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麻醉效果体会

徐镇杨

关键词:瑞芬太尼, 丙泊酚, 腹腔镜胆囊手术, 麻醉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90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按照麻醉方法选择的差异性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麻醉选择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观察组选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以及手术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未形成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气腹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经对比差异性加强,此外观察组自主呼吸用时、拔管用时、睁眼用时少于对照组,拔管5 min以及10 min后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经软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选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其麻醉效果显著,有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可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2月中收治的108例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患者,将10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按照临床用药方式,将患者分两组,54例研究组和54例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应用利培酮口服液配合丙戊酸镁进行治疗,用药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一段时间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0.74%,比对照组75.93%要高,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总分、PANSS中反映激越攻击行为的5个条目(PANSS-EC)、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安全性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方面均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的疗效比较明显,安全性也较高,可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陈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泮托拉唑钠临床常用剂量治疗急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泮托拉唑钠临床常用剂量治疗急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98例急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7例和5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泮托拉唑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63%,复发率为4.2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61%(P<0.05).结论 泮托拉唑钠临床常用剂量治疗急性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王进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DCA循环干预门诊处方调剂内部差错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降低门诊处方调剂内部差错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干预前的差错作为对照组,分析造成内部调剂差错的原因,采用PDCA循环法拟定对策,评估实施效果,第一阶段干预后的差错作干预1组,第二阶段干预后的差错作干预2组,将组间差错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差错的发生率分别降至0.17%、0.09%,门诊调剂室的管理工作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 PDCA循环的开展有效减少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门诊调剂室日常的药品调剂工作更加准确、快捷和高效,降低了调剂差错率.

    作者:赵金凤;阮志勇;吴丽华;陈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及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化脓性脑膜炎的新生儿200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100例为同期我院健康新生儿.对比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研究组患儿预后,死亡者与未死亡者临床资料等.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进行随访,中上智能27例,中等智能73例.后遗症者8例,其中3例表现为神经心理发育落后,5例表现为运动障碍.研究组中死亡者与未死亡者早产、低体重、就诊时间小于1 d、热峰大于39℃、拒奶、反应差、嗜睡、抽搐、惊厥、烦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死亡者与未死亡者在白细胞异常、血培养阳性、潘氏试验阳性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营养药物用药、地塞米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可能与抽搐、惊厥、烦躁有关.

    作者:文艺;唐成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滴虫性阴道炎应用替硝唑与奥硝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 对滴虫性阴道炎应用替硝唑与奥硝唑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收治的已确诊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00例,在入院时给予编号平均分组,将双号与单号分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应用奥硝唑治疗,对照组选择替硝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总有效率与症状评分.结果 ①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且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滴虫性阴道炎应用替硝唑与奥硝唑治疗的临床疗效均较好,与替硝唑相比,奥硝唑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高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抗骨增生片联合推拿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抗骨增生片联合推拿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42例跟骨骨质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醋酸曲安缩松联合盐酸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抗骨增生片联合推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92.9%,与对照组77.5%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2,P<0.05).结论 抗骨增生片联合推拿治疗跟骨骨质增生疗效肯定,凸显着中医内外合治骨科病症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孙宝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ESD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期间采用ESD进行治疗的13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选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进行治疗的12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通过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而完全切除率对比显示,研究组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上消化道病变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张永;徐敏;朱艺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与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自2014年8月~2016年8月来院治疗的6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塞来昔布联合治疗,观察在治疗前、中、后两组患者的Lequesne评分情况、不同程度患者的Lequesne评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equesn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后的Lequesne评分均明显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对照组为1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能够取得理想效果,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高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4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变化和经治疗后再次出现阳性抗体的情况.结果 经不同药物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肝功能指标变化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经随访,试验组阳性抗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应用熊去氧胆酸药物治疗后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抗体阳性的发生率.

    作者:吴文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西药房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西药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同时按照抗菌药物等级、品种等进行归纳性统计分析,并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来对抗菌药物等级管理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 西药房中各个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正在逐年升高之中,但总药品销售比例正在逐渐下降之中,用药额度前三位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经过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管理后,一线及三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正在逐渐下降之中,二线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正在逐渐上升之中.结论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应用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但同时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科室医生、临床药师等的努力下才能将其进行解决,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西药房抗菌药物的合理管理效果.

