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有彪
目的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期间采用ESD进行治疗的13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选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进行治疗的12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通过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而完全切除率对比显示,研究组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上消化道病变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张永;徐敏;朱艺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主要是由药品管理部门为能提高用药的安全性而制定的制度,可加强市场上药品的管理,但是现下我国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以及监测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制约着药品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本次主要以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我国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
作者:魏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价药品取消高零售限价对药品可及性的影响.方法 从医院HIS系统中调取,2015年7月~2016年11月,某院药品价格调整的相关数据,对比药品价格调整前后,药品供应的变化情况.分析取消低价药品高零售限价对药品可及性的影响.结果 2015年7月~2016年11月期间,某院共有21种低价药品进行了价格调整,均为上调,调价次数1~2次,日均费用上调金额0.19~35.99元.4种低价药品因为断货更换了厂家.17个品种订单配送率升高,升高比例5%~100%,4个品种配送率不变.结论 取消低价药品高零售限价对药品可及性有促进作用.
作者:康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抗骨增生片联合推拿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42例跟骨骨质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醋酸曲安缩松联合盐酸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抗骨增生片联合推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92.9%,与对照组77.5%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2,P<0.05).结论 抗骨增生片联合推拿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疗效肯定,凸显着中医内外合治骨科病症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孙宝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采用睡眠干预这个方法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就诊的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在高血压规范管理的同时口服美托洛尔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睡眠干扰处理,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和血压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脉压、PSQI评分及收缩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基础药物联合睡眠干扰来治疗社区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食管乳头状瘤(EP)的临床内镜特点,并加强对该病的诊疗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EP患者的临床内镜检查治疗资料.结果 EP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下病变主要位于中下段,治疗后99例患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EP为一种良性肿瘤,内镜下治疗效果良好,黏膜慢性炎症在EP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感染与EP的发病关系尚待研究.
作者:张杰;孙彦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间血药浓度监测的3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一般资料,观察所有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与用药信息.结果 30例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显示,万古霉素以静脉给药为主,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无临床参考价值的有11例,所占比例为36.67%;万古霉素治疗有效率为83.3%.2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结论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可影响到临床应用效果,需要按照标准留取标本,对患者生理状态与病理综合考虑,依据实际情况对给药方案适当调整.
作者:项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与分析联合胸腹腔镜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胸组与胸腹腔镜组,每组45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开胸组相比,胸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淋巴结清扫数目多、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腔镜组与开胸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胸腹腔镜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突出,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作者:梁霄;侯震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肠炎患儿应用头孢他啶与头孢替安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3例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头孢替安组41例和头孢他啶组42例.头孢替安组应用头孢替安治疗,头孢他啶组应用头孢他啶治疗.比较两组肠炎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患儿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用药前和用药后患儿IL-1、IL-8、TNF-α的差异.结果 头孢他啶组相比于头孢替安组肠炎治疗效果更高(P<0.05);头孢他啶组相比于头孢替安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用药前两组IL-1、IL-8、TNF-α相似,用药后头孢他啶组相比于头孢替安组IL-1、IL-8、TNF-α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肠炎患儿应用头孢他啶的效果优于头孢替安治疗的效果,可更好降低患儿机体炎症水平,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患儿可耐受.
作者:王芳;邵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运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予以基本治疗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而在基础治疗无效的基础上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34例患者为试验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59%),同时试验组患者出血量(106.8±20.2)mL较对照组出血量(985.5±65.5)mL更少,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效果显著,不但降低了出血量,而且提升了治疗效果.
