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康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袁珊

关键词:中医护理, 脑卒中, 脑梗死, 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康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当中抽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结果 90例经过中医护理后,肌力改善显效70.0%(63例),无效30.0%(27例);吞咽改善显效82.2%(74例),无效17.8%(16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康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医疗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脑室多腔积水-腹腔分流术的神经外科应用

    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因为双侧脑室下角向后角通路粘连梗阻,导致脑室内多腔扩张,局灶性脑组织水肿严重,单腔置管不能使脑积水症状缓解.采取多腔多管引流,单个分流泵调压,让该类型脑积水获得可靠分流.

    作者:潘智丰;杨帆;黄永东;石磊;王庆纶;施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新生儿黄疸的非药物性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黄色.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黄疸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引起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通过对孕期、早期新生儿进行干预、诊断和非药物性治疗,可有效预防新生儿非结合胆红素升成过多,提高胆红素的转运能力,使黄疸程度明显减轻,降低患儿因使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减轻新生儿的痛苦.

    作者:沙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虚拟仪器技术在医学电子仪器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的相关技术、系统构成以及相关模式的构建.介绍了一个虚拟仪器的开发平台:LabVIEW平台,围绕平台的特点和用处简述了其在医学电子领域的应用状况.介绍了目前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电子仪器的具体几项应用.后提出了虚拟仪器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作者:崔艳斌;陈俊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医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130例手术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给予个体化全方位护理,统计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评价护理干预的临床预防价值.结果 观察组骨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低于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采取个体化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创伤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尤春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手术室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和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手术室进行妇科、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228例,占91.20%,对照组护理满意183例,占73.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态度、手术流程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手术环境的评估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舒适度等.对准备手术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评分,并且对患者的满意度提升起到正面作用,从而能加快患者的病情康复以及提升预后质量.

    作者:林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1例急性心肌梗死确诊患者(试验组)和同期31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留取两组的血清,采用ELISA检测两组血清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与NT-proBNP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有无差别并采用上述指标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参考值,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试验组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与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NT-proBNP和三者联合为参照,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度分别为75.81%,79.03%,64.52和91.94%,特异度为59.68%,56.45%,93.55%和96.77%,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0.73,0.82和0.87.结论 肌钙蛋白T与NT-proBNP联合检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好,诊断效能较高,优于单一指标检测.

    作者:郭秀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病案错位归档的原因

    统计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错位归档病案,共30份,其中病案年份放错架11份,病案装订重叠7份,病案号错误12份.可通过让病案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病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借阅等环节制度,使其养成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来提高病案归档的准确性.

    作者:谢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鼻咽坏死清创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咽坏死清创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鼻内镜下鼻咽坏死清创术治疗.结果 经鼻内镜下清创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患者3个月后,40例的头痛及鼻臭症状均获得了明显缓解,17例鼻咽黏膜完全上皮化,1例鼻咽旁组织出现严重缺损,于鼻咽坏死9个月后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损伤颈内动脉、颅内感染、视力下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鼻咽坏死清创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头痛及鼻臭症状,提升其生命质量.

    作者:何碧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大型设备故障的原因及维修

    为找到降低故障率的预防性措施和维修策略,将大型设备故障的原因总结分类,通过建立医疗设备的使用培训、维修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制订不同的维修策略,并提出确保大型设备安全有效运行的几点建议.按照科学的维修管理,合理的维修策略,有效将医疗设备非正常损坏的概率由25%降低至5%以下.大型医疗设备故障有规律可循,正确分析原因,落实设备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

    作者:王振洲;朱弋;李朝伟;姜树勋;贺建林;周燕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研究如何在进行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来医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的3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观察组予以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效果都较好,30例均恢复听力;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基础护理,手术室护理更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姜姗;夏元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东芝DSA系统故障的分析与维修

    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在诊断治疗中是应用频率较高的设施之一,其参与诊疗工作中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为术中设备器械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如果DSA系统突发故障,必然会耽误诊疗进程,增加手术风险.因此积极对东芝DSA系统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故障的维修技术,可提高东芝DSA系统的运行效率,终达到提高诊疗工作质量的目标 [1-2].

