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胡希恕治疗痹症经验在临床中的应用

边丽云;蔡国艳

关键词:痹症, 胡希恕, 六经辨证,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胡希恕治疗痹症经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6例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胡希恕痹症六经辨证经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79%,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麻痹症患者,采取胡希恕痹症六经辨证经验治疗效果显著.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吸入麻醉与全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比较

    目的 探究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吸入麻醉和全静脉麻醉的效果和特点.方法 从某院2012年7月~2014年8月接收并治疗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随机性抽取6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将60例病例资料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成吸入麻醉组和全静脉麻醉组,每组30例.全静脉麻醉组患者均采用全静脉麻醉,而吸入麻醉组患者均采用的是吸入麻醉操作,分析两组患者的处理效果.结果 吸入麻醉和全静脉麻醉组患者均起到了较好的麻醉效果,但吸入麻醉组患者在麻醉前后产生呕吐、恶心和烦躁的频率明显高于全静脉麻醉组(P<0.05),而全静脉麻醉组在麻醉中较吸入麻醉组容易出现过度镇静.结论 针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治疗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自身承受能力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分析其不良反应和过度镇静的影响后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

    作者:袁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20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某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选取该院2013年住院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68例使用过抗菌药物,共50种抗菌药物,其中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使用率高达17.86%,其次为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使用率为14.88%.其中治疗用药占59.52%,预防用药占39.88%.抗菌药物联合应用130例,占77.38%.抗菌药合理用药患者占27.4%,基本合理患者占40.5%,不合理患者占32.1%.用药不合理次数共计88次.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普遍存在,急需实施改变不合理用药的措施,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

    作者:朱培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分析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治疗药物为硝苯地平缓释片,观察组治疗药物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压以及血脂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为(125.39±21.96) mmHg,舒张压为(67.35±11.52)mmHg,低于对照组(140.13±23.51)mmHg、(74.28±13.77)mmHg,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HDL-C、LDL-C、TC以及TG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要采取有效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发病风险,改善预后,控制血压,推荐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作者:杨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诊治52例进展性脑卒中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诊断明确的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2例作为对照病例,比较两组患者有近期感染史、C-反应蛋白、血压水平、血糖水平、高脂血症、吸烟史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 5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近期感染史21.53%、C-反应蛋白水平(57.56±12.45)mg/dL、空腹血糖水平(9.30±1.18)mmol/L、高脂血症82.69%、吸烟史59.62%,高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5.77%、C-反应蛋白水平(38.32±10.18)mg/dL、空腹血糖水平(7.13±1.02)mmol/L、高脂血症57.69%、吸烟史32.69%(P<0.05);进展性脑卒中组平均动脉压(101.30±16.32)mmHg低于非进展性脑卒中组的(116.28±14.27)mmHg(P<0.05),是引起进展性脑卒中相关因素.结论 引起进展性脑卒中的因素多种多样,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影响进展性脑梗死的因素及时加以干预与控制,如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调整血脂、防治感染控制体温、彻底戒烟等,从而减少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宋雪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盐酸利托君和硫酸镁在前置胎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目的 探究分析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在前置胎盘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08例前置胎盘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盐酸利托君治疗组(A组)和硫酸镁治疗组(B组),各54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流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保胎成功率、胎儿足月产率以及阴道顺产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对于前置胎盘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利托君的效果较好,能够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保胎成功率,利于产妇和胎儿的健康、.

    作者:高玉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福多司坦在肺结核患者祛痰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应用福多司坦片祛痰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4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福多司坦组30例在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福多司坦片治疗,盐酸氨溴索组30例在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治疗7 d后评价患者痰液的粘稠度、咳痰难易、咳嗽程度及不良反应等情况.临床综合疗效用积分改善率来评价.结果 盐酸氨溴索组、福多司坦组临床综合疗效积分改善率:痰液粘稠度90.48%、96.97%,咳嗽难易程度90.63%、94.12%,咳嗽程度91.04%、94.20%.两组痰液粘稠度、咳痰难易程度、咳嗽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多司坦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祛痰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易于服用.

    作者:赵丽;李勇;陈小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骶骨Ⅱ区骨折移位情况及其与骶神经损伤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骶骨Ⅱ区骨折侧方、前后、旋转移位情况及其与骶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骶骨Ⅱ区骨折患者84例.压缩骨折57侧,其中伴神经损伤20侧,无神经损伤37侧;分离骨折27侧,其中伴神经损伤10侧,无神经损伤17侧.比较压缩或分离距离、发生骨折前后移位、旋转移位的情况与骶神经损伤的关系.结果 骶骨Ⅱ区压缩骨折患者中,伴神经损伤组的压缩距离明显大于无神经损伤组(P<0.05);伴神经损伤组的前后移位、断端旋转移位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P<0.05).骶骨Ⅱ区分离骨折患者中,伴神经损伤组与无神经损伤组分离距离、前后移位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损伤组断端旋转移位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神经损伤组(P<0.05).结论 骶骨Ⅱ区压缩骨折的压缩程度与骶神经损伤密切相关,合并前后移位、旋转移位者更易导致神经损伤;分离骨折的分离程度与骶神经损伤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合并旋转移位易引发神经损伤.

