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

黎向润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 急性肾损伤, 中西医结合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患者86例,均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药展开救治,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7.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上升到74.4%,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有效治疗后,CRP、BUN、Scr、GFR、24 h尿蛋白量均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诱发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疾病的主要因素是存在严重感染、病毒性药物、恶性高血压等,临床采取加强感染控制、控制诱因等综合性治疗措施,并辅以中医药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应用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在防治产妇产后出血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存在产科剖宫产指征和产后出血潜在因素的高危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分娩后静脉滴注20 U的缩宫素,宫体注射20 U缩宫素,如果产妇宫缩情况不佳,继续对产妇应用20 U的缩宫素.研究组产妇在胎儿分娩后,静脉滴注20 U缩宫素,宫体注射250μg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如产妇宫缩情况不佳,应在间隔15 min后再次应用250μg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手术后2 h、24 h的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产妇手术后2 h、24 h的出血量分别为(221.2±59.6)mL、(299.0±72.7)mL,对照组产妇手术后2 h、24 h的出血量分别为(358.2±62.6)mL、(457.4±82.8)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7%(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和缩宫素,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术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作者:朱妙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西那卡塞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西那卡塞在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血液透析治疗后SHP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磷结合剂、维生素D类似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那卡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钙均显著升高(P<0.05),血磷、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甲状旁腺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那卡塞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后SHPT患者具有理想疗效,能够显著降低血磷、ALP、iPTH水平,同时缩小甲状旁腺体积,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卫燕东;赵怡蕊;朱玲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锥形束CT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当前,影像学技术在口腔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口腔临床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中并没有涉及到口腔颌面面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讲解,但是CBCT本身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且扫描速度较快等众多优点,在口腔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就对CBCT像学检查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作者:丁有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病理与内镜表现对照

    目的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病理特征及其内镜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在2011年1月~2016年9月入院诊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随机抽选86例患者进行分析,选择内镜方案对其进行检查,并与胃窦病理结果 客观对照.结果 接受内镜检查后,发现患者均存在着慢性炎症,60例(69.77%)患者萎缩并发肠上皮化生症状,19例(22.09%)患者萎缩并发上皮内瘤变以及肠上皮化生症状,病理结果 与传统内镜结构中的萎缩表现之间有19例相符,符合率达22.09%(P<0.05),若限定于白相,则病理结果 与血管透见之间有11例相符,符合率达12.79%(P<0.05).此外,52例患者内镜单表现主要是红相,符合率是60.47%(P<0.05).结论 选择传统内镜方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诊断,发现其诊断结果 缺乏可靠性,因此在临床诊断工作中,除了要对传统内镜方案进一步优化外,还要行黏膜活检操作,明确患者病理信息,以提升疾病诊断质量.

    作者:董洪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临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主要是由药品管理部门为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而制定的制度,可加强市场上药品的管理,但是现下我国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以及监测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制约着药品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本次主要以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我国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

    作者:魏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葵花护肝片在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中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葵花护肝片在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中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近2年来我院就诊的正常肝功能的高脂血症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进行对照观察,即对照组患者单纯性口服非诺贝特,观察组患者使用葵花护肝片联合非诺贝特,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应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脂都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中,在药物使用后,有39例肝功能正常,21例出现肝损害,其中肝轻度损害11例,中度损害6例,重度损害4例;观察组患者中,在药物使用后,有59例肝功能正常,1例出现肝损害,为肝轻度损害,组间肝损害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有5例出现腹泻反应;有4例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反应.在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乏力反应;有2例出现恶心反应;有2例出现腹胀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葵花护肝片在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过程中对药物性肝损伤有预防作用.

    作者:陈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西药房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西药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同时按照抗菌药物等级、品种等进行归纳性统计分析,并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来对抗菌药物等级管理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 西药房中各个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正在逐年升高之中,但总药品销售比例正在逐渐下降之中,用药额度前三位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经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管理后,一线及三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正在逐渐下降之中,二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正在逐渐上升之中.结论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应用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但同时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科室医生、临床药师等的努力下才能将其进行解决,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西药房抗菌药物的合理管理效果.

