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心脏康复的内涵及优势浅析

金钟

关键词:中医康复, 心脏疾病, 非药物疗法
摘要: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康复疗法也逐渐开始走向成熟.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中医康复对于心脏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于控制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降低心脏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疗效显著.鉴于中医康复在心脏疾病恢复中的重要地位,笔者就中医心脏康复的内涵及其优势进行探讨,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Ⅱ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局限性

    目的:探讨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监测血糖水平和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并对精密度 、线性范围 、准确度进行了分析.结果:28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线性范围为4.92% ~10.36%,γ ≥0.975;相对偏差 ±10.27%;批内CV 2.99%,批间CV 4.58%.结论:该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特异性好,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菲菲;张宏宇;迟卉;贾志刚;付鑫;李林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讨术中护理的感染控制对策

    目的:对术中护理的感染控制对策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有价值信息.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我院对手术中护理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制定护理制度,规范护理操作,贯彻执行,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进行会流程和感染知识相关培训,增加护理人员的水平和素养,让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并且对术中护理进行了监督和考核,强化管理制度,优化手术护理流程.结果:经过护理后医护人员对护理知识的了解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手术中的感染控制能力明显提升,对医护人员感染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查,回答准确率从之前的60.23% 提升到了98.71%.医护人员护理知识增加的同时,护理技能也得到了深化,护理水平明显提升.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以往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比如不佩戴口罩,无菌操作不规范等等,随着手术护理的完善,护理的质量明显提升,护理缺陷相比同期降低了76.23%.之前的手术切口感染率是0.41%,现在是0.17%.结论:术中护理管理强化能够获得较好效果,降低手术感染几率,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作者:郑爱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大学生对经期保健认知度的专项调研——以新乡各大高校为例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月经现状及对经期保健的认知,提高女大学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方法:通过调查问卷随机发放和网络发布的形式,对新乡各大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780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近两年有月经不正常现象的有440人,占56.41%.其中有15.01为痛经是正常现象,认为不正常的有183人,认为严重的痛经属于不正常现象的有447人,占57.31%.针对痛经,曾做过的努力仅有92人通过吃药调理,占11.79%,大多数人认为喝红糖水或者忍一忍就可以了.认真关注经期保健知识的仅有195人,占25%.且大部分的保健知识来源为网络,医院、学校、家人对经期健康的教育薄弱.结论:女大学生对经期保健知识的认知不全,甚至存在误区,应从通过网络、学校授课及家人普及等多种方式进行提升.

    作者:张文倩;韩江红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互联网时代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工作是疾控单位管理的重要关注点,随着现代化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化技术逐渐融合进了疾控机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去,为疾控机构财务管理工作带去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财务失误率.本文以互联网时代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核心,综合性地阐述做好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作者:曹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浅析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对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诊断对肺血栓栓塞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给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对肺血栓塞患者60例开展了分析研究,为患者进行了心脏超声诊断以及下肢深静脉超声诊断,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进行探究.结果:心脏超声诊断表明患者有52例右心增大,有28例肺动脉主干以及左右支变宽,有2例患者的肺动脉主动出现了回声团,还有4例分叉位置存在高回声,有2例在左支出现了回声.使用下肢深静脉超声诊断发现患者有单侧以及双侧的血栓情况存在,症状程度不同.结论:临床中为肺血栓栓塞患者使用心脏超声和下肢深静脉超声联合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患者接受早期的治疗效果比较突出,临床中存在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磊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检测水中的总大肠菌群的对比分析

    目的:本研究采取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对于水中的总大肠菌群进行检测的效果予以分析 、对比.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采取的实际水样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中大肠菌群的结果采取传统多管法检测及酶底物法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对于选取的20份水样行酶底物法 、多管发酵法进行检测,2组的大肠菌群检测结果对比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采取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对于水中的总大肠菌群进行检测的效果显著,酶底物法 、多管发酵法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其酶底物法可取代多管发酵检验的方法,以此评价水质的微生物情况,可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生活质量.

    作者:梁海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全面护理干预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围术期全面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93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则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 、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肛门排气时间 、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等康复指标都更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蓝青芳;刘爱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论腹腔镜技术在胃肠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某院314例急腹症患者进行调研分析,将这些病例中的204例列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另外1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的204例患者之中,手术诊断率为96.22,其中成功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有186例,18例因其他因素转为开腹腔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 、术后排气时间 、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15例,感染率7.35%,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16例,感染率14.55%.结论:腹腔镜技术在诊断和治疗急腹症中确诊率高,术后切13感染率低,创伤小,具有较高的诊疗价值.

