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RCC1分析在原发性肝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许海周;钱锦华;陈骁;孙甫兰;赵新磊;陆俊杰;张小燕

关键词:ERCC1, 原发性肝癌, 个性化治疗
摘要:目的 将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作为靶标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研究.方法 选择18例HCC病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6例HCC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的切除标本ERCC1基因进行测定,根据不同ERCC1表达水平制定治疗方案,并在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转移或复发,死亡情况和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有12例ERCC1高水平表达,6例低水平表达.高水平表达患者应用卡培他滨结合吉非替尼进行治疗,低水平表达患者使用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ALT较治疗前水平均有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或转移病例仅为3例,显著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人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死亡患者生存时间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ERCC1表达水平分析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个性化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抗骨增生片联合推拿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抗骨增生片联合推拿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42例跟骨骨质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醋酸曲安缩松联合盐酸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抗骨增生片联合推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92.9%,与对照组77.5%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2,P<0.05).结论 抗骨增生片联合推拿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疗效肯定,凸显着中医内外合治骨科病症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孙宝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西药房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西药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同时按照抗菌药物等级、品种等进行归纳性统计分析,并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来对抗菌药物等级管理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 西药房中各个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正在逐年升高之中,但总药品销售比例正在逐渐下降之中,用药额度前三位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经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管理后,一线及三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正在逐渐下降之中,二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正在逐渐上升之中.结论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应用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但同时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科室医生、临床药师等的努力下才能将其进行解决,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西药房抗菌药物的合理管理效果.

    作者:叶长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前牙即刻种植修复中应用不翻瓣技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前牙即刻种植修复中应用不翻瓣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84例接受前牙即刻种植修复的患者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前者以常规翻瓣方式进行手术,后者则以不翻瓣方式进行手术,以红色美学指数(PES)、牙槽骨吸收水平等为标准对两组修复效果进行评析.结果 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研究组的PES指数均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的牙槽骨吸收量均明显更少(P<0.05).结论 前牙即刻种植修复中应用不翻瓣技术可显著提升修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牛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脂质体载药技术在抗结核药物肺部给药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广泛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制,而抗结核药物脂质体经肺部给药的研究应用尚不多见.此文介绍脂质体的基本特性,脂质体肺部给药的特点,肺部给药的方式和在抗结核药物中的应用.新的给药技术和制剂技术的进步会使给药剂量更加精确,脂质体能够更加稳定地选择性的作用于靶部位,能够在特定部位快速达到且长时间维持有效药物浓度,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以此提高疗效.

    作者:李广涛;佟雷;刘金丽;刘世娟;李华阳;杜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葵花护肝片在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中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葵花护肝片在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中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近2年来我院就诊的正常肝功能的高脂血症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进行对照观察,即对照组患者单纯性口服非诺贝特,观察组患者使用葵花护肝片联合非诺贝特,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应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脂都明显下降.对照组患者中,在药物使用后,有39例肝功能正常,21例出现肝损害,其中肝轻度损害11例,中度损害6例,重度损害4例;观察组患者中,在药物使用后,有59例肝功能正常,1例出现肝损害,为肝轻度损害,组间肝损害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有5例出现腹泻反应;有4例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反应.在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乏力反应;有2例出现恶心反应;有2例出现腹胀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葵花护肝片在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过程中对药物性肝损伤有预防作用.

    作者:陈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ERCC1分析在原发性肝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将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作为靶标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研究.方法 选择18例HCC病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6例HCC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的切除标本ERCC1基因进行测定,根据不同ERCC1表达水平制定治疗方案,并在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转移或复发,死亡情况和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有12例ERCC1高水平表达,6例低水平表达.高水平表达患者应用卡培他滨结合吉非替尼进行治疗,低水平表达患者使用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ALT较治疗前水平均有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或转移病例仅为3例,显著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人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死亡患者生存时间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ERCC1表达水平分析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个性化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许海周;钱锦华;陈骁;孙甫兰;赵新磊;陆俊杰;张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ESD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期间采用ESD进行治疗的13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选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进行治疗的12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通过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而完全切除率对比显示,研究组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上消化道病变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张永;徐敏;朱艺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取消低价药品高零售限价对药品可及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低价药品取消高零售限价对药品可及性的影响.方法 从医院HIS系统中调取,2015年7月~2016年11月,某院药品价格调整的相关数据,对比药品价格调整前后,药品供应的变化情况.分析取消低价药品高零售限价对药品可及性的影响.结果 2015年7月~2016年11月期间,某院共有21种低价药品进行了价格调整,均为上调,调价次数1~2次,日均费用上调金额0.19~35.99元.4种低价药品因为断货更换了厂家.17个品种订单配送率升高,升高比例5%~100%,4个品种配送率不变.结论 取消低价药品高零售限价对药品可及性有促进作用.

