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平;吴青青;马小卿
患者,女性,69岁.因右眼失明2年,左眼失明1年而就诊.眼科检查:右眼结膜微充血,角膜清,虹膜萎缩,对光反应(一),晶状体呈灰白色脱位于前下方玻璃体内.
作者:张霞;王富成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男,50岁,自幼右侧隐睾至今,无任何不适,亦未曾医治.近年来自觉右下腹可摸及之包块逐渐增大,近几日感该包块较前明显胀痛遂入院就诊.查体:右下腹可见明显膨起,触之约12cm×10cm大小,质地较硬,境界不清,位置固定很难推动,压痛(+).
作者:张宗孝;张刚;赵水侠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左室舒张功能的测定对冠心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00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参数的测定(冠心病组),并抽出10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冠心病组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上表现为APFV、A/E、AVTI/TVTI显著增高及EVTI下降,Etime相对延长,Etime/Ttime比值增加.结论:冠心病早期即有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且在心电图改变之前,因此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又一新的检查方法.
作者:张霞;张复兴;安艳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胃大部切除术后,有些病人在既往无胆系病变的情况下,在不等的一段时间后,出现一系列胆囊病变,有些病人常伴有一定的临床症状,也可无临床症状,常在偶然下发现.我们统称为后遗性胆囊病变.自1996年1月~2000年7月,我们对123例胃大部切除患者手术前后进行B超追踪时对比观察,其中发现98例有不同程度的胆系病变.现报道如下.
作者:满庆红;郗杰;罗桂贤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女性,66岁.持续右上腹隐痛3个月,在家中自服抗酸剂、解痉止痛剂不缓解,进行性消瘦,食欲差,大小便正常;T37.3℃,P94次/min,R21次/min,BP100/60mmHg,巩膜皮肤无黄染,心肺(一),腹软,右上腹压痛.2000年12月11日下午初诊,肝功能正常,HBsAg(一),血尿常规(一);超声检查,肝左叶前后径3.8cm,右叶斜厚径10.0cm,肝实质回声均匀,管系清晰规则,PV1.0cm,胆囊壁光滑,形态规则,大小约7.2cm×2.9cm,壁厚0.2cm,胆汁透声好;胆总管内径0.3cm,显示段长2.7cm,管壁光滑,其内未探及明显异常声像.
作者:张绍荣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女,69岁.2001年3月2日来院就诊,主诉腹痛,呕吐,不解大便10天.查体:急性痛苦病容,腹软,剑突下及右上腹压痛,轻度反跳痛,肠鸣音较活跃,未扪及包块.既往有胃炎,胆囊炎伴胆结石及糖尿病史.
作者:罗晓明;杨明潮;陈其伟;向国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TIA)是指短暂的局灶性脑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其相应支配区域的局部神经系统症状,是中风先兆重要征象之一.
作者:宋超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男性,28岁.因体检发现右腰腹部不适而入院.入院后专科情况:一般情况可,心肺(一),双肾区叩击痛(一),右侧上腹部胀满,可扪及包块,输尿管走行正常,膀胱无隆起.
作者:邓劲松;王洁;张新琼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男性.因突发上腹部剧痛10小时,伴恶心、呕吐、腹泻于2000年5月15日来院就诊.追问病史: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无外伤史.查体:BP:90/60mmHg,痛苦病容、面色苍白、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急诊B超检查见:肝左叶下方探及大小为3.0cm×2.4cm实性偏低回声区,形态规整,无明显包膜,突向肝脏表面,内部回声欠均匀,侧动探头该低回声区与肝组织无明显分界面.
作者:代玉;刘波;胡景梅;安体云;陈仕维;郑尚芬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2.5~40岁,平均为17.1岁.测量方法:1.使用HP-1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多切面探查确诊后,采用右室流入道三尖瓣口上1cm彩色亮处对三尖瓣返流进行测量,取三个心动周期中幅度高,轮廓清晰的血流频谱,由机内软件直接给出峰值流速及返流压差,结合右房增大程度判断右房压力(约5~15mmHg),进而估测出肺动脉收缩压(SPAP),即SPAP=三尖瓣返流差+右房压.无三尖瓣返流的室间隔缺损患者,用袖带法测量动脉收缩压(BPS),再用连续多普勒技术(CW)测过隔流速、跨隔压差 (PG).SPAP=BPS-PG[1].
