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菡
王京奇认为脂肪肝与肝、脾、肾三脏相关,与虚、痰、瘀、郁因素密切联系,脂肪肝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给予经验方四生汤治疗,并结合疏肝理气法、健脾化痰法、活血化瘀法、补益肝肾法等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世菊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并对其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按照就诊先后的顺序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留置PICC进行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总计100例患者,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参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数据对比为P<0.05.导致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有导管材料、操作不当、患者自身原因等因素.结论: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会因较多因素出现并发症,在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应当广泛应用.
作者:杨友花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讨糖皮质激素对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180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对比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体积、抗体水平、功能指标等各项数据评分.结果:经对比分析,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的甲状腺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且患者的抗体水平、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前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郝晓东;刘长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84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手术操作的相关指标和康复情况;阴道出血、盆腔粘连等的出现率,并比较治疗前后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手术操作的相关指标和康复情况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盆腔粘连等的出现率比对照组低,P<0.05.手术前QOL评分相似,P>0.05.手术后观察组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郝富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预防高血脂症胰腺炎复发使用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6~2016.9收入92例高血脂性胰腺炎复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复发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比较中两组按时服药、适当锻炼、健康饮食、定期复诊、禁烟禁酒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4.3%低于对照组17.4,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未复发率95.7%高于对照组82.6%,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高血症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临床上复发率有效降低,有效增加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治疗不同体质量指数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3组均服用艾塞那肽,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后,肥胖组与超重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BMI、血压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②超重组体质量下降幅度(2.6±0.4)、肥胖组体质量下降幅度(4.2±0.6)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超重组BMI下降幅度(0.9±0.3)、肥胖组BMI下降幅度(1.6±0.3)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艾塞那肽更适用于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成慧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微创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采取我院在2015年9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5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参考组采用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硬通道多孔微创引流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后1周血肿清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参考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跟住院时间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但手术后1周血肿清除率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3.4%)明显低于参考组(17.0%)(P<0.05).结论:采用微创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夏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特征,探讨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早产儿共1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0例早产儿当中,41例出现了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7.33%;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呕吐、胃潴留和腹胀;且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和胎龄越小,发生喂养不耐受的风险越高.结论: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与其出生体重和胎龄有着密切关系,临床特征表现为呕吐、胃潴留等,必须给予严密监测和及时干预.
作者:李天栋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肛裂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肛裂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便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便秘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肛裂术后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便秘情况,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杨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本文主要从临床应用价值的角度对肾肿瘤性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并借此探讨肾肿瘤性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4例肾肿瘤患者分成两组,分组原则为均等和随机;其中27例观察组予以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27例对照组予以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优越性.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和肾热缺血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肠管损伤、术后尿瘘少尿占比分别为14.81%、11.11%、14.81%,观察组占比分别为3.70%、0%、3.70%,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在肾肿瘤临床治疗过程中,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微创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与普及.
作者:刘志明;黄晓云;杨粉;陈钊;史会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本研究研究比较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痔疮提供指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42例痔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胶圈套扎法治疗,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一共71例,其中显效40例,显效率为56.3%,有效24例,有效率为33.8%,无效7例,无效率为9.9%,总有效率为90.1%;对照组一共71例,其中显效38例,显效率为53.5%,有效15例,有效率为21.1%,无效18例,无效率为25.4%,总有效率为74.6%;实验组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胶圈套扎法进行治疗;结论: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提高手术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兴来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在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具体应用.方法:探究目标为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92例肾功能衰竭病人,依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探究组与对照组,探究组应用舒适护理手段,对照组应用一般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对病人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后,探究组病人的护理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探究组病人护理的满意度显然高于对照组,表明在统计学方面存在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工作中,可使得病人的护理配合程度得以提高,使得患者的睡眠质量与舒适度得以提高,使得并发症的发生大大减少,获得十分显然的效果,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角度与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疼痛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足踝外伤患者160例,静疗小组成立前收治患者作为对照组共80例,静疗小组成立后收治患者作为观察组共80例.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穿刺角度小于15°、15°~30°、30°~40°及大于40°的患者人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VAS评分及患者满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角度下穿刺的人数构成比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的成功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观察组的VAS评分为(3.02±0.5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8±1.02)分,以上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1);观察组满意率为95.0%,对照组满意率为76.25%,观察组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留置针穿刺角度在15°~40°之间时,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显著升高,且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高垚;徐虹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200张处方进行分析,将未接受药学服务的100张处方设为对照组,将接受药学服务的100张处方设为观察组,统计两组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发生机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用药中给予药学服务可以有效的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机率,保证患者身体健康.
作者:陈长春;古丽巴哈尔·多力坤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并研究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在进行护理过程当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对照的形式进行研究和调查,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所以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4月到2017年6月,本研究选择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于所有患者配合常规措施进行干预,并选择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对本研究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和相关情况进行评价,并且做出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干预以前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本研究两组患者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评价两组患者干预结束之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虽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更高,两者之间具有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时候,对患者同时选择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刁素芬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调查入园儿童的健康体检结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9990名入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都接受血常规检查、体质量测量、视力检查、口腔检查等,统计各项体检结果.结果: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91.27%无贫血症状,体重基本处于正常范围,96.24%处于健康体重范围内,视力与口腔检查不够理想,其中正常视力仅76.49%,发现龋齿31.46%.结论:入园儿童需要更加关注口腔卫生问题以及视力问题,养成睡前刷牙、健康用眼的良好生活习惯.
作者:韩相卿;高琳娜;田富丽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患者治愈3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阿木拉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疾病应用注射用血栓通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74例,将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7例.A组采取注射用血栓通疗法,B组采取口服血栓通胶囊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比B组的78.38%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注射用血栓通,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安全性高,疗效好,建议推广.
作者:孙相民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挑选本院2017年1月—7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组,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5例,分别实行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和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8.18%,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2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行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乔均伟;刘云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对青光眼患者出院随访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随机纳入81例在我院接受药物以及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将所选对象依据其应用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常规干预组和延续护理组,2组患者均接受合理用药指导、患眼保护、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延续护理组患者同时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精神心理、社会活动、身体机能以及视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延续护理组患者各项观察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光眼患者出院后进行认知护理干预、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升其机体素质和生活品质.
作者:张静梅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