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64排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申宝明;丛庆学

关键词:64排螺旋CT, MRI, 增强, 扫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小肝癌患者使用64排螺旋CT和MRI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根据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的70例小肝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了64排螺旋CT(Optima660机型)检测和MRI增强扫描(BrivoM R355机型),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灶数量 、大小 、特征 、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共检测出96个病灶,有57例单发,直径0.35~3 cm;13例多发,大直径总和不超过3cm,小直径总和不超过1cm,47例肝右叶,23例肝左叶.肝动脉有77个病灶,检出率80.21%,门静脉有72个病灶,检出率75.00%,78个延迟期检出病灶,检出率81.25%.CT检出率是86.46%;MRI检出率为90.63%.结论:MRI和CT检测小肝癌均有强化特显,MRI增强扫描效果比64排螺旋CT优秀.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临床症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焦虑症患者临床中接受亲情护理的效果,为临床亲情护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我院对焦虑症患者60例开展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亲情护理,对两组经过护理后的焦虑情况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要比对照组低,两组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共有19例非常满意,9例满意,2例不满意,总满意度是93.3%,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共有13例非常满意,11例满意,6例不满意,总满意度是80.0%.我们对比分析两组的满意度,观察组比较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我们推介使用亲情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莉红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并将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病耻感、应对方式及用药治疗依从性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68例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及应对方式均得到明显改善,其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也得到明显提高,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病耻感,改变患者应对方式,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瑞华;段妮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浅析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对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诊断对肺血栓栓塞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给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对肺血栓塞患者60例开展了分析研究,为患者进行了心脏超声诊断以及下肢深静脉超声诊断,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进行探究.结果:心脏超声诊断表明患者有52例右心增大,有28例肺动脉主干以及左右支变宽,有2例患者的肺动脉主动出现了回声团,还有4例分叉位置存在高回声,有2例在左支出现了回声.使用下肢深静脉超声诊断发现患者有单侧以及双侧的血栓情况存在,症状程度不同.结论:临床中为肺血栓栓塞患者使用心脏超声和下肢深静脉超声联合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患者接受早期的治疗效果比较突出,临床中存在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磊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切开排脓并黏膜下切除阑尾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切开排脓并黏膜下切除阑尾在阑尾周围脓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本科接诊的阑尾周围脓肿病患60例,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切开排脓并黏膜下切除阑尾治疗.结果:本组60例病患都全部治愈,切口甲级愈合49例(81.67),乙级愈合7例(11.67%),丙级愈合4例(6.67%).60例病患在术后都未发生腹腔内出血 、肠瘘以及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9.1±1.3)d.结论:积极采取切开排脓并黏膜下切除阑尾疗法对阑尾周围脓肿病患进行施治,可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减少 Ⅱ 期阑尾切除风险,建议采纳和使用.

    作者:黄斯诗;项秉该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预后和生育结局观察

    目的:分析探究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的预后以及生育结局.方法:将120例在2015年4月-2016年3月入住本院接受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纳入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观察.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育结局.结果:术后患者未出现近期并发症,63例患者出现疼痛症状,7例患者肌瘤复发,有2例患者治疗后存在持续疼痛的现象而进行子宫切除手术.94例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中有71例患者成功分娩,无子宫破裂现象.新生儿Apgar评分良好,体重正常.结论: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有显著疗效,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有效减少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降低子宫肌层的损伤,促进伤口愈合,能够保护患者的生育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高血压病人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 ~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药总依从率和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高血压哈U N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燕;林秀彩;薛海燕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原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指导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4月 ~2017年4月收治的4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肝癌患者经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均取得满意疗效,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疼痛减轻,营养状况恢复良好;45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均表示满意,即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肝癌的手术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出现的并发症能够及时处理,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李楠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小儿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对留置针患儿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 ~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留置针患儿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所采取的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儿分别为44例患儿.实验组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各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以及留置针的时间.结果:实验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6例(13.64%)显著低于对照组16例(36.36%),实验组的留置针时间(94.5±5.1)h显著长于对照组(53.8±2.7)h,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留置针患儿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指导,能够延长留置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作者:曾惠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足踝功能锻炼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足踝部功能锻炼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选患者是否实施足踝功能锻炼进行分组,即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仅采用基本治疗措施未实施功能锻炼,而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四个阶段的功能锻炼.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评估踝后足功能评分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OF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实施功能锻炼,能明显提升踝关节功能,利于踝关节稳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雷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围术期护理干预在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在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采取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文参照不同护理方法将样本进行随机分组,样本来源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入的24例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n=12),实验组实行围术期护理干预(n=12),比较观察参照组与实验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住院时间 、并发症计算值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验证参比意义(P<0.05).结论:将围术期护理干预应用在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护理作用尤为显著,值得纳入借鉴.

