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王华萍;孙炎;周莉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治疗药物为硝苯地平缓释片,观察组治疗药物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压以及血脂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为(125.39±21.96) mmHg,舒张压为(67.35±11.52)mmHg,低于对照组(140.13±23.51)mmHg、(74.28±13.77)mmHg,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HDL-C、LDL-C、TC以及TG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要采取有效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发病风险,改善预后,控制血压,推荐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作者:杨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输血前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某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728例进行输血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输血前对其血清样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肝炎病毒抗体(HCV-Ab)、艾滋病抗体(HIV-Ab)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28例患者中,经检测共发现HBsAg阳性样本71例(9.75%,71/728)、HCV-Ab阳性样本9例(1.24%,9/728)、TP-Ab阳性样本12例(1.65%,12/728),未检测出现HIV-Ab阳性样本,样本总检出率为12.64%(92/728).结论 通过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可以为血源性感染疾病的责任判定提供客观依据,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严乐;王晋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分类与其相关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2003~2013年收治的50例消化道先天畸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消化道先天畸形主要包括先天性膈疝、肛门闭锁、食道闭锁并支气管瘘、肥厚性幽门狭窄、肠道狭窄或闭锁等,患儿临床表现以呕吐及腹胀为主要表现,先天性膈疝者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结论 通过临床研究详细掌握了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提升早期诊断准确率及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杨爱梅;杨雪艳;左良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不同的血液净化方法在终末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维持性血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终末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序贯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序贯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灌流的联合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及其微炎症状态,且安全性强.
作者:邓凯萍;杨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环境温度和放置时间对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关物质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唑林钠3个品种各取3个批号,并分别制成有关物质检查供试品溶液,将供试品溶液分别放在4℃、25℃、35℃环境中放置一定时间,采用带控温模块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注射用头孢菌类抗生素杂质含量,并观察杂质含量变化.结果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唑林钠的杂质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放置时间的加长而增加.在4℃环境中3种药物的放置时间均可达24 h以上,在25℃环境中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头孢唑林钠的放置时间基本可达24 h,在35℃环境下3种药物的放置时间均不足24 h,其中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对温度的变化敏感,在25℃、35℃环境下,其放置时间短.结论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不一,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放置时间的延长,其杂质含量逐渐增加.在对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关物质进行检查时,需注意控制试验温度和放置时间,减轻环境温度和放置时间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作者:李倩;史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BIL(总胆红素)、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6.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能改善乙肝病毒转阴率、临床症状与肝功能,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素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自2014年5月~2015年3月期间所接收的10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n=51)和对照组(n=51).研究组行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及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4%,研究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从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的情况看,研究组患者也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出血的治疗中采用小骨窗手术治疗疗效良好,且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出血量较少、病情恢复快.
作者:孟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肺栓塞病例及生理诊断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和MRI血管造影两种检测方法,对比分析其诊断准确性及其生理诊断意义.结果 多层螺旋CT检测准确率为95.0%,而MRI血管造影检测准确率仅为8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期扫描中,Ⅰ期扫描可从密度上区分肺动脉、静脉及左右心腔,Ⅱ期扫描肺内各血管达到佳强化,观察效果好,Ⅲ期扫描肺实质组织及肺门支气管周围淋巴组织有强化.结论 螺旋CT检测肺栓塞疾病的准确性明显高于MRI检查方法,且在三期增强扫描中主动脉期是主要期程,是诊断疾病的佳时相,对疾病的诊断及继发性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辉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分析中药处方点评在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某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中成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开具处方时间分为2013年组、2014年组;2014年开始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工作,2013年则未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工作;比较两组中成药不合理使用情况,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中成药处方3 995张,其中2014年组中成药处方2 193张,2013年组中成药处方1 802张;2014年组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率为1.87%,2013年组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率为8.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组发生由于不合理用药引起医患纠纷32例(1.78%),2014年组发生4例(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处方点评可有效降低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率,减少临床医患纠纷发生,对于确保药物合理使用可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作者:刘亚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析利培酮治疗对急性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10月的急性精神分裂患者74例,询问及检查确定74例皆属于未服药引致精神分裂症发作的情况.选择阿立哌唑给先接受医治的37例患者使用,并列入对照组;选择利培酮给后入院的37例患者使用,同时列入试验组.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86.49%,明显高于对照组75.68%,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药前,试验组、对照组的PANSS指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同组对比,用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三个时间点的PANSS指数都明显优于未用药前(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明显低于对照组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可有效改善PANSS指标,效果确切.
