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h1/Th2平衡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影响

蔡奚梅;陆丽丹;蒋廷旺;仲丽平;邓波;肖健

关键词:肝内胆汁淤积, 妊娠, Th1/Th2细胞因子, IL-4, IL-2, TNF-α
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及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前后对上述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入院的58例ICP孕妇,并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肝功能、胆汁酸情况,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TNF-α、IL-4浓度等指标变化,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正常孕妇70例,测定上述指标后进行比较.结果 ICP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胆汁酸(TBA)、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4浓度较前下降.结论 ICP孕妇存在明确的Th1优势状态表达,Th1/Th2平衡向Th1方向偏移,经治疗后,存在Th2优势表达状态,Th1向Th2方向偏移.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阿普唑仑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阿普唑仑原料药中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等残留溶剂的方法.方法 采用DB-6246%氰丙基苯基-94%甲基聚硅氧烷毛细管柱(30 mm×0.53 mm,3.0μm),氢火焰离子检测器,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初温100℃,保持7.5 min,再以20℃/min升至210℃,保持2 min,进样口温度:200℃;检测温度:250℃;N2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1μL;分流比5:1.结果 3种溶剂在各自浓度范围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0.9995,n=6),检出限为0.05~6μg,定量限为0.17~20μg;3种残留溶剂检测稳定性1.2%~2.0%(n=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9%~101.52%,RSD为0.81%~1.37%(n=3).结论 本文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精密度及稳定性均较高,可用于阿普唑仑原料药中残留溶剂分析检测.

    作者:李青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镇静镇痛药物选择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适宜的镇静药物的使用及其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107例,根据用药的方式分为三组(A、B、C组),三组使用不同的镇静镇痛方式.A组以右美托咪定0.3μg/(kg·h)静脉维持,B组以咪达唑仑5μg/(kg·min)静脉维持,C组右美托咪定0.3μg/(kg·h)+咪达唑仑5μg/(kg·min)静脉维持,分别于术后1 h、3 h、6 h、12 h行镇静评分、面部表情镇痛评分,若中途患儿苏醒或出现烦躁则临时运用镇静药,监测术后血液循环动力学指标如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并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时追加镇静药物例数进行比较.同时分析镇静及镇痛满意度评分,术后不同时间血压、呼吸生命体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C组的镇静满意度在三组中高,分别为88%,94%,91%,95%;且三组之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04,0.005,0.043,0.000);术后各时间点C组的镇痛满意度在三组中高,分别为89%,90%,91%,94%;且三组之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为0.012,0.032,0.028,0.000);术后C组出现不良反应及再次追加镇静药物次数亦少,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同时监测术后不同时间点血压及心率等指标,发现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与咪达唑仑联合运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镇静安全有效,呼吸抑制作用小.

    作者:郎晓琴;夏培元;何菊英;刘耀;唐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引入家庭医生式服务开展2型糖尿病管理效果初探

    目的 探析引入家庭医生式服务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以70例本地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管理,即自觉到内分泌专科门诊随访,研究组引入家庭医生式服务,总结两组患者差别化管理后各指标差异.结果 研究组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从两组饮食控制、正确用药、锻炼表现、血糖监测等依从性方面,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引入家庭医生式服务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可收获满意效果,在改善患者各机体指标的同时,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不良生活习惯.

    作者:吴正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盐酸瑞芬太尼联合阿托品对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麻醉前盐酸瑞芬太尼联合阿托品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安福寺镇中心卫生院实施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前用盐酸戊乙奎醚联合芬太尼麻醉,试验组患者实施盐酸瑞芬太尼联合阿托品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在用药前两组患者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20 min后,以及用药40 min后试验组患者心率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手术开始时两组患者的疼痛计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疼痛计分在手术结束时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2 h的疼痛计分,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麻醉良好率为55%,对照组为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联合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阿托品对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各有利弊,瑞芬太尼联合阿托品对患者心率造成的影响比较大,而盐酸戊乙奎醚联合芬太尼对患者造成的精神方面影响较大,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用药.