作者:蔡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门诊筛查时机与筛查方案,以便将诊断时间适当提前,提高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治愈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符合我国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诊断和英国Swansea诊断标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收治时间为2009年1月~2016年1月.同时通过文献搜索、图书馆检索得到的部分美国、英国产科数据.通过将以上数据对比分析,得到符合临床情况的门诊筛查时机与切实可行的筛查方案.结果 通过对2009年1月~2016年1月七年间收治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病死率、产儿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且国内诊断标准比英国Swansea诊断标准检出率高(P<0.05).各项指标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细胞总数和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均大于90%,而低血糖、高血氨等症状发生率较低,处于30%以下.结论 门诊筛查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血常规、肝功能检查作为一线指标,预警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李方;徐彩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早期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对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接受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30 d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发生各类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43例,发生率为43.00%;与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的骨吸收抑制剂、钙剂、内分泌调节药品、骨钙素水平的使用上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调节药品的使用为诱发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骨吸收抑制剂和钙剂则属于不良反应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进行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但程度大多较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使用钙剂和骨吸收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不良反应,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杨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消乳散结胶囊治疗实验大鼠乳腺增生的动物学药理作用和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60只,以己烯雌酚和黄体酮建立乳腺增生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逍遥丸组(B组)、三苯氧胺组(C组)、消乳散结高剂量组(D组)、中剂量组(E组)以及低剂量组(F组),每组10只.分别以生理盐水、逍遥丸(200 mg/kg)、三苯氧胺(0.5 mg/kg)、消乳散结胶囊(200 mg/kg、100 mg/kg、50 mg/kg)灌胃处理.30 d后观察实验大鼠乳头大小和性激素水平,病理切片光镜下分析乳腺变化,免疫组化法分析雌激素受体改变.结果 B~F组大鼠乳头直径和高度较前显著减小(P<0.05),雌激素和泌乳素降低(P<0.05),孕激素升高(P<0.05),其中以E、F组改变为显著(P<0.05).E、F组乳腺病理改变以及雌激素受体变化显著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 消乳散结胶囊可调节性激素水平、抑制雌激素受体,对大鼠乳腺增生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毛宁;邱春丽;王茂;穆美玲;马海龙;代引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50例行无痛纤支镜检查的患者,纳入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对照组行利多卡因喷雾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观察组行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检查中的麻醉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R、MAP、SpO2监测值、检查时呛咳情况更为理想(P<0.05).结论 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行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静脉麻醉能够较好维持检查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情况、血氧饱和度的稳定性,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高培珍;李海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在防治产妇产后出血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存在产科剖宫产指征和产后出血潜在因素的高危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分娩后静脉滴注20 U的缩宫素,宫体注射20 U缩宫素,如果产妇宫缩情况不佳,继续对产妇应用20 U的缩宫素.研究组产妇在胎儿分娩后,静脉滴注20 U缩宫素,宫体注射250μg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如产妇宫缩情况不佳,应在间隔15 min后再次应用250μg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手术后2 h、24 h的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产妇手术后2 h、24 h的出血量分别为(221.2±59.6)mL、(299.0±72.7)mL,对照组产妇手术后2 h、24 h的出血量分别为(358.2±62.6)mL、(457.4±82.8)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7%(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和缩宫素,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术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作者:朱妙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按照麻醉方法选择的差异性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麻醉选择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观察组选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以及手术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未形成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气腹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经对比差异性加强,此外观察组自主呼吸用时、拔管用时、睁眼用时少于对照组,拔管5 min以及10 min后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软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选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其麻醉效果显著,有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可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徐镇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导致咳嗽的临床用药治疗进行探究,以期为今后该疾病治疗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随机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所收治的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施以复方甲氧那明+酮替芬+抗菌药物治疗;B组则采取复方甲氧那明+酮替芬;C组患者则采取抗菌药物治疗.三组患者经相同疗程治疗后,对其治疗前后气道反应性级别、咳嗽与咳痰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发现:①三组患者治疗后气道反应性级别对比中,A组>B组>C组;②三组患者治疗后咳嗽与咳痰症状评分对比中,A组B组>C组,而在停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减轻直至消失.结论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咳嗽患者施以复方甲氧那明联合酮替芬,并根据患者咳嗽有无细菌感染而决定是否联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其治愈效果好,且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咳嗽症状.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与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就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治疗与三联药物治疗,为期2个月,采集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症状,分析三联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愈率、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各指标恢复程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联药物使用提高了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进一步改善患者各指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刘恒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本文围绕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作用原理、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讨论,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作者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建议.
作者:李金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西那卡塞在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8例血液透析治疗后SHP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磷结合剂、维生素D类似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那卡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钙均显著升高(P<0.05),血磷、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甲状旁腺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那卡塞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后SHPT患者具有理想疗效,能够显著降低血磷、ALP、iPTH水平,同时缩小甲状旁腺体积,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卫燕东;赵怡蕊;朱玲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