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边文建
目的:探讨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5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护理,陪伴组7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陪伴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第一、二、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更短,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能显著提升自然分娩率,并缩短产程,保证产妇顺利分娩.
作者:陈舜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对于孕妇来说,孕期营养至关重要,对于胎儿的成长发育,以及孕妇自身的身体健康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孕期营养供给不足,营养搭配不合理,将大大增加胎儿出现先天性疾病的几率,也不利于孕妇的产后恢复.对此,在孕妇临床保健及护理中,应用孕期营养检测系统,充分掌握母亲生命体征、胎儿宫内数据、母亲体成分等,根据孕妇每日平均食物摄入量,根据食物交换份提供食谱,提供个性化营养膳食指导解决方案,从而为孕妇及胎儿提供更为充足的营养供应.
作者:王左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定期监测、规律运动、饮食控制、按医嘱服药等自我管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郭翠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ICU收治的890例患者的护理情况,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并对进行改进,分析改进后的2016年1月至12月的880例患者护理结果.结果:ICU危重症护理风险因素包括护理因素、用药因素、感染因素等,实施护理管理前发生25例护理风险事件,实施护理管理后发生7例,前后差异明显.结论: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较多,医院需要组间专科化的风险防范管理团队,建立风险管理制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
作者:王艳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自然生存环境的恶化、抗生素的滥用等原因导致慢性传染病成为全人类健康又一大新的威胁.随着慢性传染病住院患者的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医护人员提供不仅住院期间的医疗照护,而且能为患者在出院后的生活中提供切实有效的医疗帮助.近些年由于医疗体制改革,住院日的缩短导致医护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关于回家护理以及如何寻求与配合利用社区医疗资源的知识.为此,医护人员正积极加强对慢性传染病患者的出院宣教和指导,以全面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更好的回归社会和家庭.在对慢性传染病患者出院准备度研究的过程中国内外也取得了不少的进展.疾病相关因素、患者的知识文化差异、依从性、医护人员的出院指导质量、社会支持系统等均是影响慢性传染病患者出院准备度的重要因素.
作者:冯世平;谭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于2017年01月--2018年01月收治的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25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之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常规组(16.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96.5±1.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85.6±1.7)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刘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达英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将48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达英,观察组应用达英联合二甲双胍,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SH、LH、TC、TG、BMI优于治疗前,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达英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秦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临沧市2017年城区托幼机构3-6岁儿童体检资料,评价儿童体格发育状况,了解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为妇幼保健机构对托幼机构开展针对性指导提供依据,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对2017年临沧市城区托幼机构3-6岁儿童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按各年龄组评价体格发育状况和健康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对托幼机构3604名儿童进行体格发育评价,其中96.45%的儿童符合同年龄组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肥胖和超重发生率为1.52%,低体重发生率为1.74%,生长迟缓发生率为0.27%,消瘦发生率为0.02%.儿童健康影响相关因素依次为龋齿(40.6%),视力不良(13.1%),贫血(0.16%),听力异常(0.02%),其中6岁组肥胖率和龋齿率较高,5岁组视力不良发生率较高.结论:临沧市城区托幼机构3-6岁儿童体格发育达标率为96.45%,说明儿童生长发育监测、营养膳食等保健工作开展良好;大年龄组儿童肥胖、龋齿、视力不良发生率较高,妇幼保健机构应根据体检评价结果开展托幼机构针对性指导,托幼机构应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对影响儿童体格发育和健康状况的因素进行各方位干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覃敏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在神经外科应用品管圈对提高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随机选择53例自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诊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参照组,选择54例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诊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研究组,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结果:研究组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867,P=0.0431).结论:在神经外科应用品管圈能够使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得到显著提升,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顾春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采取股动脉内膜切除术、腔内技术联合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闭塞,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下肢动脉闭塞(多节段)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股动脉内膜切除术+腔内技术联合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评价患者治疗后的ABI变化以及再狭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前ABI评分(0.33±0.21)分,术后(0.84±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浅动脉支架发生再狭窄17例,髂动脉支架发生再狭窄3例,股总动脉未发生再狭窄.结论:股动脉内膜切除术+腔内技术联合治疗下肢动脉闭塞(多节段)效果较好,为下肢动脉闭塞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韩涛;张树顺;郭亚民;康旭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下应用第三代弹道超声波碎石清石系统治疗11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应用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PCNL)结合先进的第三代弹道超声波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112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12例患者均成功一期取石,仅3例需二期PCNL清石.平均手术时间90.4min,肾造瘘管留置时间平均4天.术后大出血1例.结石清除率达91.1%.结论: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肾结石的一种全新方法,术前细致耐心的心理护理,术中医生、护士和患者本人的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并发症,是治疗肾结石患者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作者:贾喜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的重建手术室护理配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膝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0例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治疗,总结手术护理配合的要点.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关节内感染发生.结论:作好术前准备工作,严格做好无菌操作,熟悉的手术配合能保证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卢德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治疗高血压致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200例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致焦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药坦度螺酮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情绪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焦虑症患者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振中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临床营养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于本医院内部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S-IgA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营养治疗后的不同时期的S-IgA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营养治疗3周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临床营养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S-IgA水平,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史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脑血栓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12例,将其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研究组(优质护理,n=56)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56).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就诊时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莉;汪永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工作量比较繁重,危险性也较强,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通常来说,急诊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和复杂,死亡率比较高,患者家属对于各种突发和护理风险事件难以接受,这会引起护患纠纷事件.基于此,需要从主观和客观方面来对急诊科室存在的医疗护理活动发生的危险和危害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对难以预测性的风险和危机进行研究,找出发生的原因,积极寻找对策降低护理的风险和危机,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作者:吴芳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异维A酸胶囊、黄芪颗粒口服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喜疗妥乳膏治疗面部泛发性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诊的34例面部泛发性扁平疣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异维A酸胶囊口服,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外用治疗;将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诊的34例面部泛发性扁平疣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异维A酸胶囊、黄芪颗粒口服,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喜疗妥乳膏外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gG、IgA、IgM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IgA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IgG、IgA、IgM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且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比较(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率分别为64.71%和91.18%,且皮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P均<0.05).结论:异维A酸胶囊、黄芪颗粒口服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喜疗妥乳膏治疗面部泛发性扁平疣可显著提高患者机体免疫水平,缩短皮疹消退时间,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何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完成了3个疗程的治疗,中途无一例脱落.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低于对照组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作者:历洁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加用米力农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理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两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米力农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和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R和BNP指标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PAP和右室内径明显降低,其中研究组患者除了右室内径外其余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力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HR、BNP、PAP和右室内径,增加LVEF,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作者:康玲芸;刘丁丁 刊期: 2018年第16期
脑卒中是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高致残率、死亡率的特点.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功能障碍.因治疗时间缓慢且难以根治,故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为此,给予脑卒中患者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患者机体各项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的康复,本文则主要阐述脑卒中康复治疗的进展.
作者:袁春雨;王依倩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