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

罗平;谢小军;将钦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对比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观察,其中其中治疗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DH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伤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伤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均优于DHS组(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选择中PFNA较DHS更合适,值得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X线与CT平扫检查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目的 X线与CT平扫检查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参研对象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院治疗的6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X线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与结果 .结果CT平扫诊断的检出率为98.39%,X线诊断的检出率为83.87%,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CT平扫诊断的准确率高于X线检查,能够更加清晰观察到患者的骨折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李晋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早期进食对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进食对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阑尾炎术后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胃肠外科术后常规护理和治疗,12小时后开始下床活动.实验组在术后12小时开始给予少量流质饮食,若患者耐受良好,逐渐增加进食量,对照组在肛门恢复排气后才开始恢复流质饮食.分析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大便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4.65±3.14h),首次大便时间(39.66±6.97h),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7.28±2.54h),首次大便时间(44.25±5.12h),(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阑尾炎术后早期进食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

    作者:程思俊;袁波;何利;曾昊;欧梦川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优质护理在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方法 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选择的足月单胎选择性剖宫产术后200例初产妇,根据电脑产生随机数的方法,将此次收治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n=100)例和对照组(n=100)例,并将此次收治的全部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给予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方式(母乳喂养),给予此次研究的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母乳喂养).对比两组初产妇术后母乳喂养等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术后泌乳量充足用时、开始泌乳用时及母乳喂养成功率,发现(P<0.05)作为判定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比较的价值.结论 对于初产妇剖宫产术后乳汁的分泌,采取优质护理的方式具有促进的作用,可以让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作者:杜丽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医院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应用分析

    在医院发展过程中,要强化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应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本文首先分析了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接着提出了医院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后从医疗服务流程精细化、人员管理精细化、绩效考核精细化以及后期管理精细化等环节对医院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贾渝屏;景岷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COPD患者湿化与未湿化低中流量吸氧的氧疗结果对比

    目的 探讨常规湿化与未湿化低中流量吸氧对患者呼吸道的影响.方法 选择呼吸内科低中流量鼻导管吸氧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00例,按就诊编号分为两组,双号号为对照组,单号为试验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湿化低中流量鼻导管吸氧,试验组采用未湿化低中流量鼻导管吸氧.对比吸氧后2、4、6、8、10、12、24小时后对鼻导管进行细菌培养,于吸氧开始后24、48、72 h调查两组患者鼻腔和口咽部干燥程度.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开始吸氧后2 h两组患者导管均无细菌检出,4 h实验组鼻导管仍无细菌检出,对照组细菌检出阳性率为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始吸氧后6、8、10、12、24 h对照组患者鼻导管细菌检出阳性率为2.5%-19.5%,试验组为0.5%-2%,对照组细菌检出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24、48、72小时后对两组患者的鼻腔及口咽部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湿化与未湿化低中流量鼻导管吸氧对患者呼吸道症状没有明显影响,常规湿化与未湿化低中流量鼻导管吸氧对患者继发呼吸感染有影响.

    作者:李璐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脑肿瘤76例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76例脑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肿瘤患者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马秀菊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重症胸外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共选取2016年8月份至2017年10月份本院收治的重症胸外伤患者共11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结果 在入院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疼痛感下降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胸外伤治疗中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高峰;王坤;张家诚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疼痛的舒适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对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中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换药前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稳定性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清创创面、涂药包扎及换药后期间,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中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稳定心率,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尹丽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普外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普外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延期手术,观察组行早期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项数据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0,低于对照组的8.00%(2/25),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采用早期手术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作者:肖尊权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在尿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的效果

    目的 探究在尿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95例尿常规检查患者,将其均分为三组进行检验,A组采取干化学法检验、B组采取尿沉渣法检验、C组采取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联合检验,对三种检验方法的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A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18.46%高于B组6.15%,B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15.38%高于A组4.62%,C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33.85%、白细胞阳性检出率30.77%均高于A组(18.46%、4.62%)、B组(6.15%,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常规检验中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定量红细胞、定量白细胞阳性检出率.

    作者:刘新登;程克兰;周延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螺旋CT应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诊断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胃癌早期诊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应用螺旋CT与磁共振扫描检查,将螺旋CT诊断结果 记录为实验组,将磁共振诊断结果记录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检出率为16(80.00%),而对照组中总共检出病灶13(65.00%),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检出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螺旋CT磁共振检测应用于胃癌中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有效性,检查结果,螺旋CT优于磁共振检测,但单纯应用磁共振静脉成像进行检测,也能够获得一定的诊断效果.所以在临床诊断时,一方面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案,另一方面必要时也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联合的诊断方法,才能保证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浅析检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PCT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检测PCT水平对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9例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设为呼吸道感染组,非呼吸道感染疾病者设为非呼吸道感染组,对两组PCT、CRP、WBC等指标进行检测,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呼吸道感染组PCT阳性检出率为87.76%,明显高于非呼吸道感染组20.83%,而呼吸道感染组CRP、WBC阳性率也明显更高(p<0.05);两组PCT、C反应蛋白、白细胞等指标水平对比,明显呼吸道感染组更高(p<0.05).结论 降钙素原水平检测结果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可作为判断疾病的有效指标.