    作者:叶长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抗雌激素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采用抗雌激素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乳腺癌患者100例,均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患者采用常规长春瑞滨+顺铂静滴化疗治疗,观察组(n=5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托瑞米芬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乳腺癌患者总有效率为72.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便秘、肝肾功能异常、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等毒副作用率为16.0%,对照组为18.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乳腺癌病例,在行常规化疗治疗的基础上,取抗雌激素类药托瑞米芬加用,可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生存质量得以大程度改善,且毒副作用轻,具较高安全性.

    作者:陈艳;李东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ERCC1分析在原发性肝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将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作为靶标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研究.方法 选择18例HCC病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6例HCC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的切除标本ERCC1基因进行测定,根据不同ERCC1表达水平制定治疗方案,并在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甲胎蛋白(AFP)水平以及转移或复发,死亡情况和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有12例ERCC1高水平表达,6例低水平表达.高水平表达患者应用卡培他滨结合吉非替尼进行治疗,低水平表达患者使用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ALT较治疗前水平均有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或转移病例仅为3例,显著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人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死亡患者生存时间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P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ERCC1表达水平分析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个性化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许海周;钱锦华;陈骁;孙甫兰;赵新磊;陆俊杰;张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联合胸腹腔镜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与分析联合胸腹腔镜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胸组与胸腹腔镜组,每组45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开胸组相比,胸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淋巴结清扫数目多、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腔镜组与开胸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胸腹腔镜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突出,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作者:梁霄;侯震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分析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124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钢板内固定法,试验组患者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术后关节恢复优良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以上数据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法,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陈军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麻黄方治疗慢性荨麻疹血虚外受寒湿型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综合分析麻黄方治疗慢性荨麻疹(urticaria chronica,CU)血虚外受寒湿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血虚外受寒湿型CU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依巴斯汀片治疗方法,试验组应用麻黄方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情况.结果 ①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有所下降,但是试验组患者的症状积分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麻黄方治疗CU血虚外受寒湿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胡佳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取消低价药品高零售限价对药品可及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低价药品取消高零售限价对药品可及性的影响.方法 从医院HIS系统中调取,2015年7月~2016年11月,某院药品价格调整的相关数据,对比药品价格调整前后,药品供应的变化情况.分析取消低价药品高零售限价对药品可及性的影响.结果 2015年7月~2016年11月期间,某院共有21种低价药品进行了价格调整,均为上调,调价次数1~2次,日均费用上调金额0.19~35.99元.4种低价药品因为断货更换了厂家.17个品种订单配送率升高,升高比例5%~100%,4个品种配送率不变.结论 取消低价药品高零售限价对药品可及性有促进作用.

    作者:康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纳布啡超前镇痛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分析纳布啡超前镇痛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134例老年开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A组和B组,每组67例.A组于围术期给予纳布啡超前镇痛治疗,B组于围术期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治疗.对比术前1 d、术后2 h、6 h与12 h的IL-10(白细胞介素-10)、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与IL-6(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同时对比不同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结果 术后2 h、6 h与12 h,A组的TNF-α与IL-6浓度较B组低,A组的IL-10浓度较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6 h与12 h,A组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布啡超前镇痛可以减少老年开胸手术患者的疼痛度,减少术后的炎性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肖明东;郭玉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在内科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2015年收治的8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内科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和效果.结果 88例患者进行6~14 d治疗后,其中60例痊愈,20例病情有所好转,8例出现了病情恶化,在治疗效果方面有效率为90.91%.患者的临床指标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胰腺炎进行内科治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马洪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改善作用进行对比.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AMD、UPDS及HAMA的改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UPDS及HAM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UPDS及HAMA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AMD、UPDS及HAMA评分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86%比对照组73.81%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西酞普兰治疗,且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作者:史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 分析总结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的临床效果和施术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30例接受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30例接受开腹胆道镜探查术、胆总管取石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同时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等优势.

    作者:杨波;莫立显;张武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