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霞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吸入性肺炎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肺炎发生率、住院时间、体温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试验组患者肺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体温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推广应用该护理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持.
作者:陈钰;邓冬梅;刘静;徐健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筛查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提高,护理满意率97.56%较对照组75.61%提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显著效果.
作者:赵友云;杨杰;陈远朝;孙嘉良;杨逸萌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食管癌手术前后患者外周血CTCs的动态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TCBIOPSY?异常细胞分离染色仪分别于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和术后1周分离患者外周血CTCs,对比手术前后CTCs的动态改变.结果:术前CTCs的检出率为56%(9/16);术后第2天CTCs的检出率为81.25%(13/16);术后1周CTCs50%(8/16).术前和术后第2天CTCs检出数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5),术前和术后1周CTCs检出数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术后第2天和术后1周CTCs检出数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CTCs呈现动态改变,手术操作有可能促进肿瘤细胞的播散.
作者:王锋;庄宁;韩露;张为迪 刊期: 2018年第16期
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工作量比较繁重,危险性也较强,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通常来说,急诊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和复杂,死亡率比较高,患者家属对于各种突发和护理风险事件难以接受,这会引起护患纠纷事件.基于此,需要从主观和客观方面来对急诊科室存在的医疗护理活动发生的危险和危害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对难以预测性的风险和危机进行研究,找出发生的原因,积极寻找对策降低护理的风险和危机,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作者:吴芳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入诊治的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患者50例,均接受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分析患者的超声表现以及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条件下实施压迫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0例患者均确诊为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顺利实施压迫治疗,临床治愈率为94%(47/50),压迫治疗的平均时间为(35.32±3.21)min.完成治疗后经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破裂口有效闭合、瘤灶变小或消失、瘤灶内有血栓形成,且血流信号消失.结论:超声检查具有动态性、无创性以及可反复操作等特点,能够清晰观察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破裂口位置、瘤灶内有无血栓形成情况,已成为临床检查及诊断的主要手段,并且在超声监视条件下实施压迫治疗的疗效更加确切,具体操作方便又快捷,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治价值.
作者:林雁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索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一种更安全的疝囊分离技术.方法:选择2015年12月波浪线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成年患者90例,均为男性,单侧病变,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对照组45例术中采用传统横断疝囊;观察组45例术中采用改良疝囊分离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11.1%与对照组15.6%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4.4%低于对照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疝囊分离技术可进一步降低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的手术时间,促进术后康复,降低术后血清肿的发生.
作者:王铁;王海东;张敏琪;赵明明;李雪松;李杨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根据疾病感染类型,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8例CAP患者分为A组(44例;细菌感染性)、B组(44例;非细菌感染性),同时选择同期4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CT水平.结果:(1)A组PC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2)A、B两组CRP水平及WBC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A、B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根据病情程度,将A组分为重症肺炎组(23例;A1组)与非重症肺炎组(21例;A2组),A1组PCT水平显著高于A2组,但两组CRP水平及WBC计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4)治疗后,A、B两组PCT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清PCT不仅能够有效指导临床医师判断疾病感染类型,同时还可评估病情程度及判断预后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宁;骆海涛;杨亮;陈海风;魏雪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析脑卒中并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对其血压、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社区接收的66例脑卒中伴高血压患者,随机设置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前者施行常规家庭护理;后者施行社区护理.分析比较两组血压、生活质量改善的优劣.结果:试验组护理后血压水平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社区护理干预运用于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中有利于改善血压,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杨桂芝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对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相关护理探讨.方法:选取我科室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33例DSA患者术前术后全面连续全程精心护理.结果:33例DSA患者,经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均未出现脑出血、脑梗塞、血栓形成、斑块脱落、穿刺点出血或皮下血肿形成、穿刺点感染等相关病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大大减少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病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不良反应,缩短患者的住院日,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抑郁症的循证心理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间我院收入治疗的9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抑郁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5例与对照组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桂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6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分析两组诊治效果.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各观察指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郭洪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药房药品差错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药房药品差错的原因进行归纳,整理,再针对性提出防范措施.结果:药房药品差错的主要原因为临床医师处方差错、药品发放或调配错误、药品储藏及摆放不当及药房管理制度及培训制度不健全,通过针对性的防范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药房差错事件的发生.结论:药房药品差错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需引起药房管理的足够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大程度提高药房服务质量.
作者:郝晓凤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讨论和探究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本医院于2016—2017年两个年度期间收治的61例心脏病患者当作本实验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选取的方式,从61例患者中抽选出31例作为护理组,应用心理护理,另外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通过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对比,分析心理护理的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可知,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分别为93.55%和73.33%,且两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保证患者良好的身心状况,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能够大力推广应用在性脏病患者护理中.
作者:任少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要点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康复护理脑瘫儿童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护理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采取康复护理,脑瘫患儿护理后五大功能区的评分、BART HEL评分以及NIHSS评分均显著提升,相比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脑瘫儿童的治疗与康复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大程度发挥康复治疗的效果.
作者:饶张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脑卒中是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高致残率、死亡率的特点.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功能障碍.因治疗时间缓慢且难以根治,故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为此,给予脑卒中患者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患者机体各项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的康复,本文则主要阐述脑卒中康复治疗的进展.
作者:袁春雨;王依倩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效果.方法:将90例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病患,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手术室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安全性得分(98.12±1.01)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的(92.12±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采取手术室细节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文芝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保健康复当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13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67)及对照组(n=67),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PG以及HbA1c水平均存在一定幅度下降,但研究组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实施延伸护理有利于稳定糖尿病患者病情,可进一步控制其血糖水平.
作者:朱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阿法骨化醇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儿在进行氧疗、抗病毒和平喘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实施布地奈德混悬液以及沙丁胺醇雾化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前提下给予阿法骨化醇药物辅助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病症,缩短治疗周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宾;赵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完成了3个疗程的治疗,中途无一例脱落.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低于对照组2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作者:历洁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总结临床头孢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出现的60例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主要总结临床头孢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发生原因,并针对此制定临床头孢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结果:临床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肝肾毒性、心血管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导致患者出现头孢不良反应的原因多为药物因素、患者因素、饮酒或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及用药方式等.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在运用头孢药物时应合理使用,明确患者个体因素,结合患者病情合理用药,降低头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褚玉霞;崔文德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