    作者:白涛;施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应用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数据统计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的356名在校学生所有数据资料,均予以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统计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实施前后的情况.结果 数据统计显示,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实施前学生结核病行为正确率56.17%、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率53.37%对比实施后结核病行为正确率96.91%、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率98.31%,统计学具有显著参考意义(P<0.05).结论 将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应用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李凤芬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金双歧的四联疗法与标准四联疗法治疗顽固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金双歧的四联疗法与标准四联疗法治疗顽固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顽固性幽门螺菌杆感染患者实施对照试验,其中对照组(n=43)施行标准四联疗法,研究组(n=43)施行金双歧的四联疗法.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5.35%)、根除率(69.77%)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51.16%)(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情况(4.65%)显著优于对照组(25.58%)(P<0.05).结论 金双歧的四联疗法、标准四联疗法治疗顽固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均可获得显著疗效,但前者可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许德饶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疼痛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术后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随机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疼痛护理模式,n=12)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n=1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疼痛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护理依从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组间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较比对照组更具优越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依从率分别为91.67%和50%,P<0.05.结论疼痛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翟丽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糖尿病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及其机制

    糖尿病在全世界广为流行,且相关并发症危害巨大,骨骼的并发症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例如夏科骨关节炎等.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骼疾病,其导致的骨折也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症同样也是糖尿病患者中为重要的代谢性骨病.1型糖尿病(T1DM)对于骨骼的损害早已得到公认,该型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明显升高.然而,2型糖尿病(T2DM)患者对骨的影响颇有争议.但随着研究证据的积累,T1DM和T2DM均已被视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例如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2014年版指南即提出上述观点.本文将讨论糖尿病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何燮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探讨延迟钳夹脐带对新生儿供应缺氧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延迟钳夹脐带对新生儿供应缺氧的临床效果与特征.方法 2017年1月——2017年12我院妇产科接收并进行就诊的脐带延迟钳夹的产妇44例,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分析对象,并同时抽取44例常规脐带钳夹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产妇不同钳夹方式的效果与特征,包括两组产妇不同时段钳夹脐带对新生儿缺氧性脑病发生率、经皮胆红素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延迟)产妇通过延迟钳夹脐带后结果显示,其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经皮胆红素mg/dl、24h Hb、Apgar评分/1min分别为0%、6.88±1.05、206.36±7.58、9.68±0.66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236.58±15.99 ml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钳夹出血量为309.66±12.14ml,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 在脐带钳夹过程中可选择延迟脐带钳夹,对新生儿结局具有良好的效果,且避免了新生儿缺氧的局面,值得推荐和应用.

    作者:蒋娟成;凌定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腰穿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分析腰穿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45例我院接收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分析总结其检测结果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腰穿脑脊液生化、常规检查:32例脑脊液白细胞指数<50×106/L,3例(50-200)×106/L,10例>200×106/L,高指数为1333×106/L,低指数为5×106/L,测定脑脊液葡萄糖指数为:19例>2.5mmol/L,9例2mmol/L-2.5mmol/L,17例<2mmol/L,低指数为0.32mmol/L.测定脑脊液总蛋白指数:24例<450mg/L,8例为500-1000mg/L,9例1000mg/L-3000mg/L,4例>3000mg/L,高指数为4300mg/L.结论 临床采用腰穿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为临床医生在对疾病进行确诊时提供一定有效依据,其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可大力推广.

    作者:徐宝;顾建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临床对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其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效果.方法 将2016.4——2017.8期间医院ICU接受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病床单双号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不同护理ICU患者VAP发生情况及VAP造成死亡的人数,评估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少、死亡率低,患者满意度高,P<0.05.结论 ICU行机械通气者临床给予综合护理,VAP发生少、死亡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范嘉庆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科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科临床治疗.方法 临床纳入本院2017.1——2018.2期间产科收治106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入选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53例.对照组孕产妇采用剖宫产术,研究组孕产妇进行阴道试产,并将两组孕产妇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产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t=11.605、t=8.567、t=11.9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通过阴道试产的方式自然分娩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后康复,临床上应根据产妇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分娩方式,对保障母婴健康、改善母婴预后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朱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