作者:王俊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0例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地塞米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25/35),高于对照组45.7%(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4%(11/35),对照组为25.7%(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有效抑制自身抗体生成从而促进血小板计数的增加,且安全性高.
作者:陈胜梅;邹典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954份手术病历,与干预后2013年的978份手术病历进行对比,分析干预成果.结果 临床药师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参与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后,抗菌药物选择和预防用药时机和疗程趋于合理,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不合理率下降明显.结论 根本原因分析法对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张江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对比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某院所收治的86例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n=43)与B组(n=43),A组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B组采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相似,其中A组便秘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晚期中重度癌痛的临床治疗中,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疗效相当,但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涂雪松;胡利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7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董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分析西沙比利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10例,采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A组患者给予单纯应用西沙比利进行治疗,B组患者给予单纯应用复方消化酶胶囊进行治疗,C组患者则给予西沙比利与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用药治疗,全部患者均在治疗1个月后对比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卡方检验对比各组治疗有效率发现,A组与B组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分别与C组对比发现,C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所有患者在发生不良反应症状后经减少药物用量后得到改善.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采用西沙比利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胃肠道环境,提升肠道蠕动功能,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朱宏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为评估5%咪喹莫特乳膏和阿达帕林凝胶联合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 以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扁平疣患者分为2组,联合组52例,接受5%咪喹莫特乳膏和阿达帕林凝胶的联合治疗;对照组42例接受单纯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疗程16周.根据观察疣体数目变化和治愈时间,评判疗效.结果 在疗效的比较上,联合组有效率为78.8%,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咪喹莫特乳膏和阿达帕林凝胶联合治疗扁平疣可明显提高疗效,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袁斌;陈志健;王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心脑宁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脑宁组(n=36)及对照组(n=34),对照组仅予常规西药治疗,心脑宁组采用常规西药加心脑宁胶囊治疗,用药30 d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心电图的ST-T改变,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结果 心脑宁组在自觉症状、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善,以及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脑宁胶囊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张焕鑫;赵金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麻醉对大鼠大脑发育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幼年SD大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每组10只.给药剂量:Intra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每天1次;P10组:分别给予丙泊酚10 mg/kg,每天1次;P30组:分别给予丙泊酚30 mg/kg,每天1次;P75组:分别给予丙泊酚75 mg/kg,每天1次.各组均连续腹腔注射6 d.6 d后,处死实验大鼠,切断头部提取脑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来检验测量Caspase-3以及Bcl-2的表达情况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数据表明Caspase-3蛋白实验于对照组和P10组大鼠海马CA1区时,出现了少见的阳性表达;P30组和P75组Caspase-3的每视野阳性细胞表达个数为(6±2.11)和(9.13±2.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0倍光镜下观察,Bcl-2蛋白在对照组及P10组大鼠海马CA1区中表达较大,分别为(26±5.48)和(29.73±6.21).而P30组、P75组Bcl-2的切片中阳性细胞表达个数分别为(5±0.16)和(4.65±1.3).小剂量组和对照组与大剂量组中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丙泊酚麻醉会干扰幼年大鼠对空间的认知效果和能力,此种现象的出现或许与幼年海马内神经元凋亡数量的增多、途径抑制有关联.结论 不同剂量的丙泊酚能激活Caspase-3的表达,表明丙泊酚可以增加细胞凋亡的水平;丙泊酚影响了抑制细胞凋亡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说明丙泊酚能够促进神经元细胞的凋亡.
作者:方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肿瘤药导致肝损害的疗效,以供参考.方法 临床研究对象是2013年8月~2015年5月收治的抗肿瘤药导致肝损害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纳常规保肝药物,试验组在常规保肝药物同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均比较轻微(P>0.05).结论 在常规保肝药物同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干预对抗肿瘤药导致肝损害患者作用显著,可有效促进肝功能的改善,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联合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以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某院所接收的6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取随机表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两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基于此,对照组应用异丙托溴铵溶液、沙丁胺醇溶液治疗,观察组联合异丙托溴铵溶液、沙丁胺醇溶液和布地奈德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异丙托溴铵溶液、沙丁胺醇溶液和布地奈德实施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疗效安全且有效.
作者:王琳;刘宝俊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