    作者:陈家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药学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 对肺结核(PTB)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药学干预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PTB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次对照研究中,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实施由药剂师主导的药学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掌握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痰培养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及血糖控制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良好率为89.7%,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6%,分别与对照组的70.7%、22.4%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PTB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开展药学干预有助于实现合理用药,可有效改善临床效果,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用药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杨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龄患者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高龄患者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的区别,≥80岁的划分为高龄观察组,60~79岁的划分为老年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数据显示,观察组心房颤动、病窦合并传导阻滞、三束支传导阻滞或双束支传导阻滞等发生率分别为35.00%、20.00%、12.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0%、14.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房起搏阈值、心室起搏阈值等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具有风险低、安全性高等优势,与普通老年患者具有基本相同的治疗效果.

    作者:钟洁敏;张凤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某院肝胆外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专项分析

    目的 调查某院肝胆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查某院2017年9月~2017年11月肝胆外科出院病历150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150例病例中有115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7%;联合用药的比例为65.2%;抗菌药物选择以头孢呋辛为主,并常联合应用奥硝唑;抗菌药物的预防和治疗的时机控制较为合理.结论 该院肝胆外科抗菌药物选择和使用疗程较为合理,但应注意联合用药偏多的问题.

    作者:刘艳;许春宏;权利;杨运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对比评价

    目的 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抽选心血管内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就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30例)与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30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凝血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用药安全性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R)、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Barthel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均有一定疗效,但硫酸氢氯吡格雷用药后患者恢复更优,用药安全性更高.

    作者:左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复方牙痛酊对牙龈炎、冠周炎临床治疗疗效评价

    目的 研究评价复方牙痛酊对牙龈炎、冠周炎的临床治疗疗效,促进牙科诊疗水平提升.方法 将某医院口腔科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牙龈炎、冠周炎患者列为研究对象,依据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0例患者,试验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替硝唑进行治疗,试验组采取复方牙痛酊进行治疗.在进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龈炎指数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在VAS评分、龈炎指数以及治疗有效率的比较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复方牙痛酊对牙龈炎、冠周炎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患者身体健康有益.

    作者:田媛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验在慢性肾脏病中应用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验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312例慢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1-2期组、3期组、4期组、5期未透析组、5期组,对比观察5组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检验指标变化、肾小球滤过率及相关性.结果 五组患者常规凝血检验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弹力图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检验相关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凝血状态监测中,血栓弹力图相较于常规凝血检验更为敏感,在临床监测过程中应注意将二者结合应用.

    作者:杨云山;黄少兴;陈潇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

    他汀类药物除了具有调脂作用以外,还能够通过影响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改善内皮功能、抗氧化作用、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逆转心脏重构和抗心律失常等途径,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复发率与病死率.已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可以起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的作用.目前有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对因冠状动脉疾病所引发的心力衰竭具有良性影响.他汀类药物多效性在治疗心力衰竭上的作用的证据为心力衰竭治疗开创了全新的途径,也为拓展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

    作者:王振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干扰素与微波联合治疗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行干扰素与微波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诊治的98例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实施微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联合干扰素治疗,比较组间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84%比对照组77.55%高(P<0.05);观察组患者HPV转阴率73.47%比对照组42.86%高,6个月、1年内的复发率16.33%、6.12%均比对照组34.69%、20.41%低(P<0.05).结论 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经干扰素、微波联合治疗,可显著修复宫颈糜烂创面,促进HPV转阴,降低复发率.

