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硝唑口服与外用联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评价

吴静;李晓宁

关键词:滴虫性阴道炎, 甲硝唑, 给药方式, 口服,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甲硝唑口服与外用联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取甲硝唑栓置入阴道给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甲硝唑口服,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停药后3~5 d取阴道分泌物行病原学检查,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阴瘙痒、白带异味、阴道分泌物增加的症状评分分别为(0.46±0.18)分、(0.33±0.10)分、(0.41±0.2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滴虫阴性率为8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硝唑口服联合外用可有效缓解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行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意义探究

    目的 探讨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行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超声乳化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视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以及视力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8%,观察组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 对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手术联合超声乳化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压,改善患者的视力,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关立鹏;吴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辽源地区妊娠期糖尿病配合心理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采用常规孕期系统保健管理联合心理指导的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进行孕期系统保健管理的同时,对孕妇进行群体宣教及个案心理指导,比较并观察联合心理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及产后疗效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2011年4月~2013年3月期间在某院孕检科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采用常规孕期系统保健管理的孕妇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4月~2014年3月期间在孕检科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取孕期系统保健管理同时联合心理指导的孕妇设为试验组,比较并观察2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及产后血糖控制情况,胎儿出生情况和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孕期系统保健管理联合心理指导后试验组的孕期血糖控制情况、剖宫产率、巨大儿及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家属满意度为100%.结论 心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新方法.

    作者:杨淑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依靠品管圈提高门诊中药房服务满意度的体会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改进中药房前台发药的工作模式,提高患者对前台服务的满意度,提升药学服务水平.方法 借鉴品管圈活动形式,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 推行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改善现有发药模式的一些弊端,提高前台服务满意度.结论 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能不断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患者对门诊药房药师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林亚云;陈伟庆;林连华;田晓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与鼻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及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应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其他常规用药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及鼻息肉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卫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病理生理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病例及生理诊断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和MRI血管造影两种检测方法,对比分析其诊断准确性及其生理诊断意义.结果 多层螺旋CT检测准确率为95.0%,而MRI血管造影检测准确率仅为8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期扫描中,Ⅰ期扫描可从密度上区分肺动脉、静脉及左右心腔,Ⅱ期扫描肺内各血管达到佳强化,观察效果好,Ⅲ期扫描肺实质组织及肺门支气管周围淋巴组织有强化.结论 螺旋CT检测肺栓塞疾病的准确性明显高于MRI检查方法,且在三期增强扫描中主动脉期是主要期程,是诊断疾病的佳时相,对疾病的诊断及继发性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辉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住院患者细菌耐药检测与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究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并分析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86例,对患者的感染指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共检查出115株病原菌,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在检出的病原菌中G-占多数;临床医师主要采用抗菌药物第2、3代头孢类抗生素.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的细菌耐药性严重,临床医护人员应当重视检测其细菌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缓解抗感染治疗的压力.

    作者:胡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丙肝病毒治疗的疗效比较及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某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80例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90例.其中90例患者使用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90例患者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①研究两种治疗方法对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②研究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治疗前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CV-RNA)含量,以病毒学应答及生化学应答作为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生物学应答无差异,而病毒学应答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较好.对比不同分组发现,基因分型、病毒载量对治疗效果有影响,基因1型、低病毒载量治疗效果较好,而ALT水平高低对治疗无影响.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丙肝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且基因1型和低病毒载量患者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辛忠;袁少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9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点滴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静脉点滴热毒宁及利巴韦林,两组均观察5 d,记录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疱疹消失时间,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56%(χ2=8.554,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456、3.488、3.645,P均<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结论 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儿的退热时间与疱疹消退时间,效果优于单一使用利巴韦林,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疗程短、起效快、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安全等优点.

    作者:冯金花;张永生;冯晓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药剂科参与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讨药剂科参与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选取某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并确诊无合并术前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药剂科人员参与抗菌药物管理,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用药合理率、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予患者抗菌药物时,医院药剂科人员应积极参与管理,以高度专业的知识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尽可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其住院费用,构建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以此提高医院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

    作者:赵洪斌;李小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脑宁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心脑宁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脑宁组(n=36)及对照组(n=34),对照组仅予常规西药治疗,心脑宁组采用常规西药加心脑宁胶囊治疗,用药30 d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心电图的ST-T改变,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结果 心脑宁组在自觉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善,以及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脑宁胶囊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张焕鑫;赵金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临床药师对剖宫产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干预的研究

    目的 了解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变化情况,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本院规范化管理前(2012年)与管理后(2013年)各600例出院病例用药数据和术后感染情况进行资料搜集与分析研究.结果 与干预前对照比较,干预后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方法与剂量、疗程、住院天数、切口感染率、药物总费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临床用药后,抗菌药物费用有了较大的下降,降低了医疗成本,产生了间接的经济效益;临床药师干预后促进了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黄天钦;吴相炎;谢进喜;廖国玲;莫庆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药用当归本草学及生药学的研究

