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舌管囊肿(瘘)172例临床病理研究

崔淑霞;刘进忠

关键词:甲状舌管囊肿, 病理学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舌管囊肿(瘘)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72例甲状舌管囊肿(瘘)的临床资料,光镜下观察其组织学表现.结果 172例中,10岁以下儿童91例(52.9%),男女之比为1.8∶1,发生于舌骨下部位106例(61.2%),复发30例(17.4%);囊肿衬里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54例(31.4%)、复层鳞状上皮40例(23.3%)、单层上皮8例(4.7%)、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伴有复层鳞状上皮7例(4.1%)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伴有单层上皮7例(4.1%).结论甲状舌管囊肿(瘘)好发于10岁以下男性,且舌骨下多见,组织学表现具有多样性.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儿童龋病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儿童龋病(ECC)的主要致病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984名2~4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并对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ECC的患病率为19.2%,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提示,在ECC的发病过程中,釉质发育缺陷、新生儿早产和口腔卫生不良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儿童含奶嘴睡觉的习惯并不是惟一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儿童龋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釉质发育缺陷、新生儿早产、口腔卫生不良和含奶嘴睡觉的习惯等.

    作者:廖义东;林焕彩;支青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慢性牙周炎治疗前后龈沟液中PGE2、IL-6、IL-8的变化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牙龈沟液(GCF)中PGE2、IL-6、IL-8在治疗前后的浓度,探讨评价牙周治疗效果的指标.方法选择20例牙周炎患牙,用超声波治疗仪进行龈下刮治,检查治疗前、治疗后4周龈沟出血指数(SBI),并收集治疗前后的GCF,用ELISA检测其中PGE2、IL-6、IL-8的浓度.结果治疗前后SBI分别为2.87±0.52和1.32±0.28,P<0.01;PGE2 浓度为254.86±123.60和157.78±129.06 (ng/ml),P<0.05;而IL-6、IL-8的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过彻底的牙周治疗后,GCF中PGE2浓度明显降低,IL-6、IL-8降低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作为牙周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PGE2较IL-6、IL-8等更为敏感.

    作者:曾雄群;李梅;章锦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慢性根尖周炎用微波处理根管的临床观察

    目的采用微波技术对感染根管进行消毒处理的疗效评估.方法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根管使用微波消毒处理后一次性完成根管充填,观察其疗效,并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86例98颗患牙微波根管处理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无任何毒副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波对感染根管的消毒治疗疗效显著,疗程短,无并发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根管消毒方法.

    作者:刁惠波;陈建洪;唐倩;黄伟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磨牙根管治疗与塑化治疗联合应用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磨牙根管治疗与塑化治疗联合应用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将根管与塑化联合治疗(根塑组)和根管治疗(根管组)、塑化治疗对照,共治疗420颗患牙,观察术后反应情况及近期(0.5~1年)和远期(4~6年)疗效.结果根塑组术后疼痛发生率为6.16%,根管组为5.3%,塑化组为16.42%;根塑组与根管组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根塑组与塑化组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塑组、根管组和塑化组近期疗效分别为93.55%、93.16%和83.19%,远期疗效分别为96.08%、96.81%和86.73%;近远期疗效对比,根塑组与塑化组经χ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根塑组与塑化组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塑组与根管组疗效十分接近,操作简便,适用证广,术后疼痛发生率较塑化组低,而成功率较塑化组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葛光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恒牙根形成状态与恒牙迟萌的处置时机选择

    目的寻找局部恒牙迟萌的佳治疗时机.方法治疗Ⅰ组的11例患儿在其迟萌恒牙根形成3/4以前拔除乳牙或切龈助萌;治疗Ⅱ组的8例患儿在其迟萌恒牙根完成3/4以上时拔除乳牙或切龈助萌.结果治疗Ⅰ组的迟萌恒牙均与对颌牙建立正常关系,而治疗Ⅱ组除2颗下颌第二双尖牙外,其余迟萌恒牙均未与对颌牙建立正常关系.结论建议在恒牙根完成3/4以前治疗局部恒牙迟萌.

    作者:柏宁;朱维建;王志军;沈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改良式下侧进路在颞下凹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颞下凹位置深,周围解剖比较复杂,其肿瘤的手术切除比较困难,特别是恶性肿瘤如不能完全切除,影响术后的治疗和生存质量.颞下凹手术径路有很多,如上侧径路、侧径路、下侧径路.前两者手术复杂而且并发症多,常不采用.后者并发症少,但因颞下凹位置高,手术较难到达.我们将下侧径路加以改进,就能进入颞下凹,并且手术野清楚.

    作者:苟蜀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多曲方丝弓矫治开牙合畸形附12例探讨

    开牙合(openbite)是指在正中牙合位或非正中牙合位时,上下颌前牙部分牙齿在垂直方向上无接触的错牙合畸形.开牙合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咀嚼、吞咽、发育及呼吸等功能,甚者影响容貌和心理健康,成年患者尤甚.