    作者:向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万山区事业单位职工肝功能、血糖、血脂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铜仁市万山区事业单位职工肝功能、血糖、血脂异常发生率,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680名体检职工的肝功能、血糖、血脂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80例体检职工,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7.17%,血糖异常发生率3.80%,血脂异常发生率20.57%,且无论是万山区整体,还是乡镇、市区等不同工作区域的异常指标发生率,均为血脂>肝功能>血糖;乡镇体检职工中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9.12%,市区体检职工中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6.07%.结论 健康体检中肝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对代谢类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涛;沈水英;刘萍;贾亚玲;罗俊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甲泼尼龙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9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和观察组B,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抗支原体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在抗支原体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2 mg/(kg·d)和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10 mg/(kg·d),对三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热退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9.70%,其中观察组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97%优于观察组A组9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缓解时间、热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其中观察组B组患者缩短时间较观察组A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 在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应用甲泼尼龙,可以有效缩短患儿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热退时间等,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黄小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过程中,抗血小板治疗方式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且治疗结果显著,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新研发的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血小板激活及聚集过程均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有效抑制血栓发生率.本文从盐酸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相关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的相关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及不稳定心绞痛治疗过程中的相关应用三个方面对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辛克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秦息痛片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IL-37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秦息痛片(青风藤水提物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及白细胞介素-37(IL-37)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某院收治的RA患者45例,研究组23例甲氨蝶呤联合秦息痛片治疗,对照组22例患者仅应用甲氨蝶呤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RP、ESR、IL-37和Th(CD4+IL-17A+)、Treg(CD4+CD25+FoxP3+)、Th17/Treg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后研究组CRP、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h17、Th17/Tre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低,IL-37、Treg水平较高(P<0.05).结论 RA采用秦息痛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效果显著,能降低IL-17、Th17/Treg含量,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丹;刘佳钰;冯正平;吕艳艳;倪丹红;曹团平;张俊莉;王利;刘立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手法整复配合外敷龙凤接骨膏治疗闭合性骨折30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剖析手法整复配合外敷龙凤接骨膏疗法在闭合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4年2月~2017年6月接诊的300例闭合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将之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予以研究组手法整复配合外敷龙凤接骨膏治疗,予以对照组单纯手法整复治疗.综合分析两组骨折愈合的情况,比较患肢消肿时间和骨痂形成时间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比对照组的74.67%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消肿时间、骨痂形成时间以及疼痛减轻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手法整复治疗闭合性骨折患者辅以外敷龙凤接骨膏治疗,可有效促进其骨折创口愈合,减轻疼痛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田召彦;田茂宁;田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泮托拉唑预防急性脑梗死并发应激性溃疡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预防急性脑梗死并发应激性溃疡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成63例观察组和63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63例中,显效28例,有效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63例中,显效20例,有效22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66.6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临床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泮托拉唑预防急性脑梗死并发应激性溃疡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

    作者:王战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湘潭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需求意愿及培训效果评估

    目的 了解湘潭市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普及现状,研究急救知识普及的社会意义与价值.方法 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法对湘潭市163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现场进行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结果 培训前,自救、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培训需求意愿较强,高学历人群互救意愿较文化教育水平低的人群低.培训后,所有参与培训的居民自救互救意愿均明显提高.培训前高学历、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对急救常识了解程度较高.结论 社区居民对急救知识、技能普及需求意愿强.急救知识、技能有助于提高突发疾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建议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宣传,提高社区居民急救知识知晓率及急救技能.

    作者:胡艳娟;赵佩安;龙飞华;马有根;李平凡;李意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醇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差异,探讨非布司他应用价值.方法 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非布司他组及别嘌醇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健康宣教和饮食干预,有合并症的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先给予秋水仙碱治疗,其后非布司他组患者口服非布司他40 mg,每天1次;别嘌醇组予别嘌醇100 mg,每天3次.结果 治疗前两组尿酸水平(524.67±80.15)μmol/L vs.(519.58±79.27)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以后两组尿酸水平均有所下降,但非布司他组4周后(402.38±52.39)μmol/L、8周后(380.25±47.76)μmol/L均低于别嘌醇组的(463.23±48.34)μmol/L、(427.24±45.68)μmol/L(P<0.05);非布司他组治疗总有效98.00%,高于别嘌醇组的80.00%(P<0.05);非布司他组药物不良反应6.00%,低于别嘌醇组的20.00%(P<0.05).结论 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程长、危害大的疾病,非布司他的临床疗效较为可靠,降尿酸的作用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施红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