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眩晕患者的诊治

黄卫红

关键词:眩晕, 急诊, 诊断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急诊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探讨快速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就诊的74例急性眩晕患者,经过血液生化、心电图、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彩超、颈椎X线及头颅CT检查,以及耳科神内科会诊,明确眩晕病因。结果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占56.7%,耳源性眩晕者占21.6%,脑卒中者占16.2%。结论急诊眩晕患者的病因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彩超及头颅CT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中国处方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36例异位妊娠,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超声对异位妊娠诊断及分型的应用价值。结果超声图像为未破裂型、破裂型和流产型,未破裂型经阴道超声诊断优于经腹超声诊断。结论超声是诊断异位妊娠的主要依据,联合尿妊娠试验阳性和(或)血β-HCG增高,可准确诊断。

    作者:周俊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两种四联方案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两种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4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72例。A组采用胶体果胶铋、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联方案。B组采用磷酸铝凝胶、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联方案。两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4周后进行14C呼气试验。结果A、B两组的Hp根治率分别为94.4%和90.3%,两组的根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和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案对Hp均有高根治率,采用磷酸铝凝胶、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联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美国NCCN成人癌痛指南解读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每年发布的各种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得到了全球临床医师的认可和遵循。NCCN指南中国版的引入使我们能有机会了解到目前国际癌症治疗的新进展,并将其及时用于临床实践,造福患者。

    作者:罗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E-钙粘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检测并探讨鼻咽癌组织中E-钙粘蛋白(E-cadherin, E-ca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的表达与侵袭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2例鼻咽癌标本及45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检测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中E-cad、EGFR、MMP-9的表达,并对所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鼻咽癌组织中E-cad表达异常、EGFR及MMP-9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者的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检测鼻咽癌患者E-cad、EGFR、MMP-9的表达情况对判断其恶性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杜心佳;夏继云;邱芳;潘昌波;高永;朱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匹多莫德防治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治疗及预防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解热抗炎、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试验组辅以匹多莫德治疗。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儿在治疗和预防方面疗效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时间明显较短,随访期间复发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用于治疗和预防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可将其作为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和预防的参考方案。

    作者:潘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危重症病例评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症病例评分(PCIS)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1月PICU收治的149例危重患儿进行4次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计算分值并探讨其变化的意义及与治疗效果、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按首次评分分值分为4组,分别为A组>90,B组81~89,C组71~80,D组<70,各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5.5%,8.6%,35.3%;B、D组、C、D组组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次评分分值中>90组的构成比由16.1%上升至72.1%,大分值的病例增多,PICU的总体死亡风险降低。肺炎及颅内感染在多次评分中分值>90组的构成比上升的速率落后PICU的整体水平,而手足口病的上升速率高于整体水平。结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能反映病情和预后,是预后不良和疾病严重性的早期预测指标,值得危重症科推广应用。

    作者:韦艳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是非曲折的这些年

    氯吡格雷是噻吩类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氯吡格雷本身不具有抗血小板活性,但它能通过在肝脏内的CYP450酶系(主要是CYP2C19)氧化水解成活性代谢产物产生抗血小板作用。而质子泵抑制剂(PPIs)在肝脏中氧化代谢也是由CYP450酶系(主要是CYP2C19、CYP3A4)催化。由于二者代谢都通过CYP2C19酶,所以理论上同时使用氯吡格雷和PPIs会产生竞争性抑制。

    作者:郑炜平;江芸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区叶酸免费发放及服用状况分析

    目的:总结社区免费发放叶酸工作实施2年后,群众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的变化。方法根据北京市《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要求,社区负责免费向待孕妇女和怀孕3个月内的妇女发放叶酸,进行有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相关的健康教育,并以全镇育龄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348例中,有189例叶酸获取为社区免费发放,其余为自行购买。300名孕产妇中,了解叶酸知识共209例,了解叶酸相关预防知识227例,了解叶酸佳使用时间202例。结论调查问卷分析可得社区居民对于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知识的知晓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社区叶酸免费发放效果较好,但仍需加大宣传。

