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外伤患者眼血流多普勒测定

杨漪;房勤茂;薛逊;夏翠然

关键词:外伤患者, 血流多普勒, 眼动脉, 外伤后, 收缩期血流速度, 无显著性差异,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血流动力学变化, 视网膜中央动脉, 血流状态, 谱变化, 频谱, 阻力指数, 速度峰值, 舒张期, 超声检查, 可持续, 健康人, 眼球, 血管
摘要:目的:观察外伤后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了解外伤后眼球血管受挫情况.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于外伤后3日内、1周、1月分别对32例眼外伤患者共33只伤眼行超声检查,37例健康人74只眼做对照.检测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结果:外伤后眼动脉Vs明显增高,Vd明显降低,RI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眼中央动脉频谱变化不显著,三个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状态可持续一周或以上.跟踪至1月恢复正常.结论:本研究显示外伤后眼动脉频谱收缩期高尖,舒张期低平,呈高流高阻状态.提示眼动脉有痉挛.眼中央动脉频谱变化不显著,这可能与眼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增加的高血流状态有关.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对染色体异常胎儿的产前诊断

    随着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产科领域对宫内胎儿形态结构监测越来越细致而全面,尤其在90年代初B超被应用于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使B超在产前诊断技术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秦平;吴青青;马小卿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超对正常成人肾体积与体表面积比值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肾体积与体表面积比值(V/S值)及其在B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80例健康体检者(男40例,女40例)行B超肾脏长径(L)、宽径(W)及厚径(T)的测量,计算肾体积(V);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表面积(S).再作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左侧V男、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右侧V男、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V/S值相当恒定,左侧V/S值男、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q=1.02,P>0.05);右侧V/S值男、女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q=1.45,P>0.05),且各变异系数(CV)均较V的CV小.V/S值男、女充分可合并,分别对左右肾V/S值男、女合并计算均值及CV,其CV也较小.结论:V/S值是制定肾脏正常参考资料的理想指标.

    作者:楼伟兵;李卫峰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乳腺腺病的声像图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腺病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126例乳腺腺病患者的163个肿块的声像图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不同病理时期的乳腺腺病的声像图表现各异,依其声像图特征分为四种类型,肿块体积通常小于2cm(89%),多数位于乳腺外上象限(71%).结论:超声对乳腺腺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价值,部分缺乏典型声像图特征的患者,需病理学检查才可确诊.

    作者:柏宁野;宋延;安宁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20例剖腹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超声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剖腹产瘢痕部位妊娠(简称切口妊娠)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经腹部及经阴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2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阴道异常出血17例;子宫前壁下段的穿孔3例.17例出血异常者的超声检查与病理的对照:其中14例病理为残留,1例为血块,1例为植入性胎盘,1例为穿透性胎盘;超声提示残留10例,滋养细胞疾病5例,血块1例,见胚囊1例.讨论:子宫剖腹产切口部位特殊,此处妊娠容易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分析超声结果,期望能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孙莉;常才;张珏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年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超诊断外生型肝癌并腹腔大出血1例

    患者,男性.因突发上腹部剧痛10小时,伴恶心、呕吐、腹泻于2000年5月15日来院就诊.追问病史: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外伤史.查体:BP:90/60mmHg,痛苦病容、面色苍白、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急诊B超检查见:肝左叶下方探及大小为3.0cm×2.4cm实性偏低回声区,形态规整,无明显包膜,突向肝脏表面,内部回声欠均匀,侧动探头该低回声区与肝组织无明显分界面.

    作者:代玉;刘波;胡景梅;安体云;陈仕维;郑尚芬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超诊断苗勒管源性囊肿1例

    患者,男性,28岁.因体检发现右腰腹部不适而入院.入院后专科情况:一般情况可,心肺(一),双肾区叩击痛(一),右侧上腹部胀满,可扪及包块,输尿管走行正常,膀胱无隆起.

    作者:邓劲松;王洁;张新琼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宫内孕合并卵巢妊娠1例

    患者,女,28岁.因停经两个月,突发性右下腹痛15小时入院.妇科检查:宫颈Ⅰ°糜烂,后穹窿饱满,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前位,约2+月妊娠大小,质软,似有漂浮感,轻度压痛,双侧附件均压痛,右侧为著.

    作者:刘瑞华;石磊;高鲁生;付俊峰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的探讨(附36例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问世给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作者对我院CDE诊断并经临床证实的HCM 36例进行简要分析.

    作者:张英子;李玉聪;张芳;吴秀萍;于杰;刘建国;苏庆立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超诊断宫内双胎妊娠1例(1胎存活1胎流产)

    患者,女,23岁,无孕史.停经两月余,有早孕反应.因阵发性腹痛,阴道持续少量出血一周来诊.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宫颈光滑柔软,子宫增大如孕三个月.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显示:子宫10.5cm×7.8cm×6.5cm,官腔内可探及两个大小不等的妊娠囊,相互间被条索状纤薄光带分隔,靠近宫内口处妊娠囊约5.1cm×3.7cm,形态不规则,内见不均质的散在强点状回声,移动探头仔细查找未见胎心搏动及胎芽回声.另一妊娠囊大小为3.5cm×2.2cm,边缘整齐,形态规则,囊内显示胎芽及胎心回声.同时左侧卵巢见一个3.8cm×3.5cm的液性暗区,透声良好,边界清晰光滑,后壁回声增强.B超提示:①宫内双胎妊娠一胎存活一胎流产;②左侧卵巢黄体囊肿.

