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忠琛
目的 研究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产后出血产妇入院时间分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经宫体注射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产妇则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予以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果 显示,对照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为(188.9±60.8)mL,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为(130.6±58.4)mL(P<0.05);同时,对比两组产妇止血时间与并发症,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过程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效果显著,能在缩短止血时间的同时,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的产生,保障产妇分娩安全.
作者:黄达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鳖甲煎丸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鳖甲煎丸治疗,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LN、HA、IV-C、PCⅢ和LSM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TBiL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基础上联合鳖甲煎丸治疗,能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主要是由药品管理部门为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而制定的制度,可加强市场上药品的管理,但是现下我国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以及监测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制约着药品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本次主要以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我国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
作者:魏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前牙即刻种植修复中应用不翻瓣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84例接受前牙即刻种植修复的患者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前者以常规翻瓣方式进行手术,后者则以不翻瓣方式进行手术,以红色美学指数(PES)、牙槽骨吸收水平等为标准对两组修复效果进行评析.结果 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研究组的PES指数均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的牙槽骨吸收量均明显更少(P<0.05).结论 前牙即刻种植修复中应用不翻瓣技术可显著提升修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牛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门诊筛查时机与筛查方案,以便将诊断时间适当提前,提高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治愈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符合我国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诊断和英国Swansea诊断标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收治时间为2009年1月~2016年1月.同时通过文献搜索、图书馆检索得到的部分美国、英国产科数据.通过将以上数据对比分析,得到符合临床情况的门诊筛查时机与切实可行的筛查方案.结果 通过对2009年1月~2016年1月七年间收治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病死率、产儿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且国内诊断标准比英国Swansea诊断标准检出率高(P<0.05).各项指标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细胞总数和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均大于90%,而低血糖、高血氨等症状发生率较低,处于30%以下.结论 门诊筛查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血常规、肝功能检查作为一线指标,预警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李方;徐彩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西那卡塞在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血液透析治疗后SHP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磷结合剂、维生素D类似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那卡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钙均显著升高(P<0.05),血磷、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甲状旁腺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那卡塞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后SHPT患者具有理想疗效,能够显著降低血磷、ALP、iPTH水平,同时缩小甲状旁腺体积,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卫燕东;赵怡蕊;朱玲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50例行无痛纤支镜检查的患者,纳入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对照组行利多卡因喷雾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观察组行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检查中的麻醉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R、MAP、SpO2监测值、检查时呛咳情况更为理想(P<0.05).结论 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行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静脉麻醉能够较好维持检查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情况、血氧饱和度的稳定性,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高培珍;李海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葵花护肝片在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中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近2年来我院就诊的正常肝功能的高脂血症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进行对照观察,即对照组患者单纯性口服非诺贝特,观察组患者使用葵花护肝片联合非诺贝特,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应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脂都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中,在药物使用后,有39例肝功能正常,21例出现肝损害,其中肝轻度损害11例,中度损害6例,重度损害4例;观察组患者中,在药物使用后,有59例肝功能正常,1例出现肝损害,为肝轻度损害,组间肝损害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有5例出现腹泻反应;有4例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反应.在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乏力反应;有2例出现恶心反应;有2例出现腹胀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葵花护肝片在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过程中对药物性肝损伤有预防作用.
作者:陈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将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加痰热清雾化吸入,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雾化吸入.结果 研究组在临床疗效以及肺功能情况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雾化吸入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症状.
作者:刘海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采用抗雌激素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100例,均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患者采用常规长春瑞滨+顺铂静滴化疗治疗,观察组(n=5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托瑞米芬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乳腺癌患者总有效率为72.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便秘、肝肾功能异常、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等毒副作用率为16.0%,对照组为18.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乳腺癌病例,在行常规化疗治疗的基础上,取抗雌激素类药托瑞米芬加用,可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生存质量得以大程度改善,且毒副作用轻,具较高安全性.
