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凤
目的:分析接受乳腺病筛查妇女的患病情况和筛查结果.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799例接受乳腺病筛查的妇女,依照参检者年龄将纳入对象分为34至45岁组(n=284),46至55岁组(n=411),56至69岁组(n=104),然后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参检者乳腺,重叠扫查以降低漏诊率.结果:34至45岁妇女乳腺增生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乳腺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以及乳腺纤维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乳腺病筛查妇女体检联合乳腺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可行性较高.妇女定期接受乳腺病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各种乳腺疾病,有助于改善广大妇女身心健康.
作者:史丽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6月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3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患者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停药后恢复;1例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停药后消失;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停药后恢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伟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综合分析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科室的10名医护工作人员应用多模式手卫生方法实验组(100例患者),再在2013年8月-2015年7月将科室的10名医护工作人员未应用多模式手卫生方法作为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不同指征手卫生依从性变化(操作前与操作后指征出现次数、实际执行次数).结果:实验组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指征出现次数、实际执行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操作前(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的指征出现次数、实际执行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接触患者后、接触体液等污物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指征出现次数、实际执行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手卫生应用在控制院内感染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能够显著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
作者:白海顺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股骨颈骨折护理应用舒适护理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医院治疗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来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效果,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弃拐时间(14.78±2.47)周,完全康复时间(23.72±4.82)周;观察组患者弃拐时间(11.34±2.19)周,完全康复时间(20.43±4.76)周.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是一个非常好的护理方式,可以让股骨颈骨折患者恢复的快,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也高,并发症降低,对于患者来说,可以减轻痛苦,对于家属来说,也是一种心理慰藉,这种护理方法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君;刘永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实施优质化护理的预后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即每组各55例.其中对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观察组予以优质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向支气管肺炎患者开展优质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谷玉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老年疝气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在我院采用手术进行治疗的62例老年疝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1例,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9.67%)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25%),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疝气手术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临俊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医院肿瘤性标本安全体系建立前后对各种肿瘤标本的影响,包括临床信息、组织学改变、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详细收录每个病例的临床信息,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医院肿瘤性标本安全体系建立前,各种肿瘤性标本均出现自溶、组织结构破以及抗原的丢失,这些导致ER、PR、HER-2的失表达,同时亦可导致EGFR基因检测的不准确.体系建立后则有效地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出现.结论:医院肿瘤性标本安全体系的建立保障了肿瘤性标本的安全性,为准确的病理诊断、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指标的检出打下基础,是精准医疗的前提.
作者:张伟同;吴欢;王家玉;潘培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特征,探讨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早产儿共1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0例早产儿当中,41例出现了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7.33%;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呕吐、胃潴留和腹胀;且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和胎龄越小,发生喂养不耐受的风险越高.结论: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与其出生体重和胎龄有着密切关系,临床特征表现为呕吐、胃潴留等,必须给予严密监测和及时干预.
作者:李天栋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脑血栓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12例,将其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研究组(优质护理,n=56)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56).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就诊时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莉;汪永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尿常规定性检验在糖尿病蛋白尿判定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尿常规定性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观察发生蛋白尿情况,分析蛋白尿发生率与年龄、病程的关系.结果:一过性蛋白尿发生率为26.2%,持续性蛋白尿的发生率为33.3%,分析结果为糖尿病患者蛋白尿的发生与患者的病程、年龄呈正相关.结论:在糖尿病蛋白尿诊断过程中,行尿常规定性检验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检验结果可为糖尿病诊断、筛查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樊玉榕;邵贵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6例孕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和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85.42%)明显高于对照组(52.08%)(P<0.05).结论:对孕产妇实施全程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缩短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预后良好.
作者:何张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评价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消化内科中的80例患者,按照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胃肠镜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无痛胃肠镜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舒张压)、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变化平稳,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血压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常规胃肠镜相比,无痛胃肠镜有着安全性高、无痛、适应性好等众多优点,但是无痛胃肠镜还具有局限性和禁忌症,临床需要根据患者状况来选择.
作者:王艳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要点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康复护理脑瘫儿童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护理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采取康复护理,脑瘫患儿护理后五大功能区的评分、BART HEL评分以及NIHSS评分均显著提升,相比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脑瘫儿童的治疗与康复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大程度发挥康复治疗的效果.
作者:饶张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住院治疗的4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手术治疗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疾病患者均顺利度过,血压平稳,术后并发症发生15例,经护理人员抢救均康复出院.结论:甲状腺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晓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GE16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78例肋骨骨折胸部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实施GE16排螺旋CT检查,并进行三维后处理,对处理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MPR全部显示为肋骨骨折;78例患者141根骨折;1根骨折多,为81例,占到总数的57.4%;骨折类型有错位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线性骨折等,并合并椎体骨折、锁骨骨折、胸骨骨折等.结论:GE16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应用在肋骨骨折的中,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出肋骨骨折的位置、形态和程度等,为胸外科肋骨骨折患者的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诊断检查方法.
作者:余生武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50例纳入观察与对照组中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结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接受率、满意度情况比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接受率96%,护理满意度96%,并发症发生率为0,显著优于对照组76%.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健康教育接受程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变琴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病原因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新生儿共156例,其中正常新生儿共108例,为对照组,病理性黄疸患儿共48例,为观察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窒息发生率、宫内窘迫发生率、巨细胞病毒肝炎、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母乳喂养不当以及妊高症发生率均更高,P均<0.05.结论: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上应高度重视,通过多种医疗干预方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王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采取股动脉内膜切除术、腔内技术联合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闭塞,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下肢动脉闭塞(多节段)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股动脉内膜切除术+腔内技术联合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评价患者治疗后的ABI变化以及再狭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前ABI评分(0.33±0.21)分,术后(0.84±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浅动脉支架发生再狭窄17例,髂动脉支架发生再狭窄3例,股总动脉未发生再狭窄.结论:股动脉内膜切除术+腔内技术联合治疗下肢动脉闭塞(多节段)效果较好,为下肢动脉闭塞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韩涛;张树顺;郭亚民;康旭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研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80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研究组接受针刺+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2.50%高于对照组80%,且P<0.05.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建议可将针刺和康复训练方式联合用于中风偏瘫后遗症症状治疗中,对患者神经和语言功能恢复更为有利,疗效突出,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继锋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哮喘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我院接收的哮喘患者,入院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随机分为对照组(n=44,予以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44,予以常规护理+全方位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显著要优,且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哮喘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樊玥蕾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