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珍
目的 探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全年来我院进行腹腔镜切除术的180位子宫肌瘤患者,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方案.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长,手术时长、出血量、焦虑度和忧郁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手术质量和护理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张方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结合中药治疗难治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患者,每穴均抽取天麻注射液2ml,注射药物1ml.选取穴位为双侧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申脉、照海、太冲.中药治疗,主方为温胆汤加减,1剂/日,取汁共500ml,早晚分服.2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难治性失眠疗效确切.
作者:邓林林;邢可可;张晴晴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佳手术方式及时机.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44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 观察组在出血距手术时间≤6小时时期进行手术的评分(8.68±1.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评分(6.45±1.03)分和出血距手术时间>6小时的评分(4.37±1.22)分,并且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7.27%(P<0.05).结论 将立体定向脑内血肿钻孔引流术运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并且在6个小时之内就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治疗工作,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拥有着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于明祺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分析微创手术在临床中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遵照数字随机表法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n=65)与观察组(n=65).给予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给予观察组行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及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脂联素(APN)指标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脂联素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而言,给予其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炎性反应的发生几率,促进恢复,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王新建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追踪管理联合品管圈护理管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84名在本院肾内科治疗的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追踪管理联合品管圈护理管理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 关于病人的恢复情况、满意程度等,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结论 追踪方法学联合品管圈管理能够对护理质量的加强具有较大的作用
作者:孙琴;孙艳秋;张爱玲;任宏淼;卢艳;张欢欢;文新元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SBAR沟通模式在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汇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汇报作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7年12月应用SBAR沟通模式后作为研究组,通过比较两组护理结果判断SBAR应用效果.结果 采用SBAR沟通模式后病情汇报工作获得了更高的患者与医生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考核评分得到明显提升,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沟通模式在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汇报工作中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快速且系统归纳有效信息,提高了信息传达的效率,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丽平;龚丽娟;陈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脏康复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35例不良血管事件几率14.3%,对照组35例,不良血管事件几率57.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预防行为评分(77.5±10.2)分,对照组预防行为评分(60.5±8.2)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艺潼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的急救措施与优质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18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59例),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结果 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总有效率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护理后的总有效率81.36%,并且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措施运用于颅脑外伤的救治和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改善,拥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李欣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我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入学新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现状,为制定该人群营养干预策略提供建议.调查方法:5所中等职业学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每个学校选取2个班,共计343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结果从营养知识平均得分8.32±2.78来看,全部答对者仅2人,0-14分10分为383人,占58.6%;被调查者营养态度总体较好,低得分9分,有51人,占7.8%;满分18分,有64人,占13.1%.平均得分为14.29±2.32分;45.9%的被调查者至少有一种及以上行为较差行为习惯,人均得分为59.57分.结论中职学校入学新生普遍存在营养知识缺乏、营养行为不健康的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在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组织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作者:张素艳;丰华;靳荣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分析初产妇无手术指征行剖宫产术的相关因素以及探讨出如何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 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152例初产妇无手术指征性剖宫产术的产妇,并归为观察组;并选择统一时期内到我院顺产的152例产妇,归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其月收入、付费方式等资料,并分析其行剖宫产术的原因、如何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结果 两组产妇的月收入以及文化程度等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产妇主要是由于其对孕期知识的不够重视,导致了解不够而选择剖宫产术.结论 影响产妇选择剖宫产方式分娩的原因有担心母婴安全、害怕疼痛感、担心影响性生活等因素,所以医护人员需要给予引导,使其选择正确的、合理的方式进行分娩,从而减少无手术指征仍选择剖宫产的百分比.
作者:刘艳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并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8月到2017年11月收治的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本研究选择9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5例.为对照组单纯选择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每周进行三次治疗,每次持续四小时,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杂合型血液透析方法进行透析治疗,每周进行两次,为患者加血液透析滤过一次,或者进行血液透析加灌注一次,评价并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对于本研究两组患者不同方式血液净化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并作出比较,在进行血液透析之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血液透析结束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要比对照组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选择采用血液净化当中配合杂合型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血液透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临床各项指标进行优化,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晓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围手术期中实施全程连续性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2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全程连续性心理护理.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期较入院时SAS、SDS数值下降(P<0.05);干预组下降更明显,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程连续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围手术期的患者可改善焦虑和抑郁状态,在患者自信和社会功能的恢复上具有重要及长远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任圆;丁晓旻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分析非常规拔牙矫治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0例正畸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35例,应用非常规拔牙矫治方法)和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减数矫治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总满意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以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常规拔牙矫治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颇为理想.
作者:曹晓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改善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策略.方法 本文在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相关内容以及特点的基础上,对控制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的途径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即检验人员、检验环境、仪器装置、样品采集、检验结果及报告,要想提升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必须以它们为着入点进行细致完善.结论 对于食品安全卫生而言,良好的微生物检验质量是基础保障,从各个基础环节加强控制,不仅可以保证微生物检验质量,还能提高微生物检验效率,从而为食品安全卫生提供准确指标,值得普及使用.
作者:张中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老年精神病患者舒适护理效果.方法 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老年精神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40例,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95.0%,对照组40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7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6.0±1.1)d、住院时间(14.5±2.3)d,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8.9±2.0)d、住院时间(18.9±2.9)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舒适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志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高危儿是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包括极低胎龄体重和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出现严重病症的新生儿,高危儿在历经各种疾病与处置后,虽然得以存活,但是他们日后身心可能遇到的问题,远较正常新生儿来得多. 在出院后如何让这群新生儿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需要有一份完善的出院计划. 出院计划应从该婴入院便开始规划,依个别病情需要,结合医护人员、家属等,针对其出院后所需的后续照顾问题及身心发展,做预先的规划,减少合并症的产生,减少再住院的几率,使得婴儿能获得好照顾及良好的身心发展.
作者:郝金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临床实施无痛人流的效果及手术者的满意度.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间于我院进行无痛人流手术的妇女6132例,将其分为参照组2708例与研究组3424例.参照组采用钳刮术,研究组采用负压吸宫术,对比两组患者流产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完全流产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人工流产中采用负压吸宫术实施流产的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郑显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出现医源性感染人员10例,分析医源性感染的感染途径及感染疾病类型.结果 在1000例医院工作人员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医源性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00%,感染方式主要有实验操作过程和医疗操作行为,感染疾病类型主要有结核病、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结论 医源性感染包含了试验操作不规范、工作环境缺乏安全性、检验仪器污染以及检验用品处置不规范等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只有提升自身的感染预防意识,及时做好相应的感染防护措施,医院积极改善并优化医院的工作环境,科学合理的处理医疗废弃物,才能实现医源性感染发生率的降低.
作者:韩燕;杨淼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后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我院心内科2014年——2017年收治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后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心脏衰竭进行分组,观察组发生心衰80例,对照组未发生心衰120例,针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病例资料等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急诊PCI后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年龄均明显较大,且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比例明显较高,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白细胞WB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疾病史、白细胞计数以及UA均为危险因素,临床抢救治疗上,要多加关注,做好预防工作,降低术后心衰的发病率.
作者:赵洪磊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患儿A组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及发病趋势.方法 回顾分析2015——2017年本地区患儿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结合患儿就诊临床资料分析发病趋势.结果 2015——2017年本地区患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平均阳性率分别27.7%、36.8%、45.8%,三年间感染率逐年升高(P<0.05);男女患儿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2岁的患儿阳性率高,2017年重症患儿比例高.结论 本地区患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有逐年上升的趋势,6个月-2岁的患儿为高危人群.
作者:张蕾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