹏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血凝四项在肝硬化患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7年的2月到2018年的2月这个时间段中取材并开展本次研究,所选取肝硬化患者总计74例,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血凝四项检查,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再抽取同时期的74例健康体检者,同样对其进行血凝四项检查,将其划分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时间(TT)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较长,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则明显较少(P<0.05).结论 凝血四项能够将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完全反应出来,通过与健康人的凝血四项进行比较能够准确分析患者的病情,诊断准确性较高,对于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也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许家荣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医疗纠纷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时常发生,医患双方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就涉及到医疗工作者、患者之间的权益损害,造成不良的社会性影响.所以,我们都需高度重视医疗纠纷的防治、处理,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医疗纠纷防治和处理的重要手段.只有有效的沟通后解决双方纠纷问题才能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
作者:刘晶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总结分析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44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均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板减压术,对照组在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板减压术后3个月进行脑室腹腔引流术、6个月后进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在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板减压术后3个月左右进行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比较两组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流管堵塞及颅内感染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GCS评估优良率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5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评估良好率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良好率18.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渊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