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

陈军号

关键词: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四肢骨折,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124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钢板内固定法,试验组患者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术后关节恢复优良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以上数据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法,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及优越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其优越性.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TACE治疗,研究组则采取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临床效果,以及随访1年、2年生存率,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则为40.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随访1年、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癌患者采取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近期效果,而且可以提高远期生存率,优势明显,值得借鉴.

    作者: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独活寄生汤结合整体推拿对老年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结合整体推拿治疗老年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老年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独活寄生汤结合整体推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功能受限、实验室检查异常评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结合整体推拿治疗老年风湿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受限,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刘金山;李迪;金花;武首先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ESD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期间采用ESD进行治疗的13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选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进行治疗的12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通过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而完全切除率对比显示,研究组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上消化道病变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张永;徐敏;朱艺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锥形束CT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当前,影像学技术在口腔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口腔临床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中并没有涉及到口腔颌面面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讲解,但是CBCT本身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且扫描速度较快等众多优点,在口腔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就对CBCT像学检查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作者:丁有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运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予以基本治疗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而在基础治疗无效的基础上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34例患者为试验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59%),同时试验组患者出血量(106.8±20.2)mL较对照组出血量(985.5±65.5)mL更少,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效果显著,不但降低了出血量,而且提升了治疗效果.

    作者:蔡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性在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在结核病辅助诊断中,应用Xpert MTB/RIF对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性检测价值.方法 以TB培养结果 作为本次试验所参考的金标准,2014年3月~2015年3月,选取临床诊断为结核病的患者300例,分别行Xpert MTB/RIF实验和TB培养.结果 将自300例结核病患者获取的标本分别行Xpert MTB/RIF实验和TB培养,应用Xpert MTB/RIF法检测结果 示192份为阳性,应用TB法检测结果 示154份为阳性,以TB检测结果 作判断金标准,得出Xpert MTB/RIF检测灵敏度为96.1%,得出特异度为69.9%,对TB培养和Xpert MTB/RIF行Kappa检验,具较好一致性(K=0.661).在经TB培养获取的154份阳性标本中,采取Xpert MTB/RIF实验的方式,检出含结核分枝杆菌的标本共148份.其中,由TB进行培养的阳性痰液标本146份中,经Xpert MTB/RIF实验,结果 相同140份,为95.9%阳性符合率.TB培养阳性胸水标本8份,经Xpert MTB/RIF实验,结果 均呈阳性,为100%阳性符合率.经Xpert MTB/RIF实验,在获取的阳性标本中,MTB对RIF耐药的特异度为92.9%,敏感度为70.0%.结论 在对结核病患者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时,Xpert MTB/RIF检测法与TB培养法具高度一致性,在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方面及对利福平耐药方面,应用前景均较理想.

    作者:李明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睡眠干预对社区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采用睡眠干预这个方法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就诊的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在高血压规范管理的同时口服美托洛尔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睡眠干扰处理,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和血压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脉压、PSQI评分及收缩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基础药物联合睡眠干扰来治疗社区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ERCC1分析在原发性肝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将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作为靶标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研究.方法 选择18例HCC病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6例HCC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的切除标本ERCC1基因进行测定,根据不同ERCC1表达水平制定治疗方案,并在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转移或复发,死亡情况和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有12例ERCC1高水平表达,6例低水平表达.高水平表达患者应用卡培他滨结合吉非替尼进行治疗,低水平表达患者使用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ALT较治疗前水平均有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或转移病例仅为3例,显著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人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死亡患者生存时间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ERCC1表达水平分析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个性化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许海周;钱锦华;陈骁;孙甫兰;赵新磊;陆俊杰;张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疏血通与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疏血通与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则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SS评分为(14.34±1.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12±3.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相比,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效果更好.

