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刘杰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细节护理, 安全性,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了解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措施对提升服务质量以及安全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对象有100例,随机抽取自本院2017年——2018年间诊治并需要由手术室科室治疗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对其分组(常规组、细节组),各组有患者50例,期间护理工作人员无发生职位变动,对应常规手术室护理、联合手术室细节护理.通过对患者护理后数据比较以归纳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 相对于常规组,细节组工作人员手术室质量评价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护理安全性评分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评价,细节组患者所得数据均更具优越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组患者对接受护理服务满意率评价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中联合细节护理理念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护理质量,保障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术后质量,提高患者满意评价,值得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临床疗法探究

    目的 探讨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37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通过临床特点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37例患者平均随访(3.3±1.0)个月,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综合治疗3种方法治疗后7、30天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具有许多类型,治疗需要根据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作者:左晨龙;陈其磊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护士分层培训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士分层培训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手术室全科护士做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将2016年的培训效果做为对照组,2017年的培训效果做为试验组,对照组按照以往的护理培训模式进行培训,试验组按照护理分层培训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然后将培训效果进行分析、持续整改.结果 2016年手术室全科护士培训效果为中,2017年手术室全科护士培训效果为优.培训率提高了15%,理论操作合格率提高了8%,病人满意度提高了10%,医生满意度提高了5%.结论 通过护士分层培训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培训效果,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业务水平、专业技能,让病人满意、手术医生满意,保障病员安全.

    作者:杨容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目的 探索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3日至2017年11月23日期间我院输血100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质量控制,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全面性质量控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输血申请单不完善(0.00%)、血液入库核对遗漏率(2.00%)、血液标本不合格(2.00%)、对服务态度满意度(98.00%)、溶血反应(2.00%)、交叉感染(2.00%)、医疗纠纷率(0.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输血患者加强全面性质量控制,能够完善检验流程,提高输血安全性,保证输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徐全民;匡建梅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优质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了优质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肺功能情况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实施优质护理.结果 研究发现,实施了优质护理的观察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情况FEVIFVI值、FEVI、FEVI%预测值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肺功能情况,适合大力推广.

    作者:李丽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舒适护理在混合痔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析在混合痔手术患者中施以舒适护理的施行疗效.方法 随机筛选我院接受混合痔手术的68例患者,平均分配为探析组与对照组,各为34例.对照组(n=34)施以普通护理模式,探析组(n=34)施以舒适护理模式.将2组的舒适程度、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探析组的舒适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探析组的护理满意情况得到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混合痔手术患者中施以舒适护理能在大程度上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提升护理治疗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石兆霞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呼吸道病原菌检测分析

    目的 观察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呼吸道病原菌检测结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98例ICU院内感染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记录病原菌鉴定结果.结果 198例患者,176例(88.89%)为革兰阴性菌,18例(9.09%)为革兰阳性菌,4例(2.02%)真菌;其中病原菌主要为45例(22.73%)铜绿假单胞菌、39例(19.70%)鲍曼不动杆菌、36例(18.18%)肺炎克雷伯菌、22例(11.1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16例(8.08%)大肠埃希菌.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ICU院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中应提高监测与控制力度,从而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魏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糖尿病肾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患者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7例患者单纯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47例患者采取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片的治疗方式.统计两组94例患者治疗前、治疗7周24 h尿蛋白含量、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47例患者治疗7周后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片在糖尿病肾变治疗中发挥了突出作用,24h尿蛋白含量以及24h尿微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值的临床借鉴与应用.

    作者:刘晓瑜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头孢他啶与氨苄西林治疗伤寒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探讨对伤寒使用头孢他啶和氨苄西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伤寒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头孢他啶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苄西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采用氨苄西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伤寒患者采用头孢他啶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龚建容;李贤华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普通针刺和火针治疗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普通针刺和火针治疗寒湿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查看我院收治的100例(2015年1月——2018年1月)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普通针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火针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针灸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疗效比值为90%,观察组总疗效比值为82%,比较得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风寒湿型KOA患者而言,火针和普通针刺其疗效相同,但火针既省钱又省时,相比而言更具有优势,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卢雪琴;黄勇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教学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教学在心内科护理实习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科实习的2014级护理本科生8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及实验组(n=40),对照组采用LBL+PBL联合教学,实验组采用微信平台+LBL+PBL混合教学,实习时间4周,在出科考核中统计两组的理论成绩、技能操作及满意度,比较两组的优劣及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成绩:基本理论(82.28±2.89)分,技能操作(85.08±3.72)分,实验组成绩:基本理论(86.13±3.73)分,技能操作(87.91±3.43)分,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教学在心内科护理实习带教中效果较好,提高了护理实习质量.