    作者:康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睡眠干预对社区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采用睡眠干预这个方法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就诊的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在高血压规范管理的同时口服美托洛尔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睡眠干扰处理,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和血压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脉压、PSQI评分及收缩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基础药物联合睡眠干扰来治疗社区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临床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在全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麻醉方式,研究组则应用基于双频谱脑电图(BIS)监测的麻醉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清醒、手术疼痛、记忆力下降等情况,通过综合评价和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清醒、术中出现疼痛、记忆力下降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综合评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深度监测在全麻手术中应用可有效预防术中患者清醒及疼痛的发生,减少麻醉药使用剂量,缩短术后清醒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魏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及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给予氯吡格雷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同时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持续治疗20 d后,对比两组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研究组总好转率为95.2%,与对照组的71.4%比较更具临床优势(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各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获得改善(P<0.05),而研究组的改善效果更优(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给予氯吡格雷联合灯盏花素治疗可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血液流变学,值得临床加以重视并推广应用.

    作者:刘亮;宁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取186例纳入到研究对象范围中,186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两组,对照组93例,研究组93例,对照组接受利培酮治疗,研究组接受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将两组治疗状况进行对比研讨.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88.17%比对照组69.89%要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3%与对照组8.60%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考虑采用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疗效明确,不良反应低,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罗光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纳布啡超前镇痛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分析纳布啡超前镇痛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134例老年开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A组和B组,每组67例.A组于围术期给予纳布啡超前镇痛治疗,B组于围术期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治疗.对比术前1 d、术后2 h、6 h与12 h的IL-10(白细胞介素-10)、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与IL-6(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同时对比不同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结果 术后2 h、6 h与12 h,A组的TNF-α与IL-6浓度较B组低,A组的IL-10浓度较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6 h与12 h,A组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布啡超前镇痛可以减少老年开胸手术患者的疼痛度,减少术后的炎性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肖明东;郭玉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

    目的 探析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前500份病例医嘱,此期间未进行药学干预,设为对照组,另抽取2013年后500份病例医嘱,此期间均进行药学干预,设为研究组,两组均涉及妇科、儿科、外科、内科等科室患者,比较干预前后,两组遴选药品不当、用法用量不当、重复给药、无适应证给药方面的情况及患者服药依从性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遴选药品不当0.4%、用法用量不当0.4%、重复给药0.4%、无适应证给药0.4%、抗菌药物使用率2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药依从性89.0%、不良反应发生率21.6%,与对照组76.4%、35.6%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显著,明显改善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提高用药安全.

    作者:蒋剑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应用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在防治产妇产后出血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存在产科剖宫产指征和产后出血潜在因素的高危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分娩后静脉滴注20 U的缩宫素,宫体注射20 U缩宫素,如果产妇宫缩情况不佳,继续对产妇应用20 U的缩宫素.研究组产妇在胎儿分娩后,静脉滴注20 U缩宫素,宫体注射250μg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如产妇宫缩情况不佳,应在间隔15 min后再次应用250μg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手术后2 h、24 h的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产妇手术后2 h、24 h的出血量分别为(221.2±59.6)mL、(299.0±72.7)mL,对照组产妇手术后2 h、24 h的出血量分别为(358.2±62.6)mL、(457.4±82.8)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7%(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和缩宫素,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术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作者:朱妙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的合理用药

    目的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导致咳嗽的临床用药治疗进行探究,以期为今后该疾病治疗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随机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所收治的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施以复方甲氧那明+酮替芬+抗菌药物治疗;B组则采取复方甲氧那明+酮替芬;C组患者则采取抗菌药物治疗.三组患者经相同疗程治疗后,对其治疗前后气道反应性级别、咳嗽与咳痰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发现:①三组患者治疗后气道反应性级别对比中,A组>B组>C组;②三组患者治疗后咳嗽与咳痰症状评分对比中,A组B组>C组,而在停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减轻直至消失.结论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患者施以复方甲氧那明联合酮替芬,并根据患者咳嗽有无细菌感染而决定是否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其治愈效果好,且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咳嗽症状.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效果.方法选取92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降糖、降压、抗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的水平、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的水平、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下降更加显著,总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的联合运用前列地尔和贝那普利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非常明显的缓解蛋白尿的情况,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汤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与价值

    目的 观察使用中医针灸结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所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盲选80例,划分为对照组40例,行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推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30/4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为(10.12±0.67),观察组为(5.64±0.8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椎间盘高度以及颈椎疼痛情况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推拿与针灸结合的方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实施治疗,可实现对治疗效率的有效保障,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刘建涛;孙永康;郑树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左西替利嗪、曲尼司特联合卡介苗素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左西替利嗪、曲尼司特联合卡介苗素(BCG)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2月~2016年8月在院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选取98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左西替利嗪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左西替利嗪、曲尼司特联合卡介苗素进行治疗,探究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效果、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替利嗪、曲尼司特联合卡介苗素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几率,安全有效.

    作者:曹忠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后早期不良反应情况及发生率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早期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对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接受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30 d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发生各类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43例,发生率为43.00%;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的骨吸收抑制剂、钙剂、内分泌调节药品、骨钙素水平的使用上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调节药品的使用为诱发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骨吸收抑制剂和钙剂则属于不良反应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进行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但程度大多较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使用钙剂和骨吸收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不良反应,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杨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