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炎症细胞因子浓度的检测分析

徐淑兰;张开宜;许曼波;胡雁;黎小青

关键词: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 细胞因子 IL-1α IL-6 TNF-α
摘要:目的研究狗的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GCF)IL-1α、IL-6、TNF-α等几种炎性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与骨吸收的关系.方法建立狗的种植体周围炎的动物模型,对龈沟液的IL-1α、IL-6、TNF-α等细胞因子进行ELISA法检测,并对种植体进行X线及大体观察.结果 4-0线结扎4周时龈沟液细胞因子的浓度明显增高,骨性界面的骨组织出现明显吸收,而结扎4周后去除结扎线继续观察组与继续结扎组两组之间无显著的差异,但与结扎4周时相比有显著变化.结论发生种植体周围炎时与天然牙牙周炎相似,IL-1α、IL-6、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参与炎症过程,与界面骨破坏有关.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恒牙期唇腭裂术后的正畸与外科治疗

    唇腭裂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很多患者来就诊时已做过唇腭裂修复术,但由于上颌骨或上牙弓受唇腭裂影响致其长度和宽度发育受限,上下牙弓不协调,还存在一定的牙牙合畸形和颌骨畸形,主要表现为反牙合、开牙合、牙列拥挤、牙齿扭转及错位等,其面部的畸形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

    作者:杜英;刘红;邓邦莲;段银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三种热牙胶根管充填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的观察

    目的探讨3种热牙胶充填法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镍钛根管预备后分别以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THERMAFIL热牙胶充填术,OBTURA注射式热牙胶充填术治疗牙髓根尖周病.结果随访了治疗374人465颗牙成功率达98.3%~99.2%.失访率为4.7%.结论热牙胶充填术密封的三维充填实现了对根尖孔的良好封闭,对根管源性牙髓根尖周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支清蕙;张辉;廖义东;陈悦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再定位夹板与中切点阻断器联合治疗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目的观察再定位夹板与中切点阻断器联合应用于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比较颞下颌关节的大开口度、Mankoski疼痛指数和盘突关系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再定位夹板与中切点阻断器联合治疗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结果 15例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在联合治疗2周后,其开口度均有明显的改善,疼痛指数也有明显的下降;6个月后,其盘突关系正常率为80%.结论再定位夹板与中切点阻断器对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宋光保;欧尧;黄云飞;黄建生;张雪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改良摆型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改良摆型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1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人,其中男7人,女4人,年龄大14岁,小11.5岁.用改良摆型矫治器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变化.结果上颌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的距离为6.76±1.32 mm,大为9.60 mm,小为5.20 mm.结论改良摆型矫治器效率高、效果好,属于非病人依赖型矫治器,对于因磨牙前移造成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人,有着较好的矫治效果.

    作者:陈宏;许天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三氧化二砷失活致化学性颌骨坏死10例临床分析

    三氧化二砷(As2O3)失活法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牙髓无痛法,效果肯定.但其属剧毒药物,对组织的毒性作用没有自限性,使用不当或作用时间太长极易形成药物性根尖周炎及牙周膜炎[1,2],严重者可造成牙槽骨的坏死[3].我科自1990年以来收治因As2O3失活不当导致的化学性颌骨坏死共10例,报道如下.

    作者:谢富强;刘志寿;王景辉;江福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不同流动剪切力对原代大鼠成骨细胞细胞骨架的调节作用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索细胞骨架在将机械应力刺激信号转导进入细胞中并产生应答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建立力学刺激细胞培养系统的基础上,对体外分离培养的原代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分别施加1.2或1.9 N/m2的流动剪切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流动剪切力作用后成骨细胞细胞骨架的改变.结果 1.2 N/m2的流动剪切力作用1 h后,受力细胞及其细胞突起沿流动方向一致被拉长.细胞中央微丝呈束状排列,荧光标记强度明显增强.去除剪切力继续培养24 h后,细胞恢复无方向的排列,细胞胞浆微丝重新分布于细胞的周围.1.9 N/m2的流动剪切力作用1 h后,受力细胞发生明显的皱缩,细胞脱落明显,胞浆微丝出现解聚消失现象.继续培养24 h后,细胞形态及微丝无明显恢复.结论细胞骨架是成骨细胞受到流动剪切力后的一个机械刺激感受体,成骨细胞受力后形态学的变化是细胞骨架应力纤维变化的结果.

    作者:陈伟辉;乔鞠;田卫东;李声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含人工合成变形链球菌表面抗原多肽的牙膏体外抗粘附实验

    目的观察一种人工合成的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多肽加入牙膏后体外抗粘附作用.方法 3H标记细菌羟磷灰石法观察含多肽牙膏体外抗变形链球菌粘附作用.结果加入多肽的牙膏有抗细菌粘附作用,K12可削弱多肽的抗细菌粘附作用.结论作为一种新的生物防龋制剂,含多肽牙膏有抗细菌粘附作用,可阻止细菌形成致病性牙菌斑.

