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辛克江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 冠心病, 治疗, 进展
摘要: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过程中,抗血小板治疗方式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且治疗结果显著,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新研发的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血小板激活及聚集过程均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有效抑制血栓发生率.本文从盐酸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相关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过程中的相关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及不稳定心绞痛治疗过程中的相关应用三个方面对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

    目的 研究使用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收治的30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0例患者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而观察组151例患者在进行多潘立酮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阿米替林.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67%,而观察组为96.6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整体效果要好于单独使用多潘立酮.

    作者:杨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头晕、耳鸣、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血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与对照组的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较轻,安全可靠.

    作者:张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结核分枝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技术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健康人群、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T-SPOT.TB、腺苷脱氨酶(ADA)、结核抗体(TB-Ab)、痰涂片的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结核组的T-SPOT.T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非结核组、恶性组(P<0.05),后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期分泌抗原靶蛋白(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结合检测的阳性率增高.T-SPOT.TB对于结核组总的敏感性为91.2%,总特异性为91.7%,总的准确率为91.4%,总的约登指数为0.829,相较单一抗原的指标均升高,相较于ADA和TB-Ab各项指标均增高,单一抗原比较,ESAT-6各项诊断指标均比CFP-10高.痰涂片的特异性达100%,但敏感性极低(8.8%).结论 T-SPOT.TB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比较好的方法,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段爱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5年1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方法)和对照组(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方法),每组均为26例.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含量、谷草转氨酶(AST)、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以及Child-Pugh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22/26),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1.54%(16/26),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血清白蛋白含量、AST、HA、CⅣ、LN、PC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ALT、血清白蛋白含量、AST、HA、CⅣ、LN、PCⅢ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Child-Pug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颇为理想.

    作者:敖红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瑞巴派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瑞巴派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加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瑞巴派特.结果 治疗前两组消化性溃疡患者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以后两组均下降,观察组上腹痛、反酸、腹胀、嗳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镜检查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瑞巴派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降,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徐理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无痛分娩对产妇产程和分娩情况的影响效果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对产妇产程和分娩情况的影响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4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入住80例分娩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0例.分别采用常规分娩方式与无痛分娩方式.比较两组产妇相关指标、分娩产程时间、镇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宫缩乏力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产后出血量均分别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产妇第二产程与第三产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产妇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痛分娩能够有效缩短产妇产程周期,改善妊娠结局,缓解产妇的痛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西药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探讨及应对措施

    目的 探讨西药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某院医疗实践中,在实施合理使用药物管理前后,选取共92张西药处方进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分析,其中干预前对照组46张处方,干预后的干预组46张处方,分析不合理用药因素,并根据其中的不合理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 干预组临床药物不合理使用率21.74%,明显较对照组86.96%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疗实践中,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都需要严格遵循药物使用规则,且药剂师应加强对西药药品的监督与管理及处方审核,以提高西药临床用药合理性及用药安全性,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李风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对比评价

    目的 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抽选心血管内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就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30例)与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30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凝血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用药安全性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R)、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Barthel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均有一定疗效,但硫酸氢氯吡格雷用药后患者恢复更优,用药安全性更高.

    作者:左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万山区事业单位职工肝功能、血糖、血脂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铜仁市万山区事业单位职工肝功能、血糖、血脂异常发生率,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680名体检职工的肝功能、血糖、血脂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80例体检职工,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7.17%,血糖异常发生率3.80%,血脂异常发生率20.57%,且无论是万山区整体,还是乡镇、市区等不同工作区域的异常指标发生率,均为血脂>肝功能>血糖;乡镇体检职工中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9.12%,市区体检职工中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6.07%.结论 健康体检中肝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对代谢类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涛;沈水英;刘萍;贾亚玲;罗俊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进步,以及中医学的持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中医药品,对药品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本研究针对中药制剂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以期为中药制剂的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胡嫦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硝苯地平用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硫酸镁降压,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硝苯地平进行降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共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凝血指标和血压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均有一定的变化,试验组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

    作者:单丽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方式喂养对婴儿贫血状况影响调查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喂养对婴儿贫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鸿顺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体检的728例婴儿,根据婴儿的喂养方式不同,分为A组535例(母乳喂养组)、B组62例(人工喂养组)、C组131例(混合喂养组),在婴儿6个月进行一次血红蛋白检测和体格检查,比较三组婴儿的生长发育、贫血情况.结果 三组婴儿6个月体重、身长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A组和C组贫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贫血检出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应加强对婴儿喂养的指导,嘱家属及时给婴儿补充铁剂和添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作者:郭海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醇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差异,探讨非布司他应用价值.方法 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非布司他组及别嘌醇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健康宣教和饮食干预,有合并症的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先给予秋水仙碱治疗,其后非布司他组患者口服非布司他40 mg,每天1次;别嘌醇组予别嘌醇100 mg,每天3次.结果 治疗前两组尿酸水平(524.67±80.15)μmol/L vs.(519.58±79.27)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以后两组尿酸水平均有所下降,但非布司他组4周后(402.38±52.39)μmol/L、8周后(380.25±47.76)μmol/L均低于别嘌醇组的(463.23±48.34)μmol/L、(427.24±45.68)μmol/L(P<0.05);非布司他组治疗总有效98.00%,高于别嘌醇组的80.00%(P<0.05);非布司他组药物不良反应6.00%,低于别嘌醇组的20.00%(P<0.05).结论 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程长、危害大的疾病,非布司他的临床疗效较为可靠,降尿酸的作用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施红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地中海贫血的实验室诊断进展

    地中海贫血属于一种人类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疾病,为α或者β珠蛋白链合成障碍的溶血性贫血病.在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诊断中,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与漏诊情况,需要综合应用实验室多种检查技术,观察多个指标.本研究对当前地中海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与观察指标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加强研究,发现更为有效和准确的诊断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黄珍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突发性耳聋主要是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发病时间范围基本在72 h内,并且发病原因不明确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疾病,患者听力下降情况明显,在两个相邻频率听力下降幅度超过20 dBHL.本文将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手段的新进展作为研究对象,对采用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以形成对此治疗方案的系统认识.

    作者:侯琳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双氯芬酸钠栓治疗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对外周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栓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外周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风湿关节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患者应用基础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75例患者应用双氯芬酸钠栓治疗.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双氯芬酸钠栓治疗效果理想.

    作者:唐绪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枕后位产妇采用产程体位干预配合视频宣教对分娩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在枕后位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体位干预配合视频宣教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某院妇产科收治的160例枕后位孕产妇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产程体位干预同时配合给予视频宣教.对比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情况,根据观察指标评价产程体位干预配合视频宣教对枕后位孕产妇分娩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为(185.9±24.6)mL,对照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为(264.7±26.5)mL,观察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孕产妇的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枕后位产妇,在分娩时采取产程体位干预配合视频宣教可以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纪杰;苗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自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具有急性激越症状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PANSS总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的指标水平均较高;与对照组的PANSS总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指标水平较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拉西酮注射液可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舍曲林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舍曲林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舍曲林治疗方式,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治疗和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差异.结果 观察组综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HAMD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舍曲林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相较于常规曲舍林药物手段,见效快且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够有效修复神经功能.

    作者:赵翠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平均分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法予以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其效果更加明显,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更好.

    作者:何超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