作者:陈艳;李东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泮托拉唑钠临床常用剂量治疗急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98例急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7例和5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泮托拉唑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63%,复发率为4.2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61%(P<0.05).结论 泮托拉唑钠临床常用剂量治疗急性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王进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导致咳嗽的临床用药治疗进行探究,以期为今后该疾病治疗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随机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所收治的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施以复方甲氧那明+酮替芬+抗菌药物治疗;B组则采取复方甲氧那明+酮替芬;C组患者则采取抗菌药物治疗.三组患者经相同疗程治疗后,对其治疗前后气道反应性级别、咳嗽与咳痰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发现:①三组患者治疗后气道反应性级别对比中,A组>B组>C组;②三组患者治疗后咳嗽与咳痰症状评分对比中,A组B组>C组,而在停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减轻直至消失.结论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患者施以复方甲氧那明联合酮替芬,并根据患者咳嗽有无细菌感染而决定是否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其治愈效果好,且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咳嗽症状.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患者86例,均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药展开救治,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7.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上升到74.4%,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有效治疗后,CRP、BUN、Scr、GFR、24 h尿蛋白量均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诱发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疾病的主要因素是存在严重感染、病毒性药物、恶性高血压等,临床采取加强感染控制、控制诱因等综合性治疗措施,并辅以中医药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作者:黎向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降低门诊处方调剂内部差错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干预前的差错作为对照组,分析造成内部调剂差错的原因,采用PDCA循环法拟定对策,评估实施效果,第一阶段干预后的差错作干预1组,第二阶段干预后的差错作干预2组,将组间差错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差错的发生率分别降至0.17%、0.09%,门诊调剂室的管理工作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 PDCA循环的开展有效减少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门诊调剂室日常的药品调剂工作更加准确、快捷和高效,降低了调剂差错率.
作者:赵金凤;阮志勇;吴丽华;陈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胰高血糖素样多肽类似物(GLP-1类似物)是近年广泛使用的新型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具有与人GLP-1相似的作用机理和类似功效.本文通过对两种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临床耐受及不良反应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推进GLP-1类似物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应用.
作者:李丽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运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予以基本治疗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而在基础治疗无效的基础上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34例患者为试验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59%),同时试验组患者出血量(106.8±20.2)mL较对照组出血量(985.5±65.5)mL更少,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效果显著,不但降低了出血量,而且提升了治疗效果.
作者:蔡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因内科急性腹痛收治入院的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8例.综合评价小儿内科急性腹痛针对性治疗方案.结果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主要病因有急性胃肠炎、细菌病毒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炎、肠扭转、肠套叠、阑尾炎、肠痉挛、胆结石.经过治疗,76例痊愈,2例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100%,并未出现漏诊、误诊的病例.治疗后患儿痛觉问卷得分为(48.71±5.43)分,较治疗前的(61.12±12.71)得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脏腑娇嫩,若发生内科急性腹痛的病因较为复杂多样,需密切与患儿家属保持联系,详细咨询病情病史,清晰把握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病情及时选择合理治疗方法获得显著疗效.
作者:殷清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将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作为靶标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研究.方法 选择18例HCC病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6例HCC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的切除标本ERCC1基因进行测定,根据不同ERCC1表达水平制定治疗方案,并在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转移或复发,死亡情况和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有12例ERCC1高水平表达,6例低水平表达.高水平表达患者应用卡培他滨结合吉非替尼进行治疗,低水平表达患者使用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ALT较治疗前水平均有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或转移病例仅为3例,显著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人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死亡患者生存时间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ERCC1表达水平分析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个性化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许海周;钱锦华;陈骁;孙甫兰;赵新磊;陆俊杰;张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改善作用进行对比.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AMD、UPDS及HAMA的改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UPDS及HAM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UPDS及HAMA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AMD、UPDS及HAMA评分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86%比对照组73.81%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西酞普兰治疗,且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作者:史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西药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同时按照抗菌药物等级、品种等进行归纳性统计分析,并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来对抗菌药物等级管理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 西药房中各个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正在逐年升高之中,但总药品销售比例正在逐渐下降之中,用药额度前三位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经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管理后,一线及三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正在逐渐下降之中,二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正在逐渐上升之中.结论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应用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但同时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科室医生、临床药师等的努力下才能将其进行解决,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西药房抗菌药物的合理管理效果.
作者:叶长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