    作者:陈新宇;杜心如;蒋毅;栾尚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焦糖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焦糖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DIKM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1%的庚烷磺酸钠,pH值为3.5)(15:85),检查波长为210 nm.结果 4-甲基咪唑在0.025~1.6 mg/mL浓度范围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检测限为0.28 ng.结论 本方法快速可靠,可用于焦糖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淼;陈海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伴大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伴大出血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消化性溃疡伴大出血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美拉挫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8%(54/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27%(4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伴大出血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奥美拉唑治疗,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远安;赵金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脑梗死动脉血管内再通治疗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大动脉闭塞,其治疗原则以早期恢复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为主,动脉血管内再通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治疗后侧支循环再通率与预后均较为理想.本文将对急性脑梗死动脉血管内再通的应用现状与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比较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与注射用血凝酶联合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予奥曲肽联合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注射用血凝酶联合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分别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生命体征、尿量、呕血及黑便情况,并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6%,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性高,疗效肯定,优于注射用血凝酶联合兰索拉唑的治疗方法.

    作者:曹菊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行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意义探究

    目的 探讨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行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超声乳化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视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以及视力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共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8%,观察组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 对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手术联合超声乳化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压,改善患者的视力,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关立鹏;吴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晚期胃癌一线化疗有效后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晚期胃癌一线化疗有效后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4例接受一线化疗有效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治疗组给予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结论 卡培他滨在晚期胃癌一线化疗有效患者中维持治疗疗效明显,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潘永军;沈广洪;邹晓瑜;邹天旭;张晓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0例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地塞米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25/35),高于对照组45.7%(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4%(11/35),对照组为25.7%(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有效抑制自身抗体生成从而促进血小板计数的增加,且安全性高.

    作者:陈胜梅;邹典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西沙比利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西沙比利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10例,采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A组患者给予单纯应用西沙比利进行治疗,B组患者给予单纯应用复方消化酶胶囊进行治疗,C组患者则给予西沙比利与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用药治疗,全部患者均在治疗1个月后对比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卡方检验对比各组治疗有效率发现,A组与B组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分别与C组对比发现,C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所有患者在发生不良反应症状后经减少药物用量后得到改善.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采用西沙比利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胃肠道环境,提升肠道蠕动功能,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朱宏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归芪生乳颗粒中阿魏酸含量的研究

    目的 建立归芪生乳颗粒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归芪生乳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phenomenex C18;以乙腈为流动相B,0.08%磷酸为流动相D,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316 nm;柱温:30℃;进样量:15μL.结果 阿魏酸在0.058 5~0.584 8μg范围内峰面积与阿魏酸的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84%;RSD为1.18%(n=5).结论 本法精度好,方法简便、快速,重视性好,可以较好地控制阿魏酸的含量标准.

    作者:张林海;吴懿才;刘国庆;张志勇;黄小沛;詹向慧;黄铭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董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药用当归本草学及生药学的研究

    当归药用价值较高,目前国内对其生长习性、生物活性、药用成分及药理作用等研究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及报道,从本草学和生药学两个方面对药用当归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该药物的进一步研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郭锦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白色念珠菌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检验分析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引起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临床检验的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 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AAD患者120例,收集标本培养细菌,根据检验结果分为研究组(白色念珠菌感染)以及对照组(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对比两组患者的血钾、血钠、空腹血糖以及清蛋白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钾、血钠以及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D腹泻原因多种多样,对AAD患者应当规范及时地取大便样本培养、观察鉴定,从而明确感染菌种,合理使用抗生素加以控制,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作者:李庆艳;秦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处方点评在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中药处方点评在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中成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开具处方时间分为2013年组、2014年组;2014年开始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工作,2013年则未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工作;比较两组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情况,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中成药处方3 995张,其中2014年组中成药处方2 193张,2013年组中成药处方1 802张;2014年组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率为1.87%,2013年组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率为8.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组发生由于不合理用药引起医患纠纷32例(1.78%),2014年组发生4例(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处方点评可有效降低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率,减少临床医患纠纷发生,对于确保药物合理使用可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作者:刘亚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