    作者:叶长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 探究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因内科急性腹痛收治入院的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8例.综合评价小儿内科急性腹痛针对性治疗方案.结果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主要病因有急性胃肠炎、细菌病毒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炎、肠扭转、肠套叠、阑尾炎、肠痉挛、胆结石.经过治疗,76例痊愈,2例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100%,并未出现漏诊、误诊的病例.治疗后患儿痛觉问卷得分为(48.71±5.43)分,较治疗前的(61.12±12.71)得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脏腑娇嫩,若发生内科急性腹痛的病因较为复杂多样,需密切与患儿家属保持联系,详细咨询病情病史,清晰把握临床表现结合相应的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病情及时选择合理治疗方法获得显著疗效.

    作者:殷清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妊娠期及产后早期盆底肌肉锻炼的研究进展

    盆底肌肉主要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当盆底受到创伤、感染或退化后,则会造成盆底张力降低,并出现症状损伤、盆底肌肉的收缩功能下降等,进而导致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研究表明,该疾病多发生于女性妊娠期或产后早期,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盆底肌肉的恢复,则容易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女性生殖道损伤、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不利于女性的健康.本文主要对妊娠期及产后早期盆底肌肉锻炼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及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给予氯吡格雷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同时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持续治疗20 d后,对比两组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研究组总好转率为95.2%,与对照组的71.4%比较更具临床优势(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各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获得改善(P<0.05),而研究组的改善效果更优(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给予氯吡格雷联合灯盏花素治疗可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血液流变学,值得临床加以重视并推广应用.

    作者:刘亮;宁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与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就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治疗与三联药物治疗,为期2个月,采集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症状,分析三联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愈率、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各指标恢复程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联药物使用提高了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进一步改善患者各指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刘恒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取186例纳入到研究对象范围中,186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两组,对照组93例,研究组93例,对照组接受利培酮治疗,研究组接受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将两组治疗状况进行对比研讨.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88.17%比对照组69.89%要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3%与对照组8.60%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考虑采用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疗效明确,不良反应低,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罗光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分析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124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钢板内固定法,试验组患者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术后关节恢复优良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以上数据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法,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陈军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地奥司明片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在肛肠科手术后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地奥司明片和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在临床肛肠科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肛肠科收治的手术后采取地奥司明片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的33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单纯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的2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伤口疼痛、出血、水肿、肉芽组织生成、平均愈合时间等情况,将结果 得到的各项数值开展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330例患者术后伤口出血、水肿、疼痛情况,术后正常肉芽组织生成率,术后平均愈合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奥司明片和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在肛肠科手术后应用,可以显著缓解患者伤口疼痛、出血和水肿情况,促进肉芽组织生成,减少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叶青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在内科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2015年收治的8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内科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效果.结果 88例患者进行6~14 d治疗后,其中60例痊愈,20例病情有所好转,8例出现了病情恶化,在治疗效果方面有效率为90.91%.患者的临床指标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胰腺炎进行内科治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马洪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及药物研究进展

    本文围绕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作用原理、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讨论,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作者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建议.

    作者:李金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在轻中度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4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观察组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高血压治疗总有效率为82.3%,与对照组的79.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仅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具有相似的轻中度高血压治疗效果,但左旋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是长期降压的理想药物.

    作者:张金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目的 分析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9月采用中药治疗且出现不良反应的121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探讨不良反应的解决对策.结果 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药物配伍不当、未实施辨证治疗、炮制方法不当、用量不当、煎煮不当及个体差异等,其中用量不当所占比例高为28.10%,其次为药物配伍不当(22.31%).结论 诱发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为药物配伍不当、未实施辨证治疗、炮制方法不当、用量不当及个体差异等,故临床应加强中药知识学习及中药用药安全管理,控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周小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效果初步分析

    目的 探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1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硫唑嘌呤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内镜下黏膜恢复有效率(100.00%、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86.21%、82.76%)(P<0.05).观察组血沉(ESR)、C反应蛋白(CPR)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英夫利昔单抗可以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肠道黏膜愈合,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樊丽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抗雌激素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采用抗雌激素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100例,均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患者采用常规长春瑞滨+顺铂静滴化疗治疗,观察组(n=5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托瑞米芬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乳腺癌患者总有效率为72.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便秘、肝肾功能异常、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等毒副作用率为16.0%,对照组为18.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乳腺癌病例,在行常规化疗治疗的基础上,取抗雌激素类药托瑞米芬加用,可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生存质量得以大程度改善,且毒副作用轻,具较高安全性.

    作者:陈艳;李东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