    作者:周冀杭;田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经颅多普勒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

    本文对4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患者进行了颅内外有相关价值动脉的检查,并与同龄组78例健康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TCD能够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做早期诊断,并能正确地预测脑缺血障碍程度.

    作者:马凤春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诊断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双肾上腺转移1例

    患者,男,41岁.发病20余天,开始感恶心、纳差,无食欲,进餐后有时恶心呕吐,且上腹部剧痛,特别是午饭后及夜间疼痛明显,夜间可痛醒,伴周身大汗.

    作者:张翠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儿童右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例

    患儿,男,5岁.因无明显诱因持续高烧,在当地予以抗感染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体检:高烧面容,T39℃,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未触及明显肿块.超声检查:肝、胆、双肾未见异常.

    作者:陈伏国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肿瘤血管的临床价值

    目的:鉴别盆腔肿块的来源与性质.材料与方法:我们以盆腔血管解剖及分布为基础,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图(TV-CDFI)和能量图(TV-CDE),对27例29个盆腔肿块进行血管行程及动力学检测.结果:26例发现有诊断意义血流,其中5例卵巢肿瘤血管血流来源于对侧附件血流.结论:追踪肿瘤血管的来源与子宫动脉卵巢支的关系进行定位诊断简便实用;并可通过对子宫动脉和病变内肿瘤血管阻力指数(RI)的分析对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作者:张海;吴瑛;李光展;卢俊;王慧芳;邓伟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超诊断胎儿脑积水伴脑膜膨出症1例

    孕妇,25岁,初产妇,孕足月.B超检查所见:胎头位于下方,双顶间径9.4cm,胎头光环于后部(枕部),可见约0.6cm的缺损,并可见向外有一4.5cm~4.2cm的近圆形以实质性为主的回声;中央可见无回声,此回声与颅内相连;胎头双侧脑室扩张,分别为2.4cm及2.8cm;脊柱扫查未见异常,胎心搏动正常,胎动良好;羊水大前后径7.0cm,前壁胎盘.如图1及图2所示.

    作者:付兰桂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腹膜后未成熟型畸胎瘤超声误诊为多囊肾1例

    胎儿,女性.当胎龄34周例行产前检查时,B超发现胎儿左肾增大,为40mm×31mm多囊状结构,内见多个小液性暗区,大为11mm×13mm,暗区似相通.右肾大小36mm×18mm,未见异常.拟诊胎儿左侧多囊肾?肾积水?见图1.

    作者:陈彦红;许春梅;韦玲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腮腺血流的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腮腺血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0名健康人的腮腺血流,并观测酸刺激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楚了解血管的类型、分支及伴行方式.酸刺激前腮腺腺体小动脉高流速、低流速、阻力指数分别为20.1±6.9cm/sec,0.2±1.5cm/sec及1.0±0.1;酸刺激后则分别为25.2±6.6cm/sec,2.5±2.8cm/sec及0.9±0.1,酸刺激前后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腮腺血流的良好临床检查手段.

    作者:杨军英;谢永荣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胆囊后遗性病变的B超诊断价值

    胃大部切除术后,有些病人在既往无胆系病变的情况下,在不等的一段时间后,出现一系列胆囊病变,有些病人常伴有一定的临床症状,也可无临床症状,常在偶然下发现.我们统称为后遗性胆囊病变.自1996年1月~2000年7月,我们对123例胃大部切除患者手术前后进行B超追踪时对比观察,其中发现98例有不同程度的胆系病变.现报道如下.

    作者:满庆红;郗杰;罗桂贤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超延误原发性胆管癌诊断1例

    患者,女性,66岁.持续右上腹隐痛3个月,在家中自服抗酸剂、解痉止痛剂不缓解,进行性消瘦,食欲差,大小便正常;T37.3℃,P94次/min,R21次/min,BP100/60mmHg,巩膜皮肤无黄染,心肺(一),腹软,右上腹压痛.2000年12月11日下午初诊,肝功能正常,HBsAg(一),血尿常规(一);超声检查,肝左叶前后径3.8cm,右叶斜厚径10.0cm,肝实质回声均匀,管系清晰规则,PV1.0cm,胆囊壁光滑,形态规则,大小约7.2cm×2.9cm,壁厚0.2cm,胆汁透声好;胆总管内径0.3cm,显示段长2.7cm,管壁光滑,其内未探及明显异常声像.

    作者:张绍荣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超诊断精索鞘膜积液并结石1例

    精索鞘膜积液为常见病,但精索鞘膜积液内并发结石者少见.现报道1例.患者,男,3岁.因右侧腹股沟包块就诊.查体:右侧腹股沟区触及大小为3.0cm×2.0cm的肿块,边界清楚,轮廓光滑,压之有囊性感.

    作者:涂长玉;杜学智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