    作者:李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50例行无痛纤支镜检查的患者,纳入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对照组行利多卡因喷雾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观察组行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检查中的麻醉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R、MAP、SpO2监测值、检查时呛咳情况更为理想(P<0.05).结论 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行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静脉麻醉能够较好维持检查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情况、血氧饱和度的稳定性,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高培珍;李海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滴虫性阴道炎应用替硝唑与奥硝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 对滴虫性阴道炎应用替硝唑与奥硝唑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收治的已确诊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00例,在入院时给予编号平均分组,将双号与单号分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应用奥硝唑治疗,对照组选择替硝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总有效率与症状评分.结果 ①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且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滴虫性阴道炎应用替硝唑与奥硝唑治疗的临床疗效均较好,与替硝唑相比,奥硝唑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高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及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化脓性脑膜炎的新生儿20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100例为同期我院健康新生儿.对比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研究组患儿预后,死亡者与未死亡者临床资料等.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进行随访,中上智能27例,中等智能73例.后遗症者8例,其中3例表现为神经心理发育落后,5例表现为运动障碍.研究组中死亡者与未死亡者早产、低体重、就诊时间小于1 d、热峰大于39℃、拒奶、反应差、嗜睡、抽搐、惊厥、烦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死亡者与未死亡者在白细胞异常、血培养阳性、潘氏试验阳性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营养药物用药、地塞米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可能与抽搐、惊厥、烦躁有关.

    作者:文艺;唐成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循证个体化处理应用于临床骨科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循证个体化应用在临床骨科治疗中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前瞻性循证个体化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100例患者接受循证个体治疗之后产生显著效果,其平均住院费显著降低,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病情的认知程度也有所提升,专业知识得到丰富.结论 骨科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接受循证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够从根本上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还能够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医患关系的改善、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和推广.

    作者:王培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钙离子拮抗剂(CCB)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选取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131例,依据用药方案的差异,分成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67例接受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两组均以持续用药8周为观察期,比较两组降压效果、药物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SBP(131.24±18.56)mmHg、DBP(79.58±14.09)mmHg、MAP(96.80±14.12)mmHg、PP(51.66±10.73)mmHg,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10.45%)和对照组(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B联合ARB治疗老年高血压对改善患者血压状况有显著疗效,药物有效性高,安全性好,适宜临床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

    作者:商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在全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麻醉方式,研究组则应用基于双频谱脑电图(BIS)监测的麻醉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清醒、手术疼痛、记忆力下降等情况,通过综合评价和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清醒、术中出现疼痛、记忆力下降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综合评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深度监测在全麻手术中应用可有效预防术中患者清醒及疼痛的发生,减少麻醉药使用剂量,缩短术后清醒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魏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鳖甲煎丸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鳖甲煎丸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鳖甲煎丸治疗,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肝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LN、HA、IV-C、PCⅢ和LSM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TBiL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基础上联合鳖甲煎丸治疗,能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手术治疗肾结石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肾结石患者采取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接诊的肾结石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经皮肾镜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手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相比经皮肾镜手术治疗而言,尽管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而且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值得借鉴.

    作者:佟双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4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变化和经治疗后再次出现阳性抗体的情况.结果 经不同药物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肝功能指标变化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经随访,试验组阳性抗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应用熊去氧胆酸药物治疗后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抗体阳性的发生率.

    作者:吴文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病理与内镜表现对照

    目的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病理特征及其内镜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在2011年1月~2016年9月入院诊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随机抽选86例患者进行分析,选择内镜方案对其进行检查,并与胃窦病理结果 客观对照.结果 接受内镜检查后,发现患者均存在着慢性炎症,60例(69.77%)患者萎缩并发肠上皮化生症状,19例(22.09%)患者萎缩并发上皮内瘤变以及肠上皮化生症状,病理结果 与传统内镜结构中的萎缩表现之间有19例相符,符合率达22.09%(P<0.05),若限定于白相,则病理结果 与血管透见之间有11例相符,符合率达12.79%(P<0.05).此外,52例患者内镜单表现主要是红相,符合率是60.47%(P<0.05).结论 选择传统内镜方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诊断,发现其诊断结果 缺乏可靠性,因此在临床诊断工作中,除了要对传统内镜方案进一步优化外,还要行黏膜活检操作,明确患者病理信息,以提升疾病诊断质量.

    作者:董洪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展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少见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其主要发病原因是在儿童期下呼吸道受到病毒感染,病理主要特征为炎症反应和组织纤维化引起的支气管病变,临床普遍表现为喘鸣、咳嗽、喘息、气促,常用肺部CT、临床表现等辅助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诊断.在治疗方面尚无特异方法,主要依靠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本文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诊治方法进一步完善,分析了近年来该病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吴会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