    作者:于建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武汉地区27个品种的红花农艺性状分析

    本文通过对27个不同品种的红花(Carthamus tinctoris L.)统一种植后进行农艺性状观察,为研究红花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育种提供依据.在红花育种的过程中,很多的研究都对红花农艺性状进行了统计,结合统计学的方法将红花性状上的差异与花的产量以及种子的产量相关联来进行讨论.对27种红花的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分析后发现,在湖北省武汉市地区种植后红花的性状与其原本种质信息差异较大.在本试验中,球果数和出苗期是影响试验材料分类较大的因素.而花色和是否有刺的性状在本试验中没有突出的表现.

    作者:林寒;李刚;陈雁;方莹;张丽;刘虹;覃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血清胱抑素C、尿酸联合检测对妊娠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尿酸联合检测的变化水平对妊娠高血压征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12月我院产科的妊娠高血压孕妇90例,其中轻度妊高症36例,中度妊高症32例,重度妊高症22例.同时选用年龄段相仿的正常妊娠67例做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胱抑素C、BUN、Scr、UA的指标值,从而分析它们与妊娠高症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结果:Cysc、UA在妊高症早期就增高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妊高症病情程度的加重Cysc、UA的数值逐渐增加.结论:Cysc、UA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内源性敏感指标,联合检测Cysc、UA有利于早期发现妊高症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具有早发现 、早预防 、早治疗的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赵文卿;曾壮俊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高血压使用中西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开展分析研究.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对200例高血压患者开展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100例患者,对照组我们使用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使用中西结合治疗,对两组进行六周的治疗后,比较分析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情况,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两组的血压水平均得到了改善,和患者治疗前的血压情况进行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组共有90例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临床中治疗有效率是90%,对照组患者共有70例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0%.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患者接受治疗后,对患者的TC、TG水平进行了测量,患者均有所降低,HDL-C水平有所提升,和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和治疗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接受中西联合治疗进行干预的效果比较理想,患者的降压效果突出,临床中症状缓解,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任杰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9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用药依从性 、合理饮食依从性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疾病认知度;护理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 、心率.结果:实验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用药依从性 、合理饮食依从性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疾病认知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 、心率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绞痛发作频率 、心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和提高遵医行为,控制心绞痛发作,提高满意度.

    作者:陈抒莉;史红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探讨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21.3±1.6)分,SAS评分为(18.9±2.5)分,而对照组患者SDS评分为(31.6±1.8)分,SAS评分为(41.5±2.3)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能够对患者的负性情绪产生积极影响,既能显著降低患者的SDS评分与SAS评分等,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因此值得推广与临床应用.

    作者:徐金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蛋白质的合成及生物学意义

    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执行者,因此探究蛋白质在人体内的合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所以本文重点介绍了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以及各步的加工原理.也就进一步了解与蛋白质有关的人体疾病的病理特征并可以在未来的科研中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作者:孙楷挥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预防出生缺陷中的应用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具有合理 、系统 、针对性,用于预防出生缺陷中效果显著.

    作者:麦尔哈巴·库尔班;阿依先木·买买达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用于临床慢性鼻-鼻窦炎治疗的效果,总结对预后存在影响的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慢性鼻-鼻窦炎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以及对预后存在影响的因素.结果:5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主观以及客观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另外治疗后1个月以及两个月患者鼻腔黏液纤毛清除能力各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能够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可推广实施.

    作者:谭元元;柴广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讨门诊静脉采血的护理措施及交叉感染的预防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门诊静脉采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采血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例门诊需静脉采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专业静脉采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采血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静脉采血后,观察组患者中淤青1例,静脉炎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对照组患者中皮下渗血4例,静脉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静脉采血护理干预可以大大的降低采血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并且在采血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方式预防交叉感染,可以防止给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带来伤害,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意义,值得展开广泛的推广.

    作者:董丽丽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讨软皂块外用并指抠或加温水坐浴治疗功能性便秘急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功能性便秘急症患者接受软皂块外用并指抠或加温水坐浴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性.方法: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我院对86例不适合观察治疗的便秘急症患者开展研究分析,将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软皂块外用并指抠或加温水坐浴治疗,选取通气的86例接受传统灌肠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通便效果和清洁灌肠通便效果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和清洁灌肠通便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几率比对照组少.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接受软皂块外用并指抠或加温水坐浴治疗的效果和传统的灌肠治疗方式相同,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要更低一些,因此临床中可以选择使用.

    作者:段江涛;宋少华;杨质秀 刊期: 2018年第2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