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聪桃;朱晓佩;刘桂华;李丰升
目的:研究分析在HIV并HBV感染患者治疗中采用抗病毒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改本地区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HIV并HBV感染患者,采用随机选取法将其分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对比组患者为拉米夫定加齐多夫定治疗方案患者,研究组患者为拉米夫定加替诺福韦治疗方案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ALT、AST组间差异显著,其中研究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得知,HIV并HBV感染采用抗病毒治疗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
作者:罗瑜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6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分析两组诊治效果.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各观察指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郭洪井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羊水栓塞急救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羊水栓塞患者24例,对羊水栓塞的诱发原因及抢救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发生羊水栓塞抢救成功22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1.67%.结论:对羊水栓塞早诊断、早治疗、做好抢救工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段然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饮食控制结合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饮食结合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控制结合运动疗法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护理组(36例,人性化护理)和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护理组患者总体舒适度(97.2%)明显高于对照组(77.8%),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可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和身体舒适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伟芬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对患有梅毒病患者行头孢曲松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方法,观察其体内血清学变化情况并进行数据记录和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3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我院确诊为梅毒病的56例患者,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前者的基础上予以头孢曲松行序贯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梅毒血清学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研究组梅毒患者治疗后12个月时转阴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梅毒患者的转阴率78.57%,且发生不良反应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例不良反应,组间数据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曲松序贯苄星青霉素对于治疗梅毒患者具有高转阴率,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值得应用于临床并推广实施.
作者:凌玉杰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王京奇认为脂肪肝与肝、脾、肾三脏相关,与虚、痰、瘀、郁因素密切联系,脂肪肝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给予经验方四生汤治疗,并结合疏肝理气法、健脾化痰法、活血化瘀法、补益肝肾法等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世菊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讨论听觉统合训练对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4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治疗,实验组在普通治疗基础实行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总不良率为3例(15%),对照组患儿总不良率为9例(45%),实验组不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采取听觉统合训练,有利于增进患儿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提高注意力、减少不良情绪发生.
作者:王娇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术后化疗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调查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90例胃肠肿瘤术后化疗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对不同营养状况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调查显示,90例病人中术后化疗营养状况良好的有27例,占据30.00%,轻度营养不良的有43例,占据47.78%,重度营养不良的有20例,占据22.22%,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0.00%;两组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营养不良组病人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显著高于营养良好组,P<0.05,但两组病人的肝损伤比较差异不大,P>0.05.结论:胃肠肿瘤术后化疗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且营养状况与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需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病人的营养管理,降低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宋静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综合分析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科室的10名医护工作人员应用多模式手卫生方法实验组(100例患者),再在2013年8月-2015年7月将科室的10名医护工作人员未应用多模式手卫生方法作为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不同指征手卫生依从性变化(操作前与操作后指征出现次数、实际执行次数).结果:实验组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指征出现次数、实际执行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操作前(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的指征出现次数、实际执行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接触患者后、接触体液等污物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指征出现次数、实际执行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手卫生应用在控制院内感染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能够显著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
作者:白海顺 刊期: 2018年第16期
对于孕妇来说,孕期营养至关重要,对于胎儿的成长发育,以及孕妇自身的身体健康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孕期营养供给不足,营养搭配不合理,将大大增加胎儿出现先天性疾病的几率,也不利于孕妇的产后恢复.对此,在孕妇临床保健及护理中,应用孕期营养检测系统,充分掌握母亲生命体征、胎儿宫内数据、母亲体成分等,根据孕妇每日平均食物摄入量,根据食物交换份提供食谱,提供个性化营养膳食指导解决方案,从而为孕妇及胎儿提供更为充足的营养供应.
作者:王左军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护理干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接收的30例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引发静脉炎的几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患者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谢文宣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份到2015年6月份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后实验组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出院后不给予护理,追踪两年,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治愈及复发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半年的遵医行为,实验组遵医率为81.33%,对照组遵医率为54.66%,P=0.0014;实验组治愈率74.66%,对照组治愈率54.67%,P=0.0193;实验组复发率5.33%,对照组复发率17.33%,P=0.0343.P值均<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出院后的遵医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可以提高对肺结核疾病的控制.
作者:戎萍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重度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7.1~2018.2期间收治98例重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9例.对照组者常规给予呋塞米进行静脉推注,研究组则给予大剂量呋塞米进行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另外,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与对照组的87.76%相比明显更高(X2=7.846、P=0.005);研究组患者水肿消退、气促缓解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t=25.743、t=24.805、t=76.832),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重度心衰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水肿消退,改善患者心功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
作者:陈有超;杨乐;杜益娟;闫艳;耿琪;宁婉芬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皮炎湿疹患者皮肤常见细菌、真菌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皮炎湿疹疾病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附属医院皮肤科收治的278例皮炎湿疹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采集皮损、非皮损部位标本,对照组采集前臂屈侧皮肤标本,均行皮肤常见细菌、真菌检测及菌落计数.结果:皮损标本的细菌总检出率为70.36%,金黄色葡萄球菌为31.07%,马拉色菌为48.21%,非皮损部位细菌总检出率为30.36%,金黄色葡萄球菌为6.07%,马拉色菌为27.86%,皮损标本的细菌总检出率、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马拉色菌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皮损标本和对照组正常皮肤(P<0.05).对比不同标本的细菌定植量发现,皮损标本的细菌平均密度显著高于非皮损标本(P<0.05).结论:皮炎湿疹严重程度及各类临床病型与细菌、真菌感染情况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中严格控制微生物种类及数量能够有效改善病情.
作者:谭佳音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2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实施康复治疗,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为常规组,一组采用优质护理,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前屈评分为(9.2±1.8)分,后伸评分为(2.4±0.5)分,外展评分为(7.4±0.3)分,内收评分为(1.8±0.1)分,各项数据与常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未见任何并发症和不良护理事件,常规组患者并发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3例),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并减少术后并发症与不良护理事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红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的长短对样本中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99例,收集患者血清后1h,2h,4h和8h检测患者生化指标.结果:与1h时相比,在放置2h后,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放置4h时,样本中的Cl-和CREA显著上升(P<0.001),BUN显著降低(P<0.001).在放置8h时,样本中的CREA和Cl-水平显著上升(P<0.001),BUN和GLU显著降低(P<0.001).其他的指标随着时间的延长也有变化,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长时间的放置血液样本对生化指标有显著性的影响,在临床检测时应尽早进行检测,避免长时间的放置.
作者:刘永霞 刊期: 2018年第16期
选取2017年2月份至2018年2月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对象中的100例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筛选分组,分别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50例家长未实施健康教育,研究组50例家长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将常规组与研究组接种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研究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因此,通过对儿童家长进行免疫规划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识,消除家长对免疫规划工作的偏见,有助于推动适龄儿童疫苗接种工作地顺利进行.
作者:陈刚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抚触及非营养性吸吮早期治疗对低体重早产儿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74例低体重早产儿,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配方奶口胃管喂养及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抚触及非营养性吸吮早期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黄疸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第3d、7d时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胎粪排尽时间、大便次数、黄疸消退时间、残余奶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及非营养性吸吮早期治疗可有效防治黄疸,促进患儿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慧茹 刊期: 201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200张处方进行分析,将未接受药学服务的100张处方设为对照组,将接受药学服务的100张处方设为观察组,统计两组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发生机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用药中给予药学服务可以有效的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机率,保证患者身体健康.
作者:陈长春;古丽巴哈尔·多力坤 刊期: 201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