    作者:陈世稳;周嫣;黄敏方;方志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颌面部急性蜂窝织炎并发败血症死亡1例

    我科曾收治1例因颌面部急性蜂窝织炎并发败血症、休克,经治无效死亡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繁胜;张利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异体冻干骨在齿槽裂修复中的应用

    唇腭裂术后上颌齿槽突裂的整复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复材料有多种,如自体骨、羟基磷灰石、珊瑚人工骨、生物陶瓷和粉状蛋壳等,各有其优缺点.我科从1999年10月至今,应用异体冻干骨充填齿槽裂2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一雷;陈伟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咬合力影响大鼠牙周组织IL-6mRNA表达的原位杂交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检测大鼠牙周组织IL-6mRNA表达的原位杂交方法,弄清咬合力与牙周组织IL-6mRNA表达变化的关系,初探其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分子机理.方法选用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动物模型,采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的原杂交方法,检测不同咬合力状态下,大鼠牙周组织IL-6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牙周组织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中均有IL-6mRNA阳性信号,而在阴性对照、空白对照中均未检测到信号.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原位杂交方法具较高特异性和灵敏性.此方法用于口腔修复生物力学研究中,从分子水平阐明了咬合力对牙周组织改建影响的机理,揭示了牙周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作者:袁林;周伟东;赵云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速涡轮手机的污染和清洗

    未经灭菌处理的口腔医疗器械,在诊治工作中会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体,这已是公认的事实.而大量的试验亦已证明,医疗器械在灭菌前不进行相应的有效清洗,以清除附着的血污、积垢、微生物膜和菌落,很可能会造成器械灭菌处理的失败.因此,为防止交叉感染,在对医疗器械进行的卫生处理中,灭菌是必须的手段,而清洗则是其中重要的程序.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治疗工作中的主要工具,由于其结构和工作特性,更是预防口腔医疗器械介导交叉感染的首要控制对象.本文仅就高速涡轮手机的污染和清洗试作讨论.

    作者:曾国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正畸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正畸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机理.方法应用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对3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后下颌平面角增大,上前牙的唇倾度增加,下前牙的唇倾度减少.结论正畸治疗Ⅲ类错牙合的机理是使下颌作顺时针旋转及改变上下前牙的唇倾度.

    作者:朱双林;林界伟;蔡斌;王大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固定修复牙体制备前患者心理初探

    目的探讨固定修复牙体预备前患者的心理情况.方法在固定修复牙体制备前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169例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比较了两组患者在有无心理准备下的畏惧心理,合作行为及对修复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心理有准备组较之对照组的畏惧程度低,能更好地与医生配合,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在固定修复牙体制备前应适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对获得医患双方都满意的修复体是很必要的.

    作者:钟爱喜;潘小波;彭利辉;何培侠;黄燕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nm23-H1基因对舌癌细胞株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体外实验

    目的通过nm23-H1的转化及导入BcaCD885细胞株,观察nm23-H1对BcaCD885细胞株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完成细胞培养和基因转染后,MTT法观察nm23-H1对BcaCD885化疗敏感性影响.结果转染前BcaCD885细胞株对ADM、5-FU、MTX的化疗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但转染后的BcaCD885细胞株对CDDP明显增敏.结论 nm23-H1可能通过特异性地影响细胞内的能量交换过程来达到对CDDP化疗增敏的效果.

    作者:陈绍维;李唐新;陈伟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根尖诱导成形药物的研究进展

    长期成功地保留无髓牙齿依赖于对其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而年轻恒牙根尖孔的闭合或者根尖屏障的形成又是进行根管治疗的前提.由此可见诱导无髓年轻恒牙根尖孔的闭合或者根尖屏障的形成即根尖诱导成形术(Apexification)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耀国;朱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止血芳酸局部注射止血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止血芳酸局部注射止血的效果.方法对8例腭部、咽部慢性持续性渗血予以止血芳酸加等量2%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止血,观察疗效.结果 8例腭部、咽部慢性持续性渗血均于10 min后止血.结论止血芳酸局部注射是治疗腭部、咽部慢性持续性渗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孙花;孙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a(OH)2预防再植牙根吸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Ca(OH)2预防再植牙根吸收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选择健康家犬15只,每只犬选择6颗上颌前牙进行研究.6颗上前牙,口腔外自然干燥1小时,行牙再植术,2周后实验组用Ca(OH)2,对照组用氧化锌及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6个月后处死动物光镜观察比较2组的根吸收情况.结果实验组根吸收为17.8%,对照组为46.7%.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Ca(OH)2具有减少和预防再植牙根吸收的作用.

    作者:诸葛春耕;夏庆银;张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充填后牙齿敏感症的原因分析

    牙齿敏感症又称牙本质过敏症(Dentine Hyper-sensitirity,简称DHS),是口腔内科常见病征,是由有髓鞘的神经纤维传导,即是近牙本质的牙髓及牙本质内的Aδ纤维传导的尖锐的疼痛感觉[1].然而,牙体质小管的结构和形态影响牙本质的通透性,从而影响牙本质敏感度[2].在充填后发生的DHS,经常是牙本质小管的结构和形态发生了改变而导致.其成因主要有微渗漏、牙合力改变、备牙时间和充填时机等并进行分析.

    作者:杜家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基本内容

    现代口腔医学和老年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在转变,特别是老年口腔医学的建立和进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正逐渐得到改善,牙龄和寿龄同在已变可能.维护老年人健康的牙颌系统,这是医患双方共同的希望.老年口腔健康教育是使老年人在维护口腔健康的愿望和掌握预防保健的方法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作者:王文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三种材料制取根管印模间接制备桩核的临床比较

    目的对三种材料制取根管印模间接制备桩核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择门诊病例68例,共108颗上前牙,分成3组,分别采用琼脂法、小木桩法、印模膏法制取根管印模,灌模,间接法制作铸造桩核.随访观察1~3年.结果三种方法中,以琼脂法取模间接制备桩核的效果好.采用该方法制作的桩核,与根管的适合性明显优于另外两种方法.小木桩法就位时较为困难,印模膏法制备的桩核易出现松动.结论利用间接法制作桩核,操作简便,方法简单,缩短了临床操作时间.采用琼脂法制取根管印模间接制备桩核的临床效果较好,因其成本较硅橡胶低,便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宋冠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口腔疾病防治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口腔医院,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