    作者:赵辉永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于自适应混沌粒子群和支持向量机的医学图像分类

    考虑到支持向量机(SVM)在分类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会遇到的参数设置和特征选择的问题,针对现有算法效率不高、速度不快的问题,在已有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引入自适应混沌粒子群算法来优化SVM分类器的方法 .通过混沌序列和自适应函数来改善粒子群的早熟收敛、易于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同时调整惯性权重来加快收敛速度.通过仿真实验证明算法可行性,并在脑CT图像分类上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岳丽娟;姜英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脉动真空灭菌器外排水汽管路的改造

    我院于2011年6月份购进了3台山东新华XG1D型脉动真空灭菌器,已使用5年余.近期发现机器外排水汽管道腐蚀生锈,尤以室外部分为严重,外排可见的蒸汽量日益增大,严重影响了医院消毒供应的保障及周边行人的安全.经检查发现,该设备在安装时将高温高压的直排气及排水都没经过处理直接排向室外下水道里,且未做任何降温及防护措施,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作者:孙宝奇;李天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泰科PB840呼吸机的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PB840是美国泰科公司一款比较经典的高端呼吸机,其操作界面简单易学,图形界面较人性化,有自检功能,能发现错误并提供错误代码提示,临床使用满意度较高.该呼吸机在我院ICU使用比较频繁,设备管理人员配合临床加强呼吸机应用的全面质量管理和保养维护对降低故障率、减少临床风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2].现将日常使用中遇到的故障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倪瑾;李慧;吴海波;蒋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Precise医用加速器循环冷却水系统故障维修

    医用直线加速器在工作过程中,磁控管以及加速管部分散热量巨大.循环冷却水系统是保证加速器谐振频率和加速电子运动轨迹稳定工作的重要条件,采用水冷系统来保持温度的相对恒定 [1].医科达Precise直线加速器的水冷系统采用外循环水和内循环水热交换的方式进行散热,通过调节外循环水进入热交换器的流量大小来实现对内循环水温的控制.

    作者:陈座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异常妊娠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与护理

    目的 探讨异常妊娠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与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异常妊娠产妇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全面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可以采用全面护理对异常妊娠产妇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陈金凤;陈晶晶;简毅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乳腺癌早期发现并行根治性治疗,预后较好.对于乳腺癌的诊断目前较为常用的有乳腺钼靶X线摄影及MRI检查.近年来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成为乳腺癌诊断的研究热点.因此,对乳腺癌患者进行MRI检查,结合病理结果 对MIR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十分重要.现主要针对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乳腺癌的诊断及筛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刘鸿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7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 为标准,对比影像学检查结果 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二维超声诊断出良性结节51个(76.12%),恶性结节48个(82.7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出良性结节53个(79.10%),恶性结节49个(84.48%);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出良性结节65个(97.01%),恶性结节56个(96.55%).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用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胡大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医用氧舱测氧仪的精准度提升改造

    测氧仪又叫氧分析仪,是用来监测氧舱氧浓度必不可少的仪表.由于测氧仪在空气加压舱的使用过程中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氧舱内氧浓度的变化情况,及时提醒操舱人员控制进出气量.根据GB12130中规定:氧舱控制台必须配置不少于1台测氧仪.在使用中,由于空气加压舱内的氧浓度必须控制在23%以下,所以,氧舱配置的测氧仪量程为0%~30%,不能过大,其示值误差不大于3%F.S.并保证舱内氧浓度低于18%或者超过23%时,具有可同时发出声、光、工作信号的报警功能,报警误差不能超出1%,这样才能保证氧舱和氧舱内人员的安全.

    作者:黄宣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分段式穿刺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应用分段式穿刺的价值.方法 以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门诊纳入的2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均予头皮静脉穿刺,试验组选用分段式穿刺法,对照组选用传统直接穿刺法,观察比较两组的穿刺效果和家属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5 min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42.0%,家属满意率为93.0%,对照组分别为9.0%和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段式穿刺法积极用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能提高患儿短时间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作者:钟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医疗装备杂志

医疗装备杂志

主管: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