    作者:王凤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异常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2年11月间的窒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窒息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窒息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患儿血糖改善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在进行相应护理后,血糖情况均有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患儿血糖异常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易导致出现血糖值异常,在对患儿进行疾病护理时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本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异丙酚在PPH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异丙酚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麻醉中采用地佐辛的合适剂量。方法将所收治的64例PPH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A、B、C、D四组,分别为16例。各组使用地佐辛情况:A组:100μg/kg;B组:150μg/kg;C组:200μg/kg;D组:使用芬太尼2μg/kg。此外,分别给这四组采用2μg/mL异丙酚进行靶控持续输注。术中对患者置入扩肛器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进行监测,同时还需对患者苏醒之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所发生的烦躁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在手术中,C、D两组的镇痛效果与A、B两组进行比较,前两者明显优于后两者。此外,C组所发生的呼吸抑制几率明显要比D组低;并且术后,D组要求进行镇痛的时间间隔明显短于其他三组,但是其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要明显多于A、B、C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PPH麻醉中,采用200μg/kg的地佐辛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

    作者:李井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蒙脱石散配合胃镜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配合胃镜治疗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胃溃疡出血患者98例,根据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胃镜下的电凝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喷洒治疗,比较两组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止血时间短,输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喷洒配合胃镜治疗胃溃疡出血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止血时间短,明显减少了患者输血量和住院时间。

    作者:辛红波;张秋芹;贾岩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与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供血不足的比较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和葛根素注射液对比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之间所治疗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资料和临床治疗记录,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给予A组患者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式,以15 d为一个治疗阶段,检查患者脑部血流情况;B组使用葛根素注射液同样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以15 d为一个治疗阶段,检查患者脑部血流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用药有效率要高于B组患者的用药有效率,银杏达莫注射液在治疗脑供血不足疾病的临床表现上要强于葛根素注射液。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供血不足疗效更佳。

    作者:刘金轲;马世国;孙志超;张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皮肤擦伤的临床处理体会

    目的:探究皮肤擦伤的临床处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治疗皮肤擦伤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只给予碘伏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有效率(96.55%)明显优于对照组(79.31%)(P<0.05)。结论对皮肤擦伤患者给予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创面能快速愈合,用法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周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与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两种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需手术治疗的8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手术治疗,对照组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冲洗时间、术后导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患者生活质量和前列腺状况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比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效果更好,可作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方法。

    作者:孙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支撑喉镜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支撑喉镜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0例予纤维喉镜治疗,而试验组60例予支撑喉镜治疗。将疗效划分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计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间总有效率差异。结果支撑喉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撑喉镜治疗声带息肉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熊雅红;李福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在骨科手法复位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在骨科闭合性骨折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3月骨科收治拟行手法复位的关节脱位、闭合性骨折的80例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异丙酚2 mg/kg静注,麻醉效果欠佳者根据需要追加异丙酚;观察组先静注芬太尼1μg/kg,再静注异丙酚2 mg/kg,麻醉满意后开始手法复位。比较两组的T1(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1 h)、T3(麻醉后2 h)、T4(麻醉后4 h)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以及30 min内的镇静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T1、T2、T3、T4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两组相比较未见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在骨科手法复位中麻醉中镇痛效果可靠,安全性高。

    作者:廖少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行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治疗的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60/60),治愈率96.67%(58/60),对照组的成功率为100%(60/60),治愈率96.67%(58/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3/6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显著,且具有操作简便、有效、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云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析阿德福韦酯的降解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已有的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中,一些有效抑制复制的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逐步成为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新选择。通过对阿德福韦酯的降解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明确温度、湿度及密封均为影响阿德福酯胶囊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在阿德福韦酯胶囊的生产及贮藏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温度、湿度的控制。

    作者:徐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门急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合理性调查分析

    目的:从处方点评对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门急诊在2013年1月~9月13611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处方中的合理用药进行分类和统计,记录和统计其中的不合理处方,并分析不合理处方的分布情况。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存在不合理使用药物的处方有142张,占总处方的1.04%,经统计,存在问题有: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开具β-内酰胺类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诊断与用药不符等。结论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医院需要加强处方管理、药物使用管理,从而保证处方质量与合理用药。

    作者:吴太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离子泵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比较

    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肺炎患者分别进行离子泵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追踪某家医院儿科的76例患有小儿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至离子雾化组和超声雾化组,分别采用离子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上述两种辅助治疗手段对小儿肺炎的不同疗效。结果离子雾化组的总有效率为94.7%,超声雾化组的仅为78.9%,且无论在控制小儿发热、呼吸困难、咳嗽还是小儿肺炎患者的肺部炎症方面,离子雾化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超声雾化组。结论采用离子泵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能够快速有效的控制肺部发热以及其他症状,安全可靠,较超声雾化吸入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健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中国处方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主办: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