作者:李玉聪;赵国珍;张英子;张芳;吴秀萍;于杰;刘建国;张伏生;杨晓春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损伤脾脏的形态、血流变化以及对脾脏破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CDFI)对34例被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脾破裂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类,并用CDFI鉴别诊断.结果:超声诊断脾破裂32例,诊断符合率达94.12%.漏诊2例,漏诊率达5.88%.结论:B超是诊断脾脏破裂的重要手段,与CDFI相结合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卢一丹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男,14岁.因心慌、气促伴咳嗽、咳粉红色血痰二月入院.病前曾参加校内长跑决赛,赛后即感精神不振,食纳减少,症状逐日加重.平素体健,无风湿热和胸部外伤等病史.无心脏病家族史.查体T36.5℃,P88次/分,R20次/分,Bp12.8kPa.
作者:明西林;肖湘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儿,男,5岁.因无明显诱因持续高烧,在当地予以抗感染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体检:高烧面容,T39℃,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未触及明显肿块.超声检查:肝、胆、双肾未见异常.
作者:陈伏国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B超诊断腰大肌寒性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腰大肌寒性脓肿的图像进行分析,并与手术、超声引导下穿刺及病理对照.结果:30例腰大肌寒性脓肿,29例符合,1例为非寒性脓肿,诊断符合率96%.结论:B超对腰大肌寒性脓肿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手术、保守治疗及随访观察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作者:闫志兰;张淑华;陆艳丽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儿,男性,11岁.以心悸、气短、呼吸困难来我科就诊,主要体征为心悸、咳嗽(带有少量白色粘痰)、四肢无力、纳差、不能平卧,活动后加重,颜面轻度浮肿.
作者:赵英俊;霍振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作者: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女性,70岁.自幼右眼视物不清.因左眼视力下降一月来诊.查体:右眼角膜及巩膜(一),瞳孔反射白光,眼底窥视不清;左眼晶状体混浊.
作者:刘秉彦;符少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女性,29岁.患者诉停经40天左右,因早孕反应严重而就诊.B超检查发现;胎儿颅骨环完整;双顶径46.4mm;胎儿头及颈部周围围绕一较大囊肿(图1),囊壁较厚,其内见放射状膈;胎儿躯体其它部位高度水肿,腹壁厚11.3mm,双下肢粗大,近端直径约26.3mm;胎胸腔及腹腔见胸腹水(图2);未见胎心搏动及胎动;胎儿脊柱排列整齐;胎儿股骨长25.9mm.
作者:粟碧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剖腹产瘢痕部位妊娠(简称切口妊娠)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经腹部及经阴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2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阴道异常出血17例;子宫前壁下段的穿孔3例.17例出血异常者的超声检查与病理的对照:其中14例病理为残留,1例为血块,1例为植入性胎盘,1例为穿透性胎盘;超声提示残留10例,滋养细胞疾病5例,血块1例,见胚囊1例.讨论:子宫剖腹产切口部位特殊,此处妊娠容易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分析超声结果,期望能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孙莉;常才;张珏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男性,45岁.因右上腹不适一周来我院就诊,行B超检查,其声像图示:胆囊大小及形态尚正常,前后径2.2cm,长径约4.1cm.壁略增厚约3.5mm、显毛糙.后壁腔内可见弱回声团,约1.1cm×2.1cm大小,其边缘呈菜花状,内部回声欠均,不随体位移动,后方无声影.彩色多普勒示弱回声团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1.胆囊壁增厚;2.胆囊内实性占位,考虑胆囊癌?经手术证实该患者为慢性胆囊炎伴炎性肉芽肿形成.
作者:李永明;查小霞;李晓辉;温桂蓉;戴保卿 刊期: 200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