    当归药用价值较高,目前国内对其生长习性、生物活性、药用成分及药理作用等研究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及报道,从本草学和生药学两个方面对药用当归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该药物的进一步研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郭锦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铁质性角膜异物600例处理体会

    目的 探讨铁质性角膜异物处理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于某院进行铁质性角膜异物处理患者600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铁质性角膜异物损伤均已痊愈,患者均未出现因为角膜异物过大、过深或者时间过长,出现角膜穿孔以及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 临床上进行铁质性角膜异物处理时,需要根据患者角膜炎发生时间,是否出现感染等情况,剔除其眼内铁锈,给出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洪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西洋参类保健食品中人参皂苷成分的含量研究

    目的 对HPLC法测定西洋参类保健食品中人参皂苷成分含量的结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四种不同类型的西洋参类保健食品,应用HPLC法对其中的人参皂苷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该方法测量西洋参类保健食品中人参皂苷成分含量的可靠性.结果 人参皂苷成分Rg1、Re、Rb1在测定范围内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试验显示人参皂苷Rg1、Re、Rb1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101.6%、100.4%,RSD分别为4.62%、1.63%、1.49%.结论 将HPLC法应用于西洋参类保健食品人参皂苷成分含量的测量中,测定结果可靠、准确、重现性好,且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佳,值得在西洋参类保健食品质控工作中选择应用.

    作者:史志刚;李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门诊中药处方不合格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目的 对某院门诊中药处方不合格应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对应的改进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中医门诊部开出的1000张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不合格的中药处方,并对存在的不合格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结果 1000张中药处方中,有130张处方不合格,所占比例为13%.出现不合格处方的主要问题是处方书写不规范、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用法不明确、药物名称不规范、药物使用剂量不当、药味偏多,其中以药物使用不规范为主,其所占比例为85.39%,明显大于处方书写原因.结论 针对门诊中药处方不合格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门诊医师和药师应加强对药物知识和法规的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意识,提高门诊中药处方合格率.

    作者:张根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某院门诊药物咨询实例与分析

    目的 为了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更加合理的用药而对某院具体用药咨询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对2014年5月~2015年1月医院门诊药物咨询记录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总结.结果 门诊患者用药咨询中,药物用法用量、作用和药效、特殊人群用药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9%,26.5%, 17.3%,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药物存储和其他咨询的比例较少,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1%,7.4%,5.3%,5.6%.结论 药物咨询对于提高药学服务,合理应用药物,提高药师业务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

    作者:吴丽嫦;黄盛超;薛柳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左氧氟沙星应用于眼外伤围手术期感染预防的研究

    目的 分析左氧氟沙星在眼外伤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某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非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比较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使用左氧氟沙星前后的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使用左氧氟沙星前后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一段时间以后两组患者在阳性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来看,试验组采用局部滴眼感染率明显的低于单纯使用静脉滴注的对照组.结论 在眼外伤患者的围手术期,采用单纯左氧氟沙星滴眼与静脉滴注在预防感染上具有相同的效果,但是眼部局部滴注用药能够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减少对患者健康的不良影响,亦能降低医疗成本和费用.

    作者:谢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福多司坦在肺结核患者祛痰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应用福多司坦片祛痰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4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福多司坦组30例在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福多司坦片治疗,盐酸氨溴索组30例在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治疗7 d后评价患者痰液的粘稠度、咳痰难易、咳嗽程度及不良反应等情况.临床综合疗效用积分改善率来评价.结果 盐酸氨溴索组、福多司坦组临床综合疗效积分改善率:痰液粘稠度90.48%、96.97%,咳嗽难易程度90.63%、94.12%,咳嗽程度91.04%、94.20%.两组痰液粘稠度、咳痰难易程度、咳嗽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多司坦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祛痰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易于服用.

    作者:赵丽;李勇;陈小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室自身优先功能对心室起搏比例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双腔起搏器心室自身优先(VIP)功能对心室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某院2012年2月~2014年7月接诊的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开启心室自身优先功能分为2组,对照组38例不开启,研究组40例开启,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对比分析结果.结果 研究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脑钠肽(BNP)、心室起搏比例依次为(39.38±4.11)mm、(47.22±7.23)mm、(108.32±60.14)ng/L、(0.22±0.09)%,对照组分别为(43.15±5.36)mm、(51.77±9.21)mm、(142.06±72.63)ng/L、(0.53±0.1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依次为(0.68±0.08)m、(339.14±45.09)m,对照组则分别为(0.50±0.11)m、(314.96±40.58)m,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开启心室自身优先功能可减少心室起搏比例,同时对心功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值得借鉴.

    作者:满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中药材紫苏子中迷迭香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中药材紫苏子中迷迭香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star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溶液(40:60),检测波长为330 nm.结果 紫苏子中迷迭香酸的浓度在0.04~0.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5%,RSD=1.47%(n=9).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作紫苏子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杜靓;杨夏;孙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