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坤
目的:研究X线平片与CT影像对脊柱爆裂型骨折临床诊治价值.方法:按照术前检查结果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接诊90例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CT影像检查、X线平片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检查时间明显较短(P<0.05).结论:相比CT影像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X线平片具有较高检出率,而X线平片具有较短平均检查时间.
作者:何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常规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2/50(4.00%),对照组为12/50(24.00%),(P<0.05).术后10天,观察组血D2-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术后1d、术后10d的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比较理想,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故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吴金超;丰艳;齐红哲;樊佳奇;周家宁;周雪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密闭空调环境对人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某公司50名每天至少有8h处于密闭空调环境的员工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公司50名处于非密闭空调环境的员工作为对照组.两组员工均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表达水平检查,并将两组员工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IgG、IgA、IgE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在IgM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CD4+、CD8+以及CD4+/CD8+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D3+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密闭空调环境对于人体的健康安全有一定的影响,会造成免疫功能的下降,从而导致人们更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所感染,因此建议减少空调使用频率,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作者:靳俊丽;李阳亲;戎冬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对青光眼患者出院随访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随机纳入81例在我院接受药物以及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将所选对象依据其应用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常规干预组和延续护理组,2组患者均接受合理用药指导、患眼保护、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延续护理组患者同时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精神心理、社会活动、身体机能以及视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延续护理组患者各项观察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出院后进行认知护理干预、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升其机体素质和生活品质.
作者:张静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80眼)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平分为研究组40例(40眼)与对照组各40例(40眼).对照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后前房深度高于术前,眼压低于术前,视力高于术前;对照组术后散光高于术前与研究组同期;研究组术后散光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人工晶体移位、睫状体脉络膜脱落、角膜内皮水肿、前房炎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应用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秀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取2016年10月一2017年10月缺铁性贫血30例作为甲组,将同期地中海贫血30例作为乙组,将同期健康体检30例作为丙组.给予三组血液检验,比较结果.结果:组间相比,丙组MCV、Hb、MCH均高于甲组及乙组;甲组与丙组相比,RBC低,RBC/MCV低,RDW高;乙组与丙组相比,RBC高,RBC/MCV高;甲组与乙组相比,甲组RBC、Hb、MCH、RBC/MCV较低,MCV、RDW较高(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价值较大,值得运用.
作者:林兴容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玻璃酸钠眼液治疗角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角膜上皮损伤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玻璃酸钠眼液进行治疗,每天滴注三次,每次1滴,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眼液治疗,每天六次,每次1-2滴.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80%,实验组97.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对于角膜上皮损伤的治疗借助玻璃酸钠眼液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泪液和泪膜的稳定功能进行保存,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而且副作用比较小,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杨彪;解传奇;董凯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输气管道行业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血压、心电图的影响,为更好地保护员工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某输气管道企业接触不同噪声水平和不接触噪声的站场作业人员共661人作为噪声高、低暴露组和对照组,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某输气管道企业站场噪声强度在(60~93)dB(A)之间.高暴露组、低暴露组听力损失、高血压、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气管道行业噪声强度不大,但对作业人员的听力、高血压、心电图等均存在有害影响.
作者:张雪军;刘多见;张玲;何丽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对顽固性肝腹水的常用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04例顽固性肝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乙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为腹腔穿刺放液.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常用的两种治疗顽固性肝腹水方式为药物治疗、腹腔穿刺放液,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腹腔穿刺放液的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在临床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优先选择腹腔穿刺放液.
作者:罗布曲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脂以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加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替格瑞洛+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血脂以及心肌酶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RP、TG以及T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酶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肌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脂代谢,降低心肌酶水平,值得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王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患者治愈3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阿木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使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接受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醇、低密度脂蛋白较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较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BP、SBP、FBG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他汀类药物治疗情况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宋甜甜;高燕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颈痛X线检查的意义,探讨X线表现出现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间在校医院因颈痛就医并行颈椎X线检查的高校学生患者264例,观察X线片,总结异常征象的发生情况.结果:颈椎顺列、骨质、椎间隙均无异常36例,其余228例均出现曲度异常,其中僵直并反向76例,伴可疑椎间隙轻微变窄25例.结论:大多数颈痛学生发现仅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者少见,颈椎曲度僵直甚至反向代表颈椎病的早期表现,应予及时干预.
作者:王立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求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运动饮食疗法对其血糖控制的疗效.方法:在2015年5月-2017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5例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参照组(47例),予以参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施以饮食运动疗法,将两组的血糖指标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其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运动饮食治疗,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改善,效果优良.
作者:丁昕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以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以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天、7天后研究组胸腔积液VEGF浓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以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胤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药房药品差错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药房药品差错的原因进行归纳,整理,再针对性提出防范措施.结果:药房药品差错的主要原因为临床医师处方差错、药品发放或调配错误、药品储藏及摆放不当及药房管理制度及培训制度不健全,通过针对性的防范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药房差错事件的发生.结论:药房药品差错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需引起药房管理的足够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大程度提高药房服务质量.
作者:郝晓凤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9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本组的95例患者,均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共培养中10株致病菌,感染率为10.53%,其中8株为革兰阳性菌,占80%,2株为革兰阴性菌,占20%;并且脑脊液白细胞/细胞总数≥0.1%、血白细胞数≥10×109/L,首次脑脊液病原菌检出率高以及体温持续≥38°C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同时,经对症治疗后,70例恢复良好,占73.68%,15例轻度残疾,占15.79%,7例重度残疾,占7.37%,3例死亡,占3.16%.结论:临床上根据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的特点,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作者:周贤文;王莹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分析肠镜前置透明帽治疗结肠无蒂隆起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结肠无蒂隆起性病变患者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普通肠镜治疗,观察组采用肠镜前置透明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一次性切除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肠无蒂隆起性病变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肠镜前置透明帽治疗,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提高了一次性切除成功率,同时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娟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本文主要从临床应用价值的角度对肾肿瘤性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并借此探讨肾肿瘤性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4例肾肿瘤患者分成两组,分组原则为均等和随机;其中27例观察组予以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27例对照组予以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优越性.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和肾热缺血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肠管损伤、术后尿瘘少尿占比分别为14.81%、11.11%、14.81%,观察组占比分别为3.70%、0%、3.70%,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在肾肿瘤临床治疗过程中,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微创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与普及.
作者:刘志明;黄晓云;杨粉;陈钊;史会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对循证优质护理对基层医院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基层医院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盲选法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循证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患纠纷发生率、投诉率方面,观察组分别为5.00%、2.50%,和对照组的27.50%、30.00%比较均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总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2.50%,和对照组的67.5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实施循证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投诉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作者:官淳洁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