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碧蓉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损伤脾脏的形态、血流变化以及对脾脏破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CDFI)对34例被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脾破裂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类,并用CDFI鉴别诊断.结果:超声诊断脾破裂32例,诊断符合率达94.12%.漏诊2例,漏诊率达5.88%.结论:B超是诊断脾脏破裂的重要手段,与CDFI相结合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卢一丹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女性,25岁.药物流产后40余天,月经未来潮而就诊.妇科检查:于阴道后壁可见局限性向前突起,触诊可扪及一包块,质韧,大小约5cm×4cm,边界清楚,宫体及双侧附件正常.
作者:潘秋丽;杨丰霞;赵水宁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本文对4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患者进行了颅内外有相关价值动脉的检查,并与同龄组78例健康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TCD能够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做早期诊断,并能正确地预测脑缺血障碍程度.
作者:马凤春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超声二维图像(B型)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重点对误诊的病变分析.方法:用B型及双功彩色多普勒(B+CDFI)超声诊断仪,检查妇产科急腹症260例,全部经手术或分娩证实.结果:B型检查146例诊断符合率为85.6%(125/146);B+CDFI检查114例诊断符合率98.2%(112/114).结论:对妇产科急腹症的声像图表现有雷同之处而容易误诊,但结合CDFI后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张晓云;万欣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女性,29岁.患者诉停经40天左右,因早孕反应严重而就诊.B超检查发现;胎儿颅骨环完整;双顶径46.4mm;胎儿头及颈部周围围绕一较大囊肿(图1),囊壁较厚,其内见放射状膈;胎儿躯体其它部位高度水肿,腹壁厚11.3mm,双下肢粗大,近端直径约26.3mm;胎胸腔及腹腔见胸腹水(图2);未见胎心搏动及胎动;胎儿脊柱排列整齐;胎儿股骨长25.9mm.
作者:粟碧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但高频声像图显示46个病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3个(93%)病灶呈低回声,内光点分布均匀或不均匀,3个(7%)呈中等回声;21个(45%)病灶边界清晰,19个(41%)边界欠清晰,6个(14%)部分边界清晰;3个(6%)有微钙化(超声显示2个).所有46个病灶均无包膜.结论:大部分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是低回声,内部回声类似于纤维腺瘤,但均无包膜.
作者:吴林生;陈爱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女,14岁.下腹胀、隐痛,伴尿频一周就诊.体征:下腹正中扪及包块.既往未来过月经.B超检查:子宫前位,大小约48.8mm×28.3mm×38.2mm,肌层回声均匀,官腔可见少量液性回声.阴道显著扩张呈椭圆形,壁均匀清晰,其内液性回声,范围约90.9mm×69.0mm(图1).B超诊断:阴道积血(考虑为处女膜闭锁).后经手术证实.妇科检查:处女膜无开口,向外膨隆呈蓝紫色;肛查扪及自阴道向直肠凸起的囊性包块.
作者:王克勤 刊期: 2001年第09期
随着医学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产科领域对宫内胎儿形态结构监测越来越细致而全面,尤其在90年代初B超被应用于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使B超在产前诊断技术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秦平;吴青青;马小卿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作为计划生育方法之一的药物流产已是目前临床常用的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但在临床超声观察中,我们体会药物流产效果的好坏与患者本身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超声观察药物不全流产的影响因素提出讨论,以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
作者:常洪晶;秦王燕;杨玉英;毛洪涛;韩杰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女,69岁.2001年3月2日来院就诊,主诉腹痛,呕吐,不解大便10天.查体:急性痛苦病容,腹软,剑突下及右上腹压痛,轻度反跳痛,肠鸣音较活跃,未扪及包块.既往有胃炎,胆囊炎伴胆结石及糖尿病史.
作者:罗晓明;杨明潮;陈其伟;向国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儿,男性,11岁.以心悸、气短、呼吸困难来我科就诊,主要体征为心悸、咳嗽(带有少量白色粘痰)、四肢无力、纳差、不能平卧,活动后加重,颜面轻度浮肿.
作者:赵英俊;霍振玲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女性,66岁.持续右上腹隐痛3个月,在家中自服抗酸剂、解痉止痛剂不缓解,进行性消瘦,食欲差,大小便正常;T37.3℃,P94次/min,R21次/min,BP100/60mmHg,巩膜皮肤无黄染,心肺(一),腹软,右上腹压痛.2000年12月11日下午初诊,肝功能正常,HBsAg(一),血尿常规(一);超声检查,肝左叶前后径3.8cm,右叶斜厚径10.0cm,肝实质回声均匀,管系清晰规则,PV1.0cm,胆囊壁光滑,形态规则,大小约7.2cm×2.9cm,壁厚0.2cm,胆汁透声好;胆总管内径0.3cm,显示段长2.7cm,管壁光滑,其内未探及明显异常声像.
作者:张绍荣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左室舒张功能的测定对冠心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00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参数的测定(冠心病组),并抽出10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冠心病组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上表现为APFV、A/E、AVTI/TVTI显著增高及EVTI下降,Etime相对延长,Etime/Ttime比值增加.结论:冠心病早期即有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且在心电图改变之前,因此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又一新的检查方法.
作者:张霞;张复兴;安艳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我院自1993年2月至1999年11月,对45例阴道出血患者先行B超明确诊断,然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清宫术.在观察临床效果的同时,应用B超复查宫内情况,收到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丽萍;王白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提供形态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双重信息的特点,我们自1992年开始对异常早孕患者与正常早孕者进行对比观察,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兰芬;李新民;权源;管一帆;张彦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女,13岁.月经未来潮,因突发下腹疼痛,持续性呈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门诊以急性阑尾炎收住.常规及专科检查:T:36.5℃,P:84次/分,R:18次/分,BP:8/11kPa,腹平坦,未触及包块,下腹部较大范围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
作者:陈萍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作者: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 刊期: 2001年第09期
精索鞘膜积液为常见病,但精索鞘膜积液内并发结石者少见.现报道1例.患者,男,3岁.因右侧腹股沟包块就诊.查体:右侧腹股沟区触及大小为3.0cm×2.0cm的肿块,边界清楚,轮廓光滑,压之有囊性感.
作者:涂长玉;杜学智 刊期: 2001年第09期
胃大部切除术后,有些病人在既往无胆系病变的情况下,在不等的一段时间后,出现一系列胆囊病变,有些病人常伴有一定的临床症状,也可无临床症状,常在偶然下发现.我们统称为后遗性胆囊病变.自1996年1月~2000年7月,我们对123例胃大部切除患者手术前后进行B超追踪时对比观察,其中发现98例有不同程度的胆系病变.现报道如下.
作者:满庆红;郗杰;罗桂贤 刊期: 2001年第09期
患者,男性,45岁.因右上腹不适一周来我院就诊,行B超检查,其声像图示:胆囊大小及形态尚正常,前后径2.2cm,长径约4.1cm.壁略增厚约3.5mm、显毛糙.后壁腔内可见弱回声团,约1.1cm×2.1cm大小,其边缘呈菜花状,内部回声欠均,不随体位移动,后方无声影.彩色多普勒示弱回声团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1.胆囊壁增厚;2.胆囊内实性占位,考虑胆囊癌?经手术证实该患者为慢性胆囊炎伴炎性肉芽肿形成.
作者:李永明;查小霞;李晓辉;温桂蓉;戴保卿 刊期: 200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