    作者:李鸣宇;刘正;朱彩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带环式Herbst矫治器的支抗改良及应用比较

    目的针对传统带环支抗式Herbst矫治器使用中带环易断裂的原因,提出改良设计,比较传统和改良支抗设计治疗中带环断裂情况.方法记录6例传统支抗设计,7例改良支抗设计患者矫治过程中带环断裂情况.结果传统支抗的Herbst矫治器,上颌磨牙和下颌第一双尖牙的带环易受损,尤以下颌第一双尖牙为甚.增加颊侧连接丝后的改良支抗,带环断裂情况明显改善.结论改良带环支抗设计制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肖丹娜;高辉;赵志河;罗颂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含钛镍铬合金烤瓷冠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含钛(Ti)镍铬(Ni-Cr)合金(Tilite)烤瓷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和检查90例病人80件Tilite烤瓷冠和80件Ni-Cr合金烤瓷冠的颜色、边缘密合、颈缘灰线、瓷折断折裂、过敏反应等情况,随访2年.结果 Tilite烤瓷冠与Ni-Cr合金烤瓷冠在颜色、边缘密合、颈缘灰线方面两者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烤瓷冠在观察期内未见1例瓷折断折裂,未发现1例由于烤瓷冠引起的过敏反应.结论 Tilite烤瓷冠与Ni-Cr合金烤瓷冠有相似的临床表现.

    作者:叶剑涛;常少海;潘朝斌;蔡华雄;余艳崧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Frialit-2种植系统金属烤瓷上部结构制作体会

    作者自2002年3月开始Frialit-2种植系统金属烤瓷上部结构制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周丽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型义齿稳固剂的急性毒性实验

    目的评价新型义齿稳固剂的急性毒性.方法选择健康中国昆明种小白鼠20只,直接灌服新型义齿稳固剂0.8 ml/20 g体重后,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并尸检.结果小鼠无异常.结论材料的大耐受量大于16 g/kg,即该新型义齿稳固剂无急性毒性.

    作者:张晓南;陈新民;吴珺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Br(a)nemark种植义齿手术的护理配合

    国内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种植义齿的研究和应用,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种植义齿同传统义齿的比较具有突出的优势是它具有很强的固位和稳定性,又不损伤邻牙.本文通过对72例患者按Brnemark种植系统的常规操作方法,分Ⅰ期、Ⅱ期手术和修复期进行[2],实施密切的护理配合,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姜智敏;王光护;唐尤宽;郭庆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下颌骨骨折小型钢板坚固内固定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通过一组下颌骨骨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评价了小型钢板坚固内固定的适应症和优缺点.方法 3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小钢板进行坚固内固定,术后1周进行开口训练,并对所有病例追踪观察约1~12个月.结果 30例中没有发现骨不愈合现象,术后颌间固定时间短,早期恢复了正常张口度和咬合关系,仅3例咬合关系不良.结论小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早期开口训练更有利于下颌骨骨折的康复.

    作者:杨利和;姚小武;庄如音;池锐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变形链球菌中葡萄糖基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1.前言龋病是发生于牙齿硬组织的感染性疾病,为常见的口腔疾病.龋病的发生主要与变形链球菌有关,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产酸和耐酸性,能够合成细胞内多糖(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ICP)与细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CP),其中细胞外多糖特别是水不溶性葡聚糖(water insolubal glucan,WIG)与合成葡聚糖的葡萄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GTF)已被广大学者公认为致龋的主要因子.变形链球菌有不同的血清型,其中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c型在人类中的检出率高,高达80%,其次为远缘链球菌(Streptococcus sobrinus,有的文献称之为Streptococcus mutans 6715)为9%[1].

    作者:王启要;许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Super-Bond C&B材料在个别扭转牙正畸后保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uper-Bond C&B在个别扭转牙正畸后保持的疗效.方法个别扭转牙正畸矫治完成后用Super-Bond C&B粘接固定,随诊2年以上并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扭转牙正畸后保持良好,无复发趋势.结论用Super-Bond C&B做个别扭转牙正畸后保持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黄克相;金邦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脱位牙再植的研究进展

    牙脱位是一种少发但涉及多种组织的复合性损伤,牙再植是保存脱位牙的有效方法.在以往的报道中脱位牙再植成功率较低,约为4%~50%[1].许多学者对可能引起失败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措施以保证脱位牙再植的成功.因此,充分了解影响再植牙愈合的因素及各因素间的关系,能为临床处理提供较好的理论指导.

    作者:刘阗;符云;郑树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铒激光的研究及应用

    自从1960年Maiman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学者们都在致力于研发一种可以应用于口腔软、硬组织的激光,一种更保守、小干预治疗龋病的方法[1].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7亿牙齿充填物,这其中有很多窝洞可以用激光来制备,因此更好地了解硬组织激光十分重要.

    作者:郑向明;胡德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釉基质蛋白在牙周再生中的研究和应用

    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在牙周组织发育中,各细胞及分子机制均有可能参与其中的某一阶段,而釉基质蛋白由于介导了上皮--间充质反应,促进间充质细胞对牙根表面的附着并可诱导牙骨质细胞的分化,因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王铮;丁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IL-6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IL-6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了汉族轻、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共166例和80例健康对照的颊粘膜拭子,以Chelex-100法提取DNA,用PCR-RFLP法检测IL-6-174的多态性,比较患者和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轻、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中IL-6-174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患者组和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别,汉族中IL-6-174位点等位基因C的频率极少,明显低于高加索人.结论 IL-6-174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敏感性无关.

    作者:孙江;马文波;章锦才;庞若愚;张蕴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变形链球菌在父子间传播的研究

    目的本实验应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AP-PCR)对父子间变链的传播进行研究,以期为龋病预防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中国沈阳一个幼儿园10名3~5岁的儿童及其父亲作为研究对象,取父亲非刺激性全唾液并刮取儿童牙菌斑,进行细菌培养,用酚-氯仿法抽提细菌DNA,进行PCR反应,电泳.结果儿童共分离出16个基因型,3个与父亲的一致,占18.8%.结论在中国家庭父子间存在变链传播.

    作者:许学斌;杨丹;刘淑杰;张江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