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宁;朱维建;王志军;沈群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牙龈沟液(GCF)中PGE2、IL-6、IL-8在治疗前后的浓度,探讨评价牙周治疗效果的指标.方法选择20例牙周炎患牙,用超声波治疗仪进行龈下刮治,检查治疗前、治疗后4周龈沟出血指数(SBI),并收集治疗前后的GCF,用ELISA检测其中PGE2、IL-6、IL-8的浓度.结果治疗前后SBI分别为2.87±0.52和1.32±0.28,P<0.01;PGE2 浓度为254.86±123.60和157.78±129.06 (ng/ml),P<0.05;而IL-6、IL-8的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过彻底的牙周治疗后,GCF中PGE2浓度明显降低,IL-6、IL-8降低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作为牙周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PGE2较IL-6、IL-8等更为敏感.
作者:曾雄群;李梅;章锦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是唾液腺常见的良性肿瘤.常好发于腮腺,其次为颌下腺,小涎腺以腭部多见.在颌面部,发生于除涎腺以外的软组织较少见.现将颏下部软组织混合瘤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兵;徐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52名牙周炎病人共156颗患牙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菌斑指数、探诊出血、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基线时的牙周各项指数的平均值均无差异(P>0.05);第4周、7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是治疗牙周炎有效、安全、简便的局部治疗药物.
作者:梁晓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测定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外血周中NK细胞数目.方法对19例口腔癌患者及对照组11例正常清晨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测定NK细胞数目.结果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NK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分化程度的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NK细胞数目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外周血中的NK细胞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关系,对其检测,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周会喜;赵建江;李梅;许曼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寻找局部恒牙迟萌的佳治疗时机.方法治疗Ⅰ组的11例患儿在其迟萌恒牙根形成3/4以前拔除乳牙或切龈助萌;治疗Ⅱ组的8例患儿在其迟萌恒牙根完成3/4以上时拔除乳牙或切龈助萌.结果治疗Ⅰ组的迟萌恒牙均与对颌牙建立正常关系,而治疗Ⅱ组除2颗下颌第二双尖牙外,其余迟萌恒牙均未与对颌牙建立正常关系.结论建议在恒牙根完成3/4以前治疗局部恒牙迟萌.
作者:柏宁;朱维建;王志军;沈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颈部肿块的临床特征,提高颈部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40例颈部肿块临床与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部肿块中有53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相一致,符合率37.9%,其余均以颈部肿块为临床诊断.恶性淋巴瘤及淋巴转移癌在临床上明确诊断较困难.结论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尤其对转移性癌的及时诊断,可尽早发现原发灶挽救病人的生命.
作者:谢旺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儿童龋病(ECC)的主要致病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984名2~4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并对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ECC的患病率为19.2%,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提示,在ECC的发病过程中,釉质发育缺陷、新生儿早产和口腔卫生不良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儿童含奶嘴睡觉的习惯并不是惟一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儿童龋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釉质发育缺陷、新生儿早产、口腔卫生不良和含奶嘴睡觉的习惯等.
作者:廖义东;林焕彩;支青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近7年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发病因素.方法对1994年1月~2001年1月的884例先天性唇腭裂住院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唇裂合并腭裂、唇裂或伴牙槽裂、单纯腭裂分别占56.79%、22.06%和21.15%.男女比例为2.25∶1.结论多基因遗传和胚胎的环境因素包括感染、药物、精神因素是唇腭裂的重要病因.
作者:陈伟良;叶华山;潘朝斌;李劲松;庚尧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术的重要步骤,尤其在后牙根管治疗中操作难度高,费时.其方法除比较熟悉的逐步后退法、逐步深入法外,还有平衡力法、超声法和SW器械法,此外还有近年来备受瞩目的ProFile机用器械法,现对后4种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莫清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热讨暖牙胶垂直挤压术充填侧支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临床病例分析,观察热牙胶垂直挤压术充填侧支根管的效果及对根尖周炎症的治疗效果.结果 1年复查70颗患牙,2年复查42颗,3年复查19颗,均获得成功.结论热牙胶垂直挤压术使侧支根管得到良好充填.
