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淼;陈海珍
目的 探讨输血前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某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728例进行输血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输血前对其血清样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肝炎病毒抗体(HCV-Ab)、艾滋病抗体(HIV-Ab)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28例患者中,经检测共发现HBsAg阳性样本71例(9.75%,71/728)、HCV-Ab阳性样本9例(1.24%,9/728)、TP-Ab阳性样本12例(1.65%,12/728),未检测出现HIV-Ab阳性样本,样本总检出率为12.64%(92/728).结论 通过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可以为血源性感染疾病的责任判定提供客观依据,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严乐;王晋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合成靛红类衍生物3-(3-氨基丙基)-吲哚啉-2-酮及3-(3-氨基丁基)-吲哚啉-2-酮,利用核磁共振谱、质谱及元素分析法解析其组成和结构.用MTT法测定合成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的影响,使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及抗菌活性均优于对照品靛红.
作者:张亚平;秦玉花;张梦;秦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对急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头孢他啶联合甲硝唑进行治疗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5年3月接诊的急性盆腔炎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头孢他啶联合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常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4.17±1.72)d、(4.73±1.82)d,均短于对照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常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5.75±1.63)d、(6.21±1.7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均未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结论 对急性盆腔炎患者采用头孢他啶联合甲硝唑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志刚;闫淑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和评价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0月期间就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0).治疗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联合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给予盐酸川芎嗪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的后循环血流速度和临床疗效.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后循环血流速度均有增加,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
作者:李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病例及生理诊断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和MRI血管造影两种检测方法,对比分析其诊断准确性及其生理诊断意义.结果 多层螺旋CT检测准确率为95.0%,而MRI血管造影检测准确率仅为8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期扫描中,Ⅰ期扫描可从密度上区分肺动脉、静脉及左右心腔,Ⅱ期扫描肺内各血管达到佳强化,观察效果好,Ⅲ期扫描肺实质组织及肺门支气管周围淋巴组织有强化.结论 螺旋CT检测肺栓塞疾病的准确性明显高于MRI检查方法,且在三期增强扫描中主动脉期是主要期程,是诊断疾病的佳时相,对疾病的诊断及继发性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辉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MRI表现与临床分级之间的联系.方法 搜集临床确诊为AS的患者37例,均行骨盆X线和骶髂关节CT、MRI扫描,其中9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先分析X线平片、CT和MRI表现,再根据临床分级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主要MRI征象对应的临床分期.结果 MRI扫描能清晰显示骨髓水肿、软骨损伤、脂肪沉积等表现;软骨成像序列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软骨的损伤程度.增强扫描可显示早期反应.结论 X线、CT扫描不能显示病变骶髂关节的早期表现及判断炎症程度.MRI能敏感和准确地显示早期AS患者骶髂关节的滑膜增厚、骨髓水肿、关节软骨损伤等变化,并可以反映AS疾病所处的不同临床分期.
作者:王毅;赖清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不同的血液净化方法在终末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维持性血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终末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序贯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序贯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灌流的联合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及其微炎症状态,且安全性强.
作者:邓凯萍;杨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门诊图片发药系统的建立运行,提高门诊药房发药的准确率.方法 设计药品图片发药系统,通过维护处理过的药品图片信息,使用全新的发药界面.结果 图片发药系统与传统发药模式相比,更直观,能够提高发药人员的警惕性,并且通过维护图片,给发药人员各种提示,比如高危药品、易混淆药品、抗肿瘤药、抗生素药品等.结论 图片发药系统的应用能够更加科学准确的发药,提高发药的准确率,通过图片提示以及图片信息能更好的预防和降低发药差错.
作者:秦涛;姜媛媛;冀彬;杨文超;杨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对HPLC法测定西洋参类保健食品中人参皂苷成分含量的结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四种不同类型的西洋参类保健食品,应用HPLC法对其中的人参皂苷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该方法测量西洋参类保健食品中人参皂苷成分含量的可靠性.结果 人参皂苷成分Rg1、Re、Rb1在测定范围内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试验显示人参皂苷Rg1、Re、Rb1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101.6%、100.4%,RSD分别为4.62%、1.63%、1.49%.结论 将HPLC法应用于西洋参类保健食品人参皂苷成分含量的测量中,测定结果可靠、准确、重现性好,且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佳,值得在西洋参类保健食品质控工作中选择应用.