    作者:李家欢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精细化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泌尿外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122例,科室于2016年7月起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各61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管理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 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操作、护理文书书写等评分结果实施后均高于实施前,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实施前11.48%(7/61)与实施后1.64%(1/6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比较,实施前与实施后分别为86.89%(53/61)、98.36%(60/61),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帮助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维系良好护患关系有积极作用,应在护理管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作者:刁建辉;孙振慧;崔英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老年性下睑松弛整形手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性下睑松弛整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下睑松弛整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30例,对临床术后下睑松弛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下睑松弛整形手术治疗下睑松弛均得到有效的改善,总改善率达到100%.术后发生轻度下睑外翻1例,经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 对老年性下睑松弛患者行下睑松弛整形手术,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作者:渠丰沛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以SBAR思维方式为导向的ICU预防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方案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以SBAR思维方式为导向的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方案的效果.方法 对ICU气管插管患者,实施以SBAR交班思维方式为导向的评估干预方案,主要包含成立ICU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质量改进小组,建立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和分级预警机制,加强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措施的日常督查管理.结果 实施方案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54%降到0.21%;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管的有效评估、护理落实的有效性方面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以SBAR思维方式为导向的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障住院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

    作者:过瑛瑛;陆海林;程浩然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婴幼儿健康体检过程中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分析,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2015年1——12月来我院儿科门诊健康体检的6-36个月婴幼儿健康管理资料,并汇总分析.结果 小儿营养性贫血发病率为14.12%,男童发病率为13.12%,女童发病率为15.15%.不同年龄段中6-11个月发病率33.66%,12-23个月发病率11.55%,24-36个月发病率6.57%.结论 营养性贫血在婴幼儿群体的发病情况其与家庭状况、喂养方式、添加辅食等因素相关.喂养方式的科学指导及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降低婴幼儿营养性b贫血的发病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佩茹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评价血流变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流变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1血栓性疾病患者以及收取同时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2例受试者,将63例受试者按有无血栓性疾病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比较血流变指标.观察结果.结果 观察组31例患者各项血流变指标均高于对照组32例受试者.结论 利用血流变检测指标与鉴别正常健康者与血栓性疾病者,血流变检测可为临床尽早干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诊断价值以及预防风险价值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巍巍;刘丽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人数80,本次研究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随机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各40人,依次采用基础护理方式、基础护理方式+中医康复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较低,患者自理能力较好,并且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经过本次研究证明在基础护理方式上增加中医康复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ADL评分,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作者:姚丽琴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嗜酸乳杆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目的 评价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H.pylori阳性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A组(对照组):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枸橼酸铋钾胶囊,口服每日2次,疗程14天.B组:在A组三联14天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口服每日3次,总疗程14天.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程结束6周后复查13 C-UBT,观察Hp根除率.结果 A、B组Hp根除率按意向性(ITT)分析分别为62.5%、90%,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66.6%、93.1%,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B组明显低于A组(10%vs22%,P<0.05),且均可耐受,停药后不良反应自行消失.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四联疗法均可提高Hp根除率,安全性优于含铋剂的四联方案.

    作者:丁晓蕊;刘成霞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控制在防止院内感染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控制在防止院内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取从病房收回的金属器械(中等污染)400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在器械清洗过程的前、中、后加强器械清洗质量控制,对照组器械清洗完后常规目测检查.结果 器械清洗过程的前、中、后加强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的观察组较对照组清洗质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供应室器械清洗过程的前、中、后加强器械清洗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的控制医院内感染.

    作者:刘淑萍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黑河市爱辉区农村儿童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报告分析

    目的 监测黑河市爱辉区农村儿童麻疹抗体水平情况,同时评估其免疫效果,从而为防控麻疹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随机抽取爱辉区农村282例健康儿童,选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麻疹IgG抗体.结果 271例麻疹抗体呈现阳性,阳性率为96.10%;不同年龄组、性别及免疫史儿童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爱辉区农村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良好,有关部门仍应提高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力度以避免麻疹的传播,从而保障儿童的正常发育与身体健康.

    作者:徐晶 刊期: 2018年第21期

  •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44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结束后44例患者中发生5例并发症,其中皮下血肿2例、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脑缺血2例、脑梗死1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其余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秀菊 刊期: 2018年第21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