作者:刘剑;Donald C.Yu;沈丽佳;郑佩娥;陈晓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a(OH)2预防再植牙根吸收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选择健康家犬15只,每只犬选择6颗上颌前牙进行研究.6颗上前牙,口腔外自然干燥1小时,行牙再植术,2周后实验组用Ca(OH)2,对照组用氧化锌及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6个月后处死动物光镜观察比较2组的根吸收情况.结果实验组根吸收为17.8%,对照组为46.7%.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Ca(OH)2具有减少和预防再植牙根吸收的作用.
作者:诸葛春耕;夏庆银;张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Single bond与牙釉质表面的抗剪粘接强度.方法 3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均分为3组,牙釉质上分别粘接不同的测试材料,检测各组材料的抗剪粘接强度,并观察断裂发生的部位.结果断裂均发生在粘接材料与牙釉质之间,Single bond的抗剪粘接强度达13 Mpa.与牙釉质粘接前,牙面预涂京津釉质粘接剂涂剂,Single bond的抗剪强度没有出现显著性变化.这两组分别与京津釉质粘接剂组比较,抗剪强度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ingle bond与牙釉质的抗剪粘接强度满足正畸临床要求,京津釉质粘接剂涂剂不影响Single bond的临床应用.
作者:兰青;程祥荣;贺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对三种材料制取根管印模间接制备桩核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择门诊病例68例,共108颗上前牙,分成3组,分别采用琼脂法、小木桩法、印模膏法制取根管印模,灌模,间接法制作铸造桩核.随访观察1~3年.结果三种方法中,以琼脂法取模间接制备桩核的效果好.采用该方法制作的桩核,与根管的适合性明显优于另外两种方法.小木桩法就位时较为困难,印模膏法制备的桩核易出现松动.结论利用间接法制作桩核,操作简便,方法简单,缩短了临床操作时间.采用琼脂法制取根管印模间接制备桩核的临床效果较好,因其成本较硅橡胶低,便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宋冠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颞下凹位置深,周围解剖比较复杂,其肿瘤的手术切除比较困难,特别是恶性肿瘤如不能完全切除,影响术后的治疗和生存质量.颞下凹手术径路有很多,如上侧径路、侧径路、下侧径路.前两者手术复杂而且并发症多,常不采用.后者并发症少,但因颞下凹位置高,手术较难到达.我们将下侧径路加以改进,就能进入颞下凹,并且手术野清楚.
作者:苟蜀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止血芳酸局部注射止血的效果.方法对8例腭部、咽部慢性持续性渗血予以止血芳酸加等量2%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止血,观察疗效.结果 8例腭部、咽部慢性持续性渗血均于10 min后止血.结论止血芳酸局部注射是治疗腭部、咽部慢性持续性渗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孙花;孙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调查牙科畏惧症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牙科畏惧症划分为5个等级,把门诊患者根据等级分类统计.结果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为11.73%,性别不同,初复诊,年龄不同,发生率也不相同.结论牙科畏惧症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性别、初复诊、年龄是其相关因素.
作者:张辉;张大华;朱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唇腭裂术后上颌齿槽突裂的整复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复材料有多种,如自体骨、羟基磷灰石、珊瑚人工骨、生物陶瓷和粉状蛋壳等,各有其优缺点.我科从1999年10月至今,应用异体冻干骨充填齿槽裂2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一雷;陈伟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年轻恒牙因外伤、畸形或龋病造成牙髓坏死、根尖周炎,致使牙根停止发育,临床治疗相当困难,预后较差,常常以拔牙而告终[1].为了达到有效的根尖诱导成形和保留牙齿的目的,作者近年来采用了基本控制根管感染(而不是待炎症完全消失至根尖周病变消除为止)及药物诱导的方法治疗该类患牙,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鸿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生物调节器主要适应替牙期Ⅱ类Ⅰ类分类错牙合的上牙弓狭窄、下颌后缩的低角病例.本文介绍的改良生物调节器是把生物调节器和下唇挡结合使用,不仅可矫治安氏Ⅱ类病例,而且对颏肌紧张的病例可以起到松弛的作用.它主要由带颊屏的唇弓、腭杆、下唇档和塑料基托等构成.其优点是体积较小,日夜都可以戴用,因此能持续恒定给舌和口周肌肉施加矫治力[1].
作者:叶炳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长期成功地保留无髓牙齿依赖于对其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而年轻恒牙根尖孔的闭合或者根尖屏障的形成又是进行根管治疗的前提.由此可见诱导无髓年轻恒牙根尖孔的闭合或者根尖屏障的形成即根尖诱导成形术(Apexification)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耀国;朱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