作者:史志刚;李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静脉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两组患儿均采取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统计患儿肺部哮鸣音消失的时间、呼吸困难消失的时间、咳嗽消失的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肺部哮鸣音消失的时间、呼吸困难消失的时间、咳嗽消失的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可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学明;王月玲;甘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药剂科参与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选取某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并确诊无合并术前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药剂科人员参与抗菌药物管理,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用药合理率、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予患者抗菌药物时,医院药剂科人员应积极参与管理,以高度专业的知识和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尽可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其住院费用,构建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以此提高医院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
作者:赵洪斌;李小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吸入麻醉和全静脉麻醉的效果和特点.方法 从某院2012年7月~2014年8月接收并治疗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随机性抽取6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究,将60例病例资料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成吸入麻醉组和全静脉麻醉组,每组30例.全静脉麻醉组患者均采用全静脉麻醉,而吸入麻醉组患者均采用的是吸入麻醉操作,分析两组患者的处理效果.结果 吸入麻醉和全静脉麻醉组患者均起到了较好的麻醉效果,但吸入麻醉组患者在麻醉前后产生呕吐、恶心和烦躁的频率明显高于全静脉麻醉组(P<0.05),而全静脉麻醉组在麻醉中较吸入麻醉组容易出现过度镇静.结论 针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治疗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自身承受能力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分析其不良反应和过度镇静的影响后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
作者:袁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分类与其相关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2003~2013年收治的50例消化道先天畸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消化道先天畸形主要包括先天性膈疝、肛门闭锁、食道闭锁并支气管瘘、肥厚性幽门狭窄、肠道狭窄或闭锁等,患儿临床表现以呕吐及腹胀为主要表现,先天性膈疝者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结论 通过临床研究详细掌握了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提升早期诊断准确率及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杨爱梅;杨雪艳;左良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n=48)与对照组(n=52).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再服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67.3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9.24%,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哮喘病症患儿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以及治疗作用,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
作者:蔡梦云;杨燕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来昔帕泛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相关因子IL-1β(白细胞介素-1β)、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PAF(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3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据患者病情,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及对症支持等胰腺炎常规内科干预,观察组增加来昔帕泛(来昔帕泛注射液10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及奥曲肽(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5 mg/d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以25μg/h速度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每天1次)治疗,连续7 d.分别在入院24 h内及治疗7 d后检测患者血清IL-1β、TNF-α和PAF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7 d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炎症相关因子IL-1β、TNF-α及PAF的表达均降低,观察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来昔帕泛联合奥曲肽两药能够促进SAP患者恢复,这可能与其能够显著改善血清IL-1β、TNF-α及PAF的表达有关.
作者:冯晶;郑虹;艾伟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或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和注射液分别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经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磺脲类降糖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50例为研究对象,A组患者给予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和注射液(优泌乐25)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B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和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在早、中、晚饭后2 hPBG的控制上优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P<0.05),而在FBG水平的控制稍逊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和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磺脲类降糖药物继发失效的治疗中,优泌乐2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冯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卡维地洛联合盐酸布那唑嗪在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36例进行手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在手术中对照组使用盐酸布那唑嗪控制血压,观察组使用盐酸布那唑嗪联合卡维地洛控制血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30 min、60 min、术后30 min和拔管后5 min的血压,并记录麻醉诱导时间、复苏时间、拔管时间、离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术中及术后4个监测点的血压均较术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在4个监测点与对照组血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平均麻醉复苏时间、拔管时间和离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布那唑嗪联合卡维地洛在高血压患者手术中使用能有效降低并维持患者术中血压,并能缩短麻醉诱导和复苏时间,促进患者恢复,防止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
作者:吕成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归芪生乳颗粒中阿魏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归芪生乳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phenomenex C18;以乙腈为流动相B,0.08%磷酸为流动相D,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316 nm;柱温:30℃;进样量:15μL.结果 阿魏酸在0.058 5~0.584 8μg范围内峰面积与阿魏酸的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84%;RSD为1.18%(n=5).结论 本法精度好,方法简便、快速,重视性好,可以较好地控制阿魏酸的含量标准.
作者:张林海;吴懿才;刘国庆;张志勇;黄小沛;詹向慧;黄铭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对子宫腺肌病的两种治疗方案进行总结性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某院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组给予LNG-IUS联合屈螺酮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测量两组患者的子宫膜厚度、子宫体积、血清CA125含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均优于观察组(P<0.05).与观察组相比,治疗组的子宫膜厚度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案均发生轻微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NG-IUS与屈螺酮联合治疗子宫腺肌病,可以明显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没有增加.
作者:张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左氧氟沙星在眼外伤围手术期感染预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某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非开放性眼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比较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使用左氧氟沙星前后的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使用左氧氟沙星前后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一段时间以后两组患者在阳性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来看,试验组采用局部滴眼感染率明显的低于单纯使用静脉滴注的对照组.结论 在眼外伤患者的围手术期,采用单纯左氧氟沙星滴眼与静脉滴注在预防感染上具有相同的效果,但是眼部局部滴注用药能够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减少对患者健康的不良影响,亦能降低医疗成本和费用.
作者:谢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