    作者:罗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浅析中医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不良使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对80例小儿消化不良患者开展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0例患者,观察组使用中医消食药物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如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80%,观察组的有效率比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消化不良患者接受中医消食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突出,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治疗效果好,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史霁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浅析结肠癌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究结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20例结肠癌患者,对其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效果.结果:经手术治疗结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20例结肠癌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患者的焦虑及恐惧感有所缓解,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未发生感染,未见1例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达90%.结论: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恐惧心理,促使患者配合治疗及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赵冬梅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品管圈在提高耳鼻喉科进颅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床上活动的配合度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耳鼻喉科进颅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床上活动的配合度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并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导致进颅手术患者术后不原因床上翻身的原因,制定对策并应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改进.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耳鼻喉科患者床上自主活动的配合度由活动前23.33% 上升至46.66%,比较翻身前后患者床上活动的配合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办法可以有效提升进颅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床上活动配合度.

    作者:王昭君;茅锋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自拟温经通络散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的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温经通络散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拟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中药复方+西药组(治疗组,n=25)和仅西药组(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温经通络散外用泡洗(温经通络散组方:淫羊藿,老鹳草,川乌,川芎,红花)+甲钴胺 、依帕司他;对照组采用甲钴胺 、依帕司他,疗程共为4周.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证候评分及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症状较前均有改善,治疗组对肢体麻木和发凉症状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在肢体疼痛 、无力和感觉异常的改善上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温经通络散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自拟温经通络散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对DNP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柯丹丹;吕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手术室护理对乳腺癌手术病人的临床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对乳腺癌手术病人的临床影响.方法:对75例乳腺癌手术病人按照随机分组设计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在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分别采取优质护理及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率较对照组稳定,护理后SAS评分 、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实施中优质护理能促进乳腺癌手术病人更好恢复,临床价值高.

    作者:刘美清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56例皮质醇增多症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皮质醇增多症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56例皮质醇增多症患者,对其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分析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5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均无并发症产生,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6.4%(54/56).结论:做好皮质醇增多症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工作,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疗效,促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陶洁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氧氟沙星眼药水联合地塞米松、羟苄唑眼药水在红眼病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氧氟沙星眼药水联合地塞米松、羟苄唑眼药水在红眼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给予对照组0.3% 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给予研究组行氧氟沙星+地塞米松+羟苄唑滴眼液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红眼病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1.43%,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5.71%,较对照组的高出约24%,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较为显著(P<0.05).结论: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罗兆葵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养胃汤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养胃汤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养胃汤,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上腹隐痛 、反酸嗳气 、腹胀 、食欲下降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养胃汤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应用效果显著,各项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廖庆欢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心梗后无症状心衰的疗效比较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心梗后无症状心衰的疗效比较.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梗后无症状心衰患者102例,将其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51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20 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40 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心功能指标的情况,并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BNP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和采用每天20 mg的剂量相比,每天给予患者40 mg阿托伐他汀更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慧妍;夏元升;迟磊;隋丽佳;由园;姜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眼底造影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眼底造影.方法:选择2016至2017年间被用于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患者23例,首先对比分析检查结果 .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黄斑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特征是感觉神经的变化,通常引起视物的变形和收缩.结果:在疾病早期,虽然病人的黄斑被切断,但没有明显的视力损害和其他相关的感觉.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O TC眼底的检查,可以观察患者眼底有没有发生病变,给患者的治疗与诊断提供影像资料来以便于医生进行判断.

    作者:盛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64排多层螺旋CT与冠脉造影在冠心病介入诊疗应用中的对比探讨

    目的:研究在冠心病介入诊疗应用中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与冠脉造影的效用.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6月 ~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行64排多层螺旋CT与冠脉造影检查,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排多层螺旋CT与冠脉造影诊断显示的900节段冠状动脉图像显示中,总敏感性为95.4% 、准确性为95.5% 、特异性为96.8% 、阳性预测值为81.92%,阴性预测值为96.9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与冠脉造影,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姆西凯麦尔·奥布力喀斯木;艾比不拉·麦麦提古勒米日·吐尔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下治疗136例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在急诊胃镜下治疗1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本次临床研究,将其中24h内末次出血的6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末次出血超过24h的68例患者则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急诊胃镜下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胃镜诊治疗法,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确诊率与对照组相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急诊胃镜治疗上消化出血患者,可快速确诊患者的出血病因,其止血效果比较显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供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孙莉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